主講人:劉正云
劉正云
曾任浙江省溫州中學、溫州實驗中學創客空間及南通大學附屬中學創客指導師;國內知名開源創課資源“Arduino創意機器人”“Arduino機器人設計與制作”及“全國中小學創客教育發展報告2018”的核心作者;教科版高中信息技術教材選修模塊核心編委,其配套教師用書副主編。
教學背景
隨著科技不斷發展,人工智能(AI)和深度學習技術逐漸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對學生而言,了解并掌握這些新一代科技的基本原理,將為他們未來的學習和職業生涯打下堅實的基礎。本案例將引導學生深入理解AI和深度學習的概念,激發他們對圖像分類模型訓練領域的應用思考。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AI及深度學習的基本概念,包括圖像分類模型訓練的關鍵要素。2.識別和理解超參數在深度學習中的作用。
過程與方法 1.了解AI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流程,形成對實際應用過程的認知。2.通過“玉兔闖關”游戲體驗圖像分類模型訓練的全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有趣的引入視頻,激發學生對AI學習的好奇心,形成積極向學的態度。
教學準備
計算平臺 本案例主要使用浦育平臺進行深度學習模型的訓練,學生可以在這個平臺上進行項目克隆、代碼改寫、模型訓練和結果展示。
圖像數據集 在圖像分類的實踐中,需要準備一個圖像數據集用于模型的訓練。可以使用公開的圖像數據集,如MNIST(手寫數字圖像數據集),也可以自行采集、整理圖像數據,以便更貼近實際應用場景,本案例提供剪刀石頭布的數據集直接供學生使用,數據集截圖如圖1所示。
行空板、攝像頭與Yeelight燈泡 行空板是一款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教學應用開源硬件,采用微型計算機架構,集成LCD彩屏、Wi-Fi藍牙、多種常用傳感器和豐富的拓展接口。同時,其自帶Linux操作系統和Python環境,還預裝了常用的Python庫,讓廣大師生只需兩步就能開始Python教與學。(如圖2所示)
本案例使用的攝像頭(如圖3所示)是插入USB端口就能使其工作起來的免驅攝像頭,30W像素,640×480分辨率,即插即用,兼容樹莓派和英偉達Jetson Nano系列主板,可嵌入各類設備,用于人臉識別、圖像識別、安防、遠程教學等項目之中。
案例中使用的燈泡是結合全色溫全色域LED照明和藍牙4.0無線通信技術,實現了即聯即用功能,無需額外網關和配件的Yeelight燈泡(如圖4所示)。既可以通過手機上的藍牙功能連接到燈泡,實現對燈泡的顏色、亮度的控制,也可以通過編寫程序對燈泡開關、亮度等實現控制。
教學過程
一、課堂引入:解鎖AI的魔法之門
教師播放小短片“AI嚇兔機——兔子挖到程序猿家后的故事”,將學生帶入一個充滿趣味和挑戰的場景,并簡要介紹故事中涉及的AI技術,激發學生對AI的好奇心。
師:AI嚇兔機制作流程有哪些?
學生1:制作AI嚇兔機需要收集不同的兔子圖片,制作成兔子數據集。
學生2:需要把AI模型部署在可移動的應用端,便于操作。
若學生能夠完整回答出制作AI嚇兔機的一個基本流程,教師則繼續展示出常見的數據集(MNIST數據集、MSCOCO數據集、ImageNet數據集)、模型轉換與部署的實際案例(智能門禁、微笑機器人、頸椎放松、沙發守護者、傳情達意機器人、顏值測試儀、游戲助手、智能停車系統)以及深度學習的模型訓練與推理的一般過程。
通過有趣的視頻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欲望。引導學生了解AI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一般流程有:1.收集數據并標注,做成數據集;2.訓練AI模型,讓AI能夠有效識別;3.部署AI應用(樹莓派、藍牙音響)。
二、模型訓練初體驗:AI的魔法實踐之旅
教師準備了一個有趣的小游戲,可以讓學生體驗AI模型訓練到模型應用的全過程,并設置了錦囊妙計——“玉兔闖關”的視頻(教師示范操作如何玩好這個游戲)。
學生打開浦育平臺中的“玉兔闖關”項目文件,訓練自己的AI模型,測試游戲并實踐。
師:如果在游戲過程中遇到了困難,請打開錦囊妙計文字版提示去尋找答案。注意在游戲過程中思考以下問題:1.你的訓練對象是什么?2.如何提高訓練準確性?3.用整個身體作為訓練對象和用手勢作為訓練對象,誰的準確率高?
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完成游戲,小組成員一人實踐、一人記錄、一人攻略錦囊。
通過“玉兔闖關”游戲,學生將在游戲情境中體驗數據輸入、模型訓練和模型應用的全過程,將抽象的概念轉化為具體的操作。教師在游戲過程中積極引導學生思考,例如,為什么需要這樣的數據輸入?模型是如何訓練的?最后的應用是否符合預期?同時,教師在這個環節中引出圖像分類的概念。
三、模型訓練再探究:AI的奧秘揭曉
教師介紹MMEdu的圖像分類模塊,重點解釋其各個功能的作用和操作方法;展示模型訓練的基本程序,包括圖片分類的類別數量(model.num_classes),模型保存的路徑(model.save_fold)和數據集的路徑(model.load_dataset)。模型保存的路徑需自己設計。參考程序如下所示。
from MMEdu import MMClassification as cls # 導入庫
model=cls(backbone='LeNet') # 實例化模型
model.num_classes=3 #指定類別數目,石頭剪刀布的類別是3
model.save_fold='checkpoints/my_model/hand20231207' # 指定保存路徑
model.load_dataset(path='/data/TCWCV5/hand_RGB') # 指定訓練集路徑
model.train(epochs=10, lr=0.01, validate=True)? # 開始訓練
學生在實際操作中調整epochs(訓練輪數)和lr(學習率)等超參數,觀察模型訓練過程中的變化。教師鼓勵學生分別改進epochs和lr,查看模型準確率,并填寫以下記錄單和表格。
記錄單
1.通過實驗,我訓練了_______個模型,其中,我根據______數值的大小,來判斷模型的好壞。
2.我在訓練過程中,調整了(? )和(? )的數值,讓準確率達到(? )%。
在模型訓練的設計與實踐中,教師提出三種可選方案。方案一:通過調整模型的學習率(lr)和訓練輪數(epochs)來優化訓練模型的效果;方案二:通過在訓練數據上應用數據增強技術,如旋轉、翻轉、縮放等,來增加模型對不同變體的魯棒性;方案三:嘗試使用不同的深度學習模型架構,如卷積神經網絡(CNN)、循環神經網絡(RNN)等,比較它們在圖像分類任務上的性能。
針對初學者,教師最后選擇了方案一,因為它相對簡單,易于理解,有助于學生初步掌握模型訓練的基本概念。如果學生對圖像分類已有一定了解,并具備一定的編程能力,可以嘗試方案二,以提高模型的魯棒性和泛化能力。學生掌握了基礎知識后,教師可以介紹方案三,讓學生嘗試搭建不同的深度學習模型,拓展對模型架構的理解。
四、模型應用我創意:AI的實際價值
教師演示AI實際應用案例:手勢控制燈泡的實際操作,并設置任務拓展,如人臉識別門禁的圖像分類,以及實現的思路。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記錄下他們的創意,包括問題描述、解決方案和該方案在真實生活中的應用場景。這既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也強化了他們在實際問題中應用AI技術的能力。同時,在小組分享的過程中,教師提出一些深入的問題。例如:隨著技術的發展,AI圖像分類可能會在哪些領域取得更多的突破?如何在實際應用中平衡技術、倫理和法律的關系?學生在思考這些問題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對AI技術未來發展的個人見解。
五、課堂總結:分享AI學習心得
通過小組分享,學生總結模型訓練的心得體會,分享在創意討論中的思考和收獲。教師深入總結提高圖像分類模型訓練準確性的方法,強調實踐和經驗相結合,鼓勵學生在實際問題中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并強調在AI學習過程中,算法、算力與數據的重要性。
教學反思
本案例通過引入生動有趣的場景激發學生的興趣,讓抽象的深度學習理論知識變得更加具體有趣。“玉兔闖關”游戲的設計使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到數據輸入、模型訓練和模型應用的全過程,增加了學科的趣味性。教師引導學生使用MMEdu的圖像分類模塊,簡化了模型訓練的操作流程。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完成一些基本的操作,更好地理解了圖像分類的基本原理,也為將來更深入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教師需要合理地安排時間,確保每個學生都有充足的機會分享自己的觀點。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出現了分層,部分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遇到了困難,如在調整超參數時遇到了一些問題。教師需要更加關注學生的實際操作,及時提供幫助和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