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桃花扇》是我國古典四大名劇之一,由清代文學家孔尚任創作,作品中包含著豐富的稱謂詞。本文從音節數量、關系、情感色彩三個角度對《桃花扇》稱謂詞進行分類,發現多音節占大多數且多音節的結構類型多是偏正式與聯合式。在文化層面反映了古代思想、儒家思想;在社會層面反映了尊卑分明、等級制度嚴格等現象。
【關鍵詞】稱謂詞;《桃花扇》;價值
【中圖分類號】H13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261(2024)06-0091-03
【DOI】10.20133/j.cnki.CN42-1932/G1.2024.06.030
稱謂詞就是人們用來表示彼此間的各種社會關系以及所扮演的社會角色等所使用的名稱[1]166。由于人稱代詞表示的人物是不固定的,也就是說人稱代詞并不能表示某一特定社會角色,所以人稱代詞排除在稱謂詞之外。姓名是人們彼此間當面招呼所使用的名稱,不表示社會關系,所以我們將姓名也排除在稱謂詞之外。
《桃花扇》這部戲劇作品以李香君、侯方遇的悲歡愛情故事為主線,將愛情融進政治斗爭,展現了明末南京的社會現實。《桃花扇》中包含著大量的書面語和口語,稱謂詞十分豐富,有單音節、多音節的稱謂詞,有關各行各業以及親屬之間的稱謂詞,表示尊卑貴賤的稱謂詞等。從這些稱謂詞中可以看到其中反映的語言價值、文化價值與社會價值,進而使我們更了解明清時期的稱謂詞概況。
一、《桃花扇》稱謂詞分類
經統計,《桃花扇》中的稱謂詞一共有369個,這369個稱謂詞可以按不同標準進行分類,以下分別從音節數量、關系、情感色彩進行分類。
(一)按音節數量分類
根據音節數量可以將《桃花扇》稱謂詞分為單音節、雙音節、多音節三類。
第一,單音節稱謂詞。《桃花扇》中單音節稱謂詞只有17個,占全部稱謂詞的4.6%,如:“民逃剩空房。官窮不開倉。”(《桃花扇·投轅》)
第二,雙音節稱謂詞。雙音節稱謂詞數量很多,在《桃花扇》中有296個,占全部稱謂詞的80.2%,從中能看出雙音節稱謂詞在《桃花扇》稱謂詞中占據主要地位。如:“請舅翁先行一步,小弟隨后就來。”(《桃花扇·辭院》)
第三,多音節稱謂詞。多音節稱謂詞包含三音節、四音節、五音節的稱謂詞,在《桃花扇》中有56個,占全部稱謂詞的15.2%,如:“坐了個首席鄉三老,惹動他諸侯五路刀。”(《桃花扇·爭位》)“古董先生誰似我?”(《桃花扇·先聲》)
在清代稱謂詞大多是雙音節的,四音節稱謂詞數量相較于雙音節稱謂詞雖然少很多,但是在《桃花扇》中居于第二位,至于單音節、多音節的稱謂詞數量相差不大。
(二)按關系分類
《桃花扇》稱謂詞按關系進行分類,大致分為親屬稱謂、社會稱謂兩大部分,這兩大類之下還可以進行更詳細的分類。
第一,親屬稱謂。《桃花扇》中親屬之間的稱謂分明,從稱呼中可以觀察到某個人處于家族中的某種地位,長幼有序,尊卑有倫。親屬稱謂共計33個,可以分為稱呼長輩、稱呼小輩、與夫妻有關三類。稱呼長輩的稱謂詞在《桃花扇》中共有13個,占親屬稱謂總數的39.4%,如:“請舅翁先行一步,小弟隨后就來。”(《桃花扇·辭院》)稱呼小輩的稱謂詞在《桃花扇》中共有12個,占親屬稱謂總數的36.4%,如:“老妹丈,就此同行罷。”(《桃花扇·辭院》)與夫有關的稱謂詞在《桃花扇》中共有2個,占親屬稱謂總數的6.1%,如:“夫君”“夫婿”。與妻妾有關的稱謂詞在《桃花扇》中共有6個,占親屬稱謂總數的18.1%,如:“新婦”“嫡妻”“小寵”“賤妾”。
稱呼長輩與小輩的稱謂詞數量相當,與夫有關的稱謂詞數量較少。在稱呼長輩的稱謂詞中即使沒有尊稱一類的,但是其尊敬之意也包含其中。在與夫、妻妾有關的稱謂詞中相對比,妾的地位最低,對其稱謂包含了輕賤之意。
第二,社會稱謂。《桃花扇》中使用的社會稱謂非常廣泛,對社會中存在的各種身份的人都存在專屬稱謂,尤其是表示其職業和官職時區別很嚴格,這也恰好展示了封建時期階級分明,等級森嚴。社會稱謂共計336個,可分為年齡稱謂、與朋友有關、王室中的稱謂、主仆稱謂、師生稱謂、身份稱謂六大類。與老者有關的稱謂詞(年齡稱謂)在《桃花扇》中共有5個,占社會稱謂總數的1.5%,如:“老漢失迎了!”(《桃花扇·聽稗》)與兒童有關的稱謂詞(年齡稱謂)在《桃花扇》中共有7個,占社會稱謂總數的2.1%,如:“只帶兩個童子,那能下的書來。”(《桃花扇·修札》)與朋友有關的稱謂詞在《桃花扇》中共有17個,占社會稱謂總數的5.1%,如:“兩位社兄,果然早到。”(《桃花扇·聽稗》)與君王、太子、王爺有關的稱謂詞(王室稱謂)在《桃花扇》中共有26個,占社會稱謂總數的7.7%,如:“為何明棄儲君,翻尋枝葉旁牒。”(《桃花扇·哭主》)與君王的妻室、仆人有關的稱謂詞(王室稱謂)在《桃花扇》中共有6個,占社會稱謂總數的1.8%,如:“聞得舊妃童氏,跋涉尋來。”(《桃花扇·草檄》)與大臣有關的稱謂詞(王室稱謂)在《桃花扇》中共有16個,占社會稱謂總數的4.8%,如:“養文臣帷幄無謀,豢武夫疆場不猛。”(《桃花扇·哭主》)與主人有關的稱謂詞在《桃花扇》中共有3個,占社會稱謂總數的0.8%,如:“主人”“老爺”“少爺”。與仆人有關的稱謂詞在《桃花扇》中共有11個,占社會稱謂總數的3.3%,如“丫鬟”“侍婢”“家僮”。與老師有關的稱謂詞在《桃花扇》中共有3個,占社會稱謂總數的0.8%,如:“師父”“老師”“先師”。與學生有關的稱謂詞在《桃花扇》中共有5個,占社會稱謂總數的1.5%,如:“門生”“學生”“桃李”。與官職有關的稱謂詞(身份稱謂)在《桃花扇》中共有69個,占社會稱謂總數的20.5%,如:“官領煙花,銜名供奉。”(《桃花扇·罵筵》)與社會身份有關的稱謂詞(身份稱謂)在《桃花扇》中共有111個,占社會稱謂總數的33%,如:“重來訪,但是桃花誤處,問俺漁郎。”(《桃花扇·聽稗》)與百姓有關的稱謂詞(身份稱謂)在《桃花扇》中共有12個,占社會稱謂總數的3.6%,如:“民逃剩空房。”(《桃花扇·投轅》)與鬼神有關的稱謂詞(身份稱謂)在《桃花扇》中共有13個,占社會稱謂總數的3.9%,如:“神仙”“ 魑魅”(指傳說山林中害人的鬼怪)“文昌帝”(主管文士功名祿位的神)。與佛教有關的稱謂詞(身份稱謂)在《桃花扇》中共有15個,占社會稱謂總數的4.5%,如:“贊禮”“煉翁”“閻羅王”“紫虛真人”。與將士有關的稱謂詞(身份稱謂)在《桃花扇》中共有17個,占社會稱謂總數的5.1%,如:“勸將軍自思。”(《桃花扇·和戰》)
社會稱謂詞的數量最多,可見當時民間生活的豐富多彩。在與官職有關的分類中凡是屬于皇帝所設,為朝廷效力的都歸為與官職有關的稱謂詞,這類稱謂詞居于第二,這反映了明清時期朝廷所設官職詳細具體,社會井然有序。在朋友稱謂中可以明顯看出古時人們稱朋友多是稱兄道弟,此時的“次兄”“賢弟”等不再局限于親屬之間使用,這種稱謂的方式更增加親切感。除了單指某一類人或身份的稱謂詞外,還出現了統稱。在與君王、太子、王爺有關的稱謂詞中的“皇子王孫”,與君王的妻室、仆人中有關的稱謂詞中的“內監宮妃”,與大臣有關的稱謂詞中的“文武百官”都是統稱。
(三)按情感色彩分類
《桃花扇》中的稱謂詞根據情感色彩可以分為尊稱、賤稱、美稱、惡稱、無特別感情色彩五類。
第一,尊稱。《桃花扇》中尊稱共有34個,占全部稱謂詞的9.2%,如:“這是令愛妝樓,他往那里去了?”(《桃花扇·傳歌》)
第二,賤稱。《桃花扇》中賤稱共有9個,占全部稱謂詞的2.4%,如:“你這狗才,連君父不識,我和你認什么弟兄。”(《桃花扇·劫寶》)
第三,美稱。《桃花扇》中美稱共有21個,占全部稱謂詞的5.7%,如:“佳人”“圣人”“忠賢”“正人君子”。“積得些金帛,娶了些嬌艾。”(《桃花扇·逃難》)“恰偕南國佳人。”(《桃花扇·先聲》)
第四,惡稱。《桃花扇》中惡稱共有22個,占全部稱謂詞的6%,如:“內閣大學士馬一本,為速誅叛黨,以靖邪謀事。”(《桃花扇·歸山》)“犯官周鑣、雷縯祚,私通潞藩,叛跡顯然。”(《桃花扇·歸山》)
第五,自謙。《桃花扇》中表示自謙的稱謂詞共有8個,占全部稱謂詞的2.2%,如:“下官也少不的和韻一首。”(《桃花扇·傳歌》)“誰不是天朝犬馬。”(《桃花扇·撫兵》)
在有明顯感情色彩的五個類別里,尊稱數量最多,可見當時社會尊卑分明,對處于高地位的人的稱謂詞較為全面。美稱與惡稱的數量相差不多,賤稱數量較少。有關自謙的一些稱謂詞也可以看出在明清時期儒家思想傳承得很好,甚至在今天自謙的思想與精神仍在流傳。具有感情色彩的稱謂詞是少數的,《桃花扇》稱謂詞大部分處于中立的態度。
二、《桃花扇》稱謂詞的結構類型
《桃花扇》稱謂詞的結構類型大致可分為單純詞與合成詞兩大類,它們之下還可以詳細再分不同類型。
(一)單純詞
《桃花扇》有17個單音節的稱謂詞,這17個單音節稱謂詞都是由1個語素構成,屬于單純詞。聯綿詞只有2個:“魑魅”“縉紳”。由于《桃花扇》中存在與佛教有關的一些稱謂詞,所以存在一些音譯外來詞,如:“贊禮”“彌勒佛”等。
(二)合成詞
第一,復合式。復合式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不相同的詞根構成的,以詞根與詞根的關系作為條件,《桃花扇》中的稱謂詞大概分為以下幾類:聯合式稱謂詞由兩個意義相同、相近、相關、相反的詞根并列組合而成[2]207,如:“兒孫”“寇盜”“內監宮妃”“左右”等,從中可以發現由兩個意義相反的詞根構成的稱謂詞只有“左右”一個。偏正式稱謂詞是前一詞根修飾或限制后一詞根,如:“家父”“晚生”“流寇”“舊妃”等,偏正式類型的稱謂詞數量較多。動賓式稱謂詞是前一詞根支配后一詞根,由這種方式構成的稱謂詞非常少,只有“管家”“將軍”兩個。“將軍”最原始的意思是帶領軍隊,直到后來才逐漸固定成軍隊統領這種職位的稱謂意思。
第二,重疊式。重疊式是由相同的詞根重疊構成的,由這種方式構成的稱謂詞非常少,只有“媽媽”。
第三,附加式。附加式分為“前綴+詞根”和“詞根+詞綴”。《桃花扇》中的稱謂詞使用的前綴主要有“老”“小”,如:“老漢”“老爺”“小童”“小卒”。此外還有“大”,但是“大”作為前綴構成的稱謂詞只有“大丈夫”這一個。《桃花扇》中的稱謂詞使用的后綴主要有“子”“的”,如:“兒子”“小的”。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發現《桃花扇》稱謂詞的結構類型主要分為單純詞與合成詞兩大類,單純詞的數量相較于合成詞要少。合成詞中主要類型是復合式中的聯合式與偏正式。復合式中的動賓式稱謂詞數量較少并且沒有補充式和主謂式的稱謂詞。
三、《桃花扇》中稱謂詞的價值
《桃花扇》中的很多稱謂詞一直延續到現在仍在使用,但也有一些詞已經不再使用,多是由于很多職位到今天已經不再設置或是某種制度已經廢除。《桃花扇》稱謂詞能反映出當時社會的語言、文化以及思想等方面的內容,讓我們對當時社會了解得更全面。
第一,語言價值。通過對《桃花扇》稱謂詞的音節數量統計、結構分析以及形成方式分析,其語言特點非常明確。《桃花扇》稱謂詞單音節的很少,其余稱謂詞都為多音節,可見此時語言已經向雙音節或多音節發展,且雙音節的稱謂詞占大部分。《桃花扇》稱謂詞的結構分為單純詞與合成詞兩大類,單純詞的數量較少,合成詞的類型多是聯合式與偏正式,動賓式的稱謂詞只有兩個,重疊式與附加式的類型也較少。可見明清時期的稱謂詞主要是聯合式與偏正式,其他類型的稱謂詞還沒有被廣泛使用。
第二,文化內涵。《桃花扇》主要從男女愛情出發去描寫南明武臣的腐敗誤國,整部劇中一直貫穿著進步力量與權奸斗爭這條線索,因此所涉及的稱謂詞關于身份的占大部分,由于劇情的設定還使用了大量的美稱、惡稱與謙稱,從謙稱中可以反映出我們傳統的謙虛思想。《桃花扇》中也使用了一些具有神話色彩的稱謂及佛教常使用的稱謂,這反映明清時期人們信神佛,相信上帝的力量。明清時期的社會地位分明,尊卑有序。如君臣關系中臣子稱為“微臣”,君王稱為“至尊”;主仆關系中仆人稱為“小人”,主人稱為“爺”等,這些稱謂詞顯示出了封建社會中人權的不平等。
第三,社會意義。《桃花扇》是清代人寫的南明時期的一個劇本,從中可見明清時期社會各個行業、家庭之間人與人的稱謂的復雜化與系統性。從與官職有關的稱謂詞可以看到明清時期等級森嚴,朝廷所設置的各個部門非常細致,宰相、吏員、官員、官僚的仆從、地方官等根據他們所負責的事務都有具體的稱謂,甚至有不同的稱謂。從表示身份的稱謂詞中可以看到社會中無論是書生、官員、從事某種職業還是平民百姓都有專門的稱謂詞甚至呈現出多樣化,如“漁翁”“漁郎”“漁樵”“樵夫”,只是單單指捕魚的人就出現四種不同稱謂詞,可見此時稱謂不再局限于一種,人們已經可以根據當時說話的風格制造出多種表示同一稱謂的稱謂詞。
此外明清時期存在的皇權至上、科舉制、一夫多妻制等制度從稱謂詞中也能看出來。甚至由于古代存在的皇權至上的制度,出現了一批人想要謀反,自己稱帝,這群人被稱為“寇盜”“逆黨”“賊”等,想要謀反的大臣稱為“奸臣”,這些稱謂詞都是在明清這個特定時期才能使用的。
《桃花扇》是清代人孔尚任寫的有關明朝的興亡斗爭,包含了當時社會的各行各業,因此劇中所提到的稱謂詞非常豐富,從中可以看到明清時期的詞匯發展情況,多音節占主體,尤其是雙音節更為常見。結構類型多樣化,有運用重疊式的,還有運用復合式中的聯合、偏正、動賓以及附加四種方式,且聯合與偏正類型的稱謂詞占據主要地位。從《桃花扇》中的稱謂詞中我們還能發現當時的朝廷所設的官職非常具體,制度的設置很全面,顯示出當時的社會尊卑分明,長幼有序,等級森嚴,儒家的自謙思想在這一時期仍被傳承著。
參考文獻:
[1]曹煒.現代漢語詞匯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2]黃伯榮,廖序東.現代漢語(上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3]魯佳菁.《孔雀東南飛》中的稱謂詞研究[J].漢字文化,2019(04):3-5.
[4]王曉陽.《紅樓夢》女性奴仆類稱謂詞研究[J].浙江海洋學院學報(人文科學版),2014(12):119-120.
[5]袁庭棟.古人稱謂漫談[M].北京:中華書局,1994.
[6]周貝.《論語》稱謂詞考察[J].現代漢語(語言研究版),2016(12):137-139.
作者簡介:
郝星媛(2000.9-),女,蒙古族,遼寧朝陽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古代漢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