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姿妤 張秀麗
【摘要】高質量發展是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重大戰略方向,是所有企業發展的時代命題,國有企業作為國有經濟的命脈,需要堅定不移的走高質量發展的道路。本文以傳承某企業最初發展的精神源泉——南泥灣精神為切入點,回顧該企業在80年間走過的歷程,總結其發展經驗,梳理其當前面臨問題與困難,在探索中尋求新時代推動該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
【關鍵詞】南泥灣精神|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
1940年起,國民黨對陜甘寧邊區開始實行經濟封鎖,延安遭遇了抗戰中最為艱苦的歲月。邊區軍民為響應毛主席“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偉大號召,1941年春,在王震同志的率領下,八路軍三五九旅的將士們開赴南泥灣囤地墾荒,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南泥灣大生產運動。他們克服了難以想象的困難,硬是將荒蕪的“爛泥灣”變成“陜北的好江南”。三五九旅的南泥灣大生產,不僅取得了豐碩的物質成果,更為重要的是,創造了極為寶貴的精神財富,鑄就了傳承至今、歷久彌新的南泥灣精神[1]。
2023年,是該企業建廠80周年。從硝煙中走來,根植于延安這片紅色熱土的該企業,自誕生之日起,就與“南泥灣”不可分割。可以說,該企業是從“南泥灣”出發,一路成長,由最初的南泥灣手工作坊發展為如今的現代化制造企業,其動力源泉正是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奮發圖強,共克時艱,勇于創造的南泥灣精神。
一、自力更生、艱苦創業,譜寫該企業的滄桑巨變史
1943年,西北紙煙廠在延安成立,這是陜甘寧邊區第一家公營卷煙廠。延安軍民們響應“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偉大號召,土法上馬,白手起家,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生產出好幾百個品牌,其中“曙光”還受到毛主席等黨中央領導的關注并用于邊區政府接待賓客。后因內戰爆發,被迫停辦,這就是該企業的萌芽,雖然短暫卻為新中國成立后,在南泥灣恢復辦廠奠定了堅實基礎[2]。
1969年,中共中央重新發表了毛主席在1949年《給延安和陜甘寧邊區人民的復電》,為貫徹《復電》精神,在周總理的關心指示下,1970年5月“延安縣南泥灣卷煙廠籌建處”正式恢復生產。創業之初,煙廠以手工方式生產,工人們在三五九旅廢棄的窯洞里搭建工房,采用大鍋回潮,鍘刀切絲,木匣卷制的方式,首次研發成功了“紅延安”和“南泥灣”兩個品牌,并以此向黨的49歲生日獻禮。手工生產階段,創業先驅們憑借著拼勁和韌勁,傳承南泥灣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創業,不僅填補了建國后延安工業的空白,也標志著延安老區的工業再次啟航。
2008年至今,該企業開啟了第三次易地搬遷和技術改造,于延安姚店新區建立了一家擁有了國內一流現代生產裝備,機械化、信息化、自動化水平顯著提高,年產量達50萬大箱的國有中型生產企業。2015年,“延安”品牌被國家局納入視同行業重點品牌考核,并在“雙品牌雙輪驅動”發展戰略下,“延安”品牌產品鏈不斷完善、產品結構顯著提升,生產效益穩步提高。2021年,該企業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以高素質隊伍建設為支點,確立了“補短板、上水平、樹形象、爭一流”的“十四五”工作思路。2022年,新一屆黨組成立以來,工廠迅速行動、貫徹落實“嚴、真、細、實、快”的工作要求。新時代新征程,在發揚南泥灣精神的基礎上,該企業將翻開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3]。
二、共克時艱、奮發圖強,正視困難與挫折
當年,三五九旅進駐南泥灣時,除了惡劣的自然環境外,擺在面前的還有四大難題:無房住、糧食不夠吃、農具緊缺、開荒農時緊。王震將軍號召全旅戰員拿出“扎死寨,打硬仗”的勁頭,啃下這塊硬骨頭。戰士們最開始先是露營,住在用樹枝搭的簡易帳篷里,而后一邊抓緊時間開荒,一邊抽出勞力自己動手打窯洞。為了解決糧食問題,戰士們去到數百里之外的縣城運糧運鹽,當時交通十分不便,每運一次都要徒步三四天。而最讓大家頭疼的是,勞動工具不夠用,于是王震將軍就發動大家收集廢鐵、彈殼、大鐵鐘等,盤起爐子自己動手打镢頭。戰士們每天天不亮就上山開荒,太陽落山還不肯收工,他們克服重重困難,用自己的雙手創造了奇跡。
如今,企業發展邁入新階段,我們在總結經驗、肯定成績的同時,更要清醒的面對新形勢下的新挑戰,客觀分析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一是基礎管理相對薄弱,主要體現在管理和思想認識層面站位不夠高,以及對弱項指標管理風險把控不足等方面。二是高素質人才隊伍亟待完善,目前干部職工對“嚴、真、細、實、快”的工作作風要求還不夠自覺,能力素質水平與打造高素質隊伍的要求還存在差距。三是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動力不足,突出表現在各項管理機制創新不及時,信息化數字化程度不高,運用新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仍有待提高。四是企業文化建設和品牌培育任務依然任重而道遠。面對新道路上的阻力,我們要增強危機意識,在危機中育新機,在變局中開新局,繼承和發揚好南泥灣精神,勇于開拓,奮進新征程。
三、勇于創造、敢為人先,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我們要認真履行好企業的核心職能,疊加奮進“補短板、上水平、樹形象、爭一流”的工作理念,不斷錘煉“嚴、真、細、實、快”的工作作風,堅持發展為先,實干為要,持續推進高效能治理和高素質隊伍建設,奮力譜寫企業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一)以黨建為統領保障企業行穩致遠
首先,企業內部要加強對黨建工作的思想認知建設。在當前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下,國家經濟政策也隨著新的發展階段不斷調整,該企業要想在動蕩的市場環境中維持自身的經濟平穩,并尋求高質量發展,就需要進一步加強對黨建工作的思想認識,進一步樹立黨建思想建設,在改革自身管理模式的同時順應國家的改革發展目標及方向,在新認知的引導下,全方位開展黨建工作。其次,要加強企業黨建和業務的深度融合。將黨建工作和業務經營置于同等地位,真正做到“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工廠要不斷提升基層黨組織“黨建+品牌”的建設水平,將黨建工作推動業務工作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經驗固化、優化,不斷把黨的政治優勢轉化為該企業創新發展的動力。最后,要以新思維開創黨建工作新局面。面對黨建工作存在的問題,唯有改革與創新并舉才是正確途徑,才能為新時期做好黨建工作拓寬思路空間[4]。
(二)以軟實力為支撐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首先,要加強企業文化與經營管理的有機結合,健全和強化監管制度,防止企業文化流于形式。其次,要重視發揮延安屬地紅色文化的價值引領作用,結合延安工業史,通過講好延安故事,把握宣傳重點,找準宣傳受眾,開展文化教育培訓,打造文化建設骨干隊伍等方式,推進企業文化落地,確保企業文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堅定文化自信。創新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靈魂。新時期,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打破創新動力不足的困境,突破管理創新、技術創新的瓶頸,是企業控制成本、提高生產效率、提升競爭力的迫切需要。該企業始終堅持以行業“精益管理”理念以及《創新管理辦法》為指導,結合工廠實際,持續完善創新機制,強化科技創新引領,促進創新投入,激發創新動力,落實創新成果轉化、共享,助力企業向高質量發展邁進[4]。
(三)以服務為導向助力企業長遠發展
首先,要深化工商協同發展,搶占終端陣地,打造特色終端,提供優質、高效的終端服務,發揮屬地資源優勢,優化全員營銷機制,通過品牌宣講和專業營銷“兩支隊伍”加快企業營銷隊伍服務能力的快速提升。其次,要貫徹新發展念大力推進數字化服務的轉型升級,不斷強化數據思維、平臺思維,加快構建面向市場、面向未來的數字化服務應用體系。要構建有利于服務創新的企業文化,這也是增強文化軟實力,提高競爭力的重要手段。用企業文化這一“思想武器”,積極破舊立新,圍繞高質量發展主線,對企業文化進行重新定位,將數字、服務、創新等核心文化要素融入企業發展,打造有號召力和影響力的企業文化內涵。
四、結語
當前,在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企業軟實力就成為衡量企業影響力的重要指標。企業的軟實力是通過將企業文化、品牌、創新力、人員、情感等資源進行整合,從而提升企業的影響力、凝聚力、感召力。因此,加強企業軟實力建設不僅能增強企業的整體實力、優化企業形象,也是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中國軍轉民
參考文獻
[1]李貴銀.傳承南泥灣精神加快推進廣西農墾高質量發展[J].中國農墾,2021(08):44-47.
[2]崔振昭.南泥灣精神:抗日根據地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典范[J].黨史文匯,2022(02):27-31.
[3]王楠.國有企業服務創新賦能高質量發展的路徑探討[J].企業改革與管理,2022(11):169-170.
[4]侯銳.淺談地市級煙草商業企業創新管理思路[J].商業觀察,2022(12):61-63.
(作者簡介:沙姿妤,延安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從事黨史黨建研究;張秀麗,延安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從事黨史黨建研究)
(作者單位:延安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