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子威 許革

2023年12月16日,北京大學公布了“北京大學學生年度人物·2023”名單,中國語言文學系2018級本科生、曾在遼寧艦上擔任操舵手的王心儀成為10名入選者之一,她的推薦詞是:攜筆從戎礪劍航母,探索青春無限可能。
2018年,王心儀參加北京大學自主招生考試,寫下了一篇感動全網的自述文章《感謝貧窮》。后來她又因參軍入伍、成為航母操舵手、保研成功而多次受到關注。熟悉王心儀的人,對她的評價是樂觀開朗、聰明有趣,用現在的網絡流行語來說,她是名副其實的“e”人(性格比較外向的人)。
2001年7月,王心儀出生在河北省棗強縣的一個小村莊里,家中的五口人僅靠著父親外出打工的微薄收入和兩畝土地生活。作為家中的長女,王心儀很早便開始跟著母親下地干活,撒種、澆水、施肥,捉蟲子去喂雞,爬上高高的桑葚樹……在她的童年記憶里,即便沒有動畫片、芭比娃娃和各種糖果零食,但在那片經常會傳出歡聲笑語的莊稼地里,她總能找到快樂和滿足。
2018年,高考后的那個暑假,正在外地打工的王心儀收到北京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她以707分的優異成績被北大中文系錄取。在《感謝貧窮》里,她這樣寫道:“感謝貧窮,你讓我堅信教育與知識的力量。物質的匱乏帶來的不外是兩種結果:一種是精神的極度貧瘠,另一種是精神的極度充盈。而我,選擇后者。我來自一個普通但對教育與知識充滿執念的家庭。母親說過,這是一條通向更廣闊世界的路。從那時起,知識改變命運的信念便深深地扎根在我的心中。”
步入大學校園兩年后,王心儀作出一個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決定——參軍入伍。這個決定得到了身邊所有人的鼓勵和支持。
2020年9月,經過層層選拔,王心儀正式成為一名海軍戰士,被分配到了北部戰區海軍。
剛進軍營時,由于大家的體能水平參差不齊,在第一次進行三公里跑訓練時,王心儀沒能跟上大部隊。為此,班長特意將她和跑得比較慢的戰友安排到隊伍中間。后來,王心儀才知道,這樣在大家跑得比較累的時候,依然會有戰友在前面拉一把、在后面推一把,這讓王心儀明白了團結的力量。
訓練匍匐前進那段時間,大家的胳膊和膝蓋每天都血肉模糊,前一天晚上好不容易清理好,想等結痂,第二天的訓練又會被扯開。但沒有一個人抱怨生活的苦和累,她們共同經歷著同樣的事情,彼此鼓勵。就這樣,王心儀在新兵連訓練了3個月,又在學兵連度過了5個月的航海操舵集中學習,這才被分配到遼寧艦擔任操舵手。
去往遼寧艦前,王心儀激動了好幾天。她想象著自己在大海上的“奇幻漂流”,期待著自己在艦艇上的乘風破浪。很快,王心儀就發現實際生活并非想象中的樣子。
剛開始,王心儀所做的工作無外乎為航母打磨、除銹、刷漆等維修保養事項。這與她當初設想的每天出海完全不一樣,讓她產生了很大的心理落差,她覺得自己不是一個軍人,而是一個工人。平凡、瑣碎和枯燥,這些看似和航母不相干的詞,卻成了王心儀初到航母生活的主基調。
不久,王心儀迎來了航母生活的第一個轉折點。在一次與班長的談心交流中,班長告訴她,新兵要學會理解這一切,因為航母經受著風吹浪打、日曬雨淋,平時如果不把裝備檢查保養好,這艘艦艇不要說遠海實戰,恐怕連發動都很難。即便是入伍10多年的老兵,也在日復一日做著這些看似基礎的工作。
“光榮在于平淡,艱巨在于漫長”是部隊里經常講的一句話。慢慢地,王心儀發現老戰友們幾乎每個人的手上都磨出了老繭。“正是因為這些戰士耐得住平淡和枯燥,我們的艦艇才能有持久的生命力和戰斗力。我想對于年輕人來說也是一樣,只有在日復一日的平淡中打磨自我,才能在真正用得上自己的那一天發揮所長。”
正式操舵之前,王心儀心想,遼寧艦這么大,如果能掌握舵輪一定特別“酷”。后來她才發現,遼寧艦的舵輪和小轎車的方向盤差不多大,也沒有想象中那么帥氣。不過就是這么一個小小的舵輪,通過復雜的傳動機構控制著舵葉,進而掌控著整艘航母的航向。
王心儀說:“舵輪雖然小,但是它的責任非常重,操舵兵承擔的是航行安全和飛行安全雙重責任,因此才需要更多的前期訓練和準備,才能擔負起這個崗位的職責。在這個過程中,不要覺得任務有多難,只要開始去做并堅持下去,肯定有完成的一天。”
在海上漂泊的閑暇時間里,王心儀喜歡讀書、唱歌,是戰友口中有名的“麥霸”。她最喜歡《我愛這藍色的海洋》這首歌的歌詞,“我愛這藍色的海洋,祖國的海疆壯麗寬廣……海軍戰士紅心向黨,嚴陣以待緊握鋼槍,我守衛在海防線上,保衛著祖國無上榮光”。
每當面向大海唱響這首歌時,王心儀總覺得有種光榮感和責任感涌上心頭。
有一次,她在跟隨航母出海的過程中,遇到了外國軍艦的偵察跟蹤,遼寧艦立即拉響戰斗警報。那一刻,王心儀耳畔響徹震耳欲聾的聲音——黨和人民考驗我們的時候到了!
后來,懷著既激動又復雜的心情,王心儀在遼寧艦上遞交了自己的第二份入黨申請書。其實,早在大學校園里,王心儀就寫過一份入黨申請書,但直到有了在部隊的經歷,她才更加明白何為“保家衛國”,也更加堅定了入黨的信念。
王心儀說:“校園生活和部隊生活給予我不同的成長,它們有很多不同,卻都在教會我如何把個人價值匯入時代洪流中。”
兩年的軍營生活讓王心儀在人生態度上有了很大的轉變,她覺得,部隊永遠給人一種信念——實現人生價值的方式,不僅是成全“小我”,更是要為國家和社會奉獻力量。
2022年9月,王心儀退伍返校,重回北大繼續學業。在校園里,她沒有忘記退伍軍人的身份,參加了學校疫情防控志愿服務、國防知識普及教育,并為校武裝部發展建言獻策。她說:“既然我當過兵,就應該和其他人在某些時候不一樣,有需要我的時候,我就要站出來。”
不久前,王心儀又一次作出了新的人生選擇——本科畢業后,去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讀研。在部隊時,王心儀就經常參加理論學習和讀書會,愛黨、愛國、愛軍的信仰在軍旅生涯的磨礪下更加堅定。在王心儀看來,繼續深耕黨的建設領域,就像是讓軍旅生涯有了延續。未來,她希望能夠繼續回到部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