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梅友堂


18 年的軍旅生涯,15年的金融行業工作經歷,50年的黨務工作經驗,培養了我嚴謹的工作作風和良好的團隊協作能力。2019年,我擔任南京市建鄴區鷺鳴苑社區離退休干部黨支部書記。近年來,建鄴區委離退休干部工委注重挖掘、總結、推廣離退休干部黨支部書記工作法,大力推進全區離退休干部黨建工作走深走實。在建鄴區委離退休干部工委的指導下,我探索了“3344”工作法,引領支部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團結居民弘揚社會正能量,凝聚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勢。
首先是思想啟航。如何結合黨員群體的年齡、工作生活現狀來落實“三會一課”制度,讓“一個都不少”成為現實,是我一直琢磨的事情。每月初,我會深入調研,和黨員談心,廣泛聽取意見建議,再作出本月計劃。另外,我還積極培養黨員骨干,為高齡和行動不便的黨員送學上門;對有些不會登錄“學習強國”學習平臺的老黨員,我們發動中青年黨員結對開展幫教活動,起到很好的效果。
其次是職責啟航。我們支部大多數黨員居住在同一個小區,棋牌室、健身房、乒乓球室、室內游泳池等一應俱全,并且四季開放。我在支部內推行“領崗奉獻”制度,鼓勵黨員根據自身需求和專長選擇相應志愿服務崗位,培養了很多游泳和乒乓球愛好者,不僅豐富了大家的退休生活,也活躍了社區氛圍。
第三是模范啟航。自從擔任支部書記以來,我創立“頭雁講堂”,推動全體黨員共同學習。針對行動不便的老黨員,我率先開展送學上門服務。在我的帶領下,離退休干部黨支部黨員們也積極投身社區志愿服務,關愛弱勢群體,傳播正能量。
每季度,我都組織支委成員分頭到黨員家中開展“一次家訪”活動,把黨員的問題、意見詳細記錄下來,并叮囑黨員以身作則,為家庭成員樹立榜樣。對于黨員提出的問題,我和支委們群策群力,想出解決辦法,讓他們感受到我們的重視與支持。
結合支部召開組織生活會、開展民主評議黨員等活動,我與每位黨員深入開展“一次談心”活動,全面了解并記錄他們在思想和工作生活中所面臨的困境。對于不能到會的黨員,我及時電話溝通,并盡量調整適合他們的參與方式,做到“一個都不能少”。針對支部“年輕”黨員,采取現場授課和視頻會議相結合的方式,確保所有黨員都能參加黨課學習。
在黨課學習、支部會議等活動結束后,我會與每位黨員進行“一次交流”,探討學習心得,共商工作方向、方法及改進措施等,以集體智慧推動社區黨支部工作創新高效發展。
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我組建了“紅袖標巡邏隊”“安全排查隊”,安排支部黨員按照定好的巡邏時間、路線進行志愿巡邏。“穿上紅馬甲,戴上紅袖標,為社會做點貢獻,為人民做點服務,我們很光榮。”不少70多歲的老同志主動申請做志愿者,每天在小區里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
鷺鳴苑社區內有一條幸福河,被稱為“幸福綠脈”。改造后,這里成了建鄴區的網紅打卡點。為了更好地保護“綠脈”,每月主題黨日活動結束后,我們便組成“巡河小分隊”,對幸福河進行巡查。對巡查中發現的問題,拍照留存,逐一記錄在巡查日志中。針對較小的問題,我們隨手整改;對于較大的問題,我們及時上報,跟蹤解決。
借助“梅友堂支部書記工作室”平臺,我動員支部中擅長矛盾調解的黨員與3 名社區網格員、1 名律師,共同組成調解隊伍,對居民們關心的熱點和有爭論的問題,及時解答和解決。
我們支部每名黨員都是輿情收集員,及時收集社情民意,對發現的苗頭性問題及時上報社區網格員,從而實現不漏一事、不漏一人、應報盡報。
我用關心、耐心、真心、愛心等“四顆紅心”增強黨支部的活力。
對于生活不能自理的黨員,我與他們的兒女和保姆建立聯系。記得每位黨員的自然生日和政治生日并發送祝福短信。支部有位黨員常年居住在國外,每年她生日的時候我會發送祝福信息,有次她回國參加支部主題黨日活動時,激動地說:“在異國他鄉收到組織的短信,倍感溫馨與感動。”
我們支部現有黨員80多人,年齡和文化程度差距較大。在組織學習過程中,我耐心分析各種情況,采用多樣化的組織形式和評價標準,讓全體黨員實質性地參與其中,確保學習教育真正取得實效。
我帶領支部骨干黨員經常開展送“愛心”活動,走訪退休老黨員,及時了解掌握他們的生活狀態,給予幫助支持;關注年輕黨員的生活、工作狀態,發現問題及時幫助解決。
社區有吾音,余熱有吾情。我將緊緊圍繞新時代離退休干部黨的建設工作總要求,加強支部組織建設,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繼續當好“領頭雁”,做好“火車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