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成都圍繞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和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建設,大力實施產業建圈強鏈行動,推動人工智能產業能級穩步提升。
2020
成都是“東數西算”工程“八大樞紐節點”和“十大數據中心集群”城市之一
獲批建設國家新一代
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
2021
獲批國家人工智能
創新應用先導區
2023
成都人工智能產業集群入選
四川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2023
全市共有人工智能企業
852家
產業規模達
780億元
近3年復合增長率達
40%以上
根據《2023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產業區域競爭力評價指數》
成都排名“人工智能科技產業競爭力”
全國top6
加快算力基礎設施建設
制定《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成渝國家樞紐節點(成都)推進方案》,加快推進天府數據中心集群建設
截至2023年底,全市建成大型數據中心9個
成都智算、超算中心分別入選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開放創新平臺建設名單與籌建名單
推動產業生態持續優化
構建“5+N”產業生態,累計遴選6家鏈主企業
擁有國家超高清視頻創新中心等5個國家級創新平臺
指導成立成都市人工智能產業生態聯盟等中介機構
充分發揮政府引導基金作用,2023年27家大數據與人工智能企業獲得融資超6.91億元
遴選產業領軍人才6名;組建人工智能專家智囊團,累計吸收25位專家入團
積極構建產業促進政策體系
出臺《成都市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規劃(2022-2025)》《成都市圍繞超算智算加快算力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成都市進一步促進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成都市促進大數據產業發展專項政策》
其中算力產業專項政策為全國首發,并創新提出“算力券”供給機制
全力支持大模型發展
印發《成都市加快大模型創新應用推進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聚焦算力供給、創新策源、產業能級、場景體系、生態要素制定20條工作措施
對研發通用大模型給予1000萬經費支持,對性能先進且成功通過國家大模型備案登記的前十名,給予100萬元一次性獎勵,著力推動本土大模型創新發展
發布《成都人工智能算力賦能大模型落地應用機會清單》,釋放供需信息10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