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威帆
離世界科幻公園約兩公里處,有一座頗具科技感的建筑,這里是成都智算中心,內部的核心基礎設施“天宮”,與“星云”造型的成都科幻館形成一種默契。
在其東南方向,約60公里,是成都超算中心湛藍的“硅立方”,矗立在四川天府新區興隆湖畔,晝夜運轉。
超算和智算“雙中心”,在成都這座城市遙相呼應,攜手并進,以澎湃的算力賦能千行百業。
300P算力背后藏著“天宮”
來到成都智算中心,拾級而上,展廳的宣傳大屏上顯示著“300P人工智能算力平臺”。
什么是算力?“簡單來理解,算力就是對數據的處理能力。”成都智算中心運營管理部部長向雙介紹。
作為人工智能的“三駕馬車”之一,算力一般分為通用算力、智能算力、超級算力。其中,通用算力主要用于圖形圖像處理、機器學習、網絡安全等領域;智能算力,專注于人工智能領域;超級算力,主要用于科學研究、工程設計、大數據分析等領域的復雜問題求解。
“算力屬于算法和數據的基礎設施,是各類數字技術、應用和服務得以運行的底層支撐。這‘300P指的是成都智算中心首期可提供的智能算力,相當于15萬臺高性能計算機的計算能力。”向雙說。
在人工智能算力平臺機房里,記者見到了300P強大算力背后的“秘密武器”。三排高約兩米的黑色機柜整齊排放,“冷峻”的外表下,內部正高速運轉著,機柜里的服務器指示燈不停閃爍,傳出小型電風扇般的運轉聲音。這是成都智算中心的核心基礎設施,由華鯤振宇承建的“天宮”昇騰AI全棧基礎軟硬件平臺。
據了解,“天宮”基于昇騰處理器開發,是國產自研人工智能處理器,具備高算力、高能效的特點。在軟件方面,成都智算中心所采用的基礎軟件以及算力服務管理平臺、深度學習AI平臺、集群運營管理平臺等,也是自主搭建而成。“算力的底層是芯片。”向雙說,成都智算中心堅持走國產路線,突圍“卡脖子”現狀,從“鯤鵬+昇騰”處理器根技術到系統全國產化。
在機柜內部高速運轉的同時,先進的液冷系統和智能控制模塊正在給這顆“最強大腦”進行降溫。“將冷卻液輸入到設備內部,包裹設備的發熱部件,從而達到定點降溫的目的,減少冷量的流失。與傳統的空調機房相比,它綠色節能優勢更加明顯。”現場運維人員說。在二樓的運維監控中心,數名運維人員正專心地盯著屏幕,作為控制和監控樞紐,這里能將整個智算中心能源、設備監控、業務狀態等狀況一覽無余。
為千行百業提供普惠算力
300P強大的算力能帶來什么?
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放射科,一套人工智能輔助診斷系統正在運行。醫生將患者的CT等影像數據上傳到系統后,屏幕上很快就顯示出人工智能模型的初步分析結果。
“這套基于深度學習的智能影像分析系統,它的模型在成都智算中心接受訓練,經過訓練能夠自動檢測和標注醫學影像中的異常區域,初步判斷疾病類型,為醫生提供輔助診斷意見。”成都愛迦科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基于這套核心技術的多種人工智能輔助影像診斷系統已在多家醫院臨床科室投入使用,“例如在肺部CT影像分析中,系統能高精度地檢測出肺結節、腫塊、氣腫等異常,并對其形態、密度、分布等進行定量測量和分型分級,為后續診斷提供重要線索。”
這家成都本土企業專注于智能醫學研究與應用,產品包含智能心臟、智能放療、智能乳腺、智能肺等。“依托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團隊與相關科室開展了緊密合作,在數據、算法上有‘天然優勢。在算力方面,我們與成都智算中心等展開深度合作。”該負責人表示,成都良好的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生態,為公司競逐人工智能賽道提供了有力的外部支撐。
據了解,作為公共算力服務提供者,成都智算中心正面向政府、企業、高校、科研院所提供公共普惠算力、應用創新孵化、科研創新等服務,在虛擬的數字世界中賦能千行百業。
“社區最近有哪些活動?”……在青羊區草堂路社區黨群服務中心,AI社區顧問正回應著居民們的疑問,每次回答都迅速而精準。借助成都智算中心的算力支持,成都明途科技有限公司訓練的“工作數字人”大模型,讓數字人擁有政務辦事助手、品牌推薦官、景區接待員等智能功能。
成都智算中心常務副總經理謝一明介紹,中心與120余家企業合作,在超大城市智能治理、智能醫療、智能制造等場景形成人工智能解決方案240余個。智算中心不僅提供安全可靠的普惠算力服務,還是產業創新發展的平臺。“針對傳統企業人工智能轉型等需求,中心積極牽線搭橋,與企業共同探討商業模式、打造產品、對接投資機構,為企業提供定制化服務。”謝一明說,對很多企業而言,轉投國產新算力體系的初期,會涉及到模型算法適配問題,需要一定的時間成本,成都智算中心在這方面提供了免費適配,一定程度上降低企業使用算力成本。
由成都智算中心聯合高校及科研院所構建的“蓉城·夔牛”“空天·靈眸”等模型也在順利推進中。謝一明告訴記者,去年成都大運會舉辦期間,基于成都智算中心算力等開發的氣象AI模型“蓉城·夔牛”,可以將天氣短臨預報更新頻次縮短到6分鐘,為賽會強對流天氣監測預警氣象服務提供了重要幫助。“空天·靈眸”則可以應用于大范圍區域中云、霧、冰雪檢測,實現大幅遙感圖像中云的精細化檢測,同時也可以在大范圍三維重建中發揮重要作用。
“雙中心”共造成都算力產業
就在成都智算中心的“天宮”高速運轉的同時,60公里外的興隆湖畔,成都超算中心每秒運行速度達10億億次的超級計算機正在晝夜“轉動”。
基于澎湃的算力資源,2020年成都超算中心建成投運以來,已和1380多個用戶建立了合作,涵蓋基礎科學、人工智能、城市治理等30余個領域。去年2月,成都智算中心與成都超算中心簽署了合作備忘錄。通過共享技術和資源,兩個中心在AI算法和計算架構等方面進行合作研究,提高AI算力使用的效率和應用的價值。
目前,全國僅有兩個投運超算和智算“雙中心”的城市,一個是東部的上海,一個是西部的成都。“雙中心”布局,對成都意味著什么?在謝一明看來,超算和智算“雙中心”的投運極大地提升了成都的科技創新能力和綜合競爭力。“超算中心以強大的計算能力和數據處理能力,為科研和產業創新提供了堅實的支撐;智算中心則專注于人工智能和大數據領域,通過深度學習和數據挖掘等技術,推動城市的智能化發展。”謝一明認為,這種“雙中心”的布局使成都在科技創新領域具備了明顯的優勢,有助于吸引更多高科技企業和人才聚集,進一步推動城市的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
謝一明表示,超算中心和智算中心的建設為成都提供了強大的數據處理和分析能力,有助于推動政府、企業和社會各領域的數字化轉型。通過應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可以優化城市管理、提升公共服務水平,打造更加智慧、便捷的城市生活。“雙中心”的建設帶動了相關產業發展,促進產業鏈完善和升級。同時,也有助于提升成都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吸引更多投資和合作機會,推動城市經濟快速增長。
“從更宏觀角度來看,這一布局對于區域乃至全國的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也具有積極推動作用。”謝一明說,作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極核城市,成都的超算和智算“雙中心”建設有助于推進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推動區域協調發展,通過與東部地區的合作與交流,也可以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共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
成都加快布局算力基礎設施建設,解決了哪些產業發展痛點?西南交通大學計算機與人工智能學院黨委書記李天瑞認為,主要解決了算力資源緊缺、算力分散低效、數據處理瓶頸、技術研發受阻、產業競爭不足、人才吸引困難等痛點難點。
“隨著人工智能應用的持續深化,算力需求急劇攀升,導致算力資源緊張。成都積極布局算力基礎設施建設,緩解了算力資源的緊缺狀況,滿足了產業與科技創新的迫切需求。”李天瑞說,針對過去算力需求分散、資源使用效率低的問題,成都構建集中化的算力基礎設施平臺,有效整合了分散的資源,實現了算力的高效利用。
成都通過加強算力基礎設施建設,大幅提升了數據處理能力,打破了技術研發中的算力瓶頸,為本地人工智能技術的創新與發展注入強勁動力,顯著提高了產業競爭力,為吸引更多科技企業和投資創造了有利條件。“算力資源的豐富,也極大地提升了成都對人才的吸引力。”李天瑞說,通過不斷完善算力基礎設施,成都的科研條件得到顯著提升,為留住和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