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威帆
人工智能的迭代速度正不斷擴展著人們的想象空間。近年來,成都傳媒集團加大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投入,通過整合集團內外技術資源,努力強化“智媒體集團”技術驅動,統籌推進集團研發應用,積極探索AI賦能千行百業,迎接人工智能時代的新未來。
一分鐘制作一條視頻背后的媒體轉型
一條視頻,從開始制作到全網分發需要多長時間?
點擊視頻創作,隨機一條新聞文本輸入,選好模板進入下一步,系統已將文案完成分段和對應媒資、播報音效、畫面動效進行匹配,點擊生成并選擇分發平臺,視頻就在包括微信視頻號、抖音、小紅書上完成了分發,前后只用了一分鐘。
在這款名為“雨燕智宣”的AI短視頻生產平臺中,短視頻制作及傳播變得簡單快捷起來。
近年來,短視頻憑借特有的媒介技術,承載信息傳播與服務、文化傳播與娛樂等功能逐漸顯現,成為用戶獲取新聞資訊的重要渠道。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2月,全網短視頻賬號總數達15.5億個,職業主播數量已達1508萬人。傳統新聞媒體紛紛以短視頻為轉型突破口,推動媒體融合轉型。
變革早已開始,“雨燕智宣”正是成都傳媒集團旗下的每日經濟新聞給出的解題思路。目前,聚焦于AIGC內容生產創意應用生態的構建,“雨燕智宣”提供了輿論熱點監控、智能文本創作、智能媒資管理、智能視頻生產、會議直播管理、智能課件生成等多種功能。
然而,這只是媒體視頻化轉型的第一步,視頻生產所需的圖片、視頻資源這類基礎設施的搭建和完善才是深入發展的關鍵。
去年11月,成都傳媒集團智能媒體資源數據庫正式上線,依托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對海量圖片、文字、音視頻等媒體資源進行數據化、標簽化,打造涵蓋媒資數字化、智能標簽化、確權認證、上線交易、取證維權等全流程的“1+3”泛媒資、應用級智能化內容管理系統,包括智能媒資管理系統、媒資交易服務系統、媒體稿件視頻化生產系統、智能內容生產輔助系統。作為一個開放的平臺,智能媒資庫將服務于成都乃至全國的城市媒資聯盟和智媒體生態打造。
“人工智能學習效果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內容。優質、大量的內容是人工智能學習效果的保障,現在的大模型也是基于大數據、大算力這樣的基礎才發展起來的。主流媒體的媒體資源庫上線,對推動大模型在整個信息傳播領域的發展和應用具有重要支撐性作用。”對于智能媒資庫的上線,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周勇如是說。
7×24小時AI電視實現新聞自動生成
4月13日至18日,第四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在海南召開。其中,運用“雨燕智宣”系統打造的“AI消博”,成為本屆消博會的亮點之一。
“第四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于4月13日在海口開幕……”“本屆消博會首推‘1+N全島辦展模式……”走進位于海南國際會展中心的會場,就能看到巨大的電子屏上,不斷滾動播放著消博會新聞以及布展動態、場館亮點,不時還會有一名數字人主播上線播報。
據了解,這個大屏是本屆消博會的專屬“AI電視”,播放的所有新聞都由AI自動生成,除了文字稿件,視頻畫面也都是自動匹配的。隨著越來越多的消博會素材被收集使用,AI電視自動生成的新聞報道就會成倍增加,呈現的內容也更為立體多元。AI電視的線上線下7×24小時直播,則由智能導播系統實現節目編排與推流,幫助觀眾掌握一手消博會資訊。
“除了AI電視,AI還參與了本屆消博會國際傳播的全流程。”每經科技產品總監張弩介紹,本屆消博會是全國首個實現AI寫稿、AI生成短視頻、AI全網分發,且進行7×24小時線上線下AI電視直播的頂級盛會,從微博、微信到抖音、小紅書等各種風格類型的文圖稿件,基本可以實現秒級生產,從文字稿件到短視頻也可以實現15秒生成,再通過智能化的分發系統,打通消博會抖音、微博、微信、小紅書等各大媒體平臺賬號實現一鍵分發。本屆消博會期間,AI生產超千條新聞稿件和短視頻,供各大媒體和平臺發布使用,實現千萬級的傳播。
近年來,隨著“雨燕智宣——AI短視頻自動生成平臺”“智能媒資庫”以及“AI電視”等產品的推出,成都傳媒集團正積極探索AI賦能千行百業的可能性。
以深耕陜西城市內容的“粉巷財經”為例,其利用“雨燕智宣”短視頻極速生成和一鍵分發能力,第一時間實現突發事件和時政新聞報道,20秒視頻完成核心內容濃縮,突出“即時資訊”打法,獲取平臺第一手流量,幾乎每天均有10萬+瀏覽量的爆款作品誕生。高效的視頻生產能力,使公眾號粉絲增長的80%來源于其視頻賬號,達成視頻塑造新聞影響力的目標。
據了解,相關產品的應用已涵蓋媒體、政府融媒體中心、金融、地產、教育、工業等多個行業和領域,并在全國多地宣傳交流中獲得較高評價。
人工智能全面賦能媒體內容生產和產業轉型
當下,中國正發力以人工智能為引擎的新質生產力。今年,“人工智能+”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開展“人工智能+”行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人工智能技術是提升媒體內容生產效率和推動傳媒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驅動力。”成都傳媒集團董事長,成都傳媒產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母濤介紹,近年來,成都傳媒集團正在大量應用新興技術驅動傳媒全面轉型升級,加快建設立足中國影響世界的新型主流媒體集團和智媒體集團。
在建設新型技術基礎設施方面,成都傳媒集團投資1800萬元,聯合中國移動建設了以“每經云”為核心的技術底座,將集團近百個分散在第三方商業運營云服務平臺的數據、應用、系統歸集至集團自主控制的云平臺統籌管理,并以此為基礎積極推進集團媒體技術開發應用;投資2500萬元建設了智能媒體資源數據庫,構建了智能化媒體內容管理系統,首批入庫數據信息達到440萬條,初步探索了媒體內容再創作和商業變現的路徑。在賦能媒體內容生產方面,集團推動成都日報·錦觀新聞建成5G演播室,孵化《錦觀午報》《視評來了》等內容品牌,拓展黨報新媒體視頻版圖;推動紅星新聞建成“深紅”視頻創作空間,搭建適應5G生態的視頻生態系統,搶占視頻賽道有利位置;推動每日經濟新聞自主研發“雨燕智宣”AI短視頻生產平臺,打造全流程由人工智能技術驅動的7×24小時視頻直播產品“每經AI電視”,入選2021年中國智能媒體十大年度案例。
“集團堅持推動技術賦能產業轉型升級,正在加速構建數字經濟產業新生態,大力發展傳媒產業新質生產力。”母濤表示,成都傳媒集團將進一步建強“每經云”技術底座,持續孵化新型智媒應用,培育集“數據、算力、算法”為一體的AI+產業生態,持續推動傳媒文創產業高質量發展。當前,集團正大力推進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一是持續開發運營集團智能媒體資源數據庫等數字基建項目,為AI+媒體應用孵化提供海量優質數據支撐;二是支持每經科技與工信部旗下AI應用工作組共同實施《新媒體智能短視頻生成平臺評估》標準編制,高效推進智慧生態應用場景建設;三是推動生學教育公司延伸產業鏈條,打造未來數字化校園、AI系列教育產品等標桿項目,構建智慧教育產業生態;四是建設成都市文化大數據中心,設立成都文化大數據公司,聚焦智慧媒體業務,發展智慧產業經濟,促進全市文化數字資源實時共享、互通互融,加快文化數據資產的商業化進程,積極推動成都文創產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