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黨管人才、黨聚人才、黨興人才,金堂縣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探索人才黨建新路徑,將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轉化為綠色低碳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能,鍛造人才和城市互相成就的“金”鑰匙。
用青年人才之“鑰”打開“凝心鑄魂”之門,強化產業人才思想政治引領。緊扣黨建賦能建圈強鏈成立淮州綠谷黨建聯合體,以鏈主企業為核心、鏈上企業為補充,聚焦建圈強鏈、區域協同、文化發展、城鄉融合等一系列生動實踐,定制“水城先鋒學堂·企業人才班”,進一步強化產業人才政治引領。
用青年人才之“鑰”打開“引水活源”之門,暢通就地取“才”因地用“才”渠道。以鄉愁為紐帶,搭建返鄉青年黨員交流平臺,將千余名青年納入黨支部管理并引導其發揮作用。依托成都國際職教城健全多元辦學機制,開設巴莫科技等訂單班,構建“委托培養—定制培養—專業培養”三級人才培養機制。
用青年人才之“鑰”打開“產業發展”之門,探索黨員人才“雙向培養”模式。圍繞“以產聚才、以才興產”目標,推動晶硅光伏、新型鋰電等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黨員職工優先招聘、業務骨干優先入黨、黨員先鋒優先晉升”。深化技能人才培養,組織了成德眉資職工技能交流賽、成渝職工技能交流賽,14名黨員獲評“四川工匠”“成都工匠”“金堂工匠”,進一步提振綠色低碳產業發展信心。
將產業“含綠量”轉化為發展“含金量”,金堂縣將答好產業建圈強鏈和青年人才發展的“雙選題”,為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點“綠”成“金”的青年人才支撐。
金堂縣委組織部兩新黨建室主任?劉昕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