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CICARE溝通模式在提升冠狀動脈CT血管造影(CTA)檢查患者認知水平和圖像質量中的作用。方法:選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于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行冠狀動脈CTA檢查的96例患者,2022年3—8月收治的患者為常規組(n=47),2022年9月—2023年3月收治的患者為研究組(n=49)。常規組采用常規的溝通模式,研究組采用標準化的CICARE溝通模式。比較兩組CTA檢查認知水平、檢查時間、圖像質量、滿意度及心理狀態。結果:研究組CTA檢查目的、檢查流程、檢查時正確體位、檢查時正確呼吸、注意事項、配合度評分均高于常規組(Plt;0.05);研究組檢查前準備時間、實際檢查時間均短于常規組,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和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均低于常規組(Plt;0.05);研究組1、2級圖像質量比例均明顯高于常規組(Plt;0.05);研究組非常滿意的比例明顯高于常規組(Plt;0.05)。結論:CICARE溝通模式可明顯提升患者對冠狀動脈CTA檢查的認知水平,有效提高圖像質量,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提升患者的就醫體驗。
【關鍵詞】 CICARE溝通模式 冠狀動脈 CT血管造影 認知水平 圖像質量
Analysis of the Role of CICARE Communication Mode in Improving the Cognitive Level and Image Quality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CTA Examination/LIU Qian, CHAO Zhihan, YANG Tieqin.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4, 21(17): 112-117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ole of CICARE communication mode in improving the cognitive level and image quality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 examination. Method: A total of 96 patients who underwent coronary CTA examination in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chang University from March 2022 to March 2023 were selected. Patients admitted from March to August 2022 were included in the routine group (n=47), and patients admitted from September 2022 to March 2023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group (n=49). The conventional group adopted the conventional communication mode, and the study group adopted the standardized CICARE communication mode. The cognitive level of CTA examination, examination time, image quality, satisfaction and mental stat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 The examination purpose, examination process, correct posture during the examination, correct breathing during the examination, precautions and cooperation scores of CTA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routine group (Plt;0.05). The preparation time and actual examination time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ventional group, and the scores of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and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ventional group (Plt;0.05). The proportion of grade 1 and grade 2 image quality in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ventional group (Plt;0.05). The proportion of very satisfied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Plt;0.05). Conclusion: CICARE communication mode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patients' cognition level of coronary CTA examination, effectively improve image quality, alleviate patients' negative emotions, and enhance patients' medical experience.
[Key words] CICARE communication mode Coronary artery CTA examination Cognitive level Image quality
First-author's address: Imaging Center,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chang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06,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4.17.026
冠狀動脈CT血管成像(CTA)是具有無創、快速等特點的影像學檢查手段,因其能夠清晰顯示冠狀動脈、小血管及大血管細微結構,直觀了解冠狀動脈的形態、直徑、走形及分布,以明確冠脈血管的病變情況,已成為臨床上心血管系統疾病的重要篩查及診斷手段[1-3]。呼吸配合欠佳、心率過快、身體移動及心律不齊等都是影響冠狀動脈CTA圖像質量的因素。部分患者因對檢查儀器及陌生環境產生恐懼心理,導致焦慮情緒的產生,進而配合度降低,造成圖像質量欠佳,降低檢查效果[4]。因此,提高患者的配合度,是提升圖像質量的關鍵。CICARE溝通模式是由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綜合醫院依照流程導向,采取循序漸進方式與候診者深入溝通交流而提出的一種溝通模式,能夠確保影像學檢查有序進行,其有六步流程,即接觸(connect,C)、介紹(introduce,I)、溝通(communication,C)、詢問(ask,A)、應答(respond,R)、離開(exit,E)[5-6]。基于此,本研究選取在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行冠狀動脈CTA檢查的96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CICARE溝通模式提升冠狀動脈CTA檢查患者認知水平和圖像質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在本院行冠狀動脈CTA檢查的96例患者。納入標準:(1)年齡≥18歲;(2)具有冠狀動脈CTA檢查指征,即有以胸悶、胸痛、心絞痛或心律失常為主訴的高危冠心病臨床表現;(3)意識清醒,具有能配合研究的溝通、理解及表達能力。排除標準:(1)對檢查使用的造影劑或相關藥物過敏;(2)合并嚴重的肝腎功能不全,或嚴重心律失常及心房顫動;(3)急危重癥或伴有嚴重心理疾病。2022年3—8月收治的患者為常規組(n=47),2022年9月—2023年3月收治的患者為研究組(n=49)。本研究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均已知情同意本研究。
1.2 方法
1.2.1 常規組 采用常規的溝通模式,護理人員無需經過溝通技巧方面的培訓,護理人員根據實際情況及自身的經驗按照常規的溝通方法與患者進行溝通。溝通內容包括:冠狀動脈CTA檢查相關知識、檢查步驟、檢查時間、造影時間、檢查時正確體位、檢查時正確呼吸及注意事項,并提前告知該患者檢查時禁止佩戴影響圖像質量的首飾等,檢查過程中出現噪音屬于正常現象,以及檢查過程中由于對比劑的注入可能會出現口干發苦和身體發熱等癥狀。檢查前對患者進行一對一的常規呼吸-屏氣訓練,待患者熟練掌握后方可送檢。檢查完成后患者觀察30 min,并告知患者多飲水以促使造影劑的排出。
1.2.2 研究組 采用標準化的CICARE溝通模式。具體步驟:(1)首先需要建立冠狀動脈CTA檢查的標準化CICARE溝通模式,由臨床工作人員依據醫院科室的相關制度標準及放射科的實際情況建立CICARE標準化溝通流程,具體流程如下,①接觸,確認患者的身份并使用患者接受的方式稱呼患者,以表尊重并拉進與患者之間的距離,消除患者的抵觸情緒,注意在此過程中保持語氣溫和、微笑;②介紹,護理工作人員主動向患者做自我介紹,并說明自己在檢查中所擔任的職責,有助于患者認識你;③溝通,護理工作人員溝通的內容與常規組一致;④詢問,護理工作人員在與患者溝通后,詢問患者對檢查相關知識有什么疑問,有哪些顧慮,還需要了解哪些方面的知識;⑤應答,護理工作人員對于患者的疑問、顧慮及時做出回應及解答,并且滿足患者合理的要求;⑥離開,護理工作人員再次向患者重復強調檢查的相關流程,并感謝患者的積極配合,最后禮貌道別離開。(2)培訓考核,對參加本研究的臨床工作者進行CICARE標準化溝通模式培訓,培訓的課程包括溝通時的禮儀、溝通的技巧、換位思考等,培訓完成后進行情景模擬演練,有利于發現存在的問題,以便及時修改,進一步完善溝通模式。(3)溝通模式實施,采用標準化的CICARE溝通模式與患者進行有效溝通,確保冠狀動脈CTA檢查相關知識宣講到位,明確患者需求,及時解決患者疑慮,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此外,每天檢查、評估護理工作人員應用CICARE溝通模式的效果,以確保護理工作人員與患者溝通時態度親切,語言簡單明了,語氣溫和,確保患者已全面了解冠狀動脈CTA檢查相關知識,并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CTA檢查認知水平。采用自制問卷的方式,問卷內容包括CTA檢查目的、檢查流程、檢查時正確體位、檢查時正確呼吸、注意事項、配合度6方面,每個方面滿分均為10分,對CTA檢查認知水平越高的患者其得分越高。(2)檢查時間。檢查前準備時間:記錄患者成功留置靜脈留置針時的時間,以及患者吸氣-屏氣訓練結束時的時間,計算出患者檢查前準備時間。實際檢查時間:記錄患者進入CT室時的時間及完成檢查時的時間,計算出患者的實際檢查時間。(3)圖像質量。圖像質量共分為3級,其中3級為圖像質量差,血管顯示較差,存在明顯偽影,較難或無法進行血管評價;2級為圖像質量良,血管顯示尚可,血管邊界及主干邊緣模糊,存在輕微偽影;1級為圖像質量優秀,血管顯示清晰,不存在偽影[7]。由2名經驗豐富的影像科醫師同時進行評價,以1、2級為成功,3級為失敗,成功率=檢查成功的例數/總例數×100%。(4)滿意度。檢查結束后,使用自制的調查問卷調查護理滿意度,其分為4個級別,分別為不滿意、基本滿意、滿意、非常滿意。總滿意度=(基本滿意+滿意+非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5)心理狀態。于護理前后使用抑郁自評量表(SDS)和焦慮自評量表(SAS)評估患者心理抑郁及焦慮程度。SDS和SAS均包括20個條目,每個條目均為4級評分法。SDS評分正常為小于53分,53~62分提示患者輕度抑郁,63~72分提示患者中度抑郁,大于72分提示患者重度抑郁[8]。SAS評分小于50分為正常,50~59分提示患者輕度焦慮,60~69分提示患者中度焦慮,大于69分提示患者重度焦慮[9]。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行字2檢驗。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
常規組男26例,女21例;年齡36~60歲,平均(47.4±10.6)歲;臨床表現:胸悶20例,心絞痛17例,呼吸短促4例,其他癥狀6例。研究組男24例,女25例;年齡31~56歲,平均(46.5±12.5)歲;臨床表現:胸悶21例,心絞痛16例,呼吸短促3例,其他癥狀9例。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gt;0.05),具有可比性。
2.2 兩組患者CTA檢查認知水平比較
研究組CTA檢查目的、檢查流程、檢查時正確體位、檢查時正確呼吸、注意事項、配合度評分均高于常規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1。
2.3 兩組患者的檢查時間比較
研究組檢查前準備時間、實際檢查時間均短于常規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2。
2.4 兩組患者圖像質量比較
研究組圖像質量成功率(97.96%)與常規組(93.62%)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常規組與研究組1、2級圖像質量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3。
2.5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研究組的總滿意度為97.96%,與常規組的91.49%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研究組非常滿意度明顯高于常規組(Plt;0.05)。見表4。
2.6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心理狀態比較
護理前研究組SDS評分和SAS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gt;0.05);護理后,研究組SDS評分和SAS評分均低于常規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5。
3 討論
冠狀動脈CTA檢查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確診的首選檢查方法,其可明確患者血管是否存在狹窄及動脈粥樣硬化嚴重程度,對于重度血管狹窄、心絞痛、冠心病等疾病的診斷與篩查,具有較高的敏感度及特異度,是臨床可靠的評價標準。目前諸多研究表明,心理護理和護理干預能夠消除患者因緊張而導致配合度下降的情況,避免造成圖像質量差或檢查失敗[10-12]。王哲雋等[13]研究表明,采用CICARE標準化溝通,具有良好的溝通效果,患者能夠更好地掌握檢查相關知識及配合要點,能有效提高檢查的成功率。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CICARE溝通模式在提升冠狀動脈CTA檢查患者認知水平和圖像質量中的作用。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CTA檢查目的、檢查流程、檢查時正確體位、檢查時正確呼吸、注意事項、配合度評分均高于常規組,研究組檢查前準備時間、實際檢查時間均短于常規組,SDS評分和SAS評分均低于常規組。廖琴[14]研究發現,流程化溝通模式可提高患者對CTA檢查的認知水平,本研究結果與之一致。程秋艷[15]研究顯示,護理干預能夠降低SAS、SDS評分,張燕麗等[16]研究發現,CICARE溝通模式聯合呼吸訓練,可減少CTA檢查時間,提升患者對CTA檢查的認知水平,并且能減少負面情緒。其可能原因是,CICARE溝通模式包含了語言溝通及非語言溝通兩種方式,前者能夠依據理論與實踐經驗使患者了解CTA檢查的相關要點,對患者檢查的依從性和治療信息的提升起促進作用;而后者通過有效、合理的眼神交流、動作互動,能夠增加患者檢查過程的親切感及信任感,進而提升患者的依從性和檢查效率[17-18]。
研究組1、2級圖像質量的比例均明顯高于常規組,研究組非常滿意的比例明顯高于常規組(Plt;0.05)。單惠萍等[19]研究發現,個性化健康教育可明顯提高冠狀動脈CTA檢查患者的滿意度,有效提高圖像質量,本研究結果與之相似。研究發現,在檢查過程中,患者的呼吸頻率過快或過慢,心率不穩定都會導致CTA的圖像質量下降[20],因此,系統地引導、示范,規范患者的呼吸頻率,可提升圖像質量。而CICARE溝通模式采用循序漸進方式對患者進行呼吸訓練,有助于提高圖像質量。本研究的局限性:本樣本為單中心取樣,病例數量有限,后續仍需擴大樣本進行多中心研究,在臨床實踐中進一步佐證。
綜上所述,CICARE溝通模式可明顯提升患者對冠狀動脈CTA檢查的認知水平,有效提高圖像質量,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提升患者的就醫體驗。
參考文獻
[1]吳金棉,梁炎輝,陳大娟.多層螺旋CTA在肝臟介入治療患者術后隨訪中的指導價值分析[J].現代醫用影像學,2022,31(3):495-497,504.
[2] PISKORZ T K,VRIES A H D,ESCH J H V.How the choice of force-field affects the stability and self-assembly process of supramolecular CTA fibers[J].Journal of Chemical Theory and Computation,2022,18(1):431-440.
[3]申太忠,謝靈爭,李寶,等.CTA檢查判斷冠脈管腔狹窄程度受斑塊性質影響的研究[J].中外醫學研究,2022,20(7):71-74.
[4]彭翠蘭,曾偉金,林生貴,等.流程化溝通護理模式對頭顱CTA成像檢查時應激反應及檢查效果的影響[J].中國醫學創新,2019,16(21):90-93.
[5] WAITE S,GRIGORI A N A,ALEXANDER R G,et al.Analysis of perceptual expertise inradiology-current knowledge and a new perspective[J].Front Hum Neurosci,2019,13:213.
[6]楊燕,徐清玲,郁義星.護理干預對Revolution CT冠脈CTA圖像質量的影響[J].中國血液流變學雜志,2019,29(3):379-383.
[7]潘存雪,索倫格,黨軍,等.不同掃描觸發閾值設定對雙能量冠狀動脈CT血管成像效果的影響[J].中華放射學雜志,2018,52(2):96-102.
[8]韓芳芳,趙聰,朱榮文,等.敘事護理對乙型肝炎性肝硬化患者心理狀況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21,27(3):47-49.
[9]阮少娟,黃巧云.聚焦解決模式與預見性護理在肺癌患者MRI影像學檢測的對比分析[J].慢性病學雜志,2020,21(12):106-108.
[10]李定麗,宋妍清,周丹.心理護理在老年患者冠狀動脈CT檢查中的應用[J].中國數字醫學,2020,15(8):174-176.
[11]李少民.常規護理和心理護理對提高冠狀動脈CT血管造影(CTA)檢查成功率的干預效果[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20,4(14):245-246.
[12]王娟妮,王小娟.護理干預在冠狀動脈CT造影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醫學計算機成像雜志,2020,26(1):77-80.
[13]王哲雋,譚玉聰,郭潤.CICARE標準化溝通在放射科增強CT檢查中的應用[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9,3(6):18-20.
[14]廖琴.流程化溝通模式在冠狀動脈CTA檢查中的應用效果[J].中外醫學研究,2023,21(10):158-161.
[15]程秋艷.多媒體健康教育聯合心理護理干預對冠狀動脈CT血管造影患者心理狀態和影像質量的影響觀察[J].黑龍江醫學,2021,45(22):2401-2403.
[16]張燕麗,姜笑晨,本莉紅,等.CICARE溝通模式聯合呼吸訓練在CT檢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護理實踐與研究,2023,20(4):617-621.
[17] ATUTORNU J,HAYRE C M.Asurvey exploring personalised medicine amongst radiography academics with in the United Kingdom[J].Med Imaging Radiat Sci,2020,51(3):443-450.
[18] CALLEN A L,DUPON T S M,PRIC E A,et al.Between always and never:evaluating uncertainty inradiology report susing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J].Digit Imaging,2020,33(5):1194-1201.
[19]單惠萍,劉虎,張莉,等.自媒體個性化健康教育在冠狀動脈CT血管造影檢查中的應用[J].心腦血管病防治,2023,23(6):62-64.
[20] FARME R C I,BOURNE A M,O'CONNOR D,et al.
Enhancing clinician and patient under standing of radiology reports:as coping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guidelines[J].Insights Imaging,2020,11(1):62.
(收稿日期:2023-10-23) (本文編輯:陳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