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永懷
本文系2023年度福建省電化教育館教育信息技術研究課題“基于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下的教師研修模式的研究”(立項批準號:KT23128)的研究成果。
【摘 要】本研究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供了具體的實證,旨在為今后的教學實踐和研究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促進實質性的教育教學改革。
【關鍵詞】雙減 閱讀教學 實證研究
語文課程在小學課程中占據著重要位置,它不僅承載著培養學生語言運用能力和助力學生傳承文化的任務,還是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的重要載體。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僅涉及培養學生的文字理解能力,還涉及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邏輯推理和信息分析等多方面的能力。然而,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尤其是在應試教育環境中,閱讀的目的常常是為了備考,這導致了閱讀教學的狹隘化和學生的學業負擔加重。因此,如何在“雙減”政策背景下重新審視和優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成為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本研究旨在從一線語文教師的角度,深入探討“雙減”政策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際效果。我們將不僅關注教學成果,還將專注于教學過程的全面優化,特別強調在當前政策環境下如何平衡教學質量和學生負擔。傳統的教育研究往往只重視學生的表現和成績,但忽略了教學過程中的關鍵問題?!半p減”政策背景下,如何在減輕學生學業負擔的同時,確保教學質量不受損,是一項至關重要的挑戰。因此,本研究致力于回答以下兩個核心問題:一是在“雙減”背景下,如何更有效地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二是優化后的教學模式是否能在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同時,提升其閱讀能力?
一、案例展示
案例一:A小學的“以讀促寫”模式
【背景與實施】
在A小學,為適應“雙減”政策,語文教師實施了“以讀促寫”的教學模式,這一模式充分融合了課程內容和學習主題。教師精心挑選與課程內容或學習主題相關的閱讀材料,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好奇心。課堂上,學生不僅仔細閱讀這些材料,還基于閱讀內容進行創意寫作。這一模式強調了閱讀與寫作的互動性,培養了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此外,該模式還與其他學科內容和校園活動緊密結合,以形成更具綜合性的學習體驗。
【教學效果】
經過一段時間的實驗以及收集學生和家長的反饋,該模式展現出了多方面的優點。一是閱讀興趣提升。學生在有趣的閱讀材料中找到了學習的動力,他們更愿意主動去閱讀并深入思考。二是寫作能力提高。通過將閱讀與寫作相結合,學生不僅提高了寫作技巧,還培養了表達能力。三是減輕課業負擔。這一模式的設計有助于將課程內容整合,避免了重復學習,從而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
【與“雙減”政策的契合性】
該模式完全符合“雙減”政策的核心精神和要求。通過創新的教學方法,不僅成功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還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尤其是在閱讀和寫作方面。該模式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符合“雙減”政策的要求,即實現教育質量提升與學生負擔減輕的雙重目標。
案例二:B小學的“主題閱讀周”
【項目介紹】
B小學引入了“主題閱讀周”項目,旨在減輕學生的課外閱讀負擔,同時提升閱讀效果。學校每周選定一個特定的主題,如“自然與環境”主題,學生圍繞這一主題進行有針對性的閱讀活動。學校還提供了多樣化的閱讀材料和資源,以滿足不同年級和興趣的學生的需求。通過這一項目,學生可以更有目的性地進行深入閱讀。
【教學實施】
“主題閱讀周”包括多個環節,如材料選擇、團隊協作、深度討論等。學校為學生提供了多元化的閱讀資源,如書籍、期刊、網絡文章等,以滿足不同年級學生的需求。學生被鼓勵在小組中進行討論和分享,以促進彼此之間的學習和合作。
【效果評估】
經過一段時間的實施,“主題閱讀周”顯著減輕了學生在課外閱讀材料方面的選擇負擔。學生開始更有針對性地選擇與主題相關的閱讀材料,提升了閱讀效果。此外,該項目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因為他們被鼓勵參與深度討論,分享自己的見解。
【學生和教師反饋】
項目的滿意度普遍較高。學生和教師都認為這一項目有助于提高閱讀能力,同時減輕了學生的學業負擔。學生更積極地參與課堂討論和分享,這有助于創造更有活力的學習氛圍。
二、案例啟示
上述兩個案例強調了靈活性和創新性在“雙減”政策下的重要性。通過“以讀促寫”模式和“主題閱讀周”的實施,學校成功地將閱讀教學與學生的實際需求相結合,讓學生在積極、有趣的環境中培養閱讀和寫作技能。
“雙減”政策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只有當我們真正理解并實踐“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才能確保在減輕學生負擔的同時,為他們提供一個更加健康、更加有益的學習環境。這兩個案例表明,通過創新教學方法和靈活設計項目,學校可以在“雙減”政策的指導下,在培養學生全面素質的同時,減輕他們的學業壓力,取得積極的教育成果。
三、討論與建議
在“雙減”政策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法需要更加靈活和多元,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傳統的教學方法,如單一的講授和課本閱讀,已不再適應當今多元化的學習需求。因此,我們強調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以及豐富的教學體驗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果。
1.團體討論和合作學習。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之間積極合作,通過與同學一起閱讀和分享,學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并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這不僅有助于提升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還有助于培養他們的團隊合作能力和社交技能。
2.在線資源和數字化工具。利用互聯網和數字化資源,教師可以豐富閱讀教學內容。這不僅能使學生感到學習更加生動有趣,還能滿足學生對多樣化學習體驗的需求。同時,教師還可以使用在線評估工具來跟蹤學生的學習進展,個性化地調整教學方法。
3.跨學科整合。將語文閱讀與其他學科整合起來,創造跨學科的學習體驗,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和批判性思維能力。
4.教師培訓與專業發展。政府和學??梢约訌妼處煹呐嘤?,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以提高他們在新教育環境下的適應能力。這包括為教師提供有關“雙減”政策和新教育方法的培訓課程,以及鼓勵教師參與教育研究和經驗分享。
雖然“雙減”政策在當前階段引發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但其實際影響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和評估。未來的研究可以關注更多學校和不同地區的案例,以全面了解政策實施的效果和挑戰。此外,我們還可以深入研究家庭和社會在“雙減”政策中的作用,以便更好地推動教育改革。最重要的是,我們應該不斷地推動教育領域的創新,以培養更加全面發展的學生,為國家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雙減”政策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在政策的引領下,教師應以學生為中心,創新教育教學方法,在減輕學生學業壓力的同時,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這兩個案例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經驗,鼓勵我們繼續追求教育的創新,以滿足時代的需求,培養更具競爭力和創造力的新一代公民。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實現教育目標,為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貢獻力量。
(作者單位:福建省福鼎市實驗小學潮音島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