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旸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加速演進,對產業鏈韌性和競爭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電信運營商上下游產業十分發達,包括了運營商、設備商、芯片、終端、應用和垂直行業等在內的上百家企業。然而,企業間往往缺少一個有效的抓手,明明是“左鄰右舍”,卻常常“五指難成拳”。中國移動溫州分公司(以下簡稱:溫州移動)踐行央企擔當,精準實施“鏈上兵團”機制,運用黨建這一共同的“芯”推動產業上下游、產學研、大中小企業構建黨建共同體、發展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將黨的組織優勢有效轉化為產業的發展優勢、企業的競爭優勢。
堅持“一個核心”黨委領導“鏈上兵團”建設
溫州移動在創新建設“鏈上兵團”過程中,堅持發揮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用黨建引領“鏈上兵團”建設,著力打造“樞紐型”共建共享組織體系,推動產業鏈企業組織抱團、資源抱團、發展抱團。一是組織建鏈,一體帶動。建立DICT(數據信息通信技術)等產業鏈功能型服務隊伍,打造“百人宣講團”,網格黨建指導員深入共建單位調研需求。同時系統推進標兵選樹、兵團攻堅、軍營訓戰等系列工作,以“百佳案例、百名標兵、百萬激勵”激發黨員員工攻堅和創新能力。二是組織引領,共享服務。充分發揮產業鏈組織者的樞紐作用,通過理論知識共學、主題活動共辦、技術研發共創等,將黨業融合理論方法與實戰演練相結合,引導企業共同找差距、補短板、促提升。三是組織凝聚,匯聚力量。通過黨建鏈串聯起“產業鏈”,瞄準發展、價值、數智、銷售、服務、算力、能力等攻堅賽道,建立項目奪標、價值運營等“六大兵團”,緊扣共建單位的項目需求,實行“黨委指揮、支部組織、網格沖鋒”分級攻堅責任制,百萬以上大單合作均專人專管。
緊抓“兩個覆蓋”強化陣地和平臺建設
溫州移動黨委聚焦加強和改進黨業融合管理,緊抓線上線下陣地和平臺建設“兩個覆蓋”,擴大黨建工作橫向支撐力和延伸一線的縱向穿透力,切實將國有企業的政治優勢轉化為推動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一是筑牢陣地強氛圍,采用“1+N”建設模式,即本部打造一個能夠承擔黨業融合需求的智慧展廳,涵蓋5G新基建、數智應用、智慧運營等中國移動優勢內容;支部建設展示黨業融合工作的5G紅色通信館等展示廳或走廊,網格層面統一建設“網格紅”工作站,年均對外開放參觀超 100場;線上用好中移網大、“紅小智”等智慧平臺,多渠道提煉“兩和”升級、鏈上黨建等重要工作,以及在亞運通信保障、防汛抗臺等攻堅工作中涌現的黨業融合案例、共建故事,年均提煉優秀經驗做法超100個。二是數智平臺強賦能,聚焦五大維度和25項評估細項,用好浙江公司生態數智運營平臺,建立“三庫一畫像”伙伴全路徑駕駛艙,形成“引入-培養-評估-激勵”全生命周期運營管理體系,并基于合作成果的后評估管理和全維度考核對伙伴分層定級,輸出伙伴對比、畫像趨勢、綜合分析、雷達預警等結果。
建設“三大機制”營造良好干事創業氛圍
針對建設“鏈上兵團”過程中硬件設施不完善、制度配套跟不上等問題,溫州移動黨委以問題為導向,建立責任、支撐和評價三大機制,壓緊壓實工作責任,織嚴織密組織網絡,深化優化考核激勵,努力營造出良好的干事創業氛圍。一是建立責任機制,以“兵團營”形式構建“省市帶頭、部門協同、網格落地”的工作格局,召開誓師動員大會,溫州移動黨委書記、支委委員、網格黨建指導員三級掛帥“兵團長”,帶頭推動、部署和落實整體工作。推動“鏈上兵團”各作戰集群成立專班,劃分責任區、明確責任人,建立需求響應、交辦督導、過程跟進、考核評估四張清單。二是建立支撐機制,聚焦鏈上薄弱環節,推動黨員參與“大調研、大討論、大提升”,骨干員工下沉到亞運場館、共建單位等地開展“直通車”支撐服務,形成“一點響應、全程支撐”的內部支撐循環;暢通總經理信箱、接待日等渠道,加速信息交互、提高工作效率,推動產業鏈差異化需求“無阻礙”解決。三是建立評價機制,結合黨建考核輸出“雷達圖”量化評估,打造“黨建加油站”片區交流平臺和“質檢團”,組織開展黨(總)支部書記現場評議,推動支部補短板、鍛長板,實現了基層隊伍的協同化、精細化管理。
聚焦“四大路徑”增強“鏈上黨建”韌性和競爭力
溫州移動聚焦“鏈上兵團”強起來,著力提升基礎建鏈、融合聚鏈、技術強鏈、優化固鏈能力,從“建、聚、強、固”四個路徑發力,不斷增強“鏈上黨建”的韌性和競爭力。
以“建鏈”行動增強黨建共建的協同性。溫州移動突出黨建賦能發展、紅色凝聚動能,圍繞黨委、支部、黨員“三個作用”有效發揮,采用“我是一面旗”分層分級認領機制,溫州移動黨委委員聚焦黨建工作和生產經營中存在的熱點難點問題,帶頭推進“建鏈”行動;支部至少認領一個“鏈上兵團”項目,采取“補充式”和“填空式”認領方式,找準特色優勢,培育至少一個具有一定影響力的“鏈上項目”,并及時跟蹤引導成長性較好的小微企業入“鏈”。同時引導黨員干部和業務骨干主動擔當“兵團長”,引導廣大員工積極參與。
以“聚鏈”行動強化產業聚集的融合性。溫州移動以黨建鏈建強“產業鏈”,著力打造“樞紐型”共建共享組織體系。一是推進龍頭企業共建行動,聚焦九大行業和細分場景,聚焦重點鏈條、新興鏈條及其上下游重要環節精準梳理,以政府機構、軟件協會為紐帶,集中力量聯合一批在“鏈”的構建中起關鍵作用的旗艦民企,簽訂“黨建和創”協議,建立DICT等行業性黨建聯盟,解決產業鏈“缺芯少核”的問題。二是推進示范園區攻堅行動,推動基層網格與所在社區、企業園區等基層黨組織開展共建,加強園區重點項目、小微企業項目跟進,通過黨建和創、行業商機交流、黨員張榜揭榜等形式,集中力量推動產業園區項目落地。
以“強鏈”行動提高創新發展的競爭性。溫州移動大力支持自主創新,一是強化創新賦能,與研究院、物聯網、信息技術等專業公司加強黨建共建,成立黨建聯盟,在6G、算力網絡、下一代AI、量子信息等前沿領域加大布局,聯合打造一批高水平的共性技術平臺,聯合建立一批創新和開放實驗室;加強干部員工的跨學科交流培養,構建員工數智化指數體系,深化“AIOps創新開發”等生態型組織建設,每條“鏈”至少形成1項技術創新或管理創新成果。二是強化創新協同,深化產學研用協同,繪制“研發合作圖譜”,找出數十個“卡點問題”及技術瓶頸,以“黨建和創”為載體,定向引進行業骨干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開展共建合作,牽引移動信息產業能力提升,助力千行百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目前已聯合當地企事業單位成立10余個創新載體,向100余家單位輸出經驗做法。
以“固鏈”行動提升“心級服務”的精準性。圍繞中小企業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發展需求,溫州移動積極發揮專業優勢為共建企業注智賦能,健全完善項目服務全生命周期機制,成立多支服務鏈隊伍,著力幫助企業解決能源、技術、運輸、原料等方面的困難和問題,打造穩定的營商環境。一是建設智慧中臺,實施鏈上圖譜化作業,確定上下游技術和服務環節及相互關系,建設能夠優化企業營商環境的智慧中臺。如開發園區運營管理平臺,通過網上辦、樓(園)內辦、幫代辦、上門辦等形式,實現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入駐、水電費繳納、車輛管理、人員出入、疫情防控等功能,進一步優化企業及園區營商環境。二是打造“數智駕駛艙”,找出產業鏈的薄弱環節及技術瓶頸等問題,打造適合企業應用的“數智駕駛艙”。如搭建溫州市陽光廚房一體化管理平臺,通過可視化地圖打點,服務于外賣型小微商戶;整合商戶監控數據、覆蓋率、在線率、監控異常處置流程等數據,完善廣大企業管理流程監管。
(責任編輯:馬成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