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松
員工是企業發展的基石,是企業最具價值的財富。員工的能力和素質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競爭力和高質量發展。在企業發展中,注重關心員工身心健康、關注員工滿足感,充分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才能增強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和信賴感,提升團隊的凝聚力和創造力,并使員工積極投身事業發展,以此形成企業與員工互動的良性循環。進入新時代,國有企業如何更為有效地實施對員工的人文關懷,促進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筆者結合工作實踐淺談策略思考。
新時代下企業人文關懷的現狀分析
眼下,越來越多的國有企業在完善制度、強化管理的基礎上,大力實施人文關懷,比如,改善辦公環境、豐富文化活動、安排心理疏導等。但隨著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發展,企業員工尤其是青年員工更加具有較強的自我意識和獨立人格,更強調自主決策和自我選擇。在這樣的背景下,企業人文關懷在實際開展過程中也顯現出了一些不足,主要表現在:
人文關懷差異化措施還有待完善。調查顯示,企業不同年齡段的員工群體有著比較明顯的認知差異。有的群體看重的是工作收入和待遇,而一些青年員工則更希望找到適合自己的、輕松愉快的工作,更看重“尊重需求”“精神需求”等。面對員工不同需求,企業結合員工需求匹配、實施差異化人文關懷的方式和手段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人文關懷的雙向互動還有待加強。目前,不少企業人文關懷更多的是“居高臨下”的單向傳輸,缺少自下而上的反饋,企業與員工之間沒有更好地形成良性互動,員工對企業有一定距離感,這不利于企業和員工形成命運共同體。
物質關懷與精神關懷同步施策有待加強。當前,一些企業仍存在物質關懷與精神關懷不同步的現象。在人文關懷中,企業除了應給予員工必要的物質關懷外,還應在精神層面上給予關心關懷,比如在生命尊嚴、價值滿足、職業生涯規劃、人際關系等方面給予關心關懷,真正走進員工的內心世界,以此激發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新時代下企業做好人文關懷的策略
人文關懷落腳點在“人”。企業人文關懷要切實做到以人為本,充分尊重員工的主體性、注重員工的差異性、滿足員工的發展性,切實開展有溫度的人文關懷。
基于需求多樣化,從思想、制度上做到雙向保障。在實施人文關懷時,國有企業應針對不同員工群體的不同需求對癥施策,以增強人文關懷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在思想上,打造多元化思想管理模式,在常態把脈、動態管理、談心幫促、解決問題等人文關懷方式基礎上,融入新媒體手段和新元素內容,與員工形成良好的思想互動。以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安汽車)為例,長安汽車注重強化對青年員工的人文關懷,每年都會組織豐富多彩、貼近青年員工實際需要的文化活動,比如組織直播主持人大賽、手游團隊比賽、“青年帶貨官”活動等。同時,還將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潮流元素融入到企業宣傳活動中,比如邀請年輕人喜愛的明星為產品代言,利用流量直播間為長安汽車帶貨等,不僅在青年員工中引起共鳴,也有效助力了長安汽車品牌向年輕化轉型。
在制度上,堅持“基礎關懷不能丟,創新關懷不能少”,在深入開展“五送”工作基礎上,結合實際創新管理機制和手段,以此激發青年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力。以長安汽車為例,一方面,長安汽車堅持開展冬送溫暖、夏送清涼、節送慰問、難送幫扶、病送關懷工作, 2023年開展生日節日普惠慰問15.86萬人次,慰問長期在高(低)溫、高空、苦臟累險艱苦行業崗位上工作的一線員工150人,慰問困難、殘疾員工541人,開展“金秋助學”幫扶特困員工子女升學167人,慰問生病住院、重大疾病員工1033人,為26997名員工辦理職工互助保障。另一方面,長安汽車創新做好員工激勵工作,實施上市公司限制性股票激勵約束機制,將核心骨干人員納入激勵范圍;制定公司“激勵地圖”,建立健全不同業務、不同人群的多元化激勵手段,讓每名干事創業的員工都在“地圖”上找到自己的位置;開展“智領人才計劃”“礪劍行動”“平臺化人才培養項目”“業財融合培養項目”等多樣化、多層級培訓,從制度上為員工需求實現提供保障。
融入文化活動,建立企業與員工雙向交互機制。國有企業應堅持“發展依靠員工、發展成果由員工共享”的理念,通過將人文關懷融入企業文化活動,讓員工成長與企業發展緊密相聯,致力打造推動事業發展的“命運共同體”。以長安汽車為例,2023年,長安汽車通過舉辦大型互動性文體活動,有效增強了員工凝聚力。比如,舉辦草坪音樂節&后備箱集市等,打造活力四射的員工隊伍;圍繞品牌宣傳,舉辦“智電·未來”羽毛球邀請賽、“覽拓者杯”釣魚邀請賽,邀請經銷商、供應商、用戶等與員工切磋技藝、增進交流;結合“2023長安汽車重慶國際馬拉松賽”,組織全球近2000名員工參加“五湖四海活力跑”活動。建立項目跟投機制,以產品市場化結果實施激勵約束,目前覆蓋4000余名激勵對象,讓員工產生與企業“同呼吸、共命運”的關聯體驗;圍繞公司重點項目、關鍵任務、復雜問題的落地和解決,試點實施項目“揭榜掛帥”機制,讓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才掛帥出征,為他們提供更加廣闊的事業平臺,以此激發其創新活力、推動實現創新價值最大化。
補齊“短板”,物質關懷與精神關懷同步實施。互聯網時代下,國有企業應更多地考慮員工內在的精神需求,豐富員工的精神世界,減輕員工的心理壓力,切實做到物質關懷和精神關懷相互作用、相輔相成。在精神關懷上,尤其要注重根據不同人群定位開展工作,注重員工的心理健康,建立企業自己的EAP(員工心理援助計劃)中心。長安汽車于2019年成立了 EAP中心,目前已設置4處綜合減壓中心,并有專業的心理輔導團隊對員工個體進行深度幫扶;開發應用線上心理關愛系統,員工可隨時通過手機端或電腦端“iChangan”應用,接受心理服務。2023年,長安汽車EAP中心開展員工關愛活動42場、覆蓋員工1800余人,開展“員工關愛中心工作坊”活動11場、員工心理輔導技能培訓7期,廣泛普及心理健康知識,為員工心理健康賦能。公司工會被重慶市總工會授予“重慶市職工心理服務樣本單位”稱號。
注重細節,在工作和生活中處處體現人文關懷。人文關懷作為一種企業管理方式,應體現在管理的每個細節當中。比如,領導定期與員工座談交流,與員工拉家常,了解員工所思、所憂、所盼,或與員工一起慶祝生日、一起參加聯誼活動等,這些看似簡單的交流、簡短的互動、點滴的細節,都是企業人文關懷的體現。一直以來,長安汽車高度關注員工所思、所憂、所盼,并有針對性地實施對員工的人文關懷。比如,針對防詐反詐問題,于2023年組織1.3萬名員工觀看《孤注一擲》反詐題材電影,提升廣大員工法律意識;就關愛新手媽媽問題,持續優化“愛心媽咪小屋”建設,建成和投入使用“愛心媽咪小屋”26個,惠及200余名哺乳期女工,渝北工廠獲評重慶市第五批市級“愛心媽咪小屋”功能拓展升級單位;在關愛青年員工群體方面,努力解決青年員工融入社會、婚戀交友等操心事、“煩心”事,主動當好“紅娘”,組織開展單身青年交友聯誼活動,連續11年舉辦青年集體婚禮,共計有400余對新人喜結連理,既成就了青年員工“小愛”、也展現了國有企業“大愛”。
實踐顯示,隨著一系列加強企業人文關懷舉措的落地實施,長安汽車在構筑新時代下良好員工關系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和長足進步,企業廣大員工加速推進“第三次創業——創新創業計劃”的活力倍增。實踐證明,國有企業唯有結合實際、精準施策,并將人文關懷真正落到實處,企業員工的精氣神才能得以進一步凝聚、活力才能進一步有效激發,員工才能與企業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共同繪就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同心圓”。
(責任編輯:若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