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直以來我國均高度重視“三農”問題,為了能夠有效支持農業發展,近幾年我國站在農產品增值稅以及所得稅等角度陸續推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從而為農產品銷售企業提供了新的發展契機。在這種背景下怎樣切實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利用這些優惠政策開展科學合理的稅收籌劃工作成為有關企業重點研究的課題。為此文章先是對農產品及其有關稅政策做出了簡要介紹,并基于此分別從納稅身份選定、合理籌資以及合理選擇供應商等多個方面針對農產品銷售企業稅收籌劃工作展開了深入探究,以此助推農產品銷售活動不斷向好發展。
為了能夠有效緩解農業企業生存發展壓力,推動農業企業實現健康長遠發展,我國多年來陸續推行了多種與農業增值稅以及所得稅有關的相應優惠政策。但是由于我國大部分農產品銷售企業本身規模相對較小,而且內部財務部門建設并不完善,缺乏高質量、高水平的財務人才,所以稅收籌劃能力較弱,無法對這些有利政策進行靈活運用。因此,有必要對農產品銷售企業稅收籌劃工作做出深入研究,以此為相關企業提供參考和借鑒,從而增強其科學避稅的能力,獲取更多經濟效益,推動農業企業實現高質量健康發展。
農產品及其有關稅收政策概述
農產品 現階段農產品主要指的是種植業、養殖業以及林業、木業還有水產業等生產的一系列植物、動物等相應初級產品。具體類型如表1所示。
稅收政策 為了促進農業產業健康發展,我國多年來陸續推行了諸多與農產品有關的稅收政策。這些政策的推行給農產品銷售企業提供了很多免稅優惠,為農業產業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空間,主要能夠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農產品生產者銷售的一系列自產產品可以免征增值稅;
2.納稅人借助“公司”+“農戶”模式開展的畜禽飼養活動,其生產的農產品,可以看作是農業生產者銷售自產農產品;
3.對從事蔬菜批發以及零售的納稅人銷售的一系列蔬菜免征增值稅;
4。對從事農產品批發以及零售的納稅人銷售的相應部分鮮活肉蛋產品可以免征增值稅等。
農產品銷售企業開展稅收籌劃工作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則
嚴格遵循國家有關法規政策 對于農產品銷售企業來講,其在開展稅收籌劃活動期間,需要嚴格遵循合法性這一基本原則。也就是說農產品銷售企業負責開展稅收籌劃工作的相關工作人員,應保證對我國現行的稅收法律法規以及稅收優惠政策等做出全面梳理,并加大學習、研究以及分析力度,以此確保對各種法規政策有充分的了解和把握,然后切實依照相關政策要求以及并在法律準許的范圍內開展稅收籌劃工作。以此在提高避稅科學性、合法性以及合理性的同時,杜絕偷稅、漏稅等問題出現,避免由于稅務問題影響企業長遠健康發展。
稅收籌劃工作應保證考慮總體收益 在實際開展農產品銷售企業稅收籌劃工作時,其籌劃方案的制定需要充分考慮該方案能夠給農產品銷售企業帶來怎樣的整體經濟效益,也就是說不能僅將目光局限在如何降低稅收成本上,否則容易出現其他費用增加以及整體收入進一步降低等問題,使得稅收籌劃工作失去了應用的價值和作用,反而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也正是基于這一基本原則,稅收籌劃方案制定完成后,還需要保證在執行期間切實結合企業效益目標還有稅收政策的變化等,及時做好相關調整工作,以此增強農產品銷售企業合理避稅的能力,獲取到更多的經濟效益。
農產品銷售企業稅收籌劃研究
在成立公司階段合理選定納稅身份 結合我國稅法當中的有關規定來看,納稅人目前主要有2種身份,也就是一般納稅人以及小規模納稅人。對于這兩種身份來講,區別主要體現在前者需要繳納的稅率相對較高,但能夠減去進項稅額;而后者雖然稅率較低,但是無法減除進項稅額,這便導致兩種身份的實際稅額存在著一定的差異。農產品銷售企業可以在正式確定納稅身份前,切實站在多個角度對兩種納稅身份下企業可能繳納的稅額做出有效預估,然后將稅額較低的身份設定為自身的納稅人身份。兩種身份的具體納稅情況如下:
1.設定為小規模納稅人身份
實際月銷售額處于10萬元以內。結合我國有關稅收政策來看,小規模納稅人若實際月銷售額未能達到10萬元以上,可以免征增值稅;為促進小微企業健康發展,對小微企業需要繳納的所得稅可以進行減免;對滿足小微企業條件的一系列企業,實際年應繳所得額未能超過100萬元部分,可以依照25%計算所得稅,而針對超過100萬元但是未超過300萬元部分,可以依照50%計算所得稅,同時依照20%稅率開展應納稅額方面的計算工作。
例如:某農產品銷售企業現階段實際月銷售額能夠達到10萬元,那么其實際年應繳所得稅能夠達到6萬元,此時不需要繳增值稅,但是需要繳所得稅實際稅額為0.3萬元(6萬×25%×20%),也就是說該企業的年稅負為0.3萬元,實際稅負率大約為0.25%(本次研究不討論印花稅,下同)。
實際月銷售額達到10元以上,但全年銷售額未能超過500萬元。結合我國有關政策和法規來看,對小規模納稅人來講,需要依照本身銷售額以及3%征收率來合理地繳納增值稅,但是無法抵扣進項稅。所以其應納稅額等于實際銷售額以及征收率兩者的乘積。
例如:某農產品銷售企業現階段月銷售額能夠達到40萬元(設定為含稅),其實際應納稅所得額與上述一致同樣設定為銷售額5%,也就是24萬元。那么其應繳增值稅實際稅額通過計算可得出13.98萬元,對于附加稅能夠得出1.68萬元,此時其所得稅能夠享受相關政策優惠,也就是1.2萬元,兩者相加其年稅負大約為16.86萬元,整體付稅率接近3.51%。
2.設定為一般納稅人身份
結合有關政策以及法規來看,實際年銷售額達到500萬元以上,除部分特殊情況外,均需要設定為一般納稅人。該規定當中強調的年應稅銷售額,通常情況下指的是納稅企業在連續12個月當中累積的額度(通常涉及免稅銷售額)。結合這些規定不難發現,對于年銷售額達到500萬元以下的,同樣也可設定為一般納稅人。而這種身份的納稅人的稅負以及稅率則與小規模納稅人有著很大的差異。
例如:某農產品銷售企業同樣月銷售額能夠達到40萬元,實際采購成本達到了36萬元,其需要繳納的所得額同樣為收入的5%,也就是24萬元。如果該公司從農業生產人員進行直接采購,那么能夠進行抵扣的實際進項稅可以得到3.24萬元,對于銷項稅經計算可以得出3.30萬元,對于應繳增值稅大約為0.06萬元,相應的附加稅則約為0.01萬元。此時其所得稅同樣能夠享受小微企業的相關政策優惠,所以應納稅額經計算可以得出1.2萬元,這樣其實際稅負共計1.27萬元,對于稅負率僅為0.26%。
結合上述分析不難發現,農產品銷售企業在正式成立階段,如果通過預估之后判定自身月銷售額達不到10萬元以上,那么稅負率接近0.25%,而對于一般納稅人來講,其實際稅負率則能夠達到0.26%,所以建議設定為小規模納稅人身份。而若是達到了10萬元以上,付稅率則能夠達到3.51%,遠遠超過0.26%,此時需要設定為一般納稅人身份,這樣才能夠科學避稅,獲取更多的經濟效益。
合理籌資,發揮稅盾作用 農產品銷售企業開展的籌資活動盡管需要支付一定的利息,但結合有關政策來看,這些支付的利息同樣可以有效地抵扣稅收,發揮出“稅盾”作用。比如我國稅法當中便明確規定,農業企業在實際經營期間籌集的資金,可以在開展應納稅所得額方面的計算活動時,充當扣除項實施有效扣除,因此農產品銷售企業在實際籌資期間其自身籌集到的一系列資金不但能夠有效地補充企業的現金流,還能夠作為納稅的一個扣除項,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降低納稅成本。但需要注意的是農產品銷售企業應考慮自身有無必要進行籌資,同時還要計算好籌資后應付利息是否會超過節省的納稅成本,然后再去決定是否進行籌資以及調控好具體的籌資金額,這樣方可幫助企業獲取到最大化的經濟效益,推動自身實現健康長遠的發展。
做好供應商選定工作 對于農產品銷售企業來講,其在不同供貨主體手中采購農產品,最終能夠抵扣的進項稅額也會存在巨大的差異,而往往可抵扣的稅額越多,農產品銷售企業自身需要繳納的增值稅還有附加稅等也就會越少,這樣便可以幫助企業獲取到更多的稅收利益。因此農產品銷售企業在開展稅收籌劃工作時,必須做好供應商方面的選定工作。而目前來看,以10000元采購額為例,不同的供應主體,農產品銷售企業最終可獲取的進項稅額分別如下:
1.農業生產者
結合我國有關法律規定來看,農業生產者(其中包括農業合作社)銷售的一系列自身生產的相應農產品,可以免征增值稅。農產品銷售企業向這些供應主體采購的一系列初級農產品,通常情況下若是需抵扣進項稅額,可以依照收購發票等開展計算抵扣活動,也就是說進項稅額等于買價還有扣除率兩者的乘積。那么以10000元的采購額進行計算,其抵扣率大約為9%,所以最終農產品銷售企業可以獲取到的進項稅額大約為900元。
2.小規模納稅人
結合有關規定來看,農產品銷售企業如果向小規模納稅人采購一系列農產品,最終可以獲取到的進項稅額需要按照發票當中的價額以及9%扣除率進行計算,也就是說,通過在這一供貨主體手中采購農產品,無論是普通發票還是專票都能夠用來獲取抵扣進項稅額。那么以10000元的采購額進行計算,其抵扣率同樣為9%,最終農產品銷售企業可以獲取到的進項稅額在873.79元左右。
3.一般納稅人
結合有關稅收政策來看,農產品銷售企業若是從一般納稅人手中采購農產品,并且獲取到專用發票以及專用繳款書,可以依照發票當中的進項稅額進行抵扣,無須再開展應抵扣進項稅額方面的計算活動。也就是說,以10000元的采購額進行計算,最終農產品銷售企業能夠獲取到的進項稅額大約為825.69元。
結合上述分析不難發現,農產品銷售企業在自身采購價格保持不變的前提下,從農業生產者手中直接采購農產品,能夠獲取到的抵扣進項稅額最高達到了900元(以10000元為例),相較于從小規模納稅人手中采購農產品獲取到的進項稅額超出了26.21元,相較于從一般納稅人手中采購農產品獲取到的進項稅額超出了74.31元。因此,在實際開展供貨主體選擇活動時,為了獲取到更多的稅收利益,如果采購價格保持一致,那么建議農產品銷售企業盡可能地選擇從農業生產者手中采購農產品,其次應該與小規模納稅人合作,而對于一般納稅人應該排在選擇的最末尾。
綜上所述,對于農產品稅收方面的一系列優惠政策來講,是國家為了鼓勵和支持農業企業實現健康穩定發展而實施的一系列重要舉措,目的是通過發展農業企業帶動區域農業經濟不斷向好發展,實現農民的不斷增收,促進社會實現和諧健康發展。所以作為農產品銷售企業應注重抓住機遇,多角度地落實好稅收籌劃工作,以此增強自身的合理避稅能力,不斷獲取更多經濟效益。文章針對農產品銷售企業稅收籌劃策略展開了深入探究,從而進一步提高有關企業的稅收籌劃成效,為農產品銷售企業實現高質量健康發展進行助力。
(作者單位: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陜西省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