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托于全面預算管理工作,可以提高醫療器械企業的綜合實力,同時對于改善企業的資產結構以及實現高質量發展都可以帶來非常明顯的推動作用。全面預算管理工作可以通過對企業戰略發展目標的有效分解,對企業的經營思想、經濟活動、決策制定實現統籌管理,其也是促進醫療器械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點內容。作為多學科交叉、知識密集的高新技術產業,醫療器械企業的門檻較高,企業發展水平可以直接展現出國家的綜合工業能力,同時也與電子信息技術、生物學、醫學工程、現代醫學技術等高新技術成果息息相關。為保障企業的高質量發展,企業需要通過運用全面預算管理工具,來提高企業的成本控制能力、風險抵抗能力和資源配置水平。在這一過程中,醫療器械企業需要建立健全預算管理規章制度,保證預算管理工作可以得到約束,搭建信息化管理體系,確保預算管理工作的規范性,與業務部門、供應鏈實現有效銜接,發揮預算工具的最大價值。實現企業財務管理組織架構的全方位調整,塑造良好的預算管理實施環境,助力預算管理工作順利落地,達到企業財務管理的控制目標,促進企業走向高質量發展之路。
醫療器械企業的全面預算管理工作重點在于達成企業的戰略經營發展目標。結合近些年醫療器械企業的發展情況,其可獲利空間之所以被不斷壓縮,根本原因便在于企業的成本投入居高不下。為此,要控制企業成本投入、提高企業盈利空間,全面預算管理工具是重要抓手。
醫療器械企業發展現狀
隨著人們壽命的日益延長,世界各國對醫療器械的需求也呈現出了逐年增長的發展趨勢。2017年時,全球醫療器械市場規模為4050億美元;2021年全球醫療器械市場規模為5335億美元;在這一期間年度增長復合率達到了7.1%。受全球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影響,由于其所引發的疾病譜轉變和醫療支出增加所帶來的需求推動,2025年時,全球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可能會初步達到6999億美元;2030年時,預計會達到9167億美元;期間的復合年增長率分別會達到7.5%和5.5%。相較于發達國家,我國醫療器械工業發展基礎相對薄弱,發展規模較小,發展水平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我國醫療器械工業發展在新中國成立之后才正式起步,在這一過程中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歷程,其最大的特征便表現在發展節點較低,發展速度較快。我國醫療器械裝備水平相對落后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需求所引發的各種矛盾和沖突帶動了我國醫療器械市場的高速增長。其增長速度相對于國內其他工業來說更加快速,與西方發達國家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醫療器械市場增長速度相比也要更快。經過數十年的發展,我國現階段的醫療器械行業已獲得了一定的發展規模,并始終保持著較快的增長速度。目前,全球人口老齡化日益加速,國民經濟水平全方位提高,帶動著我國醫療器械行業的高速發展。2021年時,我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達到了8438億元;2025年時,預計整個市場規模將會達到12442億元;在這一期間,年增長復合率將會達到10.2%,2030年時,預計我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為16606億元;2025年至2030年時,預計其復合年增長率將達到5.9%。
醫療器械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應用價值
提高企業成本控制能力 在企業全面預算管理工作中,企業可以通過分解預算管理責任、細化預算管理指標。將預算管理責任落實到各個部門,要求各部門的開支要嚴格依照預算管理計劃進行管控,從根源上降低企業的成本投入,企業各項收支應都在預算規定計劃之內,以改善企業成本控制能力。尤其是在生產這一環節,最容易出現成本失控。企業可以通過對生產預算計劃的順利落實,要求生產部門嚴格依照預算計劃來控制支出,以保證企業的成本控制水平。
提高財務風險抵抗能力 在企業預算管理工作中,可以針對各部門的資金收支進行管控,同時也可以通過信息化系統,在系統中提前設定好各個部門的預算收支上限。一旦預算支出超過規定數值,系統將直接拒絕,這可以對企業預算資金的使用方向實現嚴格管控,避免企業出現預算資金失控風險,同時也可以從根源上控制企業的濫借和濫用問題,保障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提高企業財務資源配置水平 企業的全面預算管理過程便是企業資源分配的過程。對于企業來說,其內部資源有限,企業管理工作人員的職責及使命便在于實現資源的最優化配置,將資源的最大使用價值發揮出來。而全面預算管理工作,可以通過對企業有限財務資源進行合理配置,壓實各個部門的預算管理責任,確保企業戰略規劃得以順利落地。在這一過程中,可以通過對企業價值增值活動和無效活動進行有效分析,將企業資源投入到增值活動中去,改善企業的資源配置水平,確保企業資源配置結構科學合理。
醫療器械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應用策略
建立預算管理制度,規范預算管理
1.預算編制
在企業預算編制這一環節,需要保障預算收支的平衡性、財務活動的穩健性,以確保財務收支預測的科學合理、結果可靠。在確定預算方案的過程中,需要編制中長期的預算方案,關注方案制定的整體性和可比性,應涵蓋企業各項業務活動,覆蓋企業所有的財務資源。具體來說,其預算編制的程序為:確定企業的總體預算管理目標,明確其中各項細化指標;積極組織引導各個部門結合年度預測來做好預測編制工作;結合企業的年度發展規劃和行業市場需求,對預算進行合理安排,并對支出預算進行細致統籌;在各個部門完成預算編制之后,由預算管理歸口部門進行相應匯總,財務部門進行審核、調整,并將其編制為全年預算;預算正式實施之后,需要在企業內部進行公示。
2.預算執行
在預算執行這一環節,需要保障執行過程的嚴格性,對預算計劃內的支出必須做好優先保障。并加強預算執行過程中的針對性管控,形成預算管理制度,保證預算制定過程有目標、有計劃、有目的。定期對預算執行情況展開分析,如發現問題,需要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應急處理措施。針對預算執行過程中未達到理想目標的部門,財務部門需要進行提醒,并做好相應的監督和指導工作。針對在預算執行過程中存在超預算行為或低于預算計劃太多的部門,企業需要結合制度要求,針對責任人進行獎懲處理。
3.預算分析
預算分析是在預算執行過程中,通過對預算執行情況的分析和研究,對預算計劃的執行情況和結果進行綜合評價,并對未來的活動趨勢做出判斷的一種分析方法。預算分析是預算管理的重要環節,通過預算分析,可以及時發現計劃執行中的問題,從而采取有效措施。只有做好預算分析,才能使企業的預算工作真正發揮作用。全面、科學、合理地預算分析有利于提高企業的預測能力,使企業能夠準確把握市場動態和市場機會,適應市場變化,在企業內部樹立一切從實際出發、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的經營思想。在預算分析這一過程中,主要是通過對多種分析方法的融合運用,保障分析結果的精準有效。目前醫療器械企業可以使用到的預算分析方法包括比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圖表分析法等,不同方法有著不同的側重點,企業需要結合實際需求,對各種方法進行合理選擇,也可以對多種方法進行融合運用,以保障最終的分析結果具有可比性。
4.預算調整
一般情況下,在企業預算計劃正式確定之后,預算計劃便不可再調整,只有存在特殊情況時,才可以對預算計劃進行調整。例如,產業政策出現重大調整,企業經營發展方向逐漸變化,內部組織架構出現調整,或存在其他不可抗力。在進行預算調整時,首先需要加強數據收集,然后進行分析評估,制定預算調整方案,做好內部審批,并發布調整通知,對調整之后的預算計劃進行實時監控。企業預算調整主要包括:支出調整,主要是結合企業的發展需求,實現對原有支出項目的增減或重新分配;收入調整,主要是結合企業預計收入的變化情況,對企業的收入預算進行進一步調整;優先級調整,主要是結合企業預算收支的緊迫性,對各個項目的優先級進行相應調整,如將企業資源重點投入到增值型環節;預算分配,主要指的是結合企業的戰略經營發展目標和實際需求,實現對資金的重新分配,以滿足企業更加迫切的資金使用需求。在這一過程中,可能會出現預算的削減和增加問題,需要結合具體的財務變化情況,對預算進行調整。
5.預算考核
企業的預算考核工作,需要與企業的戰略發展目標、預算編制目標保持適配,來確定預算考核的計劃目標。考核目標的設定包括量化目標、定性目標。一般情況下,企業的預算績效考核目標應包括收入考核、支出考核、項目資金運營考核和績效考核等。在考核時,需要確定不同組織架構的權責,配套建設預算績效考核機制,確保考核過程公平、公正、合理。考核周期的確定可以結合企業的發展需要以及預算計劃的具體執行特征。一般情況下,可以進行年度考核、季度考核,也可以進行月度考核,以保證考核結果的精準有效。同時,需要保障預算考核流程的規范性。例如,在考核發起、考核執行、考核評估和考核反饋等重點環節,需要確保其高度透明,并在考核完成之后形成配套檔案。
搭建信息化管理系統,規范預算管理
1.深入業務端,和戰略目標銜接
在醫療器械企業全面預算管理信息化平臺的建設過程中,需始終以敏捷、高效、智能的預算產品為基本導向,以業務活動為基礎,以數據為驅動,以新技術作為助力,以低代碼平臺作為支撐,助力企業構建更加完善的預算管理體系,展現預算模塊應有的功能和作用。基于運營指導的滾動預算、基于專項資金或重點任務的項目預算、基于業管融合的場景化預算、基于管控融合的控制預算以及基于執行糾偏的預算分析為一體,實現對預算管理體系的重塑,形成更加全面的預算管理信息化平臺,為企業的業務決策制定提供有力支持,促進企業數字化建設工作的有序推進。具體來說,在與業務部門進行銜接的過程中,要實現對業務目標的逐層分解,確定企業的戰略經營發展規劃和行動目標,例如企業的產銷計劃、重大投資計劃、重點保障計劃和業務事項計劃等。同時,確定企業的戰略經營發展目標,確定企業不同業務單元中需要管控的預算管理目標,依托目標管理中的年度預算,將企業各種非量化戰略目標和業務計劃劃分為部門的可計量經營指標,以實現對預算的針對性管控。
2.優化供應鏈效率,降低資金占用成本
在醫療器械企業的供應鏈成本管理工作中,需要進一步提高供應鏈的管理效率,降低供應鏈這一環節中的成本投入。其中以需求預測為代表,是企業壓降成本投入的有力舉措。例如,企業可以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的有效運用,對需求側上下游供應鏈成本投入進行全方位分析,明確企業現階段的成本投入總量。并通過搭建信息化系統,強化企業與上下游平臺之間的溝通和交流,進一步提高溝通效率,減少冗余的溝通環節。結合上下游的實際需求,對企業的生產經營計劃、技術研發方向等做好針對性調整,進一步減少企業的資金占用成本,讓企業可以將資金用在醫療器械研發和市場布局活動中。
3.滾動預測,不斷提升營運效率
與傳統預算管理模型相比,滾動預算可以幫助醫療器械企業更加清晰、直觀地了解預算工作成果。在確定預算管理場景時,可以綜合考量市場份額等重點要素,而不是簡單局限于年度內的某個時間點或某個預算項目,助力企業領導層更加有力地制定管理決策,提高企業預算管理的決策速度和實時洞察水平,規避由于人工決策失誤所引發的各種錯誤問題。同時,企業可以對預算方向進行實時調整,明確未來的業務趨勢,保證企業決策制定的有效性,改善企業的危機分析能力,從根源上控制企業的發展風險,使企業的預算管理工作不再簡單局限于靜態數據分析。在企業進行滾動預測時,首先要對預測方法進行科學選擇,可以結合醫療器械行業的發展需求,與業務周期保持高度一致。利用數據技術,建立滾動預測管理模型,實現對企業不同假定場景的建模處理,實現業務活動和企業戰略經營規劃的高度一致。并構建數據集成分析平臺,針對企業的業務數據展開分析和預測,明確與目標數據存在的差異,進而實現資源的最優化配置,改善預測管理方法。
重組企業組織架構,合理部署全面預算管理實施環境 在醫療器械企業的全面預算管理工作中,由于其是一項系統性的長期工程,需要通過完善的組織架構體系來確保整個預算管理工作得以順利落地。具體來說,預算管理組織架構體系的建設,應包括預算管理委員會、預算管理責任中心等。預算管理委員會是預算管理工作中的最高決策機構,主要是由董事會及監事會成員組成。預算管理責任中心主要是企業預算管理責任的歸口部門,應包括投資中心、利潤中心和成本中心,主要負責預算管理工作的日常貫徹落實。除此之外,還需要設計預算監控機構,主要是由財務部門和審計部門組成,對預算執行過程進行動態監督,保證預算計劃執行的有效性。企業的預算管理工作還與企業員工存在密切聯系,要求全員共同參與其中。除了以上預算管理工作的主要監督和管理部門之外,其他部門的員工也需要落實好預算管理責任,明確各個部門的崗位分工,形成以中心樞紐為重點的預算管理組織架構體系,以展現預算管理應有的協調、控制和考核作用,積極調動各個部門的主觀能動性。
強化人才培養,塑造企業預算文化 人才是企業預算管理工作的關鍵,企業要打造一支專業的復合型人才隊伍,破除企業在預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短板之處。具體來說,企業需要在人才選拔過程中選拔一批既了解業務又了解技術的預算管理工作人員,充實人才團隊,培養復合型人才。并加強培訓,尤其是以信息化技術的培訓為主,需要人才了解相關技術使用的具體方法、平臺的操作技能等。同時,在培訓和教育活動中,需要將資源傾向于復合型人才。為保障人才參與預算管理工作的積極性,提高其自主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企業需要始終秉承著“無預算、不開支”的基本原則,壓實各個部門的預算管理責任。通過企業公告欄、微信公眾號、抖音官方賬號等方式來定期推送和企業預算管理相關的文章,讓企業各部門員工都能了解到預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形成企業的預算管理文化。
綜上所述,在醫療器械企業的預算管理工作中,全面預算管理工具的應用是一項系統性的長期工程,其特征表現為快速性、動態性和前瞻性,同時對企業的內部管理工作來說也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因此,企業需要明確全面預算管理工作的具體規劃和實施步驟,搭建信息化管理系統,制定管理制度,強化人才培養,拓展企業的預算范圍,通過預算管理工具,明確企業未來的發展風險,提高企業的盈利效益,助力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作者單位:北京市春立正達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