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茹
摘要:目的 探討中藥熏洗聯合耳穴貼壓對痔瘡術后疼痛及水腫的影響。方法 選取2021年2月~ 2023年5月在醫院接受痔瘡手術的84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2例。兩組完成痔瘡手術后,對照組予以中藥熏洗,觀察組予以中藥熏洗聯合耳穴貼壓,比較兩組術后當日和術后1周疼痛程度、肛緣水腫、舒適度和心理狀態。結果 術后1周,觀察組疼痛程度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術后1周,觀察組肛緣水腫顯著低于對照組,舒適度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術后1周,觀察組SAS、SD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中藥熏洗聯合耳穴貼壓可以減輕痔瘡術后患者的疼痛、水腫程度,提高患者舒適度,緩解患者焦慮、抑郁情緒。
關鍵詞:中藥熏洗;耳穴貼壓;痔瘡術后疼痛;水腫;舒適度
痔瘡是常見的肛腸疾病,可見于任何年齡,高齡、久坐或辦公室人員多見,輕者表現為疼痛、出血,嚴重者則表現為不可觸碰、坐立難忍,嚴重降低生活質量[1]。由于肛門痔瘡的部位十分特殊,在手術切割、組織損傷、炎癥等因素下,患者術后常表現為疼痛、水腫等,若不及時處理,會進一步延長恢復時間,增加患者痛苦[2]。本研究旨在探討中藥熏洗聯合耳穴貼壓對痔瘡術后疼痛及水腫的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2月~ 2023年5月在醫院接受痔瘡手術治療的84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2例。對照組:男26例,女16例;年齡36~48歲,平均年齡(41.01±5.63)歲;病程5~11年,平均(8.01±2.03)年;內痔20例,外痔14例,混合痔8例。觀察組:男25例,女17例;年齡35~49歲,平均年齡(40.76±5.71)歲;病程分布6~11年,平均(7.82±1.91)年;內痔(Ⅲ~Ⅳ)21例,外痔13例,混合痔8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經肛腸外科醫師綜合檢查及術前評估,確定痔瘡的類型以及手術方案,符合相關指征;>18歲;患者和家屬簽訂知情同意書,且積極配合研究;術后神志清楚。
排除標準:機械性腸梗阻、腹膜炎、胃腸穿孔等急性胃腸病;凝血功能異常、大出血;既往有痔瘡手術史;神經官能癥、原發精神障礙;活動障礙;對中藥及成分過敏;未獲取有效數據;中途死亡。
1.2 方法
按照既定的手術操作標準,兩組均進行痔瘡手術,術后3 d接受抗感染、引流處理。護理人員進行護理宣教,做好心理護理和飲食營養護理,確保患者處于舒適狀態。
對照組予以中藥熏洗。配制中藥熏洗方,包括地榆、槐花、當歸、蒲公英、苦參、黃柏等。將上述中藥送入煎藥室,煎煮出藥液1000 mL。指導患者褪去衣褲,坐在浴盆上,首先熏蒸肛門局部10 min,待藥液溫度降至35~40 ℃,將肛門局部浸入藥液中,熏洗10 min,坐浴過程中避免燙傷或燒傷,若無法堅持者,可暫時休息,20 min/次,1次/ d。觀察組予以中藥熏洗聯合耳穴貼壓:中藥熏洗與對照組相同。耳穴貼壓參照《耳穴圖譜》,選擇肛門、直腸、神門、交感、皮質下、心等耳穴,使用一次性王不留行籽敷貼。首先使用75%酒精消毒患者耳部,隨后使用探針點穴,輕輕按壓王不留行籽,以按壓后患者自覺“酸、麻、脹”感為準,輕輕按揉(避免搓捻、重按)3~5 s,每日更換1次,若耳穴敷貼自行脫落,可重新貼敷。兩組均干預1周,期間密切病情變化。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疼痛程度:術后當日和術后1周,評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分級,使用視覺模擬量表(VAS),分為0~10分,由患者描述的疼痛感進行評分。VAS分級包括基本無痛(0~<2分,換藥時無痛)、輕度疼痛(2~3分,換藥時輕微疼痛)、中度疼痛(3~5分,或口服止痛藥)和重度疼痛(6~10分,或肌注止痛藥)。總疼痛=輕度疼痛+重度疼痛+重度疼痛。(2)比較兩組肛緣水腫程度、舒適度:術后當日和術后1周,評估患者肛緣水腫成都、舒適度。自擬肛緣水腫評分,分為0分(無水腫)、1分(輕度,水腫直徑0~<0.5 cm)、2分(中度水腫,水腫直徑0.5~1.0 cm)和3分(重度水腫,水腫直徑>1.0 cm);舒適度評分包括28個項目,包括生理、心理、精神、社會文化和環境5個維度,分數越高,舒適度越好。(3)比較兩組心理狀態:術后當日和術后1周,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評估患者焦慮和抑郁狀態,包括20個項目,分數越高,患者心理狀態越差。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疼痛程度比較
術后1周,觀察組疼痛程度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肛緣水腫程度、舒適度比較
術后1周,觀察組肛緣水腫顯著低于對照組,舒適度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心理狀態比較
術后1周,觀察組SAS、SD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討論
隨著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的改變,痔瘡的發病率不斷上升,給人們日常生活帶來了極大困擾。有調查顯示,我國肛周疾病的發病率為59.1%,其中痔瘡的發病人數占87.25%,很大一部分患者病情加重與本身不重視、治療不及時有關[3]。伴隨外科手術技術的發展,對于痔瘡可以做到有效切除、早期恢復、并發癥少。然而,手術屬于侵入性操作,容易對患者造成一定的傷害性刺激。有研究發現,水腫是痔瘡術后常見并發癥之一,主要表現為局部皮膚腫脹、發紅,甚至會導致肛門狹窄,影響排便功能[4]。因此,護理人員需要及時對患者進行適宜的護理,以減少痔瘡術后疼痛和水腫,提高舒適度。
中醫特色護理是護理醫學中的一個重要方向,其憑借中醫獨特的理論思想,辨證施護,可以發揮中醫特色療法的優勢[5]。中醫古籍中對于痔瘡的論述較多,現代中醫認為痔瘡的發生與瘀血、濕熱邪毒等有關,當久坐久臥或嗜食辛辣炙煿之品時,濕熱之邪積聚肛周局部,凝聚成團,不通則痛。現代手術切除譬如金刃所傷,加之于身傷及氣血,故容易出現水腫和疼痛。中醫認為不論中醫內治法,還是中醫外治法,只要遵循中醫辨證原則,調節氣血運行、平衡陰陽,便可改善機體癥狀[6]。
研究證實,中醫特色護理的應用可以顯著痔瘡術后疼痛、水腫[7]。中藥熏洗在我國有數千年的歷史,屬于中醫傳統外治法之一,可以充分發揮中藥藥性和溫熱的雙重作用。中藥熏洗主要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選擇具有燥濕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品的中藥,并通過溫熱作用進一步放大中藥的治療作用,增加藥物濃度,減少胃腸道刺激作用。同時,由于肛門周圍有著豐富的靜脈血管和神經走行,中藥熏洗可以刺激肛周神經,擴張血管、加速血流,改善組織臟器的生理功能。
《靈樞·口問篇》曰“耳者,宗脈之所聚也”,指出人體有眾多的經絡匯集,通聚于耳廓,適當刺激有關耳穴,能疏通經絡、調整臟腑功能,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目前耳穴療法在全身系統疾病中應用廣泛,有研究證實耳穴貼壓具有止痛、改善淋巴微循環、抗焦慮等多種作用[8]。
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1周,觀察組疼痛程度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術后1周,觀察組肛緣水腫顯著低于對照組,舒適度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術后1周,觀察組SAS、SD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以上結果證實了兩種療法的聯用效果。
綜上所述,中藥熏洗聯合耳穴貼壓可以減輕痔瘡術后患者疼痛、水腫程度,提高患者舒適度,緩解患者焦慮、抑郁情緒。
參考文獻
[1]張濤.中藥熏洗二部曲治療痔瘡術后疼痛、腫脹及創面愈合的臨床觀察[J].中國民間療法,2022,30(23):60-63.
[2]陳曉光.中藥熏洗坐浴、穴位貼敷、普濟痔瘡栓三聯治療混合痔術后患者的效果[J].中國民康醫學,2022,34(12):
133-135.
[3]張夢婕,謝雯麗.中藥熏洗坐浴聯合穴位按摩對痔瘡手術病人術后創面愈合及疼痛的影響[J].全科護理,2022,20
(9):1192-1194.
[4]邵玉艷.中藥坐浴對痔瘡術后疼痛水腫的治療效果觀察[J].中國中醫藥科技,2022,29(1):163-164.
[5]黃璐璐.中藥熏洗治療痔瘡術后患者護理中精細化護理的應用效果[J].吉林醫學,2023,44(6):1714-1717.
[6]劉剛,陳鎮貴,宋世凱.不同劑量中藥熏洗治療痔術后疼痛、水腫的臨床療效觀察[J].基層醫學論壇,2023,27(4):
97-99,120.
[7]孟泳,莫蔓.消腫止痛湯熏洗坐浴療法對42例痔瘡術后肛緣水腫患者的療效分析[J].世界復合醫學,2023,9(8):
134-137.
[8]李吉慶.中藥熏洗對痔瘡術后疼痛及水腫的影響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20,30(32):316-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