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主要闡述了飛行汽車的概念、特點以及國內外發展狀況,并按照使用場景、動力形式和起降方式對飛行汽車進行了分類。通過分析在城市和山區使用飛行汽車案例,凸顯出了飛行汽車在城市交通擁堵、特殊場景、緊急救援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在低空領域發展飛行汽車是智慧城市三維智慧交通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發展飛行汽車在電動化技術創新和空中交通管制方面面臨重大機遇和挑戰。
關鍵詞:飛行汽車;發展歷史;應用場景案例;挑戰和機遇
中圖分類號:V211.5? ?文獻標志碼:A? ?DOI: 10.19822/j.cnki.1671-6329.20230064
Development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Scenario Analysis of Flying Vehicles
Li Song
(School of Mechatronics and Vehicle Engineering,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74)
【Abstract】 The concepts, features and development status of flying vehicles at home and abroad are elaborated, and the flying vehicles ar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application scenarios, propulsion, take-off and landing mode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application of flying vehicles in urban and mountainous areas, it is proved that flying vehicles play a vital role in urban traffic congestion, special scenes and emergency rescue. The development of flying vehicles in the low-altitude field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development directions of 3-dimensional smart transportation in smart citi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flying vehicles faces major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electrificati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air traffic control.
Key words: Flying vehicle, Development history, Application scenario case, Challenge and opportunity
縮略語
VTOL Vertical Take-off Landing
VTHL Vertical Take-off Horizontal Landing
HTVL Horizontal Take-off Vertical Landing
HTOL Horizontal Take-off Landing
eVTOL electric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
0 引言
當陸地交通問題無法再靠擴展和延長的方法解決時,將二維空間交通轉換為三維空間交通是未來交通發展的趨勢。飛行汽車是一種既可以在道路行駛,又可以在空中飛行的交通工具。在解決路面二維空間交通問題的同時,飛行汽車還可以大幅度縮短人們的出行時間,減少交通堵塞和能源消耗,提高城市交通效率,為人們提供更加便捷和快速的出行方式。
飛行汽車是一種未來產業,在未來經濟科技發展中起全局帶動和重大引領作用。本文綜述飛行汽車古今中外的發展歷史,并結合飛行汽車低空飛行的特點,分析了3種應用場景的可行性,旨在快速了解飛行汽車的歷史總結其發展特點,并提出未來展望。
1 飛行汽車發展歷程
飛行汽車的設想早在幾千年前就開始了,到一百多年前開始被人們探索研究,受到技術發展的限制,只能跳躍式飛行,續航極短,效果很不理想。隨著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和航天技術的發展,飛行汽車有了更好的技術支撐。飛行汽車的發展大體上經歷了萌芽期、探索期和蓬勃發展期3個階段,如圖1所示。
1.1 萌芽期
13世紀,阿拉伯工程師艾哈邁德·阿里·阿爾拉扎利提出了一種名為“阿爾扎利”的翼式交通工具設想。該設想描述的是一種能夠在地面和空中行駛的機械設置,類似于飛行汽車。在15世紀,萊昂納多·達·芬奇提出了一種名為“鳥類機器”的設想,類似于現代翼裝飛行器。在中國古代,類似的設想也有很多,從民間的飛行玩具到學者的文學著作,如《莊子》的“御風而行”,《列子》描述“蓬萊仙境”中仙人使用的云梯和飛鶴,山海經記載的“奇肱飛車”等[4]。
雖然這個時期受制于技術和材料的限制,僅停留于設想階段,但正是這些設想啟發了后人的好奇心和創造能力,為未來飛行汽車發展奠定基礎。
1.2 探索期
20世紀,得益于汽車和飛機較為成熟的技術,飛行汽車設想逐步變為現實,出現了飛機與汽車相結合的技術探索。這個時期的飛行汽車大多有與汽車相同的輪胎和飛機一樣的兩翼和尾翼,初步探索使汽車具有飛行的功能。表1展示了20世紀經典飛行汽車基本情況。
1906年3月18日,首個使用單翼的飛行汽車在巴黎蒙特松的平原嘗試了首次飛行,并成功離地。它的發明者Trajan Vuia自主研發飛行器發動機,標志著制造商之間的競爭由此開始[5]。
1917年,飛行汽車之父Glenn Hammond Curtis在紐約展會上展示了名為Autoplane的飛行器,它采用鋁制機身,裝有3個長達12.2 m的機翼,采用燃油發動機獲取動力。Autoplane能夠短距離飛行,標志著飛行汽車在飛行技術上跨越了一大步[6]。
1921年,René Tampier設計了一款飛行汽車,名為Tampier Roadable,因為巨大的身軀,平均車速為24 km/h,飛行高度很低[7]。
由于二戰結束,生產力和設計技術水平大幅提升,1946年Robert Edison Fulton Jr.設計并試飛了一款名為Airphibian的飛行汽車。設計者從飛機上獲得了靈感,在一款飛機的基礎上改造成飛行汽車,主要是將飛機的駕駛座艙改造為適合汽車操控。Airphibian搭載111.85 kW的6缸發動機,最大飛行速度為93.1 km/h,最高路面車速為80.5 km/h。Airphibian也是全球第一款獲得適航認證的飛行汽車。
1947年后,為了提高動力性能,從汽車制造中獲取靈感,分離式的設計思路和輕量化技術在飛行汽車領域逐漸開始應用。
1949年,Moulton Taylor受到了Airphibian原型機的啟發,設計并制造出了Aerocar。這是一款能在陸地和空中使用的飛行汽車,其飛行時速度可達193 km/h,也是第2款獲得美國聯邦航空局適航認證的飛行汽車[8]。
1953年,來自通用汽車公司BUICK品牌的汽車工程師設計出一款名為Bryan Autoplane的飛行汽車。Bryan Autoplane的推動力來自于車身后部的螺旋槳。該飛行汽車的特點是機翼能夠實現兩次折疊,從而有效減少飛行汽車在路面行駛時的占地面積。
1958年,VZ-8 Airgeep是全球第一款垂直起降的飛行汽車,由Piasecki Aircraft公司制造,對飛行汽車研究有著非常大的啟發作用。
1980年,飛行汽車市場經歷了一次大變革。波音公司設計出Sky Commuter,這款飛行汽車不僅使用了垂直起降的方式,還采用了優秀的空氣動力學底盤,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飛行汽車起飛和降落難度[7, 9]。
1.3 蓬勃發展期
近幾年,從事飛行汽車研究和開發的公司總數激增。2016年,研究飛行汽車的企業不超過20家。2018年,參加研究和開發飛行汽車的公司已達到70多家。到2021年上半年,有超過200家企業或機構正在研發約420種型號飛行汽車產品[10]。
這一時期不僅有汽車制造企業和航空公司加入飛行汽車研發和市場競爭,新興科技公司也占據一定的市場份額。新興科技公司研發飛行汽車過程中,使傳統機械融入智能化、電動化思想,促使飛行汽車迅速發展。除此之外,在研究過程中,具有垂直起降功能的飛行汽車往往能更快進行試飛,原因是路面交通擁堵,需要滑行跑道的飛行汽車無法適應當前的需求,而垂直起降的飛行汽車不需要跑道,占用空間小。
下面分別闡述3類飛行汽車企業的代表公司及旗下飛行汽車的基本情況。
1.3.1 航空公司
截至2023年3月,參與飛行汽車研發的航空公司有波音、空客、貝爾、牧羽航空、Blade、AMSL和Neva Aerospace等[11-14]。這些航空公司主要以美國為主,大多采用純電動驅動形式。其中貝爾、牧羽航空和Neva Aerospace首飛仍在準備中。各航空公司飛行汽車基本數據如表2所示。
1.3.2 汽車企業
參與飛行汽車研發的跨國汽車企業有豐田、奧迪、現代,中國汽車企業有小鵬、吉利、長城等。其中,豐田、吉利太力和小鵬已經有飛行汽車試飛成功,大眾奧迪、吉利和現代汽車企業仍處于飛行汽車研發流程中的概念階段[12-15],相關數據信息如表3所示。
1.3.3 科技公司
Joby Aviation和Lilium Aviation研發的Joby-S4和Lilium Jet型號飛行汽車采用電動垂直起降的方式。中國億航研發的216是一款純電動飛行汽車。PAL-V是同名公司研發的一款3車輪飛行汽車。AeroMobil公司的AeroMobil 2.5是陸空兩用的折疊翼飛行汽車。Nirvana Systems是世界上第一個開始出售飛行汽車的公司。日本的MASC研究會還處于飛行汽車研發起步階段[11,13,16,17],相關數據如表4所示。
2 飛行汽車應用場景分析
2.1 飛行汽車分類
2.1.1 按使用場景分類
飛行汽車可以根據使用場景不同分為城市飛行汽車、鄉村飛行汽車和特殊用途飛行汽車。其中,特殊用途飛行型汽車的使用場景包含:應急救援、物流配送、旅游觀光、農業植護等。
2.1.2 按動力類型分類
飛行汽車按照動力形式可以分為燃油動力飛行汽車、純電動飛行汽車、氫能飛行汽車和混合動力飛行汽車。
2.1.3 按起飛和降落形式分類
飛行汽車按照起飛和降落形式可分為垂直起飛著陸(Vertical Take-off Landing, VTOL)、垂直起飛水平著陸(Vertical Take-off Horizontal Landing, VTHL)、水平起飛垂直著陸(Horizontal Take-off Vertical Landing, HTVL)和水平起飛著陸(Horizontal Take-off Landing, HTOL)形式[18]。
2.1.4 按工作路徑分類
按照飛行汽車工作路徑分為2類:既能在地面行駛,又能在低空飛行的一體化飛行汽車;只能在低空飛行的飛行汽車[19]。
2.2 飛行汽車應用場景階段
2.2.1 載物階段
受制于技術和基礎設施的不完善,實現飛行汽車載物階段大約需要5年[12,20],物流類的載物配送成為了首要的示范方向。采用垂直起降方式,飛行汽車起點和終點占地小、成本低,配送效率比傳統配送高,提升了消費者購物的便利性,且活動范圍主要在城郊和城市中心,或者是交通不便利的偏遠山區,對居民的影響較小,是一種社會接受度較高的應用場景。
2.2.2 載人階段
載人需要考慮更多技術和非技術類的要求,大約需要10~15年[12,20]。在載物階段的基礎上,開始載人階段試運行,采用的仍然是垂直起降形式,出于舒適性的考慮,此時的飛行汽車可能會采取分體式的形式,即智能駕駛底盤和智能座艙相結合的方式,這種方式能為未來一體化飛行汽車提供技術基礎。可以從醫療救治、警用和搜救等急救使用場景開始,然后再慢慢擴展為城市中點對點的固定航班運行,空中的士將會有效解決大城市早晚高峰造成的道路擁堵。
2.2.3 陸空一體化階段
未來,隨著動力電池的性能優化、車身結構輕量化、動力傳遞效率提高,飛行汽車續航里程將不斷提升,有望在城市與城市之間實現公交化運營。垂直起降形式的電動飛行汽車與智慧城市的智慧交通系統結合,將實現立體交通早期落地的目標。
在這個階段,飛行汽車擁有強大的電力系統,可以在陸地和空中正常使用,從而實現陸空兩棲,但是該階段的發展主要受到非技術性因素影響,如管理水平、基礎設施、社會接受程度、安全水平和市場需求等。因此,這一階段需要更長的時間來實現,可能需要15年或更長時間。要實現立體智慧交通,需要解決低空路線規劃和相關配套措施,能與地面智慧城市的智慧交通對接等問題[11,20-22]。
2.3 飛行汽車應用場景案例
根據飛行汽車的分類和階段性使用的特點,闡述了以下3種具有代表性的飛行汽車應用場景案例。
2.3.1 重慶與成都城際物流應用場景
2023年1月,四川省發改委印發《成都天府臨空經濟區建設方案》(以下簡稱建設方案)[23]。建設方案提出5大重點任務,包含加快建設世界級的成渝機場群核心樞紐、積極培育現代臨空產業、全力構建臨空經濟創新高地、全面打造向西向南開放窗口、著力建設現代化空港新城。這為飛行汽車在西南部地區城市間的發展帶來了更多、更新的發展機遇。吉利沃飛長空公司是一家新興科技公司,總部位于四川成都,主要研發無人機飛行器技術,正致力于成渝城市群未來低空出行商業落地運營建設方案的逐步實施[23-25]。
飛行汽車是將智能汽車與通用航空小型飛機優勢相融合的創新產品,汽車和小型飛機融合解決物流低空一體化有著天然優勢[26]。
相鄰城市間貨運成為最有可能率先實現的物流場景。在小型無人機的基礎上設計飛行汽車,能更快達到預期目標,且起降場地小、運營成本低、對公眾生活影響小、社會接受度高。有小型無人機在適飛空域的固定航線,降低了空域管理難度[21]。AE200 X01是一款沃飛長空自主研發的eVOTL飛行汽車,在2023年1月完成了試飛。未來,AE200 X01取得型號許可證后可率先用于特殊場景,如空中游覽、航空醫療救護、航空物流和應急救援等領域。沃飛長空希望以高于典型地面交通4~5倍的出行效率和較低的經濟出行成本,為城市群提供快速空中出行服務,構建城市集群1 h高效交通圈[23]。成都和重慶之間城際物流場景如圖2所示。
由此可以分析出相對于傳統物流方式,飛行汽車物流有以下6個優點[18,32,36]:
(1)最大限度地減少交通擁堵。交通高峰期,由于大量載貨車、家用轎車和其他各種類型的車輛在爭奪路權,交通擁堵是現代城市最大的問題之一。飛行汽車有助于最大限度地減少交通擁堵。
(2)降低長途機動車排放。飛行汽車可以減少長途運輸機動車排放。
(3)需要更少的地面基礎設施。與傳統的物流運輸相比,飛行汽車需要更少的基礎設施。
(4)飛行速度快。飛行汽車相比傳統物流方式速度更快,可以縮短運輸時間,提高物流效率。
(5)飛行靈活性高。飛行汽車可以直接從起點飛到終點,避免了中途的中轉、換乘繁瑣流程,能夠更加靈活地適應運輸需求。
(6)飛行適應性強。飛行汽車可以適應各種地形和復雜的運輸環境,如山區、荒漠等,有利于擴大物流覆蓋范圍。
2.3.2 山區地震應用場景案例
進入21世紀,發生的重大地震中有3次都發生在四川和云南山區。山區地形復雜,次生災害發生率高。對2001年到2021來各省份地震災害空間分布特征進行了整理和分析,發現四川、云南和甘肅需要進一步加強抗震設防[27]。
根據四川、云南兩省山區地震分析報告,研究發現均廣泛存在救援場所地形復雜、道路堵塞等問題,救援人員和大型救援設備不能接近救援現場,因此無法迅速地開展救援工作。目前,交通擁堵成為了黃金72 h救援的最大救援瓶頸。特別是急救車在道路上經常會遇到交通擁堵、突發車禍事故、山區落石阻礙,難以深入地震集中區域,實際受阻場景如圖3所示。
完善的救援配套和快捷便利的救援路徑一直是急救工作的難點。在處理這兩類問題中,飛機的調用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空中救援優勢沒有充分發揮,主要原因是救援機型不夠匹配、基礎設施不夠完善和航空救援體系不完善[32-33]。
飛行汽車相對于救護車最大的優點在于能避免城市道路擁堵、意外事故、跨越障礙物,能夠深入山區救援核心地帶,如圖4所示。
飛行汽車的引入,能夠解決空中救援的不配套、不健全和不完善等問題,相比于救援汽車和救援直升機也有更突出的優勢,詳見表5。
由此可以看出飛行汽車更適合山區的急救行動,特別是雅安地震后,山高路窄的地形對救援工作造成了巨大阻礙,陸地汽車行駛不通,軍用直升機和民航數量有限,且救援設施不匹配、專業度不夠,飛行汽車可以省去清理路障和挑選降落位置的時間,大大提高救援效率,專業急救類型的飛行汽車還能充分利用黃金時間進行救助。除了地震外,對山洪、泥石流、崩塌、山體滑坡、洪澇等山區急救類工作有重大意義[36]。
2.3.3 城市內點對點飛行出租車載人場景
點對點使用飛行汽車是解決城市早晚高峰交通擁堵的最佳使用場景之一。這里的點是飛行出租車站點,對于站點的選擇需要依據交通流量,優先在人流量大的站點使用飛行出租車,能最大限度解決交通擁堵問題,根據公交站點選擇的經驗,可以優先在寫字樓區、醫院,大片居民樓住宅附近等人員密集地設置,如圖5所示,使用場景選擇了具有代表性的居民區、醫院、商業辦公樓和學校作為站點,飛行汽車可以在任意2個站點之間載人飛行。
通過對以上3個場景進行分析,與路面交通相比,飛行汽車在物流、急救、點對點飛行出租服務方面有明顯優勢,飛行汽車在民用、工業以及軍事方面存在巨大潛能。由于應用場景發生在人多密集的地方,考慮城市排放標準,發展垂直起降的純電動飛行汽車是最佳選擇。
3 發展飛行汽車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飛行汽車是未來城市交通發展的新方向,但是飛行汽車研發比較復雜,涉及多個學科,包括機械設計、控制和智能車輛、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42]。除了技術方面的挑戰,結合消費者觀點、相關法律法規,要將配套設施安全問題放在第一位。雖然發展飛行汽車面臨許多技術和非技術方面的挑戰,但在創新發展大環境下,飛行汽車也獲得了相應的機遇。
3.1 創新技術挑戰
中國是交通大國,交通擁堵日漸嚴峻。垂直起飛的飛行汽車更符合中國交通環境,垂直起飛對于飛行汽車在構型技術、動力驅動技術、高效飛行技術、智能駕駛技術、智慧管控技術方面都提出了很高要求。以下是飛行汽車未來發展面臨的具體技術難題和相應的解決方向[12]。
3.1.1 垂直起降與推進時噪聲大且效能低
傳統的內燃機和渦輪發動機噪聲大,效率低下,而電動機等新型推進系統噪聲小、效率高,可以減少飛行汽車噪聲和環境污染。采用新型推進系統,如電動旋翼、氣墊推進,可以減少飛行汽車的噪聲和振動。
3.1.2 車身升阻比小
(1)優化車身外形設計。通過采用優化的車身外形設計,如采用流線型車身、翼型車身,可以降低車身風阻、提高升阻比。
(2)采用輕量化材料。采用輕量化材料,如碳纖維、鋁合金,可以減輕車身質量,提高飛行汽車機動性和效率,進一步提高升阻比。
(3)采用高效推進系統。采用高效的推進系統,如電動推進系統、混合動力推進系統,可以提高飛行汽車飛行速度和效率,進一步提高升阻比。
(4)采用飛行輔助技術。采用飛行輔助技術,如機翼展縮、氣動布局變形等,可以在不同飛行階段采用不同的飛行方式,以進一步提高升阻比。
3.1.3 底盤重、結構碰撞安全性差
(1)優化底盤結構。采用合理的底盤結構設計,如框架式結構、翼形底盤可以提高底盤剛度和強度,減輕底盤質量,并增強碰撞安全性。
(2)加強底盤保護。采用合適的底盤保護裝置,如底盤護板、擋泥板,可以保護底盤免受撞擊和磨損。
(3)采用智能控制系統。采用智能控制系統,如圖像感知、智能決策、輔助飛行控制,可以減少飛行汽車碰撞風險,提高碰撞安全性。
3.1.4 低空飛行駕駛安全性問題
(1)加強駕駛員培訓。飛行汽車需要特殊的駕駛技能,駕駛員需要接受專業培訓,熟悉飛行汽車操作特點和安全知識,以提高駕駛安全性。
(2)采用智能輔助駕駛系統。飛行汽車采用智能輔助駕駛系統,如自動駕駛、避障技術等,可以減少駕駛員的操作難度,提高駕駛安全性。
(3)加強低空飛行安全管理。加強低空飛行安全管理,制定相關的法規和標準,規范低空飛行的安全操作,提高駕駛員的意識和素質,降低飛行事故發生率。
(4)加強飛行汽車的監測和維護。對飛行汽車進行定期的監測和維護,及時發現和修復存在的安全隱患,確保飛行汽車安全運行。
3.2 非技術方面的挑戰
3.2.1 社會接受度方面
飛行汽車技術是一項新穎、前沿的技術,公眾對其存在著諸多疑慮和不確定性。在一項關于飛行汽車乘坐偏好的調查中,只有21%受訪者表示,他們會覺得獨自乘坐自動eVTOL車輛安全。而38%受訪者表示,他們會覺得與另一名不認識的乘客在一起很安全[43]。因此,提高社會接受度是飛行汽車發展的重要挑戰之一。
3.2.2 飛行汽車行業配套方面
飛行汽車未來發展面臨行業配套挑戰,例如適航認證、航線規劃、空中行駛規則、事故責任劃分、空中執法手段等問題,這些都需要得到解決。此外,空中交通還需考慮基礎設施、運營模式、經濟成本和用戶體驗。這些挑戰將對飛行汽車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需要不斷探索和解決[20]。
3.2.3 環境和能源方面
飛行汽車的發展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同時其排放也會對環境造成影響,特別是使用燃油發動機的飛行汽車。因此,需要在保證飛行汽車發展的同時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對純電動技術的研究也是刻不容緩。
3.3 發展機遇
3.3.1 政策支持
政府對于新興技術的支持非常重要,飛行汽車作為一項承載大量新興技術的新型出行工具,得到了各國政府高度重視和投入。政府支持將為飛行汽車的發展提供巨大機遇。
2020年9月,由中央空管委批復《湖南省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拓展實施方案》,湖南成為全國率先開展全域低空飛行試驗的省份,為低空空域的運行和管理等積累經驗,為在全國順利開展低空開放工作提供支撐。另外,江西,安徽等省也加入了國家低空改革試點省份行列[44]。
2022年3月29日,交通部、科技部聯合印發了《交通領域科技創新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2021—2035年)》[45],正式把飛行汽車研發列入規劃綱要中。從國家戰略層面部署飛行汽車研發,為打破飛行器和汽車技術壁壘、以及空中飛行和地面駕駛技術壁壘提供了戰略支撐[44]。
2022年10月20日,沃飛長空的沃飛天馭取得了中國航空器擁有者及駕駛員協會傾轉旋翼無人機合格證的培訓資格,成為該類無人航空器在國內的第一家培訓資質授權單位。
3.3.2 市場需求
人們對交通出行的需求日益增加,特別是在交通擁堵和城市化進程加快的背景下,飛行汽車將成為一種有市場需求的新型交通工具。預計未來幾年,飛行汽車市場規模將不斷擴大,市場需求將繼續增加。
3.3.3 技術進步
飛行汽車所需要的核心技術正在不斷發展和完善,如人工智能、智能駕駛、航空技術等,這將為飛行汽車的發展提供更多的機遇。隨著技術的進步,飛行汽車性能和功能將不斷提高和完善,進一步滿足市場需求。
3.3.4 全球環境趨勢
在全球產業創新和“碳中和”的大背景下,飛行汽車研發和應用是一項全新的領域,對于企業和科研機構來說,這是一次充滿商機的創新機會。發展純電動飛行汽車也能減少碳排放,早日達到“碳中和”目標。
4 總結與展望
本文研究了飛行汽車的發展歷程,并闡述了具有代表性的飛行汽車基本情況。對飛行汽車的應用場景進行了階段性的分析,并列舉了飛行汽車在物流和地震救災場景案例,客觀分析了飛行汽車在新時期遇到的挑戰和機遇。
飛行汽車在低空領域應用的設想能大大提高城市運作效率,解決應急救援和物流運輸方面地面空間限制問題,是未來智慧交通系統的重要一環,符合全面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因此,飛行汽車的發展順應新時代生態,需要在以下4個方面集中優勢力量:
(1)技術創新與可靠性提升。飛行汽車需要解決一系列技術挑戰,包括飛行控制、自動化系統、垂直起降技術和能源系統。
(2)低空交通系統完善。飛行汽車涉及到空中交通管制、飛行規劃和通信系統諸多方面,需要確保飛行汽車安全和協同運行。
(3)電動化和可持續發展。飛行汽車的電動化是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以降低對環境影響并提供更高的能源利用率。電動飛行汽車可以采用動力電池、燃料電池或混合動力系統,以實現更清潔、低碳的出行方式。
(4)商業化與市場推廣。飛行汽車商業化和市場推廣是實現廣泛應用的關鍵。除了創新技術上的突破,還需要建立適應飛行汽車發展的法規和政策框架,并促進相關產業鏈發展。同時,教育和公眾意識的提高也對飛行汽車的市場接受度和推廣起著重要作用。
參 考 文 獻
[1] JOHNNEY. 中國古代物理學-空氣動力學及飛行幻想[EB/OL]. (2014-07-17)[2023-08-2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0717/22/15585030_395137878.shtml.
[2] AI星球. 傳說中的飛行汽車, 為什么到現在還沒“起飛”?[EB/OL]. (2018-06-25)[2023-08-21]. http://mt.sohu.com/20180625/n541713660.shtml.
[3] 大風號. 明年上半年試飛小鵬匯天飛行汽車首次亮相歐洲[EB/OL]. (2021-11-17)[2023-08-21]. https://auto.ifeng.com/c/8BFELF5qgU8.
[4] 郭鳳忠. 飛行汽車的由來與發展[J]. 航空史研究, 1998(2): 75-77.
[5] FILIMON L. Traian Vuia-the Romanian Inventor Who First Flew a Powered Airplane in 1906[J]. 2011, 3(3): 147-150.
[6] 張揚軍, 錢煜平, 諸葛偉林, 等. 飛行汽車的研究發展與關鍵技術[J]. 汽車安全與節能學報, 2020, 11(1): 1-16.
[7] 徐彬, 樊偉, 王偉達. 飛行汽車“飛”起來還要邁過哪些技術門檻?[J]. 交通建設與管理, 2022(3): 52-55.
[8] BROOKS R A, BURKHALTER J E. Experimental and Analytical Analysis of Grid Fin Configurations[J]. Journal of Aircraft, 1989, 26(9): 885-887.
[9] 鄭佳. 兩棲飛行器地面行駛系統的結構設計與相關力學性能分析[D]. 湘潭: 湘潭大學, 2014.
[10] 薛傅龍, 趙立金. 飛行汽車行業的現狀與未來[J]. 今日民航, 2021(3): 66-71.
[11] 杜偉, 孫娜. 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的發展現狀研究[J]. 航空科學技術, 2021, 32(11): 1-7.
[12] 張揚軍. 飛行汽車發展的戰略意義與未來愿景[J]. 交通建設與管理, 2022(3): 26-33.
[13] 張佳欣. “飛行汽車”之夢漸近現實[N]. 科技日報, 2023-02-24(4).
[14] DUFFY M J, WAKAYAMA S R, HUPP R. A Study in Reducing the Cost of Vertical Flight with Electric Propulsion[C]//17th AIAA Aviation Technology, Integration, and Operations Conference,2017: 3442.
[15] 趙德力. 小鵬匯天: 堅持做“路空一體”飛行汽車的探索者[J]. 交通建設與管理, 2022(3): 60-63.
[16] 勞永春. 飛行汽車的發展現狀與展望[J]. 內燃機與配件, 2020(15): 210-211.
[17] 曹鋒, 么鳴濤, 雷雪媛, 等. 飛行汽車的發展現狀與展望[J]. 現代機械, 2015(2): 89-94.
[18] PAN G, ALOUINI M S. Flying Car Transportation System: Advances, Techniques, and Challenges[J]. IEEE Access, 2021, 9: 24586-24603.
[19] 劉洋, 劉曉夢. 小鵬“起飛”[N]. 北京商報, 2023-01-31(003).
[20] 祁娟, 張揚軍. 飛行汽車將開啟低空智能交通時代[J]. 交通建設與管理, 2022(3): 18-23.
[21] 呂人力, 于一. 飛行汽車的現實應用該從何處破局[J]. 交通建設與管理, 2022(3): 56-59.
[22] 郭亮. 吉利沃飛:飛行汽車產業的國際化發展[J]. 交通建設與管理, 2022(3): 67-69.
[23] 吳怡霏. “成都造”飛行汽車完成兔年第一飛[N]. 成都日報, 2023-02-03(001).
[24] 撼地產業大數據. 川渝經濟發展基礎稟賦對比,攜手共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EB/OL]. (2022-04-15)[2023-08-21]. https://www.sohu.com/a/538245208_120814411.
[25] 蔡宇. 建設成都天府臨空經濟區有哪些重點任務?[N]. 成都日報, 2023-02-01(003).
[26] 李丹. 無人機開啟空中物流新時代——訪飛行器系統工程與集成專家、京東無人機首席科學家李小光教授[J]. 航空制造技術, 2018, 61(17): 24-26.
[27] 鄭通彥, 文鑫濤, 陳雅慧, 等. 中國大陸地震災害時空分布特征及地形影響因素分析[J]. 中國地震, 2021, 37(3): 599-609.
[28] 有財哦. 2017年暑假來臨 北京早高峰擁堵時間延后[EB/OL]. (2017-07-03)[2023-08-21]. https://www.sohu.com/a/154053010_654698.
[29] 泗洪風情. 突發!泗洪一救護車與面包車相撞!眾人徒手掰車門[EB/OL]. (2022-06-08)[2023-08-2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H9C7LKTF05453LIT.html.
[30]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 蘆山6.1級地震:多條道路中斷,通往蘆山、天全、寶興貨車交通管制雅西高速雙向暢通[EB/OL].(2022-06-08)[2023-08-21]. https://new.qq.com/rain/a/20220601A0BE1200.
[31] 新華社. 綿竹軍民冒雨搶救廢墟下的學生 [EB/OL].(2008-05-13)[2023-08-21]. https://news.sina.com.cn/c/p/2008-05-13/225315531837.shtml.
[32] 程芳芳, 董曉梅, 王聲湧. 玉樹地震應急管理對汶川經驗的驗證[J]. 循證醫學, 2010,10(3): 157-162.
[33] 許建華, 鄧鐸. 國內特別重大地震災害救援情況對比分析研究[J]. 城市與減災, 2019(2): 55-61.
[34] GARY. 煙臺首架醫療救護直升機[EB/OL]. (2016-06-07)[2023-08-21]. https://cn.ttfly.com/news/show-1908.html.
[35] 中國江西網. 空中救援 人保有愛[EB/OL]. (2018-12-28)[2023-08-21]. https://www.jxcn.cn/system/2018/12/28/017
296286.shtml.
[36] 楊雪. 用于山區地震救援的軍用飛行汽車設計研究[D]. 沈陽: 沈陽航空航天大學, 2014.
[37] 安科瑞. 安科瑞充電樁在居住小區和商業綜合體中的應用[EB/OL]. (2023-02-02)[2023-08-21]. https://it.sohu.com/a/636469484_121282048.
[38] 防治第一線. 中國人高發!死亡率前三的胃癌,關鍵在于早發現![EB/OL]. (2022-06-11)[2023-08-21]. https://www.sohu.com/a/556311728_121118802.
[39] 飛行汽車.飛行汽車的安全問題:如何有效避免空中相撞?[EB/OL]. (2023-05-30)[2023-08-2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7309889511007280&wfr=spider&for=pc.
[40] 千圖. 白色背景中具有現代摩天大樓和綠色庭院的等距城市景觀組合天空藍天 [EB/OL]. (2022-08-13)[2023-08-21]. https://www.58pic.com/newpic/45959448.html.
[41] 一只設計獅呀. 2.5D學校插畫[EB/OL].(2019-10-24)[2023-08-21]. https://www.58pic.com/newpic/45959448.html.
[42] 劉暢司晨, 劉小容, 汪濤, 等. “飛行汽車”研究者“揭秘”研發初衷和技術[N]. 合肥晚報, 2022-12-17(A03).
[43] HAMILTON B A. Urban Air Mobility (UAM) Market Study: Final Report[R].Washington: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NASA), 2018.
[44] 李永華. 湖南通航產業起飛在“萬億藍海”飛出“加速度”[J]. 中國經濟周刊, 2021(14): 86-87.
[45] 黎明. 《交通領域科技創新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2021-2035年)》多處提及汽車相關產業, 包括:部署飛行汽車研發,突破飛行器與汽車融合、飛行與地面行駛自由切換等技術[J].商用汽車, 2022(4): 7.
(責任編輯 明慧)
【作者簡介】
李松(1996—),女,重慶交通大學,碩士,研究方向為智能車輛運動控制。
E-mail:12230897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