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成剛
如果有機會問美國大學生為什么如此熱衷于體育運動,他們一定會詫異地看著你:“啊,運動就是一切!沒有運動,那生命還有什么意義?”訪問美國大學時,這種感受變得尤為真切。
在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訪問的那天,天氣很熱,抵達校園的時候已近中午。太陽烤得大家上氣不接下氣,紛紛抱怨這個時間估計見不到幾個人,學生們應該都在宿舍里睡覺呢。正在發愁時,對面忽然傳來一陣爽朗的笑聲,迎面走來幾位身材高挑健美、穿著泳裝的女生。詢問后我們知道,她們是學校游泳隊的,每周要雷打不動訓練好幾次,風雨無阻。看得出來,她們都發自內心地喜歡運動。最后,她們還自豪地告訴我們,自己的游泳教練是美國的傳奇名將、“飛魚”菲爾普斯,接下來的目標是沖刺奧運會獎牌。原來如此,一所大學的游泳隊能請到如此高水平的教練,姑娘們的專業水平可想而知了。
俄亥俄州立大學是一所歷史悠久的名校,體育場館占地面積大,參與運動的學生多,體育熱情高。學校于1922年建造的馬蹄鐵形露天體育館是當時全球最大的體育場,可以同時容納11萬人,比北京的“鳥巢”還要大。除此以外,學校還有一個面向普通學生的綜合運動中心,內部設施相當完善,光跑步機就有兩千多臺,室內游泳池兩個。健身房有不同的功能區,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進來。在一所如此重視體育的大學,誕生數十位奧運會金牌得主也就不足為奇了。
美國沒有國家集訓隊,參加奧運會的選手大部分都是從大學里招募培訓的,大學生為美國奧運會獎牌打下了半壁江山。
你可能會問,這種體育精神和大學的科研學術有關嗎?不夸張地說,起源于古希臘的西方文明主要由兩大傳統組成:一是探究自然奧秘的科學精神;二是培養公平競爭的奧林匹克精神。當今世界一流大學都秉承了這兩種傳統,既重視體育精神的培養,又看重科學研究的進步,兩者相得益彰。很多世界一流大學沒有專門的體育學院或體育系,但學生必修體育課,并把奧林匹克精神融入學生日常活動和比賽之中。這些大學有體育愛好者或者體育專長生,分散在各個院系,跟其他學生一起上課學習,同樣要通過各種考試,沒有任何特別的照顧。
在美國的校園里,無論是凌晨還是深夜,操場上、球館里、健身房中,到處都能看到大學生參加運動的身影。他們認為,不管未來從事什么職業,都需要堅強的意志。堅強的意志,往往需要強健的體魄,而比賽又讓他們學會了團隊合作和游戲的規則。
體育之表是強壯體魄,但體育之內核其實是一種精神,是為追求更快、更高、更強而奮斗不息,是堅持到底、永不言棄的堅強意志,是自我成就和自我實現的一條坦途——這可能是美國大學校園里體育運動如此瘋狂的真正原因吧。
(摘自新星出版社《穿越世界的教育尋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