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姍
(河南省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南陽 473000)
重癥急性胰腺炎(SAP)為臨床危急重病,由急性胰腺炎發展而來,發病機制較為復雜,主要與胰酶引導的胰腺炎癥反應有關,具有發病迅猛、進展快速、并發癥多、病死率高等特點,可引發患者出現全身性炎癥反應,若未能及時救治,很有可能造成多器官嚴重衰竭等現象,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現階段臨床尚無針對性的SAP 治療方案,患者入院后大多接受常規手段進行治療,雖可改善患者病情,阻止病情進一步擴展,但單純西藥治療效果有限,療程漫長、費用昂貴,且病死率未有明顯下降[2]。中醫治療本病主要為辨證論治,根據患者病理分型認為其本質在于本虛標實,由于外因干擾,致使氣機不順、濕痰內蘊,日久而郁結于胸,化熱而腑氣不暢,故中醫治療需以疏理肝膽、行氣解郁為主[3~4]。清胰利膽丸由多味中藥材配伍而成,具有疏利肝膽、解毒清熱、疏郁解痛之效。鑒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清胰利膽丸輔助治療SAP 對患者炎癥介質水平及腸道屏障功能恢復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2021 年3 月至2023 年3 月河南省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收治的62 例SAP 患者分為兩組,每組31 例。對照組男17例,女14 例;年齡23~65 歲,平均(44.03±5.22)歲;發病至就診時間2~34 h,平均(17.25±5.32)h;發病原因:飲酒12 例,膽道疾病10 例,高脂血癥6 例,其他3 例。觀察組男18 例,女13 例;年齡23~65 歲,平均(44.02±5.20)歲;發病至就診時間3~34 h,平均(17.25±5.28)h;發病原因:飲酒11 例,膽道疾病11例,高脂血癥5 例,其他4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倫理審批號:QHY2021Y1403F)。
1.2 入選標準 納入標準:西醫符合《中國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5]診斷標準,患者出現明顯上腹部疼痛,伴體溫失常、惡心嘔吐等癥狀表現,并經CT 影像學、血尿淀粉酶、脂肪酶等檢查后確診;中醫符合《急性胰腺炎中醫診療專家共識意見》[6]腑實熱結證;入院時間均短于48 h;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爆發性重癥胰腺炎;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胰腺癌、胰腺假性囊腫;潰瘍性結腸炎或急、慢性腸道炎;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肝腎功能異常;血液系統、神經系統疾病;治療依從性差;對本研究涉及藥物過敏。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入院后行常規治療,包括禁食禁飲、營養支持、抑制胰腺分泌、解痙止痛、維持電解質、降壓以及抗炎抗感染等,同時給予患者注射用艾司奧美拉唑鈉(國藥準字H20183154)治療,40 mg注射用艾司奧美拉唑鈉+0.9%氯化鈉注射液100 ml靜脈滴注,2 次/d。在上述基礎上,觀察組加用清胰利膽丸(國藥準字Z20080273)治療,口服,1 袋/次,3 次/d。兩組均持續治療10 d。
1.4 觀察指標(1)臨床效果:患者各癥狀完全消失,經CT 檢測顯示其胰腺正常,炎癥介質指標恢復至正常水平,為痊愈;患者各癥狀顯著改善,炎癥介質指標均有明顯改善,為顯效;患者各癥狀有可見性緩解,經CT 檢測顯示其腹腔內感染情況未完全恢復,且炎癥介質水平有改善,為有效;患者各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CT 顯示其胰腺炎仍呈彌漫性狀態或局部壞死狀態,患者炎癥介質指標水平未見顯著性恢復,為無效。總有效=痊愈+顯效+有效。(2)中醫證候積分:根據患者腹痛、腹脹、胸悶、口渴等癥狀嚴重程度進行評分,將各項癥狀分為重、較重、輕、無4 個等級,分別記6 分、4 分、2 分和0 分。(3)炎癥介質水平:抽取患者晨起空腹外周靜脈血4 ml,以3 000 r/min 離心處理10 min 后分離上層血清,用免疫比濁法(京械注準20172221125)檢測白介素-6(IL-6)、C 反應蛋白(CRP)和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4)腸道屏障功能指標: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京械注準20152400211)檢測二胺氧化酶(DAO)、內毒素和D-乳酸。(5)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如惡心/嘔吐、頭暈、腹痛、皮疹等。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用()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效果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效果比較[例(%)]
2.2 兩組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的中醫證候積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分,)

表2 兩組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2.3 兩組炎癥介質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炎癥介質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的IL-6、CRP、TNF-α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炎癥介質水平比較()

表3 兩組炎癥介質水平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2.4 兩組腸道屏障功能比較 治療前,兩組兩組腸道屏障功能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的DAO、內毒素和D-乳酸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腸道屏障功能比較()

表4 兩組腸道屏障功能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2.5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例(%)]
SAP 屬于急性胰腺炎的特殊亞型,與全身性炎癥反應以及多器官功能衰竭均密切相關,同時SAP作為典型胰腺炎癥反應性疾病,其發病通常伴隨著諸多炎癥介質和細胞因子參與;且還會誘發腸源性感染,造成患者腸道功能損傷,嚴重者甚至引發多器官衰竭[7]。目前臨對于SAP 患者主要采用常規對癥治療,包括營養支持、抑制胰腺分泌、抗感染以及維護器官功能穩定等,可補充人體所需營養物質,增加腸黏膜屏障能力,以達到抑制炎癥介質反應、改善機體營養狀態的目的,但SAP 病情復雜,單純采用西藥治療效果不理想[8~9]。
中醫學將SAP 歸屬于“腹痛、胰癉、脅痛”等范疇,認為其發病于飲食不節、情志不順有關,且發病部位多為脾、胃,又與肝、膽等密切相關,脾胃損傷遇肝膽皆濕氣,而釀濕化熱積聚于內,故腑氣不通、熱毒血瘀為其病機所在,病者可見腸胃氣滯、瘀熱互結之癥[10~11];又因肝氣逆反、脾胃內犯,沖至中焦,致熱毒、血瘀積聚于內,可引發氣血暴脫、胃絡出血等重癥,病者可見體熱、腹痛、惡心、嘔吐等癥,中醫辨證為陽證、熱證、實證。故治療宜以理氣活血、清熱涼血、解毒止痛為主,循中醫“通則不痛”之準則,行通腑泄熱、疏肝解郁、清熱化濕之療效[12]。IL-6、CRP、TNF-α 為SAP 重要炎癥指標,其水平能夠反映患者全身性炎癥反應狀況以及胰腺病情程度;DAO、D-乳酸為腸黏膜功能標志物,與患者腸道屏障損傷密切相關,且腸黏膜損傷會形成革蘭陰性菌感染,內毒素屬于革蘭陰性菌組成部分,其水平與SAP 患者病情進展成正比關系[13]。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中醫證候積分、IL-6、CRP、TNF-α、DAO、內毒素和D-乳酸均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這表明清胰利膽丸能夠作用于控制SAP 患者的炎癥介質水平,恢復其腸道屏障功能,緩解其癥狀體征,且無明顯不良反應發生,藥物安全性較高。清胰利膽丸乃中醫經典方劑,組方中大黃作為君藥,可行氣解毒、清熱通腑;柴胡作為臣藥,可疏肝理氣、散熱解郁;姜黃活血通經、行氣止痛;牡蠣平肝固澀、散結消腫;延胡索乃活血之藥,且輔以活血祛瘀、行氣止痛之效;赤芍、金銀花、牡丹皮為清熱之使藥,可涼血解毒[14~15]。以上多方配伍,共奏疏肝利膽、清熱解毒、行氣解郁之效,正切中本病病機。現代藥理研究表明[16~17],清胰利膽丸具有吸收快、藥效強、生物利用率高等優點,其主要成分大黃酸可通過抑制細菌蛋白質合成,進而發揮良好的抑菌作用;柴胡的主要成分胡皂苷可疏肝理脾,增強調氣功效,通過干擾炎癥介質釋放起到抗炎功效;延胡索則廣泛作用于機體各部位,能夠抑制血小板聚集,清除氧自由基,修復胰腺組織損傷,起到改善血瘀引發的體熱、脅痛等癥狀;赤芍、金銀花、牡丹皮均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護腸道黏膜;姜黃內富含姜黃提取物、姜黃素以及黃酮類等物質,能夠適量增加人體膽汁分泌,有效促進膽囊收縮,具有較強的利膽功效,還可調節免疫,有效抵抗胰腺損傷造成的多器官損傷;牡蠣中有大量氨基酸、肝糖原,可提升細胞活性,促進細胞分裂再生,改善血液微循環。此外,清胰利膽丸還可改善肝功能,增強腸道蠕動,促進排泄,減少體內毒素位移,進而有效緩解炎癥損傷,最終達到恢復腸道屏障功能的目的。
綜上所述,清胰利膽丸輔助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效果顯著,可有效抑制炎癥反應,促進患者腸道屏障功能恢復,緩解患者癥狀體征,且無明顯不良反應,臨床應用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