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娟,張玉英,王記培
河南省胸科醫院心血管內科,河南 鄭州 450008
冠心病是指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后導致心肌缺血、缺氧壞死而引發的疾病,我國冠心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最常見的一種類型,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術是急性心肌梗死十分有效的介入治療手段[1],但僅僅靠臨床的治療無法保證患者預后,還需要對不良預后進行積極預防。二級預防[2]是指在疾病發生后,為了避免疾病繼續進展而通過飲食、用藥等方式進行的預防。心臟疾病是常見的需要二級預防的疾病,但我國對冠心病二級預防起步較晚,多數針對冠心病PCI 術后患者的預防管理僅僅局限于院內指導。隨著PCI 術在臨床中越來越成熟,患者對術后預防管理的需求也越來越迫切[3-4]。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二級預防概念下的預防管理對冠心病PCI 術后患者心臟康復及抗血小板效果的影響,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選擇2021 年2 月—2022 年1 月河南省胸科醫院收治的160 例冠心病PCI 術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各80例。其中,試驗組:男42 例,女38 例,平均年齡(62.68±5.22)歲,平均病程(2.85±0.68)年,病變血管1 支32 例、2 支30 例、≥3 支18例。對照組:男45 例,女35 例,平均年齡(63.12±5.14)歲,平均病程(3.15±0.73)年,病變血管1 支33 例、2 支31 例、≥3 支16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1)納入標準:①符合冠心病診斷標準[5];②在樣本醫院進行PCI術,無PCI禁忌癥;③首次進行PCI術,介入術成功;④年齡18~80 歲;⑤預計生存期限≥1 年;⑥意識清楚;⑦病歷資料全。(2)排除標準[6-7]:①存在意識、精神、語言等溝通交流層面的障礙,無法與責任護士配合;②過渡沾染;③中間退出;④無照護者。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干預,包括:(1)術后加強病房管理,減少人員流動,每日通風2次,保持病室安靜、整潔、舒適。(2)術后指導患者平臥24 h,穿刺部位的肢體會制動6~12 h,嚴密觀察穿刺部位出血情況,觀察加壓包扎松緊度是否適宜。(3)術后24 h加強心電監護,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和疼痛情況,積極預防并發癥發生。(4)術后鼓勵患者多飲水,加快造影劑的排出。(5)注意觀察抗凝藥物的使用效果和不良反應發生情況。(6)指導患者清淡飲食,戒煙酒,逐步增強鍛煉。(7)術后進行適當的心理疏導,緩解患者焦慮、恐懼情緒,提高患者依從性。
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進行二級預防概念下的預防管理,以《中國心肌梗塞康復程序參考方案》[8]為主要依據,共提出7 個預防管理策略,具體如下:(1)康復運動。PCI 術后主張早期運動、早期康復,患者術后病情穩定后,指導其循序漸進地進行運動,運動要有序、有度、持之以恒,以行走、慢跑、太極拳、中醫八段錦、腳踏車和靜態運動等有氧運動為主,運動時需要家屬全程陪伴。術后初次運動以6~10 min 為宜,隨著病情恢復和心功能改善逐漸增加到30~60 min,運動頻率為每周3~5次,可配置運動手環,運動時心率應維持在最大心率的75%~80%。(2)生活方式干預。患者日常午休時間為0.5~1.0 h,晚休時間為7.0~8.0 h,養成早睡早起的規律作息,午休避免休息過度而影響晚睡質量,運動后應適當休息。向患者強調煙酒對冠心病發展的危害,與患者共同制定戒煙計劃,告知家屬監督患者戒煙。對于肥胖患者,告知其應合理控制體重。(3)飲食干預。指導患者生活飲食應遵循低熱量、低膽固醇、低鹽及高營養的原則,適當增加鉀和鈣的攝入,每日攝入新鮮蔬菜和水果,增加粗纖維食物的攝入,補充適量的蛋白質,減少糖分和脂類的攝入,日常主食應多樣化,烹飪方式以蒸煮為主,三餐按時,或少量多餐,以七分飽為宜,避免暴飲暴食。(4)用藥指導。冠心病患者需要終身服藥,護理人員應重點向患者宣教二級預防策略中涉及的預防用藥策略,并進行預防性用藥指導干預,包括藥物用法用量、用藥注意事項、藥物配伍禁忌的介紹、用藥監督人員的制定及培訓指導。指導家屬加強對患者用藥的監督和記錄,定期陪患者來醫院復查,以便醫師根據患者病情及時調整藥物和用量。(5)健康教育。通過主題宣教向患者講解冠心病常見的高危因素、臨床用藥、疾病進展和預后、急性發作誘因等知識,讓患者對自身疾病有充分的認識。同時,告知患者日常應堅持進行血壓、血糖及心率監測,積極預防病情不良進展。(6)心理干預。向患者強調不良情緒對疾病的影響,講解常用的身心放松和自我情緒調節的方法和技巧。同時,通過隨訪動態了解患者出院后心理狀態的改變,深入與患者交流溝通,了解患者出現何種不良情緒及引發不良情緒的誘因。(7)社會和工作回歸。鼓勵和指導患者出院后積極參與到社會和工作中。對于在職患者,發病前,可向其講解日常工作中需格外注意的事項,幫助患者順利適應工作。對于離退休患者,發病前,指導其積極參與到社區活動中,與社區其他老年病友一起進行日常鍛煉活動和其他娛樂項目,不斷恢復和提高社會功能。以上各項預防管理策略在患者術后病情穩定后及時實施,首先,向患者講解二級預防管理策略的重要性,然后,在臨床醫師建議下,與患者和家屬共同制定二級預防計劃,將每周三定為心臟病二級預防主題宣教日,每次將7 個預防管理策略中的2~3 個項目進行重點講解宣教。出院后進行延續性預防管理指導,通過電話隨訪(每周1次)、門診隨訪(門診時)、微信隨訪(每2 d 1 次)及上門隨訪(每月1 次)等方式,對患者進行持續宣教,每次隨訪時間控制在30 min 左右。同時,監督反饋患者的二級預防管理策略執行情況,對患者管理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糾正指導,并持續追蹤,以督促患者繼續進行自我管理。建議患者寫關于二級預防自我管理的日記,為患者建立病友交流群,將每周四定為集體交流日,針對患者遇到的問題進行集中討論,也可分享自己在預防管理中的有效經驗。
(1)心臟康復。干預前和干預4 個月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儀測定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和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水平,LVEF 水平越高,表示患者心臟功能越好;LVEDD 水平越低,表示患者心臟功能越好。采用美國紐約心臟病學會(NYHA)心功能分級標準[9]對患者心功能分級進行評估,級別越高,表示患者心功能越差。(2)抗血小板效果。干預前和干預4個月后,通過靜脈采取患者空腹血4 mL,采用PL-11血小板聚集分析儀檢測患者血小板最大聚焦率(MPAR)水平,水平越低,表示患者抗血小板效果越好。采用抗血小板檢測儀檢測患者血漿P2Y12 反應單位(PRU),水平越低,表示患者抗血小板效果越好。
采用SPSS 22.0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4 個月后,試驗組患者LVEF 水平高于對照組患者,LVEDD 水平、NYHA 分級均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干預4個月后心臟康復相關指標情況(±s)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干預4個月后心臟康復相關指標情況(±s)
組別對照組(n=80)試驗組(n=80)t值P值LVEF(%)干預前43.25±3.22 42.87±3.15 2.145 0.635干預4個月后49.35±3.46 56.37±4.63 8.583 0.014 LVEDD(mm)干預前58.79±4.36 59.13±4.72 2.241 0.664干預4個月后53.22±4.13 47.68±3.68 8.695 0.012 NYHA分級(%)干預前1.97±0.23 2.11±0.41 2.264 0.618干預4個月后1.75±0.21 1.24±0.16 6.455 0.032
干預4 個月后,試驗組患者MPAR、PRU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干預4個月后抗血小板效果情況(±s)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干預4個月后抗血小板效果情況(±s)
組別MPAR(%)干預前干預4個月后PRU(U)干預前干預4個月后對照組(n=80)試驗組(n=80)t值P值56.88±4.66 46.52±3.62 211.45±13.45 178.56±9.84 57.31±4.35 2.315 0.613 38.31±3.14 8.573 0.013 209.87±12.78 2.226 0.631 155.74±8.57 8.661 0.012
PCI 作為治療冠心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對挽救患者生命和改善患者病情具有重要意義[10]。但是支架植入后仍然不能完全避免患者冠狀動脈再次狹窄或出現其他心血管不良事件,臨床中應該更加重視對患者術后心臟康復和再次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預防[11]。
本研究結果表明,基于二級預防理念對冠心病PCI 術后患者進行預防管理,可改善患者心臟康復水平。研究[12]顯示,冠心病PCI 術后患者的心臟康復應該是多方面、多學科共同合作的。本研究參照臨床相關指南,共提出了7個二級預防管理策略,指導患者出院后的健康生活,從而避免冠心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生活危險因素。杜小靜等[13]研究指出,通過治療性生活方式進行健康教育,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質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且降低了急性心血管事件發生率和再住院率。本研究從多個方面對PCI 術后患者出院后進行了二級預防管理,消除了各種心血管事件的可控危險因素,如“三高”、吸煙、飲酒、肥胖、不良飲食等癥狀。在二級預防管理策略的作用下,患者對疾病的認知、信念及行為管理等情況均得到了極大改善,進而提升了患者心臟康復的效果[14]。
本研究結果表明,基于二級預防理念對冠心病PCI 術后患者進行預防管理,能夠有效提高患者抗血小板效果。持續性追蹤和延續性干預能夠不斷提高患者堅持用藥的主動性,保證其用藥的效果,進而促進患者抗血小板效果的改善。這提示臨床中醫護人員、患者及家屬都應該充分認識到用藥管理的重要性,指導患者長期按時按量服藥。
綜上所述,基于二級預防理念對冠心病PCI 術后患者進行預防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抗血小板效果,改善其心臟康復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