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枕是一種常見的頸部疾病,表現為早晨起床后頸部疼痛和僵硬,通常由睡眠時的姿勢不當或枕頭高度不合適所引起。在中醫范疇里,落枕稱為“頸部筋傷”。
問:落枕和頸椎病有關聯嗎?
答:落枕的出現,往往是由于頸部肌群痙攣或收縮,導致頸部疼痛和活動受限。落枕并非偶然出現,它很可能是頸椎發出的一種求救信號,常常是頸椎病的前兆之一。當出現落枕時,頸椎周圍的肌肉、肌腱、韌帶已經松弛,并偏離原有位置,失去維護頸椎關節穩定性的功能,導致頸椎失穩,椎關節則可能發生錯位。
如果這種情況得不到及時的調整和治療,可能會進一步發展,甚至影響神經、血管和脊髓的功能,并進一步發展為更嚴重的頸椎疾病。
問:如何運用中醫方法調理?
答:出現落枕癥狀時,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采取合適的治療方法緩解疼痛。
1.針灸:通過針刺特定穴位,可以疏通經絡、調和氣血,緩解疼痛和僵硬。常用的穴位有風池穴、頸夾脊穴、天宗穴、肩井穴等。針灸治療需要由專業醫師操作,一般操作一次即可見效。
2. 穴位按摩:在中醫理論中,落枕常常與太陽經的病變有關,因此,多按摩太陽經的穴位,可以緩解疼痛。常用穴位包括后溪穴、養老穴、昆侖穴等。通過按摩這些穴位,可以舒緩頸部肌群的緊張狀態,減輕疼痛。
3.敷貼:敷貼主要通過將藥物制成貼劑,貼在患處,以緩解疼痛和消除炎癥。常用的敷貼藥物包括正紅花油、傷濕止痛膏等,這些藥物含有活血化瘀、消炎止痛的成分,能夠有效地緩解頸部疼痛和僵硬。
4.中藥內服:對于落枕癥狀較重的情況,還可以采用中藥方劑進行治療。常用的中藥方劑有葛根湯、桂枝加葛根湯等。這些方劑能夠舒緩頸部的緊張狀態,促進頸部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5.拔罐:拔罐治療一般選擇在疼痛較重的部位進行,每次留罐10~15分鐘,每日1次,直至頸椎疼痛緩解。
6.艾灸:艾灸起到溫經通絡、散寒止痛的作用。艾灸治療落枕時,常選取阿是穴、風池穴、頸夾脊等穴位,每次灸20~30分鐘,每日1次,直至頸椎疼痛緩解。
同時,保持正確的睡眠姿勢和選擇合適的枕頭,以及避免長時間低頭工作或使用手機等不良習慣,有助于預防落枕的再次發生。
責任編輯/王志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