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服用中藥會導致臟腑功能受損嗎?喝了一段時間的中藥,有必要去醫院做肝腎功能檢查嗎?

A中藥所謂的毒性,分為廣義的毒性和狹義的毒性,廣義的毒性是指中藥的偏性,狹義的毒性才是指含有毒性成分。大部分中藥是比較安全的,其中不乏大量的藥食同源之品,而少部分含有毒性成分的中藥如今在臨床上較少運用。不過,任何中藥在使用時都要遵循中醫理論的用藥原則,在專業中醫師的指導下合理把控用藥尺度,則可以做到消除病癥的同時不傷及人體臟腑功能。
一般情況下,臨床常用的中藥是安全無毒的,少部分有一定毒性的中藥,通過中藥炮制、藥物配伍、煎煮等過程的處理后,可降低或消除其毒性,且醫生會根據患者的體質、癥狀等,辨證施方,斟酌用量。所以,不必擔心長期服用中藥會給身體帶來負 擔。
有些需要長期喝中藥來調養身體的患者,喝了一段時間中藥,十分擔心自己的肝腎功能會受藥物影響。對于這類患者來說,如果對此感到特別焦慮,可在專業中醫師的指導下,每1~3個月做一下肝腎功能檢查。
Q如何提高中藥使用的安全性?
第一,中藥炮制。很多人都知道,中藥經過炮制后,其性味、功效、作用趨向以及副作用等方面都會發生某些變化,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藥物療效。例如中藥半夏,可燥濕化痰、降逆止嘔,但半夏生用可能有一定的毒性,通過不同的炮制手法,將生半夏炮制成法半夏或姜半夏,消除其毒性后再作藥用,則不易對身體造成損傷。

第二,劑量控制。對于體質虛弱者來說,過量服用某些中藥可能會造成一些不良反應,所以控制藥物的使用劑量十分關鍵。例如中藥細辛,過量服用可能造成頭暈、嘔吐、神志不清等癥狀,所以,古語也有“細辛不過錢”的說法。其中的“錢”,換算成如今的計量單位,大概為3克。如今,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對中藥細辛的劑量使用提供了建議用量,煎汁內服時,建議用量為1~3克;散劑內服時,建議用量為0.5~1克。
第三,中藥配伍。有些中藥的藥力峻猛,通過多種藥物的配伍后,可以使藥力變得緩和,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并且,有些中藥本身可能并沒有毒性,但與某些中藥配伍后,可能會增加毒性。中醫有“十八反”“十九畏”歌訣,列舉了多種中藥的配伍禁忌。“十八反”中曾列舉許多不能同用的中藥,比如甘草不能與甘遂、大戟、海藻、芫花同用等。這些藥物若不慎同用,輕者則降低藥效,重者可能會損傷身體。因此,使用中藥時需謹遵醫囑,避免自行配伍而引起不良反應。
第四,中藥煎煮。不同類型的中藥,煎煮的方法也不同,有些中藥經過長時間煎煮,不僅有利于藥效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也有利于消除一些毒性物質。比如中藥附子有一定的毒性,但經過長時間的煎煮過程可起到減毒的作用。

責任編輯/李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