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歲的小麗熱衷于通宵達旦地玩樂。可沒過多久,小麗發現自己的頭皮越來越容易出油,而且頭發一抓就掉下一大把。小麗感到十分焦慮,便來到皮膚科就診,最后被診斷為“雄激素性脫發”(以下稱“雄脫”)。小麗感到很疑惑:女性也會患雄脫嗎?為什么會出現雄脫呢?
雄脫并非男性專屬
正常情況下,成人每天會脫落50~100根頭發。進入休止期與新進入生長期的毛發會維持動態平衡。也就是說,雖然每天都有頭發掉落,但我們的頭發數量依然維持正常。但如果長期“只脫不長”,發量明顯減少,就要提高警惕了。
雄脫,也稱為“脂溢性脫發”,是一種十分常見的脫發類型。雄脫指由于體內雄激素含量過高,導致頭皮毛囊對雄激素的敏感性增加,進而使毛囊微型化,出現毛囊萎縮、生長期縮短等明顯變化,且伴隨著發質逐漸變得纖細、頭皮油脂分泌增多等癥狀。
雄脫看似男性專屬疾病,其實不然,不論男女,都有可能患有雄脫,因為女性也會分泌雄激素。雄脫具有一定的遺傳性,如果家族中有脫發史,則患該病的風險會明顯增加。青春期痤瘡明顯、頭面部出油多的人,也屬于雄脫高危人群。
男性雄脫患者早期表現為前額、額角、鬢角等部位的發際線逐漸后移;癥狀加重時,可見發頂稀疏,脫發部位只有細軟毛發長出,而兩邊及后腦勺的頭發尚未累及。這種階段就是我們常說的“謝頂”。到了晚期,脫發部位的頭皮會變得光潔,且顏色和身體膚色接近,此時毛囊已經大量退化。女性雄脫患者一般不會出現前額發際線后移的癥狀,但頭頂毛發會變得纖細,呈彌漫性稀疏。少部分患者可出現前額中部發際線后退、中央發縫增寬等癥狀,呈“圣誕樹”外觀。
頭發護理宜溫和
有些人頭皮油脂分泌旺盛,早上才洗頭,下午發根就變得油亮亮的;隔天不洗頭,就覺得頭皮瘙癢難忍、頭屑飄飄。他們認為,頭皮長期大量出油,不但會影響日常生活,還是導致脫發的“元兇”。
其實,頭皮油脂分泌增加并不是引起脫發的直接原因,其“罪魁禍首”是雄激素含量過高。雄激素水平過高除了會影響毛囊,還有一個作用,就是控制皮脂腺的分泌。在大量雄激素的影響下,易感毛囊逐漸微型化,使皮脂腺分泌旺盛,產生大量不飽和脂肪酸或者飽和脂肪酸,促進了馬拉色菌的滋生繁殖,引起毛囊炎或頭皮感染;繼而侵及發根,使得發根不固,增加脫發概率。
此外,除了雄激素“作祟”,頻繁染發、燙發,也是引起脫發的一個常見原因。健康的頭皮呈弱酸性,而染發、燙發所用的化學藥水多呈堿性,頻繁染發、燙發可能會破壞頭皮的酸堿平衡,導致頭皮容易出現干癢、頭屑等問題。有些劣質染發劑甚至會引發頭皮紅腫疼痛。
頻繁染發、燙發不但會危害頭皮,還會損害頭發本身。人體頭發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如果頭發進行多次燙、染,在高溫和染發劑的雙重刺激下,則很容易破壞頭發外層的毛鱗片,導致角質蛋白流失,讓頭發失去本來該有的彈性和光澤,變得干枯毛躁、易斷裂。
過度使用吹風機、卷發棒等熱工具導致發質變差,也是同樣道理。因此,應盡量減少染、燙和化學物質對頭發的刺激及損傷,可選擇溫和、損傷少的方式來給頭發做造型。
養腎固發勤梳理
中醫認為,發為血之余,毛發旺盛與否與氣血充盈程度有關。《黃帝內經》曰:“腎者,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其華在發。”腎精虧虛,則無以濡養頭皮;腎氣虧虛,則無以固攝發根。
通過望發,可以診察腎氣的強弱和精血的盛衰。正常人發黑、稠密、潤澤,是腎氣充盛、精血充足的表現;老年人由于體內氣血不足、腎精虧虛,出現發白、稀疏。這是人體生、長、壯、老的客觀規律的表現。
年輕人大量脫發,是身體發出的一種健康信號。現代生活節奏快,很多人工作壓力大,睡眠時間短。不恰當的生活方式會過度損耗腎精和腎陰,自然容易引起脫發。此時,要注意對頭發進行保養。
頭為“諸陽之會”,為百脈相通之所,頭部的穴位數目約占全身穴位數的1/4。通過對穴位經脈進行刺激,可以起到通達陽氣、疏利氣血、促進頭部血液循環、促進頭發健康生長的作用,對改善大腦疲勞、緩解精神緊張和焦慮都有一定的好處。
【勤梳頭】
古代養生家主張“發宜多梳”。每天早、晚用梳子順著經絡方向,從前額正中開始,以均勻的力量向頭部、枕部和頸部梳劃,然后梳兩側至頭皮微熱即可。可選用牛角、檀木、黃楊木等材質的梳子。
【穴位敲擊】
用梳子或刮痧板,輕刮、輕敲頭維穴(在頭側部,額角發際上0.5寸,頭正中線旁4.5寸)、風池穴(雙手掌心貼住耳朵,十指自然張開抱頭,拇指往上推,在脖子兩側與后發際交接線的凹陷處),至頭皮微微潮紅為宜。

脫發是一種慢性病,需要終生管理,但也切勿給自己過大的心理壓力。在積極尋求系統治療的同時,要盡早地從生活習慣、飲食、運動等方面進行調理養護,調整自身氣血狀態,解決身體存在的根本問題,護發的同時也能養生。
責任編輯/王偉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