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 璐,萬洪梅
肺癌根治術是治療早期肺癌的有效術式,可有效切除肺部腫瘤及周圍組織,阻礙腫瘤組織的擴散及轉移,延長病人的生存期[1]。傳統開腹手術對肺癌病人的創傷較大,不利于術后康復,已逐漸被胸腔鏡下肺癌根治術所取代[2]。但部分胸腔鏡肺癌根治術病人術中極易因自身因素或護理不當等影響而出現低體溫癥狀,進而增加其麻醉蘇醒延遲、術后寒戰、凝血功能障礙、心腦血管意外等并發癥的發生風險,嚴重影響病人的術后康復進度[3-4]。而積極探究肺癌根治術病人術中發生低體溫的影響因素對臨床采取措施來降低術中低體溫發生率具有重要意義。目前有關腫瘤手術病人術中低體溫的報道較多[5-7],但有關肺癌根治術病人術中低體溫的影響因素報道極少。故本研究對該類病人術中發生低體溫的影響因素進行探究,以便為術中低體溫的預防提供指導。
回顧性分析2021年5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肺癌根治術病人臨床資料。納入標準:1)病人均符合非小細胞肺癌診斷標準[8];2)病人均接受胸腔鏡肺癌根治術治療,且手術成功完成;3)術中全程連續監測病人的鼻咽溫度;4)病人均行全身麻醉下氣管插管;5)病人術前基礎體溫為36.5~<37.5 ℃。排除標準:1)合并心肝腎功能障礙者;2)合并精神障礙者;3)近期接受放化療或免疫治療者;4)術中大出血或休克者;5)預計生存期<3個月者。100例病人中男63例,女37例;年齡38~69(57.11±5.70)歲。樣本量計算原則:以統計學的基本原則和多變量分析經驗對樣本量進行粗略計算,樣本量至少為研究變量的5~10倍,本研究共有年齡、性別等10個變量,按照10倍原則計算,樣本量取100例符合相關要求。
將病人鼻咽部溫度作為核心溫度,于病人全身麻醉誘導后采用邁瑞監護儀(邁瑞生物醫療,型號:MEC-1000)自動檢測病人的鼻咽部溫度,當病人術中任意時刻的體溫<36 ℃,即為發生術中低體溫。
收集病人相關資料,包括性別(男、女)、年齡、體質指數、腫瘤最大直徑、術前體溫(測量病人術前鼻咽部溫度)、手術時間、術中輸液量、疾病類型(鱗癌、腺癌)、費用主要支付方式(城鎮職工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醫護人員不良操作(包括氣管插管不當、全身麻醉藥物劑量調控不足、手術室溫度濕度調整不當等)。
研究者需仔細翻閱病人的臨床資料,設計病人基線資料調查表,統計并填寫病人的相關基線資料,填寫完畢后需由另一位研究者進行核對,確保所有數據準確無誤,以保證研究的真實性。
采用SPSS 25.0軟件處理數據。符合正態分布的定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定性資料采用例數、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肺癌根治術病人術中發生低體溫的影響因素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00例病人中有39例病人發生術中低體溫,發生率為39.00%。
單因素分析顯示,體質指數、手術時間、術中輸液量、醫護人員不良操作是肺癌根治術病人術中發生低體溫的影響因素(P<0.05)。見表1。

表1 肺癌根治術病人術中發生低體溫的單因素分析
將表1中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各因素作為自變量(自變量賦值見表2),將肺癌根治術病人術中低體溫發生情況作為因變量(發生=1,未發生=0),經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手術時間較長、術中輸液量較多、醫護人員有不良操作是肺癌根治術病人術中發生低體溫的危險因素(OR>1,P<0.05);體質指數較高是肺癌根治術病人術中發生低體溫的保護因素(OR<1,P<0.05)。見表3。

表2 自變量賦值情況

表3 肺癌根治術病人術中發生低體溫的影響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術中低體溫可減少手術病人的耗氧量,減緩其新陳代謝,提高病人對缺血、缺氧的耐受力,但長時間的低體溫會造成穩態失衡,增加病人術后感染、心律失常等并發癥發生率,影響病人預后[9-11]。呂劍敏等[12]于研究中對286例胸腔鏡手術病人的術中低體溫發生率進行探究,結果顯示該類病人術中低體溫發生率為62.59%,其中胸腔鏡肺癌根治術病人術中低體溫發生率為37.93%(66/174)。本研究結果顯示,100例肺癌根治術病人中有39例病人發生術中低體溫,發生率為39.00%。與呂劍敏等[12]研究結果相近,差異之處可能與樣本量不同、病人個體差異等有關。但此研究結果仍可證實該類病人術中發生低體溫的風險較高,醫護人員需對此加以重視,積極明確這類病人術中發生低體溫的影響因素,以便采取措施來降低其低體溫發生率。
本研究結果顯示,體質指數較高是肺癌根治術病人術中發生低體溫的保護因素,手術時間較長、術中輸液量較多、醫護人員有不良操作是肺癌根治術病人術中發生低體溫的危險因素。1)體質指數較高:體質指數較高的肺癌病人體內脂肪較多,而脂肪不僅可以為病人提供靜止時所需的能量,還能為病人儲存較多的熱量,維持其術中體溫穩定,且皮下脂肪液能構成隔離層,發揮保暖效果,降低術中低體溫發生率[13-14]。而體質指數較低的肺癌病人脂肪及肌肉組織均較少,所產生的熱量較少,術中發生低體溫的風險較高[15]。建議護理人員加強對體質指數較低的肺癌病人的關注,做好其圍術期保溫護理措施,如術前調整手術室溫度、濕度、術中為病人覆蓋保溫毯、及時監測病人體溫變化等,以降低其低體溫發生率。2)手術時間較長:手術時間越長,肺癌根治術病人的藥物麻醉時間也越長,而麻醉藥物、肌松藥等會抑制病人的體溫調節中樞作用,減少機體產熱,促使病人的體溫隨著環境波動,提高其術中低體溫的發生率,且手術時間越長,病人胸腔暴露在空氣中的時間也越長,術中體表散發的熱量也越多,低體溫的發生風險也越高[16-18]。建議醫院加強對醫護人員的培訓,使醫生可以熟練掌握肺癌根治術相關技能、手術室護士可密切配合醫生完成相關手術操作,以縮短手術時間,降低病人術中低體溫的發生率。3)術中輸液量較多:術中大量輸液時所輸液體會通過吸收肺癌根治術病人體內的熱量來促使液體溫度達到病人正常的溫度,從而降低病人的核心體溫,增加其術中低體溫的發生風險;此外,術中胸腔沖洗液也會降低病人的體溫,提高了低體溫發生率[19-20]。建議護理人員提前將肺癌根治術病人術中所用的液體預熱至37 ℃,并用恒溫箱進行保溫;術中密切監測病人的體溫變化,必要時可對輸液管道加熱,使用循環加壓泵、手術巾等包裹病人下肢,以降低其低體溫發生率。4)醫護人員有不良操作:醫護人員的操作是否合格與胸腔鏡肺癌根治術的成功與否密切相關。部分醫護人員在為肺癌根治術病人進行氣管插管時,插管操作不當會導致大量冷空氣直接進入病人的肺部,降低其術中體溫;全身麻醉藥物劑量調控不足也會導致病人血管收縮,提高其熱反應閾值,造成體熱分配異常,增加其術中低體溫發生風險;此外,手術室溫度過低雖能降低病人術中感染風險,但也會加快病人體表熱量散失,提高了術中低體溫發生率[21-22]。建議醫院強化對醫護人員的培訓與考核,使其意識到術中低體溫的危害,糾正其只重視高熱而忽視低體溫護理的重要性,必要時可將手術室低體溫護理效果納入每月績效考核,以降低醫護人員相關不良操作的發生率,進而降低病人術中低體溫的發生率。
綜上所述,肺癌根治術病人術中發生低體溫主要受病人體質指數較低、手術時間較長、術中輸液量較多、醫護人員有不良操作等因素影響,可據此采取措施來預防術中低體溫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