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qū)第一實驗小學 蔡 英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小學語文教學迎來了新的發(fā)展機遇,教師要將語文實踐活動視為教學主線,從而構建素養(yǎng)課程目標體系,在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同時,推動學生多元智能的發(fā)展,為未來的語文學習奠定基礎。語文是一門具有工具性與人文性特點的學科,小學時期是學生開展語文學習的初級階段,對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思維發(fā)展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影響。因此,在小學語文的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僅要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而且要關注語文課程對學生精神世界的影響。在此背景下,情境教學法憑借其有效性與創(chuàng)新性備受重視,這一教學方式將情、境、意、象合為一體,以教學主題作為立足點,引導學生身臨其境地開展學習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習的魅力所在。本文圍繞著“小學語文情境教學”這一主題,詳細論述了情境教學的實踐原則與路徑,以期為各位一線教師提供可供參考的教學經(jīng)驗,用“情境”點亮語文課堂,引導學生真正領略到語文大世界的樂趣所在。
當前,情境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與推廣。然而,在實踐過程中,由于部分教師對情境教學法的意義與作用缺乏認識的深刻性,導致教師“為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而創(chuàng)設”的情況產(chǎn)生。具體而言,在教學實踐中,部分教師過度追求教學情境的獨特性與創(chuàng)新性,卻忽視了情境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nèi)容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導致情境教學喧賓奪主,甚至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卻并沒有起到優(yōu)化學習效果的目的。例如:不少教師在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時,會不遺余力地讓故事情節(jié)更新奇有趣,引導學生沉浸其中,而知識點卻隱藏在故事中,或在故事結束后一言帶過,這樣的教學設計不僅無法實現(xiàn)理想的成果,而且有可能會影響教學效率。因此,在情境創(chuàng)設中,教師要遵循切合性原則。這一原則要求教師將教學任務與內(nèi)容特點作為情境創(chuàng)設的重要依據(jù),通過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并且?guī)椭鷮W生克服學習困難,讓教學情境發(fā)揮輔助作用。
當前,部分教師雖然采用了情境教學法,但是并沒有關注學生的學習需求與學習興趣,導致學生只是被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既無深刻體驗,又無深入理解,情境教學法自然難以實現(xiàn)理想化的應用成果。因此,在情境教學法的應用中,教師要遵循主體性原則。教師要重視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讓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符合學生當前的認知水平、學習需求。
情境教學作為一種具有實效性的教學方法,有著豐富的實踐路徑,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情境、生活情境、趣味情境等多種情境的創(chuàng)設來實現(xiàn)理想的教學成果。在教學設計與實踐中,教師要隨機應變,在立足于教學任務要求的同時,及時對學生所反饋的學習成果進行分析與總結,讓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既迎合了學生當前的學習需求,又適應了具體的教學目標。模式多元化原則既是教師在開展情境教學時的實踐原則,又要求教師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與能力,樹立創(chuàng)新意識、探索科學策略。例如:抽象性是語文學科的特征之一,也是阻礙學生具體理解與深入思考的關鍵,當文中的句子段落或描述對象的抽象性為學生造成理解困難時,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出信息技術教學情境,讓學生更為直觀、具體地進行理解與體會。
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學活動一直受限于教材、囿于課堂,導致學生對所學知識缺乏深刻的感受,應用能力也有待提高,這樣的教育形式與當前的育人理念相違背。生活是學生的第二課堂,也是學生深入理解、具體應用所學知識的重要場所,教師應當通過生活情境的創(chuàng)設來豐富學生的實踐體驗,同時為學生應用能力的發(fā)展提供有利契機。所謂生活情境,是指教師要在常規(guī)化的教學活動中,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與學生的學習情境選擇生活化事例,并將其通過富有生活氣息的教學課堂引入教學活動中。生活情境既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夠引發(fā)學生的深入思考,讓理論與實踐真正融合。
在生活情境的創(chuàng)設過程中,我們注意以下兩點:教師要保證生活情境具有深入思考與探究的價值,且與教學目標緊緊相連;教師要保證生活情境的設計符合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與認知水平,能夠有力調動起學生的學習情境。
以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落花生》的教學為例。到了五年級,很多學生自我意識逐漸提高,班級中出現(xiàn)了過度在意自己與他人外貌、服飾等問題,教師可以以這一生活事例為切入點,創(chuàng)設出具體的教學情境。在課文中提到,花生有一樣最可貴的好處——與桃子、蘋果、石榴等水果相比,花生并沒有將自己的果實爭奇斗艷地高掛于枝頭,而是長在地上,等待人的挖掘。教師可以根據(jù)文中這一段話引入探討的主題:“當今社會人們都很重視自己的外貌,同學們請結合你們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與認識討論一下,你覺得外在美和內(nèi)在美哪一個更為重要?”這時,學生紛紛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隨著討論的逐漸深入,學生更能深刻地感知到文中“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人沒有好處的人”這句話的內(nèi)涵,并且能通過對這篇課文的學習將這個道理運用到生活中,總結出個人獨特的感受與體悟。
在語文教學中,我們不僅要幫助學生落實所學知識,而且應該注重對學生語文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為學生在語文學習之路上的長遠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堂提問的受重視程度不高,且缺乏梯度,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低下,對知識的理解往往停留于表面。針對這種情況,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與運用就顯得尤為重要。
以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圓明園的毀滅》的教學為例。在這一課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設計問題情境,引發(fā)學生循序漸進的思考。教師可以通過一連串的問題設計,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在問題的驅動下進行思考,讓學生的閱讀與學習有重點、有目的,也讓學生能夠學會分析文章的思路與方法。
抽象性是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一道障礙,阻礙了學生學習成果的提高與理解程度的深入。究其本質,是因為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能力有待提升,這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創(chuàng)設出信息化情境,通過影音視頻調動起學生的多重感官體驗。
以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望廬山瀑布》的教學為例。在教學中,“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對學生來說,理解難度較大。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呈現(xiàn)出廬山瀑布的雄偉壯觀之景,給學生以視覺沖擊。在展示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給課件配以《高山流水》的音樂,調動起學生的聽覺,用音樂推動學生的理解與深刻感悟。總之,在這種多重感官的配合下,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這句詩詞的內(nèi)在含義與文學價值。信息情境的創(chuàng)設不僅解決了抽象性問題為學生帶來的學習困難,而且能夠讓學生真正在學習的同時享受語文之美。
小學階段,活潑好動是學生的天性,喜愛游戲是他們這一年齡階段的特點。作為教師,我們要做的不是強勢地改變學生的天性,而是利用他們的天性,精心設計教學內(nèi)容。在教學實踐中,很多學生對語文學科存在偏見,認為其是死板、生硬、無趣的,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就可以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來改變學生的刻板印象,利用游戲氛圍調動課堂氣氛,利用游戲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參與度。值得注意的是,在游戲情境的創(chuàng)設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密切聯(lián)系教學內(nèi)容,其次要保障游戲能夠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以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竹節(jié)人》的教學活動為例。在預習階段,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行制作竹節(jié)人玩具,使其在制作中掌握竹節(jié)人的特點,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竹節(jié)人大比拼”的游戲活動,享受竹節(jié)人玩具的樂趣所在,并且結合閱讀材料,加深學生的理解,真正做到寓教于樂,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在歡聲笑語中體悟,也讓語文課堂更為精彩與多樣。
教學是教與學的相互配合,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交流、思考、分析與互動的時間與空間。只有這樣,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才能夠得以提高,個性化理解與思考才能夠在鼓勵中蓬勃發(fā)展。在部分課文的學習中,學生有可能對人物心理與情感狀態(tài)把握不好,這時,教師可以通過表演情境的創(chuàng)設,直接有效地深化學生的認知與感受。在表演情境的創(chuàng)設中,分角色扮演只是一種路徑。如何引導學生讓自己所扮演的人物“活”起來,才是教學的關鍵。教師要鼓勵學生善用語言、肢體、表情、動作,深入理解人物思想,加深內(nèi)心的體驗與感受。
以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將相和》的教學為例,在這一課的學習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結合文章內(nèi)容分角色進行扮演。在扮演前,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就人物的語氣、神態(tài)、心理、動作等方式進行思考,揣摩人物的思想情感、性格特點與肢體動作,然后結合自己的個性化理解進行表演。在表演中,學生通過語言、神態(tài)、動作將機智勇敢、不畏強暴、胸懷寬廣、注重大局的藺相如形象演繹得淋漓盡致,而一個英勇善戰(zhàn)、光明磊落、注重大局、知錯就改的廉頗形象也活靈活現(xiàn)地呈現(xiàn)在了學生眼前。這樣的教學設計讓課文不僅停留在課本上,而且來到了學生的眼前,讓學生能夠更為深入地思考、理解與體悟人物的個性特征。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逐步推進的大背景下,情境教學憑借其獨特優(yōu)勢備受關注。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應該在深入了解情境教學意義與優(yōu)勢的同時,真正做到會用、善用、巧用情境教學法,在教學實踐中遵循切合性原則、主體性原則以及模式多元化原則,通過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信息化情境、問題情境、游戲情境以及表演情境等方式,讓語文教學有滋有味、有情有境,有實踐應用,更有想象與思維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