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普安縣教育局 張 晉
小學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立足于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為了充分發揮閱讀教學的引導作用,很多教師應用情境創設教學法,為學生打造具有互動性、靈活性的閱讀情境,從而引導學生展開閱讀理解和閱讀鑒賞,在此過程中積累閱讀經驗,收獲閱讀成果。為了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情境創設的實效性,發揮閱讀教學的啟發作用,教師應當不斷完善閱讀教學情境創設方法,為學生提供高效的語文閱讀課堂。本文將在核心素養視域下提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情境創設的有效策略,并分析閱讀教學情境創設的實施效果。
教學目標是開展一系列教學活動的指導,在小學語文教學環節,明確教學目標可以明晰教學方向,為教學活動提供導向。因此,在創設語文閱讀教學情境時,教師應當明確情境創設的目的。首先,閱讀情境創設應當體現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其次,閱讀情境創設應當結合具體的閱讀材料和閱讀任務,為學生提供深度閱讀和深度學習的環境。
例如,在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下冊《威尼斯的小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文章中哪些片段可以看出船夫高超的駕駛技術?”“作者從哪幾個方面具體講述了小艇與威尼斯關系密切?”問題的提出應當清晰明確、語言簡單,容易被學生理解。隨著問題的提出,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深層次思考,促進學生不斷發散思維,提高了學生在閱讀情境課堂中的參與度,營造了深度閱讀的課堂氛圍。創設閱讀教學情境時,閱讀情境應當更好地滿足學生之間的個性化差異,以及學生全面發展的需求。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情境創設中,應當時刻以教學目標為導向,不能偏離教學目標,在理解閱讀文本的基本概念、人物性格以及事件過程的基礎上,體會文章的情感,在大量的閱讀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思維能力。
在核心素養視域下,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教育界的廣泛關注,在閱讀教學中是否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就成為閱讀教學質量評估的重要標準。因此,要想提升語文閱讀教學情境創設的實效性,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當設置科學明確的閱讀任務,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琥珀》一課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創設教學情境時可以開展合作探究教學模式,為小組內的每位同學設置閱讀任務,如“本文圍繞琥珀寫了哪幾個部分?”“琥珀形成需要什么條件?”“琥珀的形成需要哪些步驟?”明確閱讀任務,開展合作學習,完成文章閱讀。小組合作學習完成后,教師還可以開展自主閱讀分享,讓學生展示閱讀成果。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不僅可以使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深層次理解,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
除了開展合作探究閱讀教學情境之外,教師還可以開展任務驅動閱讀教學,以任務驅動形式創設具有探究性的閱讀情境。任務驅動教學方法是核心素養視域下一種具有自主性和創新性的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輕松的閱讀情境。例如,在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上冊《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教學中,學生開展自主閱讀前,教師應當為學生設置明確的閱讀任務:通過自主閱讀,回答五粒豆有什么不同?五粒豆分別做了哪些事?在閱讀任務的驅動下,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更加積極、認真,邊閱讀邊思考五粒豆的行為,有效提升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總結歸納能力。
相關研究表明,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越貼近,學生在學習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就會越高。由于小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有待提升,在理解閱讀內容時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師在創設閱讀教學情境時應當將情境生活化、生動化,具有較強生活性的閱讀教學情境,可以使學生將閱讀與生活相聯系,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創設生活性的閱讀教學情境,還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小學階段閱讀材料類型通常為寫人、記事、寫景,往往反映社會生活百態,因此,要想借助閱讀來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需要借助生活化的閱讀情境對閱讀材料進行重構和表達,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文章表達的情感,體會文章意境,掌握文章寫作技巧,培養核心素養。
例如,在部編版語文六年級上冊《盼》一課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生活化情境與學生進行交流,向學生提問:“你在成長中有哪些盼望的事情嗎?”借助學生以往的生活經歷,通過提問的方式使學生將課文內容與現實生活相聯系,從而更好地與課文產生情感共鳴。小學生對閱讀文章的理解是從表層到深層的過程,生活化的對話可以拉近學生與閱讀文章的距離,感受到文章中所描寫的事物是與生活貼近的。
除了借助學生以往的生活經驗創設教學情境外,教師還可以在閱讀課堂中開展角色扮演,豐富語文閱讀課堂情境。學生在學校中、家庭中、社會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因此,開展角色扮演也可以有效創設生活化情境。例如,在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母雞》一課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角色表演的方式來創設具有生活化的閱讀情境。課文中有多處關于小雞動作和形態的描寫,教師可以讓幾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其他學生模仿母雞的姿態。通過表演的形式,學生可以更好地感受母雞對小雞的關愛,體會母愛的偉大,從而喚醒學生對自己母親的感情。創設生活化的閱讀情境,可以使學生更好地感受閱讀文本,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要想在課堂上完美地完成角色扮演,會更加積極主動地閱讀課文,從而從傳統的被動閱讀轉變為主動學習。
要想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情境的實效性,為學生提供深層次的交流和溝通環境非常重要,使學生在交流過程中實現思維碰撞。因此,教師在創設閱讀教學情境時,應當提升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性,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實現高效閱讀。要想體現學生在閱讀情境中的主體性,教師可以創設學生之間和師生之間交流溝通的機會,在交流溝通中提升學生的閱讀體驗感,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閱讀學習。
例如,在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小英雄雨來(節選)》閱讀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參與課堂情境教學,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來創設合作探究的閱讀情境,根據每位學生的語文基礎設置具有層次的、個性化的問題,讓每位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情境教學中。完成閱讀問題后,為了更好地體現學生在閱讀中的主體地位,教師可以開展分角色朗讀課文,講述故事發生背景、雨來爸爸做什么工作、蘆花村具體發生了哪些事情等,讓每位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學生在聆聽同學表達的同時,可以有效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和辯證思維能力。提升學生在閱讀中的主體性還體現在閱讀評價中。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對學生開展多元化評價,從閱讀能力、閱讀思維、閱讀成果多個方面開展鼓勵性評價,培養學生的閱讀信心。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思維導圖的運用可以使學生對閱讀文本進行更好的歸納,依靠線條、圖形之間的邏輯關系更直觀地展示相關知識,從而提高閱讀效率,對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在核心素養視域下,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創設閱讀教學情境,鍛煉學生的閱讀思維,引導學生對文章中的重難點展開深度探究。
例如,教師可以以制作思維導圖的形式作為學生開展課前預習的方式,讓學生對文章進行整體把握。在部編版語文六年級上冊《開國大典》的預習作業中,教師引導學生根據課文中事件的發展順序,以思維導圖的形式理清課文脈絡,對課文形成初步感知,為閱讀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養成課前預習習慣。教師還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創設深度學習的閱讀情境,以“開國大典前”“開國大典中”“開國大典后”為路線,由淺及深地引導學生完成對全文的深度閱讀,提高學生對文章內容和寫作思路的理解速度,逐步完成對學生閱讀核心素養的培養。除此之外,思維導圖作為語文學習中的一種高效率的學習工具,在完成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準確捕捉閱讀過程中的關鍵信息,培養信息捕捉能力。
為了拓展語文閱讀情境創設形式,教師要充分發掘閱讀情境創設資源的作用,豐富教學資源,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為學生搭建閱讀平臺。隨著我國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豐富情境創設資源,引導學生更好地感受文章中所蘊含的審美情感,在閱讀過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
例如,在部編版語文六年級上冊《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閱讀教學中,學生往往會對魯迅先生所生活的時代背景產生強烈的探索興趣,因此,教師可以利用網絡資源,引導學生搜集魯迅先生生活的時代背景,在充分了解時代背景后,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少年閏土》《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等課文,也可以更好地體會魯迅先生的品質。
再如,在部編版語文六年級下冊《北京的春節》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建立班級閱讀交流討論平臺,將學生劃分成幾個小組,在線上開展討論交流,完成課文閱讀。討論交流的主題可以是“不同民族的春節風俗”或“不同地區的春節風俗”,充分發揮閱讀教學的價值,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豐富情境創設教學資源可以有效拓展學生的閱讀范圍,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關注文章的時代背景以及文化生活,開闊學生視野,充分發揮閱讀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價值。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情境大致可以分為三種類型:合作探究學習情境、實踐應用學習情境、梳理歸納學習情境。在核心素養視域下創設語文閱讀教學情境時,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閱讀能力、閱讀基礎、閱讀目標、發展需求以及閱讀文章內容選擇合適的閱讀情境,從而達到改善閱讀教學效果的目的。
例如,在部編版語文六年級上冊《丁香結》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合作探究學習情境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審美創造能力。在閱讀課堂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完成文本閱讀后,結合課文中的表達方式以及想象,描繪自己置身于丁香花中的所看所想。在合作探究的學習情境下,學生可以從多個角度感知丁香花的形象,對課文中的優美詞句進行賞析。再如,在部編版語文六年級上冊《窮人》一課的閱讀教學中,本課是一篇具有較強故事節奏的小說,因此,教師可以選擇梳理歸納學習情境,使學生通過梳理歸納本篇課文中人物關系以及人物的性格特點,在語言中感受人物的情感變化。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在小學教育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創設閱讀情境,對閱讀材料進行深層次解讀,對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以及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情境創設的實效性,可以促進學生更好地將閱讀知識遷移運用,將課本上的理論知識轉變為實際應用,培養學生的問題分析能力和解決能力。除此之外,閱讀情境教學還可以進一步激發學生對文學作品的閱讀興趣,使其樹立閱讀的自信心。
閱讀情境的創設可以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課堂氛圍,在具體的閱讀情境中,學生通過對文章的理解和文章所表達情感的感悟,全面分析文章中語言所蘊含的情感,加深學生對文化的認知。同時,在特定的閱讀情境中,學生對文章寫作結構、寫作思路的理解更加清晰,不斷汲取文學作品中的養料,從而獲得全面發展。
在核心素養視域下,更加強調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要求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貫徹落實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很多學生對閱讀學習存在著畏難心理,特別是在閱讀長篇材料時缺乏閱讀信心。同時,很多小學生的專注力仍然有待提升,難以進行長時間的專注閱讀,缺乏閱讀興趣。而創設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情境,可以為學生提供更生動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對文章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想象和創新。
綜上所述,以核心素養為導向才能真正提高閱讀情境創設的實效性。在小學語文閱讀情境創設中,教師不僅要重視以教學目標為情境創設導向,還要對教學情境進行科學分類,同時融入多種情境教學方法,充分發揮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價值。在閱讀情境的創設中,教師要以核心素養為依據,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創設具有吸引力和生活化的課堂教學情境,以顯著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