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市河東區相公街道中心小學 鄭 偉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和寫作往往被孤立開來,致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難以得到提升,因此探討讀寫結合方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以促進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共同發展尤為必要。基于此,本文以從讀出發,以讀促寫;以寫練讀,以寫帶讀;讀寫結合,共同發展為核心原則,將閱讀與寫作結合起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提高語文素養。這種方法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還能培養他們的創造力、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閱讀是培養學生語感和理解能力的基礎。通過閱讀優秀的文學作品,學生可以接觸各種文體、文化和思想,拓寬視野。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閱讀來激發寫作興趣和創造力,同時加深對所讀內容的理解。
讀前寫作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閱讀打下良好的基礎。事先讓學生進行寫作練習,可以引起學生對主題的思考和探索,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這種積極參與的態度能夠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自覺性,促使他們更主動地去閱讀,從而增加閱讀時間和閱讀量,進一步提升閱讀能力。此外,讀前寫作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自己的知識框架和預設意義,提高閱讀理解能力。進行讀前寫作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根據標題、主題或關鍵詞等進行聯想,寫下自己對文章內容的猜想。這種預設意義的建立可以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更有針對性地尋找相關信息,提高閱讀效果。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讀前寫作這一教學策略來推進閱讀教學。
以人教版三年級上冊《聽聽,秋的聲音》為例,本篇課文作者通過捕捉秋季大自然的一些聲響,運用詩的語言贊美了秋天的美好。進行讀前寫作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觀察并感受秋天的聲音,如樹葉沙沙作響、秋風呼嘯等。然后,要求學生以這些聲音為素材進行寫作,描述自己對秋天聲音的感受和想象。在學生寫作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其運用形象化的詞語,如“樹葉在微風中低聲耳語,仿佛在給大地一個溫暖的問候”“秋風吹過,發出嘶嘶的呼嘯聲,讓人心情高昂”。通過這樣的讀前寫作練習,學生不僅能夠從文字中感受到秋天的聲音,還可以通過自己的表達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閱讀課文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將自己的文章與課文進行對比,找出異同,并進一步探討作者使用的修辭手法和表達技巧。讀前寫作的教學方法可以激發學生對課文的好奇心,提高他們閱讀的主動性,推動語文閱讀教學。
將學生的注意力從被動地讀取文字轉變為主動思考和表達,讀中寫作能夠促使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課文的意義和內涵。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感受選擇關鍵詞句進行摘抄、概括或進行個人評論,進而加深對文本的理解。此外,通過讀中寫作的練習,學生需要對課文進行解讀、分析和評價,思考作者的寫作意圖、文章結構和修辭手法等,從而提高自身的批判性思維和分析能力。這種主動深入思考的過程使學生能夠更全面地理解課文,培養其獨立思考能力和判斷能力。因此,教師可以運用讀中寫作這一方法來深化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以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白鷺》一課為例,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選擇其中一段內容進行摘抄,并配以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例如,學生可以摘抄描述白鷺翩翩起舞的部分,然后寫下自己對白鷺飛行時優雅姿態的贊美之詞,如“白鷺展翅高飛,如詩如畫;宛如仙鶴般,華貴而自由”。通過讀中寫作練習,學生不僅能夠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還可以通過自己的表達增添課文的情感色彩和個人感受。進行課文共讀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分享自己讀中寫作的作品,并進行互動討論。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分享,不僅能夠展示不同的觀點,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與合作意識。
通過讀后寫作練習,學生需要從課文中提取出關鍵信息,整理歸納自己的思考,并加以運用。例如,在閱讀完以梅花為主題的文章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根據文章內容寫一篇關于梅花的文章或者組織一個小故事,展示他們的理解和感受。這樣的寫作任務可以幫助學生在運用中鞏固所學知識,提高運用能力。此外,通過讀后寫作練習,學生有機會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表達。閱讀文章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以自己的角度描寫梅花。通過這樣的創作練習,學生能夠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拓展創造性思維。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讀后寫作練習,提升語言運用能力,實現知識的遷移。
以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梅花魂》一課為例,課文以梅花為線索,講述了外祖父對梅花的摯愛,并表達了身在異國的華僑眷戀祖國的思想感情。進行讀后寫作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寫一封信給作者的外祖父,回應其思鄉之情。在信中,學生可以運用所學知識描述梅花的美麗、外祖父的深情以及自己對家鄉的思念之情。通過讀后寫作練習,學生不僅可以回顧和整理課文內容,還可以在運用中提升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同時通過創作表達自己的情感,培養創造性思維和表達能力。
寫作是鞏固知識的重要手段。通過寫作,學生需要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歸納,提煉出關鍵信息并進行表達,以此深入理解所學內容,進一步鞏固和記憶。教師通過寫作引導學生主動閱讀、思考和學習,可以促進他們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寫前閱讀可以幫助學生擴展知識面,積累更多的素材。通過閱讀相關文章、資料或故事,學生可以接觸到不同領域的知識信息。這些閱讀材料包括與主題相關的文學作品、實地觀察報告、歷史事件等,都能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背景素材。這樣,學生在寫作時就有了更多內容可供選擇。此外,通過閱讀不同類型的素材,學生會接觸到各種觀點、情感和思想,這些觀點和思想會激發學生思維,啟發他們發表自己的見解。寫作前,學生可以通過不同閱讀素材的對比拓展自己的思維認知。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寫前閱讀來引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
以人教版五年級下冊《他像一棵挺脫的樹》為例,在寫前閱讀時,教師可以選擇一些與主題相關的文章或圖片,讓學生觀察、分析,并記錄對“挺脫的樹”形象的感受。然后,教師引導學生閱讀《他像一棵挺脫的樹》這篇課文,讓學生了解文章是如何描寫祥子的身材和外貌的。這兩個步驟可以為學生描寫人物積累一定的寫作素材,為正式寫作奠定知識基礎。根據觀察、閱讀和分析結果,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寫作練習,寫出自己對祥子形象的理解。例如,有的學生寫道:“祥子像一棵挺拔的樹,他那高大的身材仿佛可以支撐起整個世界;他的善良和堅強為我樹立了一個人格榜樣,讓我明白了堅持和努力的重要性?!蓖ㄟ^寫前閱讀練習,學生不僅可以積累前期閱讀的素材和知識,還可以通過思考和表達深入理解所學內容。進行寫作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所積累的素材,結合自己的思考和感受進行創作,并陳述自己的觀點。
通過反復閱讀課文,并試圖將其表達出來,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進而從自己的角度進行寫作。在寫作過程中,學生可以對寫作內容進行反思、修改和完善。這樣的活動有助于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課文,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此外,通過細致地閱讀課文,并在寫作中適當修改,學生能夠更好地感受到語言的美感和修辭手法的運用。同時,學生可以學習到不同的寫作技巧,如使用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來增強表達效果,這將有助于學生培養審美意識,掌握寫作技巧,提高寫作水平。
以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貓》一課的教學為例,在學習完《貓》這篇課文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寫一段有關貓這一動物的短文。在學生寫作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其依據課文寫作技巧對自己的短文進行修改。例如,學生對貓“淘氣可愛”這一特征的描寫并沒有課文生動,那么就可以借助修辭手法將貓的特征形象化、生動化,如“四下無人時,貓會將桌子上可移動的小物體推到地上,仿佛是個喜歡惡作劇的小孩”。通過這樣的修改,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并運用課文中的修辭手法和表達方式。通過寫中閱讀的練習,學生不僅可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還能夠通過修改和完善來提高寫作水平。此外,通過與他人分享自己的作品,學生有機會從交流中學習到他人的觀點。
寫后閱讀可以幫助學生發現自己寫作中的不足之處。通過寫后閱讀,學生會發現自己在表達清晰度、連貫性、修辭手法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意識到自己的句子結構不夠豐富,缺乏形象化的描寫,或者在邏輯推理上存在漏洞。這樣的意識使他們更有動力去尋找更好的學習方法,以彌補這些不足之處。因此,在讀寫結合教學中,教師要利用寫后閱讀來查缺補漏。在寫作完成后,學生可以閱讀一些與自己寫作主題相關且質量較高的范文,與范文進行對比,找到自己寫作中的不足,并從范文中借鑒和學習。范文可能在句子結構、詞語運用、修辭手法等方面給出更好的表達方式,學生可以通過閱讀范文來提高自己的寫作技巧。
以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海上日出》一課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寫一篇以海上日出為主題的短文,再引導學生閱讀自己的文章,此時教師不對文章進行評析,而是讓學生閱讀《海上日出》這篇課文,并進行思考。閱讀范文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發現范文的優點,并與自己的作品進行對比,發現自己寫作中的不足之處。例如,有的學生發現范文中使用了形象化的詞語來描述日出的美麗,而自己在描述時顯得乏味;有的學生發現范文中的句子結構更加多樣化,而自己的句子結構較為簡單。通過閱讀優秀范文,學生可以認識到這些不足,并思考如何進一步改進和提高。通過寫后閱讀練習,學生可以從范文中意識到自身的不足,并通過觀察、模仿和學習彌補這些不足之處。這樣的活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培養他們的審美意識和寫作技巧。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讀寫結合方法,有助于促進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提升。將閱讀與寫作結合起來,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提高語文素養。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仿寫、補寫、續寫等讀寫結合策略實現以讀促寫,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以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課為例。
首先,運用仿寫策略。教師可以選擇課文中的一個段落或句子,讓學生仿照這個段落或句子的結構和語言特點寫一個類似的內容。例如,課文中描述了魯迅先生是一個愛憎分明、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人,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仿寫一個自己親友的形象。通過仿寫,學生不僅能夠加深對原文的理解,還能鍛煉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其次,運用補寫策略。教師可以在課文中刪去一些關鍵詞語或句子,然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和對課文內容的把握補充完整這些缺失的部分。例如,教師可以刪除課文中關于魯迅先生給作者留下的印象的描述,然后要求學生根據自己對魯迅先生的理解補充完整這一部分內容。通過補寫,學生能夠深入思考課文內涵,加強對細節的關注,提高自己的語言組織能力。
最后,運用續寫策略。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文的基礎上繼續寫一個與之相關的情節或故事。例如,課文中描述了魯迅先生給作者留下的深刻印象,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續寫一個魯迅先生的親身經歷,展現他的人格魅力。在續寫過程中,學生既可以借助課文中的提示和素材,又能夠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進一步提高寫作能力。
運用仿寫、補寫、續寫等讀寫結合策略,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閱讀欲望,加深他們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同時,這些策略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邏輯能力。教師在教學中要提供必要的范例來引導學生,以幫助學生逐步掌握這些策略,并在實際寫作中靈活運用。
綜上所述,讀寫結合方法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一種重要的教學策略。通過讀寫結合,學生能夠獲得更豐富的學習體驗和更有效的學習方式,提升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培養語言素養,這為學生的個人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為他們未來的學習和生活做好了鋪墊。因此,教師應當不斷探索讀寫結合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更優質的語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