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杰 ,曹 瑞 ,楊 孟 ,江運柱 ,劉文超 ,趙倩童 ,王祥貴 ,楊錦濤
(湖南糧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 邵陽 422000)
南方水稻種植是我國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居全國首位。然而,隨著人口增長和耕地減少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提高南方水稻種植的效率和可持續性成為一個重要的議題[1-3]。在此過程中,水稻機械化種植被認為是一種有效的解決方案。近年來,盡管我國水稻種植機械化水平有所提高,但在南方地區尤其是一些傳統的農業縣,水稻種植的機械化水平仍然較低。這主要是因為南方地區的水稻種植規模小、地形復雜、基礎設施不完善,導致水稻機械化種植推廣困難[4-8]。此外,農民對機械化種植的接受程度不高,這也對水稻機械化種植推廣造成了阻礙。因此,如何推進南方水稻機械化種植工作,提高南方水稻種植的效率和可持續性,成為當前農業領域關注的重點議題。
南方水稻種植是我國農業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種植規模、產量和品種多樣性均位居全國前列。南方水稻種植的基本特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種植面積廣泛。南方地區包括廣東、廣西、湖南、江西、福建、江蘇、浙江、上海等地,這些地區的地形、氣候和土壤條件非常適合水稻種植。南方地區的人口密度大,對糧食的需求量大,這使得南方地區的水稻種植面積非常廣泛。
第二,品種多樣性。南方地區的水稻品種豐富多樣,包括粳稻、秈稻和糯稻等。這些不同品種的水稻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季節和不同的土壤條件下都有廣泛的種植。例如,江蘇省是中國粳稻的主要產區,而廣東省則是中國秈稻的主要產區。這種品種多樣性有助于水稻在南方地區適應不同氣候條件和土壤條件,提高水稻的產量和質量[9-12]。
第三,種植技術相對先進。南方地區的水稻種植技術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包括育苗、插秧、施肥、灌溉、收割等各個環節都有先進的種植技術。例如,湖南省的“拋秧”技術就是一種高效的水稻種植技術,它可以大大提高水稻種植的效率。此外,南方地區的水稻種植技術還包括了節水灌溉、精準施肥、病蟲害防治等方面,這些技術的應用有助于提高水稻的產量和質量,同時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第四,部分地區機械化程度高。南方部分地區的水稻種植機械化程度高,包括播種、插秧、施肥、灌溉、收割等環節都有先進的機械化設備。例如,浙江省的水稻種植機械化程度非常高,從播種到收割的全過程都可以實現機械化操作。這種機械化操作大大提高了水稻種植的效率,降低了農民的勞動強度。
第五,產量高。由于南方地區優越的氣候和土壤條件以及先進的種植技術,南方地區的水稻產量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例如,江西省是中國最大的雙季稻產區,其水稻產量在全國位居前列。
第六,經濟效益較高。南方地區的水稻種植經濟效益好,不僅為農民提供了穩定的收入來源,也為國家的糧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例如,福建省的水稻種植面積雖然不大,但由于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和優良的水稻品種,其水稻產量和經濟效益都非常好。總的來說,南方水稻種植具有種植面積廣泛、品種多樣、種植技術先進、機械化程度高、產量高和經濟效益好等基本特征。這些特征使得南方水稻種植在我國農業生產中占有重要地位,為我國糧食安全和農民增收提供了重要保障。
南方水稻種植規模較小是水稻機械化種植的主要問題之一。而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第一,以家庭農場為主。南方地區的水稻種植主要以家庭農場為主,這些農場的規模通常較小,難以實現大規模的機械化種植。家庭農場的生產規模小,經濟規模效益低,這使得他們更傾向于采用傳統的手工種植方式,而不是購買和使用農機設備。第二,稻田分散。南方地區的稻田分散,這使得水稻種植難以實現大規模的機械化操作。大規模的機械化種植需要大量的集中稻田,而南方地區的稻田分散,往往難以滿足這一條件。第三,南方地區的地形復雜,這使得水稻種植難以實現大規模的機械化操作。復雜的地形使得大型農機設備的操作受到限制,而小型的農機設備又無法滿足大規模水稻種植的需求。但需要注意的是,盡管南方水稻機械化種植規模較小,但隨著農業現代化的發展,這一問題正在逐步得到解決。例如,部分地區已經開始推廣小型的農機設備,如無人機、微型拖拉機等,以滿足小規模水稻種植的需求。同時,通過提高農民的水稻種植技術水平,也能夠提高水稻種植的機械化水平。總的來說,雖然南方水稻種植規模較小,但隨著農業現代化的發展,南方水稻機械化種植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
南方水稻機械化種植的基礎設施不完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道路基礎設施不完善。南方地區的稻田分布廣泛且地形復雜,這使得農田間的道路建設難度較大。部分地區農田道路仍然以土路為主,這種道路狀況嚴重限制了農機設備的通行和使用,影響了水稻種植的機械化程度。第二,灌溉系統不完善。南方地區的稻田大多依靠地下水灌溉,而地下水的開采和使用往往受到嚴格的環境影響評價和資源管理。由于灌溉系統的建設和維護困難,從而影響了水稻的機械化種植。第三,電力設施不完善。南方地區的水稻種植區域廣泛且地形復雜,這使得電力設施的建設和維護難度較大。在一些地區,由于農田電力設施不完善,限制了農機設備的電力驅動和使用。第四,信息化設施不完善。南方地區的水稻種植信息化水平相對較低,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農機設備的智能化使用和精準農業的實施。部分偏遠地區,由于信息化設施的缺乏,水稻種植的機械化發展進程也難以順利推進。第五,培訓和教育設施不完善。南方地區的水稻種植者和農機手缺乏系統的培訓和教育資源,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們種植技術和操作技能的提高。在一些地區,由于培訓和教育設施的缺乏,種植戶和農機操作人員無法順利操作農業機械設備。
農民對水稻機械化種植的接受程度不高,是限制水稻機械化種植推廣的重要障礙。南方地區的農民長期以來都習慣于傳統的水稻種植方式,對于新的機械化種植方式接受度不高。他們認為機械化種植雖然可以提高效率,但也帶來成本增加和操作復雜等問題。并且,機械化種植需要一定的技術支持和操作技能,而南方地區的農民往往缺乏這方面的知識和經驗。他們擔心如果操作不當,可能會影響水稻的產量和質量。與此同時,機械化種植需要購買和維護農機設備,這會增加一定的經濟成本。農民需要評估這種投入和產出是否值得,如果經濟效益不明顯,他們可能會選擇繼續使用傳統的水稻種植方式。更重要的是,一些農民擔心機械化種植可能存在安全風險,例如農機設備操作不當可能導致的人身傷害。
南方水稻機械化種植過程中育秧質量不高也會直接影響整個機械化種植的效率。而機械化育秧相較于傳統的手工育秧,需要對設備的操作和使用有較高的技術要求。例如,需要準確控制溫度、濕度、光照等條件,以保障秧苗的正常生長,然而一些農民可能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導致這些條件難以控制,從而導致育秧質量不高。同時,部分農機設備可能存在老化、性能不穩定等問題,這也會影響育秧的質量。此外,一些地區的農機設備并不適用于當地的土壤和氣候條件,這也導致了育秧質量的不穩定。
農田基礎設施是機械化種植的基礎。因此,需要加大對農田道路、灌溉系統、電力設施等基礎設施的投入,改善農田的生產條件,為機械化種植提供基礎保障。這包括修建和維修農田道路,改善農田的排水系統,增加農田的電力設施等。隨著科技的發展,農業機械設備和技術也在不斷地更新升級。因此,需要推廣和使用先進的農機設備和技術,提高水稻種植的機械化程度。同時,也需要加強對農機手的培訓和教育,提高他們的操作技能和養護水平,使他們能夠熟練使用先進的農機設備。信息化是現代農業的重要特征。因此,需要建立和完善農業信息化體系,利用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實現農業生產的精準化、智能化管理。例如,可以通過物聯網技術,實時監測農田的溫度、濕度、光照等條件,為水稻種植提供科學依據。同時,政府在推廣水稻機械化種植中起著重要的引導作用。因此,政府應出臺一系列政策,鼓勵和支持水稻種植的機械化,包括財政補貼、信貸支持等。這些政策可以降低農民機械化種植的成本,提高他們機械化種植的積極性。此外,需提高社會化服務水平。農機服務是機械化種植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需要建立和完善農機服務體系,提供農機租賃、維修、培訓等服務,降低農民使用農機設備的成本和技術門檻。
第一,需對農民進行機械化育秧的技術培訓,使他們熟練掌握育秧過程中的各項技術操作,包括種子處理、育苗基質的選用、育苗環境的控制等。第二,需更新和升級育秧設備,使用先進的育秧設備,提高育秧的效率和質量。例如,使用智能溫室,可以精確控制溫度、濕度、光照等環境因素,保證秧苗的正常生長。同時,還要選擇優質、抗病、高產的水稻品種作為育秧種子,保證秧苗的生長基礎。通過建立完善的溫濕度控制系統,保持適宜的生長環境,防止因環境因素導致秧苗生長不良。第三,需定期進行病蟲害的檢查與防治,根據水稻生長的階段性特點,進行科學管理,如適時施肥、澆水、除草等,以保證秧苗的健康生長。第四,需建立一套完整的質量監控體系,對育秧的各個環節進行監督和控制,確保育出的秧苗質量達到標準。
在南方水稻機械化種植活動中,較為適用的農機設備主要有栽插缽體毯狀、普通毯狀秧苗的手扶步進式插秧機,獨輪和三輪驅動乘坐式插秧機,四輪驅動乘坐式高速插秧機等設備;而針對特殊品種水稻和雜交水稻的制種,則可選擇寬窄行插秧機、四輪驅動乘坐式缽苗擺載機和四輪驅動乘坐式有序拋秧機。除了使用以上農機設備之外,在南方水稻機械化種植過程中,還可對拖拉機、收割機以及無人機進行有效應用。拖拉機是水稻種植中最常用的農機設備,可以用于耕作、播種、施肥、噴藥等各種作業,選擇時應考慮拖拉機的馬力、作業性能、可靠性等因素。收割機的使用則可以大大提高水稻的收割效率,選擇時應考慮收割機的收割效果、殘留米率、收割速度等因素。無人機可以用于噴藥、施肥等作業,選擇時應考慮無人機的飛行性能、噴灑效果、操作便利性等因素。在此基礎上,合理使用農業物聯網設備。農業物聯網設備可以實時監測農田的環境數據,如溫度、濕度、光照等,為水稻種植提供科學依據,選擇時應考慮設備的精度、穩定性、數據傳輸能力等因素。
綜上所述,推進南方水稻機械化種植工作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從多個角度出發,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實施策略。在推進南方水稻機械化種植工作過程中,必須充分明確當前南方水稻種植的特征和機械化種植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相關問題采取相對應的解決措施,在完善南方水稻機械化種植基礎設施、提高機械化育秧質量、合理選擇使用農機設備的基礎上,提高南方水稻機械化種植水平,助力南方水稻種植實現長效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