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凱華(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七 醫院重癥醫學科)
冠心病在我國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并且年輕化趨勢明顯,這使得防治冠心病變得至關重要。對于冠心病患者來說,除了接受專業的醫療治療外,日常生活中的護理也是重要的一部分。通過合理的護理,可以有效地延緩病情的進展,并減輕疾病對健康的損害。
冠心病在醫學上的全稱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這是一種因為人體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導致血管腔狹窄或堵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而引起的心臟疾病。
一般短暫性冠脈狹窄經常會引起患者胸痛,又稱心絞痛。發病時,患者會突然感覺胸部出現明顯壓迫感與強烈緊繃感。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等藥物后能在幾分鐘內逐漸緩解或消失。
當患者冠狀動脈被完全堵塞時,就會引起患者心肌梗死,胸部出現長時間劇烈壓榨性疼痛。即使口服硝酸甘油,也無法緩解。
當冠心病患者的心臟無法泵出足夠的血液以滿足身體的運轉需求時,患者常常會表現出疲勞、呼吸急促和大汗淋漓等癥狀。這些癥狀是身體在應對心臟供血不足時的自然反應。
冠心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飲食,少食多餐,避免暴飲暴食,以免胃腔過大影響膈肌活動,導致心絞痛或心肌梗死。為了降低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等高危因素,患者應嚴格控制血脂,降低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在飲食方面,冠心病患者需要減少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的攝入,如動物內臟、肥肉、動物油脂等,因為這些食物會影響人體內的脂質正常代謝。相反,應多食用新鮮蔬菜和水果,以補充體內所需的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鹽,同時通利大便,防止便秘。新鮮果蔬中富含的大量維生素C 還具有促進膽固醇生成膽酸、降低血膽固醇的功效,有助于改善人體冠狀循環,保護血管壁,從而避免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減少患冠心病的風險。此外,冠心病患者還應嚴格控制鹽和糖的攝入量,以降低血壓和血糖水平。
冠心病患者要特別注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這對疾病的控制和管理至關重要。規律的生活習慣有助于維持身體機能的穩定,減少心臟負擔。在日常生活中,患者應該堅持勞逸結合,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時間,避免過度勞累。同時情緒管理對冠心病患者尤為重要。保持樂觀愉悅的心情有助于維持心臟健康。最后,患者還應該根據天氣變化及時增減衣物,保持身體舒適。適宜的穿著有助于防止因寒冷或炎熱而引發的心臟不適。
冠心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應該適當參與運動。這樣既可增加身體耗能,避免肥胖,降低患者的血壓、血脂,也可以促進機體血液循環,增強身體免疫功能,改善心臟狀況。打太極拳、散步以及騎自行車等都是不錯的運動項目。
總之,冠心病這種“世界級冠狀動脈災難”目前在我國的發病率一直居高不下。為了更好地對抗冠心病,患者不但需要積極規范治療,還需要從飲食、日常生活、運動等多方面做好護理,盡量減少此病的誘因。雖然不能治愈冠心病,但可以有效緩解患者病情,切實延長患者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