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新艷 孫黎 趙小紅 馬琴 方冬玲(桂林醫學院附屬醫院)
隨著現代介入診療技術的廣泛開展,經股動脈行介入診斷和治療的應用越來越多,假性動脈瘤是介入診療手術后常見的并發癥之一。但是,大家對于股動脈假性動脈瘤的了解相對較少。假性動脈瘤及其圍手術期的護理非常重要,如果管理不得當,會帶來嚴重并發癥,降低患者生活質量,甚至危及生命。那么,該如何護理假性動脈瘤患者?下面來了解一下相關內容。
假性動脈瘤是指動脈壁外傷、感染等原因造成血管局部破口,血液溢出至血管外被周圍纖維包裹形成的局限性或搏動性瘤腔,其內血流通過破壁口與動脈相通,此種情況并非動脈真性擴張,故稱之為假性動脈瘤。股動脈假性動脈瘤常發生在診斷或介入治療的經股動脈置管后。
介入治療是一種有創治療,患者易產生恐懼、焦慮等消極心理,這些負面情緒易使患者收縮壓升高,增加假性動脈瘤瘤體破裂的概率。護理人員應加強對患者的支持性心理治療,比如護理人員可進行術前訪視,加強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針對不同患者的心理問題進行耐心地傾聽與解答,幫助患者緩解焦慮、緊張情緒,增加患者安全感,同時交代術前配合注意事項,使患者能更好地配合手術治療。
股動脈假性動脈瘤易并發失血性休克,當患者出現意識下降、皮膚蒼白、血壓下降、尿量減少時,說明患者出現失血性休克。應立即遵醫囑給予氧氣吸入治療,嚴密觀察患者病情變化,使用血管活性藥物提升血壓,并積極輸注血液制品補充血容量。同時,注意予患者進行保暖,動態監測患者生命體征,了解患者出血程度,并及時跟進凝血功能及血常規等化驗指標。
股動脈假性動脈瘤手術切口一般位于腹股溝處,該位置臨近會陰,容易受到汗液、尿液等分泌物污染。護理人員應協助患者做好個人清潔衛生,每日進行會陰擦洗消毒,防止汗液、尿道口分泌物污染傷口。同時要遵醫囑使用抗菌藥物預防切口感染,每4小時監測一次患者體溫情況。在飲食方面,護理人員應當鼓勵患者攝入高蛋白、高維生素的食物,這些營養素對于傷口的愈合至關重要。
持續監測患者血壓變化,高血壓易導致術后血管愈合減緩,大大增加了術后再次出血的風險。因此,護理人員應嚴密觀察患者意識、心率變化,準確記錄患者24 小時液體出入量情況,觀察患者皮膚、眼瞼及臉色有無蒼白等休克表現,定期復查血常規、調整抗凝等藥物的使用。為了避免腹壓突然升高導致手術切口破裂出血,護理人員需要囑咐患者保持大便通暢,避免用力咳嗽或打噴嚏。
術后臥床以及制動,易導致患肢血流緩慢,容易造成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首先,護理人員應囑咐患者多飲水,這有助于增加體內的水分含量,進而促進血液流動,減少血栓形成的可能性。其次,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患者應積極進行主動運動。最后,護理人員還可以為患者進行雙下肢氣壓治療,通過施加適當的壓力,促進下肢的血液循環,從而預防深靜脈血栓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