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有很多因“吃”引發的健康問題,如很多中青年人的用餐時間不規律,經常吃快餐外賣,還有一些老年人喜歡亂服具有“養生保健”功效的湯、粥等。這些都可能使人的脾胃功能受到影響,最終患上消化系統疾病。
Q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有哪些?
A消化系統分為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常見的上消化道疾病有功能性消化不良,多表現為上腹痛、上腹脹、噯氣、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等癥狀;反流性食管炎(胃食管反流病),多表現為反酸、燒心、上腹燒灼感等癥狀。常見的下消化道疾病有腸易激綜合征,是一種病程較長,以腹痛反復發作,并伴隨排便異常或排便習慣改變的疾病。這些疾病都歸屬于中醫“脾胃病”的范疇。
現代醫學認為,消化系統疾病的發生,與腸道菌群被破壞、胃腸道黏膜保護功能下降、腦腸軸功能失調等因素有關。中醫認為,情志因素如過度緊張、壓力過大等,以及飲食因素如用餐時間不規律,過多攝入辛辣食物、肉食等,都可能影響消化道功能,引發脾胃病。
Q一緊張、焦慮就會腹痛,該怎么辦?
A有一部分人在緊張、焦慮(如準備考試或面試等)時,容易出現腹痛、腹瀉的癥狀,多由緊張的情緒引起植物神經紊亂,使胃腸道肌肉收縮或痙攣導致。
此時,通過按揉雙側足三里穴(在小腿外側,犢鼻穴下3寸,距脛骨前嵴外一橫指處,犢鼻穴與解溪穴連線上)或局部熱敷等方法,以降低神經敏感性、減緩胃腸道肌肉蠕動,達到緩解疼痛的目的。
Q胃病會傳染嗎?
A有一種胃病具有傳染性,是幽門螺桿菌感染引起的。相關數據顯示,我國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約在50%,且多為家族性、聚集性感染。幽門螺桿菌多寄生在胃黏膜組織中,感染初期,一般不會出現臨床癥狀,部分患者可出現口臭、胃痛等癥狀;感染后期,患者可能會發展為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等疾病。
其檢測方法主要有胃黏膜組織活檢、碳13或碳14尿素呼氣試驗等。胃黏膜組合活檢需要通過胃內鏡下取胃黏膜組織來檢測是否感染幽門螺桿菌,同時可以觀察到上消化道有無病灶,但此項費用較高,且患者比較痛苦;碳13或碳14尿素呼氣試驗為目前公認的幽門螺桿菌檢查“金標準”,簡便且安全。患者可根據自身需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檢查方法。
此外,市面上還有一些幽門螺桿菌檢測的試劑盒。這種檢測方式可以用作輔助,如試劑盒檢測出幽門螺桿菌陽性,則建議患者到醫院進行更仔細的檢查。
Q檢測出幽門螺桿菌,是否需要治療?
A由于個人體質及感染的幽門螺桿菌致病力的不同,很多人感染幽門螺桿菌后,不會出現任何臨床癥狀。但無癥狀感染者并不意味著不需要治療,因為一些特殊的因素可能會使原本致病力不強的幽門螺桿菌的致病力變強。所以,如果檢測出幽門螺桿菌,無論有沒有癥狀,都要積極治療;同時要注意戒煙戒酒、清淡飲食,防止復發。
責任編輯/王偉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