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極限飛盤運動作為簡單且易掌握的小眾體育運動,進入中小學校園具有促進學生身體素質提升,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優化學校體育學習內容,提升校園體育活動趣味等價值。但目前極限飛盤運動進入中小學校園仍然存在以下問題:學生認知偏差,內生驅動不足;教師技能欠缺,學習安排脫節;場地缺乏規劃,器材數量匱乏;缺少學校支持,文化建設滯緩。提出以下措施:加強項目宣傳,轉變學生固有認知;提高指導能力,豐富極限飛盤活動;合理規劃場地,保障器材設施配備;統籌項目管理,強化學校宏觀指導等。以期推動極限飛盤運動在中小學校園的傳播。
關鍵詞:極限飛盤" 飛盤運動" 校園飛盤" 飛盤推廣
中圖分類號:G8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02-(2024)-05-040-3-JF
極限飛盤是指通過傳遞飛盤進行比賽的一種快節奏、多變化、無接觸、自我裁判的團隊競技運動項目。對極限飛盤運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極限飛盤運動的社會推廣方面,對中小學校園極限飛盤推廣的研究較少。2022年教育部印發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正式將極限飛盤作為新興體育項目寫入義務教育階段課程標準,為極限飛盤運動進校園搭建起了橋梁。作為一項操作簡便、具有良好健身價值的團隊項目,可以有效促進學生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的提高。本文通過文獻資料分析極限飛盤進校園的價值,通過對北海市及桂林市的10所中小學進行實地調研,探究極限飛盤在中小學校園推廣中存在的困境,并提出相應的推進策略,以促進中小學校園極限飛盤運動的發展。
1、極限飛盤運動進入中小學校園的價值
1.1、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發展的“新抓手”
極限飛盤運動作為新興的運動項目,技術內容簡單、運動規則簡易、組織形式簡捷、技能掌握簡便是其主要特征,學生通過對極限飛盤的學習、練習和比賽能夠熟練掌握極限飛盤的技能,這對于提高學生運動能力具有重要意義。第一,在進行傳盤時需要用到轉體、甩臂、撥腕等動作,能讓學生的腰、臂、腕的力量得到充分鍛煉,提高學生的協調性;第二,學生在極限飛盤中需要靈活跑位、折返耐力跑等,可以發展學生的腿部肌肉力量,提升學生的跑動速度和心肺耐力;第三,極限飛盤運動要求學生學會根據飛盤的方向、速度、高度等進行判斷,做出跑動或跳躍等動作,能有效提高學生的靈敏素質;第四,持盤者要想做到巧妙傳盤,最好的方法就是使出手點遠離防守者,如弓步低位出盤等,能很好地發展學生的柔韌素質。
1.2、提高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新手段”
首先,極限飛盤運動強調的是集體主義精神,這種精神體現在極限飛盤的各個方面,無論是兩人傳接、多人傳接或是傳接游戲,都需要同伴的相互配合。在比賽中同伴間的合作更是不可或缺,個人技術的體現、團隊戰術的運用都離不開同伴的協作。為了贏得比賽,需要全隊精誠配合,培養團隊意識,增強團隊凝聚力。同時,極限飛盤運動具有明顯的攻防對抗性,團隊合作能有利于在與對手的對抗中贏得勝利。學生不斷跑動配合,與對手在賽場上進行搶分,為贏得比賽進行不懈競爭,可以激發學生的求勝心理,同時在規則的制約下也可以使學生學會正確競爭、公平競爭;其次,極限飛盤運動的突出特點是比賽的自我裁判,所有犯規和違例等都需要參賽雙方主動承認,友好溝通。這種自我裁判機制會產生一種“全景敞視”的規訓效應,即場上雙方隊員之間相互監督,因此極限飛盤運動可以說是一項沒有裁判的運動,也可以說人人都是裁判。學生在“全景敞視”的運動中需要學會自覺遵守運動要求,使自己的行為始終符合飛盤精神。將這種規則約束意識延伸到學習和生活中,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律能力。
1.3、優化學校體育學習內容的“新路徑”
極限飛盤屬于新興運動,有其獨特的傳接技術、跑位技巧、發展歷史以及活動規則等,有完整的知識技術架構。其中,傳盤技術包括:正(反)手低位傳盤、正(反)手高位傳盤、顛倒盤等;接盤技術包括:上(下)手抓盤、單(雙)手抓盤、魚躍雙(單)手抓盤等;跑位技巧包括前后跑、左右跑、折返跑、弧形跑等,將這些技術技巧融入課堂學習內容中,不僅可以使學生系統地認識和學習極限飛盤,更可以啟迪學生與教師思維,開發更多的校園飛盤練習、游戲和比賽,并將這些練習、游戲和比賽應用到學生的體育學習中,從而達到豐富學校的體育內容體系,促進校園飛盤文化形成的目的。
1.4、增強學校體育活動趣味性的“新窗口”
體育學習興趣的形成是在對體育學習過程各階段的嚴密調控中,進而在潛移默化過程中實現的。中小學體育教師通過選擇新穎內容、設置有趣的練習、開展富有趣味性的課外體育活動和比賽等,使學生產生“我想玩”和“我要玩”的心理暗示,進而使學生在這種心理驅動的影響下積極參與到各種體育活動中。學生在練習中會因為克服恐懼接住飛盤而開心不已,同時飛盤能帶給人們更多不一樣的刺激,并且它的刺激是更多元的,這也就增加了極限飛盤活動的趣味性。此外,進行極限飛盤比賽時,學生之間需要相互鼓勵、相互配合和相互傳遞正能量,這些因素可以極大增強班級凝聚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學生運動興趣的培養。
2、極限飛盤運動進入中小學校園的困境
2.1、認知存在偏差,內生驅動不足
極限飛盤運動進校園的首要難題是學生對飛盤運動沒有形成正確的認識,大多數學生對于飛盤的第一印象是人與狗玩耍的玩具。究其原因在于學生在日常生活和新聞媒體中所看到的大部分是“飛盤狗”的游戲,即人擲飛盤與狗叼接飛盤相結合的游戲。因此,大部分學生就產生了飛盤就是人與狗進行游戲的工具的刻板印象,導致學生進行極限飛盤運動時會產生一種“遛”人或者被人“遛”的錯覺,使學生對飛盤運動出現抵觸心理。此外,學生對自身運動能力的認同水平也是影響學生運動參與的重要因素,當學生對自我運動能力足夠有自信時,就會選擇參加更多的體育項目,參加更多的體育項目就會使學生的運動能力越強,體育運動能力的自我認同感也就越強,從而形成良性循環。對于極限飛盤運動,有部分學生并沒有產生排斥心理,但也并沒有參與其中。造成這種現象最主要的原因是學生認為自己的運動能力和體能素質較差,擔心自己會成為隊伍的“拖油瓶”。在這種心理作用的影響下,這部分學生就選擇了當“看客”而不是“角斗士”。
2.2、教師技能欠缺,學習安排脫節
首先,在高校體育師資教育中較少有飛盤課程可供學習,高校體育專業學生對極限飛盤運動無法進行深度學習,在其走上工作崗位后難以從事極限飛盤技能的傳授;其次,受極限飛盤社會流行度偏低的影響,相應的極限飛盤培訓也并不常見,可供在職體育教師進行極限飛盤培訓學習的機會普遍偏少。體育教師對飛盤知識技能的欠缺,使其在極限飛盤技能傳授過程中主要以自身“玩”飛盤的經驗為主,往往無法為學生提供系統的知識體系和流暢的技能展示,學生對極限飛盤的興趣也就無法得到有效激發。此外,許多中小學體育教師對于極限飛盤運動的技能傳授存在“割裂”的現象,即沒有將極限飛盤的技能傳授集中于某一時間段,導致學生在還未熟練掌握極限飛盤運動情況下就要變換學習的內容,也反映了學生極限飛盤學習安排的脫節。
2.3、場地缺乏規劃,器材數量匱乏
一方面,學校體育場地發展相對滯后,對現有場地缺乏合理規劃。因為極限飛盤所使用的比賽場地與足球場地類似,因此社會中經常會出現足球與飛盤的場地爭議,甚至部分場地出現了“飛盤與狗禁止入內”的標語。而校園場地有限,可使用的空曠場地主要為足球場,但大部分學校并不會針對某個項目進行場地的劃分。在課外體育活動期間有學生喜歡玩極限飛盤,也有同學喜歡踢足球等,多個群體在同一個場地上進行不同的運動項目,必然會有爭議的發生。另一方面,充足的器材是實現鍛煉目標的物質保證,有利于增加學生練習密度、調動學生鍛煉的積極性。在與極限飛盤相關的各類學校體育活動,特別是在飛盤課堂學習活動中,飛盤器材使用的數量最多。一個班在進行極限飛盤的單人練習時就需要用到幾十個飛盤,同一時間段內還可能會有多個班進行極限飛盤的學習,而中小學對于飛盤的配備受到人員和經費的制約,使飛盤器材在數量上出現匱乏現象。
2.4、缺少學校支持,文化建設滯緩
首先,籃球、足球、排球等傳統運動項目的作用價值已被大眾所熟知和認可,但極限飛盤作為一項新興的時尚類運動項目,其獨有育人、育體等價值并未得到學校領導層面的認識,相應的極限飛盤活動的得不到學校層面的支持,主要表現在部分學校沒有將極限飛盤列入課外體育活動內容中、體育課后服務未開展極限飛盤的相關活動等方面。同時還有部分學校開設有極限飛盤內容但對其關注度不夠,致使極限飛盤在課程規劃、目標設置等方面存在模糊化現象;其次,學校體育文化建設主要是豐富學生體育知識、培養學生體育精神,是提升學生健康素養的重要途徑,也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極限飛盤可以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促進校園體育文化的形成,而現階段大部分學校對于極限飛盤運動往往缺少領導層的支持和宏觀調控,使得極限飛盤助推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功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3、極限飛盤運動進入中小學校園的推進策略
3.1、加強項目宣傳,轉變學生固有認知
首先,加強社會宣傳。因為學生除在校學習外,了解飛盤運動主要通過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這就需要政府部門和社會飛盤組織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氛圍。要充分挖掘和整理極限飛盤運動的精神內涵、項目榮耀以及競賽禮儀,進一步完善飛盤競賽規則、動作技術要領以及項目裁判法,并通過文化教育產品、公益活動、賽事活動等渠道進行積極傳播,通過抖音、小紅書等多媒體平臺進行宣傳,普及極限飛盤的專業知識,使學生對極限飛盤運動有基本的認識,轉變“飛盤狗”的固有觀念;其次,加強極校園宣傳。以極限飛盤團結合作、團隊競爭、自我裁判等精神為基點,探尋極限飛盤文化背后的思政價值并融入到校園文化中。同時,學校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極限飛盤運動中,體驗運動的快樂,增強學生自覺參與的意識。支持學生以舊帶新、以長帶少和以優帶差的活動參與形式,打破極限飛盤的競賽能力等級障礙,使運動能力差的學生也能參與到極限飛盤活動中進而體驗成功,建立運動自信。
3.2、提高指導能力,豐富極限飛盤活動
極限飛盤校園推廣的關鍵在于體育教師。首先,教師要熟練掌握技能。“學會”是“會教”的前提,這就要求體育教師必須通過參加飛盤培訓、自主飛盤學習、參加飛盤比賽等方式,不斷學習極限飛盤運動的知識、技能、規則和精神等,提高教師自身的飛盤技術水平,通過熟練的講解示范,增強學生的信服力,吸引更多學生進行極限飛盤學習;其次,教師要科學制定飛盤傳授的計劃。體育教師應根據“大單元”學習的原則,將極限飛盤的的技能傳授進行整體規劃,根據學校運動項目的規劃要求和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設計學校極限飛盤學習的完整體系。同時,體育教師還應積極開發多種極限飛盤的比賽形式,如班級賽、小組賽、男女賽以及年級賽等,并將這些比賽形式融入到體育大課間、校本課程、課后體育服務等課外體育當中,落實“教會、勤練、常賽”的要求。
3.3、合理規劃場地,保障器材設施配備
極限飛盤帶來的娛樂效應顯著,顯性的育體作用和隱性的育人作用逐漸被人們所了解,如何推進校園極限飛盤的普及,使校園極限飛盤健康、可持續發展,保證必要的物質條件是關鍵。盡管極限飛盤對場地要求不高,但校園環境有限,學校在規劃體育相關活動時需要充分考慮到項目場地沖突的因素,做好時間和空間上的管理,對運動開展時間或場地做出明確的劃分。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要充分開發學校架空層、停車場等場地資源為極限飛盤運動所用,盡可能避免由于場地沖突產生的矛盾沖突,但需要注意的是場地要符合國家標準和實用、安全、科學要求。同時,在飛盤器材上,學校應下撥相應資金配備飛盤器材,確保飛盤數量能夠滿足學習、活動和比賽的需要,使學生有場可“玩”,有盤可“飛”。
3.4、統籌項目管理,強化學校宏觀指導
首先,中小學校應以學生健康成長,熟練掌握運動技能為目標,引進極限飛盤項目,科學安排極限飛盤的內容比例,將極限飛盤融入學校各類體育活動如體育大課間、體育課后服務當中,定期開展極限飛盤比賽,形成完善的活動組織制度;其次,以極限飛盤精神為指引,通過板報、墻報、標語等宣傳極限飛盤精神內涵,將團結合作、自我裁判等精神融入到學校體育文化當中,將“全景敞視”的規訓效應應用到學校體育的各種學習活動以及運動競賽中,形成良好的體育文化制度;再次,以愛好飛盤運動的學生為基礎,協助組建極限飛盤社團,負責協助學校舉辦各種極限飛盤活動以及相關事務的管理,形成規范的項目管理制度;最后,以體育教師為主體,聘請校外培訓機構教師或到高校進修等方式,為體育教師提供極限飛盤學習的機會,不斷精進自身飛盤技術,更新飛盤知識,形成有效的項目學習制度等,通過建立合理完善的學校體育制度實現對校園極限飛盤的科學化、制度化管理。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許新廈,鄧云龍,譚智平,周剛.極限飛盤推廣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6(02).
[3]孟獻峰.體育社會學理論視野下的福柯哲學思想及其反思意義[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1,30(05).
[4]李越輝.體育教學中學生運動興趣的制約因素及培養[J].教學與管理,2010(30).
[5]李闖.新興體育亞文化部落社群的消費實踐與形成機制[J].中國青年研究,2022(10).
[6]張慶新,陳雁飛.新課標視域下體育大單元教學的內涵、設計依據與要點[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22,34(03).
[7]周叢改.體育課場地器材利用效果的多維評價[J].體育學刊,2014,21(05).
[8]李艷江.學校體育文化建設與思政教育協同發展探論[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3(27).
作者簡介:余正君(1998-),男,漢族,廣西玉林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體育社會學;
江宇翔(2001-),男,漢族,湖北武漢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社會體育指導;
劉旭(1998-),男,漢族,河南商丘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社會體育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