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東
(貴州省黔南廣播電視臺,貴州 都勻 558000)
媒體融合指的是傳統媒體和新媒體通過不斷的融合,最終形成的一種相互結合、相互促進的傳播方式。例如,互聯網新媒體與傳統電視媒體的融合,雙方相互之間共享資源,提高新聞生產效率,提升新聞傳播質量。媒體融合正在進行,而且也是未來的發展趨勢。融媒體時代,新聞受眾不僅會通過電視、廣播等接收信息,而且也會通過社交媒體、網絡自媒體等來收集信息,傳統媒體主動與新媒體進行融合,有利于鞏固自身的受眾基礎。從電視新聞記者的角度而言,要想在媒體融合背景下成功完成角色轉型,既要保持傳統的優秀做法,同時還要勇于接受新事物,大膽地進行實踐,只有敢于創新才能獲得更多的靈感,才能夠創作出更高質量的新聞作品[1]。
在媒體融合背景下,信息傳播方式發生了改變,受眾獲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樣化,而且通過新媒體人們能夠更快速和更準確地獲取到所需的信息。但是從另一個方面上來說,一些未經精心過濾或篩選后的新聞信息也會在新媒體上進行發布,從而影響了媒體的權威性和真實性,然而傳統媒體新聞信息的權威性和真實性更加突出。在日常生活中,一些新媒體為了賺取流量,經常會發布一些還未經核實的信息,這更會影響新媒體的權威性[2]。
從新聞信息傳播方式的角度來說,電視新聞屬于一類主要的傳播方式。與新媒體相比,電視媒體新聞信息的準確度更高,權威性更突出。現如今,某一些新媒體上經常會出現虛假的新聞信息或者夸大的新聞信息。究其原因,主要是沒有做更加全面、更加客觀的分析和研究,導致新聞作品的質量不高。但是傳統的電視媒體在制作新聞的過程中會經過嚴格的流程,從實地采訪到寫作編輯,再到最終的審批發布,各級審批人層層把關,對社會公眾進行正確的輿論引導,也有助于提高媒體的市場影響力和公信力。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快速普及,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的不斷發展,很多人都習慣于通過網絡來獲取信息,但是仍然有一部分人熱衷于看電視新聞。觀看電視新聞是他們日常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成為影響他們生活的重要因素。雖然電視媒體總體的受眾數量在不斷地下降,但是基數仍然非常龐大。
電視新聞記者的專業性更高,經驗也更加豐富,尤其是在采訪能力、編輯寫作能力、信息篩選能力等各方面,相較于新媒體都能夠表現出一定的優勢。而且隨著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人人都有一個話筒,每個人都是信息的接收者和發布者,但并不是每個人都接受過嚴格的新聞專業訓練,所以新媒體新聞作品的內容質量參差不齊。相對而言,電視新聞記者的專業性非常突出,他們能夠在新聞作品制作過程中表現出自身的專業性優勢[3]。
通常情況下,電視新聞記者在推動自身轉型的過程中會面臨思維觀念固化的阻礙。受多年工作習慣的影響,電視新聞記者在開展新聞報道工作的過程中,服務受眾的意識有待進一步提升。在報道過程中應用的語言也比較官方和嚴肅,沒有“網感”就不太符合受眾的偏好。除此之外,電視新聞記者要想在媒體融合背景下實現自身的角色轉型,不僅要做好新聞采訪工作,而且還要能夠給移動媒體、廣播、報紙等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提高自己的綜合素養[4]。
在傳統媒體內部,比如廣播媒體和電視媒體在創作新聞作品時,相互之間也會存在差異。電視媒體在制作電視新聞的過程中,整體的應用模式會更加復雜,而且在正式發布之前會經過嚴格的“三審三校”,審查合格后才會在電視節目中播出,但是這會降低信息發布的速度。在媒體融合時代,只有增強信息的時效性,才能夠吸引受眾的眼球,占領輿論的制高點。新媒體發布信息的速度更快,而傳統媒體如果不能夠提高信息發布速度,那么就很難與新媒體進行競爭。
媒體融合時代對新聞記者的要求不斷提高,也為記者轉型創造了良好的條件。電視新聞記者要想成功轉型,最為重要的是要明確自身的定位,豐富自身的技能,提高自身的能力,創新自身的思維。
當今人們處于“信息爆炸”的時代,每個人都被大量的信息包圍著,其中有一些是質量好、準確度高、真實性強的信息,但同時也存在一些質量差,準確度、可靠度不高的信息。從電視新聞記者的角度來說,在開展新聞報道工作的過程中,要堅持創作高質量內容,要提高新聞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度,以及新聞作品的整體質量,吸引受眾的注意力,從而增強新聞作品的傳播效果。電視新聞記者在開展新聞報道工作的過程中,應當學會換位思考,從新聞受眾的角度去思考他們需要什么、最想要什么、最期待什么。真正實現電視媒體的融合和轉型發展。另外,對于電視新聞記者來說,在開展新聞報道的過程中,需要對主題進行深挖和提煉,并突出重點的內容,把握核心內容,真正正確地定位自己的角色,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除此之外,電視新聞記者在開展新聞采訪活動時,需要重視畫面的互動性,不能長篇大論,要發揮自身的優勢,不斷提高新聞的深度,提升新聞的質量,最終產生正確的輿論引導價值。比如,黔南廣播電視臺就非常重視對于新聞記者的融媒思維的滲透,強調對新聞記者的全媒體素質的培養。黔南廣播電視臺積極打造全新的工作模式,要求電視新聞記者要能夠熟練地應用各相關電子設備以及智能終端。電視新聞記者在開展采訪工作的過程中,需要熟練完成攝影記錄、資料匯總、編輯整理、文案撰寫和發布等工作。黔南廣播電視臺致力于讓臺內新聞記者成為全媒體記者,讓他們能夠熟練使用各種智能終端,完成新聞信息的整合與發布,從而縮短新聞創作的時間,讓受眾用最短的時間去獲得信息。
大數據技術對整個社會生產和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也給媒體提供了大量的新聞素材。另外,當前的時代也是一個碎片化的時代,人們在工作之余利用碎片時間獲取新聞資訊,新媒體的興起又給每個人提供了一個話筒,所以電視新聞記者的角色轉型任重道遠。電視新聞記者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要積極地學習新事物,了解新業態,應用新技術,要在保證自身優勢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新媒體的價值,在推動自身角色轉型和順應媒體融合時代的過程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在當前的媒體融合時代下,大數據技術的影響非常強烈,它不僅會快速收集信息,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它具有非常強大的信息分析能力,能夠對大量的數據進行篩選加工,最終獲取到能夠在電視上進行播出的信息。大數據技術還能夠實現精準定位,體現出更強的認知能力,對隱藏在新聞表象背后的內容進行剖析和挖掘,通過形象的可視化方法加以展示。當前國內外很多媒體都開始研究大數據技術及應用,使其服務于自身的新聞報道工作。因此,電視新聞記者也要學會應用大數據技術,將其作為自己開展新聞報道工作的一種重要的輔助。比如,電視新聞記者應用大數據技術,了解所在城市受眾的主要信息偏好,了解他們最感興趣的新聞是什么、最想要了解的內容是什么,從而深入了解新聞受眾的實際需求,增強新聞報道的客觀性、準確性和針對性[5]。
雖然當前信息的傳播速度不斷加快,但是由于每個人的精力和時間都是有限的,尤其是當前生活與工作節奏不斷加快,碎片化已經成為一種非常明顯的現象,所以短視頻新聞逐漸受到人們的青睞。電視新聞記者在開展新聞創作的過程中,要正確認識人們信息獲取需求的變化,改變傳統的新聞思考方式和創作手法。在媒體融合背景下,電視新聞記者要逐步進行轉型,嘗試創作出更多的短視頻新聞作品,既可以保證新聞作品的質量,又可以滿足新聞受眾的實際需求。從傳統電視新聞的采訪角度來看,新聞記者會直接揭示新聞現象,還原新聞真實內容。而在媒體融合的背景下,電視新聞記者要轉變采訪的方式,合理收集應用各種各樣的信息,要積極調動新聞受眾的觀看興趣。而且電視新聞記者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還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快速適應媒體融合背景下各種各樣的工作要求。
比如,黔南廣播電視臺近年在媒體融合背景下全力推動新聞記者轉型,真正引導記者順應時代發展需求,不斷完善和提高自己的創作能力,例如在視頻剪輯、文案創作、創意編輯等方面的綜合能力。另外,也需要熟練掌握平臺的操作規則,通過不同的渠道進行信息投放等,真正拿出更多深度報道作品。
電視媒體并不只是簡單地制作新聞作品、傳播新聞信息,更為重要的是它要能夠反映人民群眾的真實想法,代表民情民意,進行正確的輿論引導。在當前的新媒體時代下,很多的新媒體、社交媒體平臺在宣傳民情民意方面都表現出來了非常強大的能量,所以傳統媒體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也應當要正確地做好判斷。電視新聞記者在推動自身角色轉型的過程中,應當始終堅持以滿足人民群眾的實際需求,了解人民群眾的真實訴求為基礎,要在確保人民群眾的利益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上開展各項工作。要深入到人民群眾中,了解人民群眾的真實想法,知道人民群眾如何在當前的時代下獲取信息和傳播信息。同時,電視新聞記者在開展新聞報道工作的過程中,要以民眾為中心,以民眾關心的內容為核心,充分體現電視新聞的公信力和新聞媒體的傳播力,把那些能夠反映民意民情,能夠更加貼近老百姓真實生活的新聞作品報道出來。通過進行媒體融合,不斷提高電視新聞作品的影響力,增強電視新聞的傳播力和宣傳效果,從而凝聚民心,反映民聲,服務民眾。
與廣播電臺、各類新媒體和自媒體不同,電視媒體具有非常突出的公信力和較強的權威性。電視媒體在開展新聞報道工作的過程中,除了要把新聞信息向公眾進行傳播,同時還要承擔起社會責任。要正確引導社會輿論,把科學的價值觀念和正面積極的態度向公眾進行傳遞。換言之,電視媒體需要承擔更重要的社會責任,同時也要發揮更廣泛的影響力。從電視新聞記者的角度來說,他們在開展新聞報道工作的過程中,需要具有正確的價值觀念,要有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要堅持傳統主流媒體的公信力和權威性。電視新聞記者在開展新聞報道工作的過程中,要堅守個人的底線和立場,要堅持真實客觀全面的報道原則,認真審查新聞內容,不捏造信息,真正到實際一線進行調查,給新聞受眾帶來更為真實和全面的信息[6]。
從電視媒體的長遠發展角度來說,要想吸引越來越多受眾的關注,收獲更多的粉絲,就需要不斷地提高新聞報道的質量。近年來,隨著各種各樣新媒體的出現,社會受眾對于新聞作品的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更加新穎的形式、更加豐富的內容,才更容易吸引新聞受眾的注意力。針對這種現象,電視新聞記者在開展新聞報道工作的過程中,要深入剖析新聞事件,全面發掘社會熱點,了解社會受眾普遍關心的內容以及正在討論的話題,提高新聞作品的傳播效果和傳播質量。一般來說,能夠引起社會受眾普遍關注和討論的話題主要集中于民生領域。因此,電視新聞記者在開展新聞報道工作的過程中,要將目光對準民生領域,了解當前社會上正在發生的民生大事,掌握社會的最新發展動態,廣泛搜集整理新聞素材,引發受眾的情感共鳴,最終取得良好的傳播效果。電視新聞記者在媒體融合背景下要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同時,提高自身的新聞敏感度,重點關注社會熱點事件,最終提高新聞作品的質量。
在媒體融合背景下,傳統媒體要想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應當積極地與新媒體進行融合,更快適應新時代的發展要求。而從電視新聞記者的角度來說,他們也應當要主動進行轉型,突出融媒導向,強化自身的融媒思維,提高新聞報道的效果和質量,最終為電視媒體的發展提供更多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