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剛
2016 年9 月頒布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明確提出了六大核心素養,其十八個基本要點之一是國際理解。它的重點是:具有全球意識和開放的心態,了解人類文明進程和世界發展動態;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樣性和差異性,積極參與跨文化交流;關注人類面臨的全球性挑戰,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涵與價值等(核心素養研究課題組2016)。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 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指出:學習和運用英語有助于學生了解不同文化,比較文化異同,汲取文化精華,逐步形成跨文化溝通與交流的意識和能力,學會客觀、理性看待世界,樹立國際視野,涵養家國情懷,堅定文化自信,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終身學習、適應未來社會發展奠定基礎(教育部2022)。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往往更側重語言的教與學,反復訓練語音、詞匯、語法知識和聽、說、讀、寫等語言技能,以達到學生在各級考試中得到更高的分數的目的。在這種情況下,學生開放、平等、尊重、寬容、國際理解態度等方面的教育常常被忽視。
國際理解教育是貫穿教育的總體理念,其實施途徑是多種多樣的。目前來看,國際理解教育的實施模式可分為國家課程中的理念滲透、校本課程開發、學校活動、國際交流等(姜英敏2017)。
根據各專家學者的觀點和所在學校的實際,確定了國際理解教育目標:學校根據教育部門的規劃和指導意見,開展系列教育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對本民族文化認同的基礎上,了解其他國家的歷史、文化、風俗習慣,尊重各國的文化差異,提高國際交往能力,認識全球發展的共同任務,培養關心人類共同發展的情操。
初中學段的國際理解教育起步較晚,也沒有專門的教材和課程。對于許多學校來說,組織大規模的國際研學活動制約因素較多,可行性不強。因此,發揮英語學科的獨特優勢,挖掘現行英語教材中的國際理解教育元素,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國際理解教育是可行的策略。
基于以上背景分析,學校近幾年嘗試以初中英語學科為抓手,加強學科滲透,提高教師和學生的國際理解素養,逐步總結出“學科滲透、網絡拓展和活動體驗”的國際理解教育模式。
1.加強英語師資建設,提升英語教師國際理解教育素養
學校組織英語教師學習《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青島市教育局關于加強中小學國際理解教育的指導意見》《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等文件,查閱中國知網中與國際理解教育相關的文獻,學習有關國際理解教育的專家講座材料。通過這幾種形式,促進英語教師逐步了解國際理解教育的內涵,明晰國際理解教育的必要性。教師首先要形成多元的文化價值觀,只有這樣,在備課時才會將國際理解教育設計其中。
2.初步制訂國際理解教育校本化實施的基本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結合學校實際,初步制訂了在初中英語學科中滲透國際理解教育的基本目標:
(1)恰當使用英語中不同的稱謂語、問候語和告別語。
(2)用恰當的方式表達贊揚、請求等,或對別人的贊揚、請求等作出恰當的反應。
(3)了解并能正確區分英語名字和漢語名字。
(4)理解英語中家庭成員的稱呼,并能用英語解釋中國家庭成員的稱呼。
(5)了解英語國家的常見飲食習慣,能表達中國的常見飲食習慣。
(6)理解英語國家的主要節日及其來歷,能用英語表達中國的主要節日。
(7)了解英語國家同齡學生的日常生活,并能在接待友好學校來訪時介紹自己的日常生活。
(8)知道主要英語國家的國家名稱、首都、地理位置、氣候特點、人口規模、名勝,能用英語介紹自己的城市或國家。
(9)了解主要英語國家的名人、文學作品。
(10)了解一些動植物、自然現象、英語詞匯在英語國家的文化意義。
(11)知道一些重要的國際組織名稱及作用。
(12)知道環境保護、瀕危動物保護、反恐等是人類共同的責任。
3.英語教師對教材中的國際理解主題進行匯總分析
學校選用的是人教版(Go for it!)初中英語教材,其中有121 篇對話和選文涉及國際理解教育內容(任晶晶2017)。學校將人教版初中英語教科書中的國際理解教育內容統計表(任晶晶2017)發給每一位英語教師,要求各年級英語教師把統計表和英語教材進行對照學習、分析和修改完善。在此基礎上,英語教師對初中學段教材中的國際理解教育主題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把握。
4.探索國際理解教育在日常教學中的實施方式
把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目標具體化。以往教師在備課時,通常比較重視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這兩個目標的設計,導致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學目標比較籠統。在教師具備一定的國際理解教育思想后,在英語課堂中對學生的跨文化視野進行了有意識的培養。例如,七年級(上)Unit 2 Section B 的文本中出現了“Coco is in my family,too.”其中的Coco 是一只狗。于是,教師在教學目標中增加了:Get to know the importance of dogs to western families.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向學生介紹了中英文中關于“狗”的成語,讓他們體會到了對于狗的不同文化理解。
在詞匯短語等學習中增強對外國文化的理解。例如,在講授教材中的句子“An elephant never forgets.”時,教師給學生介紹了大象在泰國民眾心目中的重要性,以及其他與elephant 有關的詞匯,如white elephant、the elephant in the room 等。學生理解了大象在泰國民眾中的形象,也理解了好萊塢電影《功夫熊貓》能成功的重要因素。該部電影充分利用了中國元素,引起了中國觀眾的極大興趣,也可以看出了解一個國家文化的重要性。
增加國際理解教育選文閱讀。例如,在教學九年級Unit 13 We’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 時,教師搜集了幾篇關于不同國家對于環保措施的英語選文,并改成了閱讀理解題,一方面訓練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另一方面讓他們進一步認識到保護地球是全人類共同的使命,在大自然面前,人類是一個共同體。
設計增強學生國際理解素養的英語研究性學習活動。例如,在教學七年級(上)Unit 3 Section B Lost and Found 之后,教師提出了一個問題:“撿到物品后可以向丟失人要求報酬嗎?”安排學生查閱書籍和網絡信息,了解不同國家對這個問題的解決辦法或法律法規,并提出自己的觀點,然后在班內報告自己的研究成果。八年級(上)Unit 1 中提到了黃果樹瀑布,英語教師就安排學生制作一張關于黃果樹瀑布的英語手抄報,有的學生還貼上了自己去游覽時的照片。在制作中,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增強了民族自豪感,產生了向其他國家介紹自己國家名勝的愿望。在學習了七年級(上)Unit 8 有關感恩節的內容之后,教師讓學生搜集資料,制作課件,比較西方的感恩節和中國的中秋節這兩個節日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英語教師在國際理解教育的學科滲透方面作了有效的嘗試,但畢竟課堂時間是有限的,學校積極利用豐富的互聯網資源,拓展國際理解教育的內容和形式。為此,學校開設了英語視聽課程,每班間周一節。教師立足英語教材,搜集與教材相關主題的音視頻資料,從而提高國際理解教育的效果。
例如,在七年級,集中一段時間教學音標后,在視聽課上,教師播放英語國家的自然拼讀視頻,帶領學生借鑒英語國家孩子學習語言的辦法,感受哪一種辦法更適合自己。例如,在八年級開學初播放美國前總統奧巴馬(Obama)的演講視頻:《我們為什么要上學》,讓學生從另一個角度、另一種文化審視受教育的重要性。這門學校課程目前已初步形成了自然拼讀、英語歌曲、人生哲學、英語趣配音、國際文化、學生生活和戲劇表演等系列主題。
1.在外事接待活動中提高英語教師的國際理解教育素養
學校利用青島上合峰會和海外院士青島行等時機,積極鍛煉英語教師的國際理解教育素養。英語教師在這些活動中提升了自己的英語水平,體會或親身感受到了不同國家的風俗習慣。
2.在外事接待活動中鍛煉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學校先后與英國蘭開夏郡、柴郡,以及荷蘭、德國、韓國等國家的學校建立了友好關系,開展交流活動。在這些交流活動中,學校組織學生積極展示本國文化、邀請來訪客人上課、給客人導游等。這些活動鍛煉了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也讓他們檢驗了自己的國際理解水平,進一步增強了他們學習的動力,同時展示了本國文化,增強了民族自豪感。
3.在視頻欣賞活動中歸納中外共同的價值觀
例如,在教學七年級(下)Unit 3 Crossing the River to School 之后,教師讓學生觀看央視的紀錄片《翻山涉水上學路》,了解世界各地不同的上學交通方式,感受各地的學生為了上學所付出的努力,領悟接受教育的重要性。同時,布置任務,讓學生調查自己的爺爺奶奶那一代人的上學交通方式,并與自己的上學方式進行對比,寫一篇作文,體會國家的巨大變化。
4.在模仿活動中豐富學生的生活
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對其他國家的優秀文化活動進行適當學習模仿,用以豐富文化生活。例如,在教學國外學生豐富的club 后,教師讓學生根據班內同學的興趣愛好,成立自己的club,并由club 主席組織一些活動。例如,在網課期間,the music club就利用學生不同的樂器特長演奏同一首曲子,并制成視頻,豐富了他們的學習生活。
5.在介紹民族文化活動中弘揚民族精神
在英語學科中滲透國際理解教育不僅讓學生學習外國文化,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在中外交流活動中用英語把本國文化和民族精神表達出來,從而增強民族自信。例如,在春節假期,讓學生制作介紹自己春節活動的vlog,并上傳至網絡平臺。學生在制作過程中,需要充分理解自己的視頻要展示什么,突出春節的什么特點。類似的活動還有介紹中秋節、生肖等。
英語學科在滲透國際理解教育方面有特殊的優勢。積極地進行國際理解教育能更好地體現英語學科的人文性,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整個國家的國際競爭力,同時也存在一些要解決的問題:
首先,英語教師的國際理解教育理念需要進一步提升,對教材中呈現的文化現象缺乏深入的了解。因此,學校在推進學科滲透工作中要加強英語教師國際理解教育素養培訓,增強他們的國際理解水平,引導他們自覺、主動地在教學實踐中融入國際理解教育。在經費不足的情況下,讓英語教師利用在線教育和網絡專家講座等,與英美教師或專家進行網絡面對面交流,真實了解世界主要國家的歷史、政治、經濟、文化發展。
其次,與國際友好學校之間的互動交流缺乏長效機制。學校、學生家庭對出國研學活動支持度不高。目前學校的國際交流活動形式普適性不強,學生參與度不高。解決的途徑之一是逐步建立與國際友好學校學生之間的網絡互動交流。利用微信、郵箱等網絡手段傳遞彼此國家的日常生活和重大節日活動,增強彼此之間的交流。
最后,國際理解教育缺乏有效的評價體系。教師面對較大的教學壓力,沒有更多時間準備和關注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對于他們的國際理解素養也沒有明確的評價辦法和標準。因此,進行學科滲透國際理解教育的課題研究,從專業的角度觀察國際理解教育帶給學生的積極變化,甚至對英語成績的提高,使教師感受到它的必要性。同時進一步制訂分年級國際理解教育教學目標,改變英語命題方式和內容,把學生國際理解教育的素養納入測試之中。
對初中英語學科中滲透國際理解教育的實踐研究取得了較好的成效。無論是學校還是英語教師都要本著立德樹人的目標,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依據《課程標準》,整合教材,開展適合學生特點的國際理解教育,引導他們進行中外文化學習交流活動,從而發展其英語學科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