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振紅
(陽原縣農業農村局 河北 陽原 075800)
雜糧雜豆產業是陽原縣“5+3”主導產業之一,也是該縣重點扶貧特色產業之一,全縣種植面積20 萬畝,主要涉及谷子、黍子和綠豆等幾大品類。脫貧攻堅以來,投入扶貧資金1 600 多萬元,從產業基地建設、選種育種、科技支撐、龍頭引領、生產加工、集群培育、品牌打造、包裝銷售等方面進行全產業鏈扶持,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覆蓋301村、17 192 戶貧困戶,實現戶均增收3 500 元,雜糧雜豆產業已成為陽原縣既著眼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又無縫對接鄉村振興的強縣富民產業。
雜糧雜豆在陽原縣是旱地主要栽培作物,雜糧生產雖然產量不高,但種植面積大,主要分布在南北兩山的山前坡梁旱地上,是陽原縣農業生產的一個主要產業。常年播種面積20 萬畝左右,占全縣總播種面積的30%以上,主要種植谷子、黍子和綠豆。谷子品種主要有:張雜6 號、張雜12 號、張雜13 號、張雜19 號等;黍子品種主要有:大白黍、晉黍4 號;綠豆品種主要有:陽原鸚哥綠豆、張綠一號綠豆等。2022 年全縣種植雜糧雜豆19.41 萬畝,總產雜糧雜豆3.36 萬t。其中谷子9.91 萬畝,產量2.24 萬t;黍子6.16 萬畝,產量0.91 萬t;豆類3.34 萬畝,產量0.21 萬t。
3.1 區位優勢。陽原縣位于北緯39°53′ ~40°22′、東經113°54′~114°48′,地處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與華北平原的過渡地帶,屬于河北丘陵山區,平均海拔約1 100 m,最低海拔770 m,最高海拔2 045.9 m,南北環山,呈兩山夾一川的狹長盆地。屬溫帶季風氣候,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熱短促,多雷雨天氣,降雨量占全年的62% ~67%;秋季氣候涼爽,降溫快;冬季寒冷干燥,晝夜溫差大。陽原縣年平均氣溫7.7 ℃,7 月氣溫22.7 ℃,1 月氣溫-10.2 ℃,年均溫差33.4 ℃。日照充足,年均日照總時數為2 842.4 h,年總輻射140.6 kcal/cm2,全年無霜期136 d,年均降水量403.5 mm。雨熱同季、晝夜溫差大、坡梁旱地多,非常適合雜糧雜豆生產,而且生產出的雜糧雜豆品質優良。
3.2 產業優勢。陽原縣規模化谷子加工企業總共有10 余家,包含了河北泥河灣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陽原縣昊然種植專業合作社、陽原縣眾億農產品商貿有限公司、陽原縣鵬達農貿有限公司、陽原縣永譽天倉糧業、河北廣裕貿易有限責任公司、河北連順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河北弘州沃土貿易有限公司、陽原連平糧貿有限公司、陽原縣四季糧貿等。其中,河北泥河灣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占地面積12 387 m2,建有先進的小米加工生產線4 條和1 條小米打包線,年加工能力4 萬t 以上;配建大型儲備庫2 座,倉儲能力達1 萬t。企業經營靈活,方式多樣,有出口、內銷、批發、零售、電商等,產品憑借良好的信譽和質量保障銷往全國各地,出口法國、意大利、美國、俄羅斯、韓國、日本等30 多個國家和地區。該公司采用“農戶+基地+企業+科研”四位一體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通過“訂單農業”的方式,解決了農民在生產中銷售難的問題,做到了產前、產中、產后全程服務,有效地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同時也保證了公司農副產品原糧收購的數量來源和質量保證。截至目前,累計內銷各類雜糧9 億人民幣,出口創匯4 000 多萬美元,帶動和輻射周邊就業達5 000 人次,已成功地創造出一套全新的內供外銷的經營模式。企業當家品牌有“泥河灣”“金田地廣”“初谷味”“新生草”4 個,2016 年被評為河北省扶貧龍頭企業,同年,“泥河灣”商標被評為河北省著名商標。2017年被評為河北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河北省高新技術企業、河北省第一批跨境電商示范企業和張家口電商示范企業,2018 年“泥河灣”商標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
3.3 科技支撐優勢。2018 年8 月,由國家食用豆產業技術體系、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河北省農業廳、張家口市人民政府主辦的“國家食用豆產業技術體系科技扶貧示范觀摩會”在陽原縣要家莊鄉王府莊舉行,觀摩會展示了綠豆新品種及輕簡化技術、蕓豆輕簡化技術,此次觀摩會對促進食用豆體系研發成果轉化、助推科技扶貧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2019年,河北省雜糧雜豆創新團隊張承冷涼區綜合試驗站,在陽原縣要家莊鄉柳樹皂村開展張雜谷和食用豆百畝示范基地建設,為陽原縣雜糧雜豆產業發展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撐;2020 年9 月,由國家食用豆產業技術體系、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中國作物學會食用豆專業委員會主辦,張家口市農業科學院、陽原縣人民政府承辦的“食用豆科技創新助推產業扶貧示范觀摩會”在陽原縣舉辦,與會人員觀摩了食用豆產業扶貧示范基地、綠豆新品種新技術展示基地及機械化收獲技術示范基地,并召開了政科企合作科技扶貧研討會,對促進該縣食用豆科學管理提供了示范樣本;2020 年,張家口市陽原縣創美農業(雜糧雜豆)創新驛站在陽原縣落地,驛站由河北北方學院牽頭,河北省農林科學院、張家口市農科院、張家口市農業農村局、陽原縣農業農村局、張家口三生智慧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等7 家單位18 位相關專家組成專家團隊真正形成了“政學研企農”五位一體的合作模式。驛站立足于陽原縣及周邊縣的雜糧雜豆產業,扎實開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3.4 資源環保優勢。雜糧雜豆生產,在多年種植的基礎上,已經形成了相互輪作倒茬的穩定種植模式,雜糧、雜豆之間的輪作倒茬不僅能休養土地,而且極大地避免了作物病蟲害的發生,尤其在海拔較高的坡梁旱地,病蟲害很少發生,農民無需使用農藥,完全依靠自然降水生產。豆類和谷黍莖稈都是養殖牲畜的上好飼料,可以完全被利用,沒有任何廢棄物。
4.1 加快育種步伐,實現品種更新換代。充分依托國家雜糧雜豆改良中心、省農科院、張家口農科院、巡天種業等單位技術優勢,加快雜糧雜豆優質新品種研發和老舊品種更新換代,瞄準市場需求選育推廣適口性、商品性兼優品種,高抗性及富硒、富鋅功能品種,高油酸、凍融穩定性強加工專用品種,組建專家團隊,盡快取得突破性進展。
4.2 打造農業示范區,實現標準化生產。通過土地租賃、土地托管等模式連片打造雜糧雜豆種植示范區,大力推廣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等高效節水技術,推廣有機肥替代化肥,推廣應用農業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逐步打造示范能力強、輻射帶動廣、管理科學、綠色高效的示范區,推動陽原縣農業產業結構跨越式發展。
4.3 提升收儲、加工及銷售能力。鼓勵龍頭企業與新型經營主體和種植基地簽訂原糧直接回收合同,以高于市場價收購單產品。探索試行谷子定點收儲制度,解決糧價浮動問題。推進農產品與電商平臺接軌,提高陽原縣雜糧雜豆的國內知名度,支持在京東、淘寶、阿里巴巴等網站開設河北特色農產品商品館,提高用戶體驗度。
4.4 立足品牌,打造精品農業。“陽原鸚哥綠豆”2018 年獲農業部地理標志認證,為了充分發揮陽原縣特色農產品優勢,促進農產品品牌建設,提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由三河市農業局幫扶的陽原縣鸚哥綠豆良種繁育基地建設項目在陽原縣開始建設,預計該基地建成后,將為該縣雜糧雜豆產業發展提供優良種子15 萬kg。陽原縣的“泥河灣及圖形”雜糧商標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實現了張家口市涉農馳名商標零的突破。“陽原雜糧”入選首批支持革命老區脫貧攻堅“一縣一品”品牌農產品,“原上皇”小米登上了東方衛視舞臺。
4.5 完善建立監測追溯體系,發展綠色農業。逐步完善加工產品、功能農產品檢測指標,建立生產經營監管體系和溯源追溯體系。同時,加強產品質量監管,全面推行標準化生產和產品合格證制度,建立健全“從農田到餐桌”全程追溯機制。有效改善土壤環境,加強土壤質量監測與治理修復,建設高標準適宜農田。積極實施測土配方施肥,著力提高土壤肥力和有機質含量,切實減少化肥和農藥使用量,推動區域公用品牌覆蓋區域實現雜糧雜豆產業全鏈條質量追溯和標準化生產,確保產品品質和產品質量。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膳食結構要求越來越高,對高品質雜糧雜豆產品的需求量也會越來越大,發展雜糧雜豆產業前景看好。下一步,陽原縣將繼續做大做強該縣雜糧雜豆產業,提升市場競爭力,助力鄉村振興工作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