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賢
(平山縣農業(yè)農村局 河北 平山 050400)
開春之后,隨著氣溫回升,小麥的根、莖、葉、蘗、穗等器官進入快速生長階段,這個階段是小麥穩(wěn)穗增粒增重的關鍵時期,也是小麥一生中通過田間管理,促進苗情轉化升級、構建合理群體結構、搭好豐產架子的關鍵時期。春季小麥田間管理要做到“控、防、促”相結合,控旺長,防凍害,促弱苗,因苗分類管理做好鎮(zhèn)壓鋤劃、化學除草、科學肥水、嚴防春季干旱、倒春寒造成嚴重影響,力爭促苗早返青,主莖成大穗,分蘗多成穗。
在小麥返青前,對整地質量差、坷垃多、秸稈還田耙壓不實、播后未鎮(zhèn)壓且土壤暄松的麥田,在土壤化凍、麥苗解凍變軟后及時進行鎮(zhèn)壓,以彌補裂縫、踏實土壤,使土壤下層水分向上移動,起到提墑、保墑、抗旱作用,同時能避免冷空氣侵入分蘗節(jié)凍傷麥苗。需要注意的是,對于表墑好濕度大的麥田,要推遲鎮(zhèn)壓。對于受凍麥田要根據受凍麥田苗情長勢,適時適度進行鎮(zhèn)壓。鎮(zhèn)壓時間掌握在氣溫回升,返青前后進行,最好選擇在晴天中午或下午進行。
早春鎮(zhèn)壓最好與劃鋤結合進行,先鎮(zhèn)壓再劃鋤以保墑增溫,滅除越冬雜草,促苗早發(fā)穩(wěn)長。對于越冬枯死較多的麥田要適時順壟摟麥,疏松地表,提高地溫,促進根系下扎。
對于旺長和群體大的麥田(一般冬前達到3 蘗以上),在做好鎮(zhèn)壓控旺的基礎上,適當推遲春一水,也可起到煉苗增抗作用,有助于預防倒春寒危害。墑情適宜條件下,在拔節(jié)期實施第1 次肥水,每畝追施純氮7 ~9 kg。對于群體適宜的麥田,注重促控結合,通過肥水運籌,調控合理群體,促進兩極分化,提高分蘗成穗率。第1次肥水在起身中后期進行,結合澆水,每畝追施純氮8~9 kg。對于群體偏小麥田,以“促”為主,促弱轉壯,在返青后新根噴出、新蘗長出時可小水噴灌,并適量追施氮肥,無噴灌條件的可通過適當鎮(zhèn)壓提墑,消減干土層。對于受凍較重、枯葉較多的麥田,返青后的管理要以“促”為主,返青后澆水追肥,要澆小水,起身期噴施葉面肥,促苗早發(fā)快長。
3.1 病蟲害防治。小麥返青至拔節(jié)期是紋枯病、莖基腐病、根腐病等根莖部病害侵染擴展的高峰期,同時也是蚜蟲、麥蜘蛛等害蟲危害盛期,應做好重點防控。要做好銹病等流行性、暴發(fā)性病蟲害的早期預防。受凍較重的麥田更容易發(fā)生銹病、莖基腐病、蚜蟲等病蟲害。
3.2 麥田除草。返青期也是麥田化學除草的關鍵時期,尤其是冬前未進行化學除草的麥田,應及早進行除草。但早春氣溫波動大,化學除草應注意避開“倒春寒”天氣。選擇連續(xù)3 d 以上白天氣溫穩(wěn)定在10 ℃以上時,對田間闊葉雜草進行化學防治,防控雜草蔓延危害。根據麥田雜草群落結構,有針對性地選擇除草劑,嚴格按照使用要求操作,避免發(fā)生藥害。闊葉雜草主要以播娘蒿、豬殃殃、麥瓶草、薺菜等為主,禾本科雜草以雀麥為主。根據不同雜草選擇以二甲四氯、雙氟磺草胺、氟唑磺隆、氯氟吡氧乙酸等單劑或混配劑進行防治。
平山縣春季氣溫波動大、降水偏少,晚霜凍、干旱等是平山縣常發(fā)、易發(fā)的氣象災害,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并提早制定應急預案。在低溫天氣來臨前,對土壤疏松、尚未拔節(jié)的麥田進行鎮(zhèn)壓,彌補土壤縫隙,防止透風跑墑,控制旺長。對缺墑的麥田,寒潮到來前提前灌水,調節(jié)土溫和近地層小氣候,緩解降溫影響,預防凍害發(fā)生。及時調查麥苗受凍情況,一旦發(fā)生凍害要及時采取追肥、葉面噴肥、灌水等補救措施,利于麥田恢復生長,促進小麥穗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