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曉旭
(張家口市宣化區林業局 河北 張家口 075100)
隨著生態文明的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推進和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苗木需求量也在逐漸上升,苗木產業的比重不斷增大,苗木村、苗木專業戶等紛紛涌現,苗木生產成為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之一。為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苗木產業的發展要重視技術創新,優化傳統育苗栽培管理技術,不斷提高育苗的綜合能力水平。本文總結了林木播種苗培育關鍵技術,供參考。
1.1 現狀。隨著林業事業的蓬勃發展,林業育苗工作也有了長足的進步。市場經濟的發展,打破了國有林業一統天下的局面,非林業部門的準入、農村育苗專業戶的產生,都標志著林業育苗已經形成社會化生產格局。林業育苗種類很多,包括闊葉喬木樹種育苗、針葉喬木樹種育苗、灌木樹種育苗、藤本植物育苗等。林業育苗是一項技術性較強的林業生產基礎性工作,目前,方法很多,組織培養育苗、全光噴霧扦插育苗、營養杯育苗、溫室大棚育苗在生產中得到了較好的應用,許多珍貴闊葉樹種育苗已經開始走向市場。但苗木播種育苗技術仍是育苗的重要途徑,林木樹種的播種育苗,從種子的采集、調制和催芽處理、選地及整地與施肥,到播種、田間管理都有很強的技術性和特殊性。如僅對種子催芽處理環節就有許多方法;另外,苗木培育有很強的區域性,如山地育苗,相比較平原育苗,又有其特殊性,有許多值得探討的技術性問題。林業播種育苗中一般有兩個關鍵性階段,一是種子培育,二是播種。種子培育是通過人工的方法促使種子發芽,同時為了保障種子著床,還應根據其生長條件提供相應的便利,苗木出土后要及時滿足苗木各方面的生長需求,尤其是水分的需求,確保幼苗的病蟲害防治以及不斷優化土壤,這些都是目前林業育苗的關鍵技術[1]。在田間管理中,著重強調土壤管理、肥料管理、灌水和排水、苗木越冬防寒、病蟲害防治等技術環節。
1.2 存在問題。由于受林業基礎理論普及教育和林業育苗技術的限制,當前全國林業育苗以園林綠化苗木為多,林業生產用的造林苗木發展不均衡。由于育苗種類單一,造林后森林結構不合理,林分處于不穩定的狀態之中。許多從業人員由于缺少系統專業基礎,在培育苗木過程中,苗木產量低,苗木出圃合格率低,造林效果差的情況時有發生。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推進,林業苗木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許多珍貴闊葉樹種苗木出現較大幅度的市場短缺,需要不斷提高育苗水平。
2.1 種子精選。種子精選是清除種子中的各種夾雜物,如種翅、鱗片、果皮、癟粒、破碎粒、廢種子及異類種子。精選后提高了種子的純度,播種后發芽迅速,出苗整齊??梢酝ㄟ^種子的浸泡,篩選出合格的種子。
2.2 種子消毒及土壤處理
2.2.1 浸種消毒。種子消毒多采用浸種或藥劑拌種的方法進行。浸種消毒就是把種子浸入一定濃度的消毒溶液中,經過一定時間,殺死種子所帶病菌,然后撈出陰干。種子消毒一般選擇0.1%高錳酸鉀溶液,將種子浸泡2.5 h 左右,浸泡結束后使用蒸餾水對種子進行清洗。常用的其他藥劑有0.3% ~1%硫酸銅溶液、1%~2%石灰水溶液、0.3%硼酸溶液等。消毒前先把種子浸入清水中5 ~6 h,然后再進行一定時間的藥劑浸種消毒,最后撈出用清水沖洗。
2.2.2 種子催芽。①水浸催芽:一般是利用溫水浸泡,浸種用的具體水溫和浸種時間應根據種粒大小、種皮薄厚的不同而定,如楊、柳、榆、梓、泡桐等,在水溫30 ℃下,浸種12 h;懸鈴木、桑、臭椿,在水溫30 ℃下,浸種24 h;落葉松、油松在水溫35 ℃下,浸種24 h。種子完成浸泡后放在室溫下等待發芽。②去蠟浸種:烏桕、黃連木、白玉蘭、廣玉蘭、櫟類等種子有蠟質,防礙水分滲入,可用草木灰3份、水7 份,配成溫度70 ℃的草木灰溶液浸種,除去果皮蠟質,再用冷水浸泡1 ~2 d。③層積催芽:層積催芽前種子要經過浸種,種子吸水膨脹后再混沙層積。播種前15 d 左右,注意勤檢查種子情況。如播種前種子尚未萌動,可將種子取出,置于溫暖處催芽,當有30%的種子裂嘴時即可播種。④其他:其他催芽方法還有變溫催芽、機械損傷、酸腐蝕催芽等方法。
2.2.3 土壤消毒??筛鶕安缱魑锖屯寥狼闆r,有針對性地選用硫酸亞鐵、多菌靈、代森鋅、辛硫磷等,結合整地進行。
2.3 播種
2.3.1 播前整地。整地的要求是翻耕、靶平、鎮壓、上虛下實、畦梗通直。同時,濕度以手握成團后隱約有濕痕為宜。
2.3.2 播種密度。播種密度原則:大粒種子播得稀些,小粒種子宜密些;闊葉樹播得稀些,苗齡短者宜密些;發芽率高者播得稀些,發芽率低者宜密些;土壤肥力高,播得稀些,肥力低宜密些。
2.3.3 播種方法。①撒播:適于小粒種子,在種子里摻上細沙,這種方法出苗率高。但撒播出苗后不成條帶,鋤草、松土、病蟲防治等管理不方便進行,而且小苗長高后相互遮光,起苗也不方便。所以撒播最好為條帶撒播,播幅10 cm 左右;②條播:適于中粒種子,如刺槐、側柏、油松、華山松、海棠等。條播節省種子,且行距較大,便于撫育管理及機械化作業。條播一般為3 ~5 cm,行距20 ~35 cm,一般采用南北行;③點播:適于大粒種子,如銀杏、核桃、杏、桃、七葉樹等。播種時,種子應側放,種子腹縫線與地面垂直,使種子的尖端與地面平行[2]。
3.1 播種苗管理
3.1.1 出苗期。主要做到適期播種,保持土壤濕度,不要大水漫灌,不要澆“蒙頭水”,覆蓋增溫保墑。
3.1.2 生長初期。注意灌溉、遮陽,加強間苗、蹲苗、松土除草、施肥、病蟲防治等工作。①苗期施肥:施肥是為了保障種子生長過程中所需的氮、磷、鉀等元素充足。另外,在整個施肥過程中還要注意幾個問題,首先是不能過度施肥,一次性過度施肥可能
3.2 苗床管理會存在燒苗的情況,可以施用氮磷鉀復合肥。機械播種時要確保肥料和種子之間的距離適宜,不能選用強堿性的肥料,這是由于強堿性的肥料在吸收水分后會釋放大量的熱量,進而出現燒苗的情況,同時也不可以選擇帶有有害元素的肥料,比如在肥料中含有氯離子的元素,容易鹽堿化,造成土壤板結;②松土除草:雜草是幼苗在生長過程中最大的競爭者,當突然處于潮濕環境時,雜草會搶奪幼苗的養料,必須定期除草。土壤板結會影響幼苗根部呼吸,因此也要重視對土壤進行定期松土。
3.1.3 速生期。苗木速生期一般在6 月中旬到9 月初。前期加強施肥、灌水、松土除草、病蟲害防治,尤其是食葉害蟲的防治工作;運用新技術如生長調節劑、抗蒸騰劑等促進幼苗迅速而茁壯生長。在速生期的末期停止施肥和灌水,促使苗木木質化。
3.1.4 生長后期。苗木速生期結束至休眠前,停止一切促進幼苗生長的管理措施,不要追施氮肥,減少灌水,控制生長,提高苗木御寒能力。
3.2.1 覆蓋與遮陽。①覆蓋:覆土薄的小粒種子,在覆土后要加以覆蓋,覆蓋物材料有松針、樹葉、鋸末、谷殼等。覆蓋厚度不宜過薄或過厚,以不見土為宜;②遮陽:為減輕苗木生長初期的死亡率和日灼的危害,當氣溫升高至30 ℃~40 ℃,適當采取遮陽措施。遮陽方法有搭陰棚、設陰障和利用植物遮陽等。在苗木生長初期,于上午9:00 到下午4:00 進行遮陽為宜,隨著苗木的生長,逐漸縮短遮陽時間,增大透光度,遇陰雨天或涼爽天氣,暫時撤除遮陽物,當苗木木質化時及時拆除陰棚。
3.2.2 間苗、補苗及幼苗移栽。①間苗對大部分闊葉樹種如槐樹、榆樹、白蠟、臭椿等,在幼苗出齊后,長出2 片真葉時進行間苗,1 次即可定苗。針葉樹種,如油松、側柏等,幼苗生長緩慢,分2 ~3 次間苗。間苗最好在雨后土壤潮濕時進行,注意不要帶動保留苗的根系,間苗后及時灌溉,使苗根與土壤充分接觸;②補苗應結合間苗在陰雨天進行,為不傷苗根,起苗前要充分灌水,用鋒利小鏟掘苗,補苗后隨即適當壓實、澆水,也可以結合間苗,將過密地方的健壯余苗,帶土挖起,栽入另一苗床進行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