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冰
“膩浩!沃想換點錢?!?/p>
第一次來中國的美國旅客邁克剛剛飛機落地,就想馬上體驗一把上海當地特色美食。一摸口袋,卻發現忘帶信用卡了。于是邁克走進街頭的一家中國銀行,想試試把200美元現鈔兌換成人民幣。
了解客戶需求后,大堂經理引導邁克來到現金柜。沒過幾分鐘,現金柜服務專員以流利的英語快速為邁克完成了外幣兌換業務,并貼心為他配備了小面額鈔券“零錢包”,里面有10元、5元、1元等小面額現鈔,以方便邁克在旅游期間日常使用,與此同時,柜員小姐姐還主動向邁克介紹了網點周邊美食及景點。
“Excellent!沃太愛啦!”接過精心裝配的“零錢包”,邁克喜上眉梢,一刻也不想耽誤,立馬扎進了銀行旁邊的美食街,大快朵頤。
隨著中國免簽“朋友圈”擴容,中外人員交流日益密切。數據顯示,我國移動支付普及率已經位居全球第一,在給本國人民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卻對習慣于使用銀行卡和現金的外籍來華人員不太友好,外籍人員來華消費支付問題日益顯現。
有錢難花的支付難題該如何破解?

上海一家咖啡館能使用外卡支付。
2024年3月7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優化支付服務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見》發布,提出要完善多層次、多元化的支付服務體系。眼下,相關管理部門、金融機構、支付平臺采取了一系列針對支付痛點的措施打通堵點,讓外國人在華支付更“絲滑”。
在不少國家,“卡”依然是支付主體,現金使用廣泛。包括歐美發達國家在內的多數國家和地區,人們普遍不習慣使用移動支付。而在我國,移動支付普及率是全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倍左右,移動支付已成為生活中最主要的支付手段,即便在路邊買個烤紅薯,小販也會掛個二維碼讓顧客掃碼支付。
再加上近些年,少數地方政府打造“無現金城市”并力推單一移動支付產品,產生歧視現金的氛圍;一些地區、行業拒收現金和銀行卡,從而讓刷卡和現金消費變得越來越稀少。國人可以一部手機走天下,但對習慣刷卡和現金消費的外國人而言,無法掃碼騎行,無法預約景區門票,無法購買心儀的商品……可謂困難重重。
眼下,對于外籍來華人士而言,除了移動支付,刷卡和現金支付,同樣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難和阻礙。
業內人士指出,此前,剛來中國的外籍人士遇到的第一個難題就是支付軟件不支持境外信用卡的綁定。微信、支付寶等支付機構未開通相關的跨境支付服務,大大影響了外籍來華人員在國內旅游、生活的體驗。2023年7月,為解決外籍來華人員支付便利化問題,微信和支付寶相繼宣布全面開放綁定Visa等主流境外卡,并升級相關服務,初步解決了綁卡支付的難題。
然而,支付額度又受限。由于資金安全等要求,使用支付軟件時,支付限額也成為外籍人士支付時碰到的一個難題。有游客想進行大宗消費時,掃碼支付會受到一定數額的限制,讓他們不能豪氣地“買買買”。

在上海,一名外國人使用手機支寶付付款購買咖啡。
包括AlipayHK(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Touch 'n Go eWallet(馬來西亞)、Kakao Pay(韓國)、mPay(中國澳門特別行政區)、HiPay(蒙古)、Changi Pay(新加坡)、華僑銀行(新加坡)、Naver Pay(韓國)、Toss Pay(韓國)、 TrueMoney(泰國)、NayaPay(巴基斯坦)等。
高費率也是困擾外籍人士刷卡消費的一大痛點。外卡刷卡手續費單筆費率基本上在2.5%至3.5%不等。以VISA、MasterCard為例,單筆費率基本上在3%左右,而境內卡的單筆費率則在0.6%左右,移動支付費率更低,支付寶為3.8‰。為了避免支付高額的跨境刷卡手續費,國內的商戶更愿意引導外籍游客使用現金或支付寶、微信支付,外卡刷卡率僅為23.19%。
去年,上海市政府參事課題組開展了一項關于提升入境人士境內支付便利度的調查。結果發現,外卡收單業務逐步萎縮,許多外卡POS機退出市場,目前大部分銀行已經退出外卡收單業務市場。401家被調研商戶中安裝外卡POS機的僅有183家,占比不足一半?,F實情況是,受新冠疫情影響,近3年境外游客近乎“斷流”,多數中小消費場所都放棄了配備外卡POS機。由于境外游客支付需求占比很小,目前中小商家配備外卡POS機的意愿并不強烈。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張青松表示,外籍來華人員在國內支付不便的第一個難點是境外銀行卡刷卡費率遠高于國內支付費率;第二個難點就是現在受理境外銀行卡的商戶數量較少;第三個難點就是商戶有時候沒有零錢去找零?!艾F金支付的難點是找零,零鈔不夠?!睆埱嗨烧f。
外籍人士來華進行旅游、拜訪、商務等活動,遇到移動支付困難的問題,大致可以用“不能用”和“不好用”來概括。不少外籍友人表示,在移動支付非常普及的中國,外國人使用傳統支付方式反而覺得不那么方便了?!斑@就好像是國內和國外形成了一道反向的‘數字鴻溝”。業內人士指出,境內外支付環境差異以及支付習慣的不同,讓很多來華游客在支付時感到不熟悉、不適應。
如何破解外籍來華人士在華支付時遇到的“水土不服”這道難題?
2月2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關于進一步優化支付服務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見》(下稱《意見》),強調要聚焦老年人、外籍來華人員等群體支付不便問題;3月7日晚間,《意見》正式發布,聚焦提高支付便利性和包容性提出六大任務:切實改善銀行卡受理環境、堅持現金兜底定位、進一步提升移動支付便利性、更好保障消費者支付選擇權、優化開戶服務流程、綜合運用多種方式和渠道持續加強支付服務宣傳推廣。
首先針對來華人員使用支付寶、微信綁定境外銀行卡成功率低的問題,通過支付寶、財付通優化業務流程,提高綁卡效率。支付寶方面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訪時表示,境外用戶只需要簡單兩步,就可以開通使用支付寶。第一步是在應用市場搜索“支付寶/Alipay”并下載,注冊時可以用手機號碼注冊(境內境外手機號都可以),需要能夠正常接收驗證碼;也可以使用郵箱注冊,且境內外郵箱都可以,只不過24小時內需通過補全手機號、綁定銀行卡或實名認證來補充信息,確保賬戶功能正常使用。
第二步就是綁定銀行卡。目前支持綁定的國際銀行卡包括Visa卡、萬事達卡、JCB卡、大來?國際卡和發現?卡。然后就可以像本地人一樣,掃碼支付。一共有掃一掃和出示付款碼兩種支付方式。
此前,境外用戶進入中國境內后,如想綁定第三方支付App,需要實名制綁卡,而個人信息缺乏則是綁卡的首要障礙,境外用戶有時會不愿意提供監管認可的基礎信息,造成綁卡卡殼。目前支付寶的境外用戶可以有一定的免身份認證的支付額度,超過才需要認證。認證時,境外人士可以用六種證件進行認證,包括護照、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臺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港澳居民居住證、臺灣居民居住證、外國人永久居留身份證。
就微信支付而言,由于微信本身設置有保護用戶信息及防范黑灰產的通用規則,其中包括注冊登錄需要其他用戶協助驗證等步驟,這對于剛剛落地的外國人來說很難獨自完成。為此,微信已在試點注冊時新增使用國際信用卡進行安全驗證,沒有線上好友也可完成安全驗證。財付通跨境支付產品總監戴海勇指出,微信錢包為不愿意使用外卡直接支付的群體,提供短期的來華零錢服務。只要把一筆錢充到臨時來華零錢服務中,就能使用這里的資金進行各場景支付。
對于支付額度受限的痛點,支付寶推出了外卡內綁和外包內用兩套服務方案來打通境內外,從而保障外籍人士順暢使用移動支付。其中,“外卡內綁”,是指境外人士通過下載支付寶App后綁定境外銀行卡,其中外卡內綁的單筆交易限額從1000美元最高提到5000美元,年度交易限額從10000美元最高提高到50000美元。而“外包內用”,則意味著外籍人士不再需要額外下載支付軟件,直接用自己手機里的錢包就可以在國內進行支付。目前,已支持11個境外錢包入境掃碼使用。其中,境外用戶使用境外卡掃碼付時,需要收取一定的手續費。為鼓勵境外用戶在國內消費,單筆消費200元以下的由支付寶承擔手續費,單筆消費超過200元的,會收取一定手續費。
由此,外籍人士在國內移動支付的堵點已經基本疏通。
業內人士指出,從近幾次會議的規格和落實的速度可以看出,支付在成為金融基礎設施之后,其潛在的社會價值和作用也正在得到更高層面的重視?!兑庖姟烦雠_的每一項政策舉措都對應相應的難點堵點,比如反映較多的額度不夠、驗證流程過長等問題,給出了最直接解決方案。簡而言之,就是“大額刷卡、小額掃碼、現金兜底”。
CHINA
《意見》出臺的每一項政策舉措都對應相應的難點堵點,給出了最直接解決方案。簡而言之,就是“大額刷卡、小額掃碼、現金兜底”。
大額刷卡,根據外國游客刷卡支付的習慣,在景區、酒店等消費場景布設POS機。目前,如上海的五星級、四星級甚至三星級以上的飯店都已經重新升級改造了POS機;多地的機場、景點、購物場所也都布設了外卡POS機。北京也在加速進行刷外卡POS機的升級改造。目前,上海、浙江重點商戶外卡受理覆蓋率已超過90%。

上海銀行工作人員指導外籍友人使用華付通“Tour Card”支付產品。
小額掃碼就是在國內使用國外的電子錢包等產品,在保證財產安全的前提下盡量提高小額掃碼的數額,更好滿足游客需求?,F金兜底,即人民幣是法定貨幣,在所有消費場所都要能使用人民幣。
下一步,還將對旅游景區、度假區、文博場館、文娛場所、星級飯店、文商旅綜合體等重點文化和旅游場所場景進行支付便利化升級。支持與“食、住、行、游、購、娛”密切關聯的互聯網平臺企業,優化入境人員線上線下購買文化和旅游產品與服務的支付體驗。
4月6日上午,“邁希夫”號郵輪抵達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港,來自德奧瑞等歐洲國家的2000多名游客將在上海開啟為其兩天的觀光之旅,為讓“宜游”同時變為“易游”,上海市文旅局特別邀請上海建行在現場特意安排德語人員為外籍游客提供一對一服務,介紹建行針對境外來華人士關于外卡刷卡、外卡取現、零錢兌換等服務。建設銀行表示目前上海333家網點均提供零鈔現金兌換服務,并配備200元、300元、500元等多種“零錢包”,為前來兌換零錢的客戶提供綠色通道。全市1200余臺自助設備均支持外卡取現,并逐步在全市中心區域自助柜員機上推廣“100+10元鈔票取款模式”。
上海銀行則為“老外”專屬打造了手機支付產品——Tour Card(華付通)。它在第二屆進博會中首次創新推出,歷經幾年發展,已覆蓋“衣、食、住、行、娛”等各種消費場景,解決了短期入境人士移動支付不便的痛點。
上海銀行將服務以小程序的形式直接嵌入支付寶、微信及銀聯云閃付等支付渠道,實現了“綁卡即用”;支持入境游客在線申領,綁定境外銀行卡隨用隨充,通過線上快捷、線下掃碼等方式完成消費;已上線英日韓專版,服務界面與交互體驗貼近母語用戶使用習慣。截至目前,在微信、支付寶、云閃付上可直接申請使用的華付通,已服務超40.2萬用戶。
相關數據顯示,2024年春節期間,境外游客在中國用支付寶消費金額同比增長500%,用境外錢包掃支付寶二維碼消費的金額同比增長32倍。支付寶也給中國商家帶來新生意,龍年春節,做境外游客生意的商家數同比增長560%。
2024年3月份,境外賓客通過支付寶在國內的累計交易金額同比去年3月份增長近10倍,交易筆數同比增長近8倍,活躍用戶數同比增長近6倍。截至2024年3月,入境后使用支付寶App綁定國際銀行卡(“外卡內綁”)的外國游客來自近200個國家和地區;其中,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美國、日本、泰國、德國、澳大利亞、英國、印度尼西亞是十大來源國。
許多來到國內的外籍人士紛紛感慨,一部手機就能滿足衣食住行,實在太方便了。
值得一提的是,優化支付服務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金融、商務、文旅、交通、外事、公安等部門和市場主體的密切配合。目前,中國正努力為外籍人士提供一個更加友好、便利的支付環境,使他們能夠更加輕松地享受在中國的消費體驗。隨著支付服務的不斷完善,未來外籍人士在中國的消費將變得更加“絲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