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字經濟的發展已成為推動全球企業生產率增長的關鍵力量,通過創新技術與數據驅動的方法,深刻改變了企業的運作模式。傳統的生產與運營模式在數字化浪潮中逐漸被高效、靈活的新系統所替代,企業通過這種轉型,能夠實現更高的生產效率與市場競爭力。本文探討了數字經濟對企業生產率增長的影響機制,旨在揭示這種經濟模式如何優化企業資源配置,提升決策效率、促進創新,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實際的推動企業生產率增長的策略。
關鍵詞:數字經濟;企業;生產率
中圖分類號:F2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9052(2024)04-0118-03
作者簡介:周木子(1995.06—? ),女,漢族,河南省鄭州人,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經濟學、統計學。
基金項目:2023年度河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調研課題“縣域城鄉融合發展與鄉村振興研究—基于數字經濟中介效應和空間杜賓模型的實證分析”(項目編號:SKL-2023-2784)。
引言
數字經濟的迅猛發展對企業運營模式轉變、生產過程優化以及市場競爭力增強影響深遠。信息技術的進步,尤其是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的應用,使企業能夠更精準地分析市場需求,優化決策流程,從而提高生產效率。此外,數字化平臺的廣泛運用也促進企業間的資源共享、相互協作,加強了供應鏈的穩定性以及響應速度。面對這些變化,企業需要靈活適應數字化趨勢,以保持在激烈的市場環境中的競爭力。同時,政策制定者制定有效策略以支持企業的數字化轉型,確保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一、數字經濟影響企業生產率的作用機制
(一)規模經濟之力
數字經濟時代下,規模經濟效益成為影響企業生產率的重要因素。在這個背景下,企業利用數字化技術的優勢,通過擴大生產規模實現成本的分攤以及效率的提升。具體來說,數字化平臺使企業能夠有效地整合資源,降低生產運營成本。例如,云計算、大數據分析等技術的應用,使企業能夠在更大規模上收集并處理數據,優化產品設計以及生產流程,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此外,數字經濟下的網絡效應也是規模經濟力量的體現。企業通過數字平臺與消費者和供應商建立緊密聯系,形成龐大的網絡。這種網絡效應不僅擴大市場的覆蓋范圍,還提高品牌的影響力。隨著網絡規模的增長,企業能更有效地進行市場營銷以及客戶服務,提升客戶滿意度。數字技術還使企業能夠跨越地理界限,進入更廣闊的市場。通過電子商務平臺,有助于企業直接接觸到全球消費者,無需通過傳統的分銷渠道。這不僅大大降低市場擴張的成本,也使得企業能夠快速響應不同市場的需求,實現個性化的產品服務[1]。在生產過程中,數字化技術的應用還提高生產的靈活性、可調度性。企業便于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快速調整生產計劃,實現小批量、多樣化的生產。這種靈活性使企業能夠更好地適應市場的變化,減少存貨以及過剩生產的風險。
(二)范圍經濟之變
范圍經濟效益對企業生產率的影響顯著,體現在企業通過技術整合與業務多元化實現成本效益的優化。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得企業能夠跨越傳統行業的界限,擴展其業務范圍,進入新的市場領域。這種跨界整合不僅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還為企業帶來規模與范圍上的雙重效益。首先,數字化技術如云計算、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的應用,為企業提供有效的工具來整合并分析大量數據。這使得企業在不同的業務領域之間實現信息共享與知識轉移,促進創新改進。例如,一個企業利用在一個領域中獲得的數據,來改進其在另一個領域的產品或服務。這種跨領域的學習應用,提高企業的整體運營效率以及市場適應性。其次,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還促使企業進行業務模式的創新。通過數字化平臺及工具,企業能夠開發新的產品與服務,或者為傳統產品提供新的增值服務。這種業務模式的創新不僅提升企業的市場吸引力,還為企業創造新的收入來源,增強其盈利能力。此外,數字技術還使得企業更容易進入新的市場領域。通過電子商務平臺、社交媒體等數字化渠道,企業迅速擴展其市場覆蓋范圍,接觸到新的客戶群體。這種市場的快速擴展為企業帶來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的雙重效益,提高生產率。
(三)技術創新之動
技術創新效益是數字經濟時代推動企業生產率增長的核心動力。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企業在生產、管理、市場操作等各個方面都得以借助創新技術實現突破性的進步。這種技術創新不僅提高企業生產效率,還增強其市場適應性與競爭力。技術創新使得企業能夠有效地優化其生產過程。通過引入自動化智能化的生產設備,企業能夠降低人力成本,減少生產過程中的錯誤率,提高產品質量。例如,應用自動化生產線實現高效的生產操作,而人工智能的應用則幫助企業優化生產流程,提高決策的精確性。技術創新在產品開發以及服務創新方面也發揮重要作用。通過利用最新的技術,企業能夠開發出符合市場需求的新產品,從而提升市場競爭力。例如,利用大數據分析消費者行為幫助企業設計更符合用戶需求的產品,而云計算與物聯網技術則使企業提供更加個性化、智能化的服務。技術創新還改變企業的市場營銷方式[2]。數字化營銷工具如社交媒體、搜索引擎優化、在線廣告,使企業能夠更有效地接觸到潛在客戶,并進行精準營銷。這些工具不僅降低營銷成本,還提高營銷活動的效果,增強企業的品牌影響力。
(四)管理效率之優
管理效率效益在數字經濟時代對企業生產率的提升起到關鍵作用。隨著數字技術的不斷進步,企業管理方式經歷從傳統到現代的轉變,這一轉變不僅提高管理的效率,還優化決策過程,加強企業的市場適應性,提高市場競爭力。數字化工具以及平臺的應用使得企業能夠更有效地收集、分析、利用信息。例如,企業資源規劃系統和客戶關系管理系統的應用,使得企業能夠整合各個部門的信息,提高跨部門協作的效率。同時,大數據分析的應用也使企業能夠從大量的數據中提取有價值的意見,支持更加精準高效的決策。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數字化工具同樣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在線招聘平臺以及人才管理系統,企業能夠更高效地管理員工,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以及滿意度。此外,數字化培訓和在線學習平臺的應用,也使得員工能夠更方便地獲取新知識,提升其工作能力。在供應鏈管理方面,數字技術的應用使得企業能夠更有效地管理供應鏈。
二、數字經濟發展推動企業生產率增長的策略
(一)深化技術融合,助推生產之力
促進技術融合關鍵在于如何有效地將先進的數字技術融入企業的生產運營過程中,以提高生產效率以及產品質量。在這一過程中,自動化智能制造系統的應用扮演著核心角色,尤其在如汽車制造這樣的行業中。通過自動化技術的引入,企業不僅能夠加快裝配速度,還能提升產品質量的一致性,制造過程的可靠性。自動化機器人的應用減少人為操作的需求,從而減少由人為錯誤引起的缺陷,同時也實現生產效率的大幅提升。這種技術的應用不僅限于重復性高的操作,還包括那些需要精細操作的環節,確保最終產品的質量與性能。云計算與大數據分析技術的引進對于優化生產決策同樣至關重要。通過這些技術,企業能夠實時收集并分析生產線的數據,有效地監控整個生產過程。這種實時監控不僅有助于及時預測設備維護需求,避免生產中斷,還能通過分析數據來優化生產流程,如調整生產速度,改善資源分配。例如,一些領先的高科技公司已經通過大數據分析技術,實現生產過程中原材料消耗與產品質量的綜合優化。這種數據驅動的決策過程能夠幫助企業更好地適應市場變化,提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物聯網(IoT)技術的應用也對提升生產效率至關重要[3]。通過在生產設備上安裝智能傳感器,企業能夠實時收集關于設備狀態以及生產環境的數據。這些數據的實時收集分析,不僅能夠提高生產效率,還有助于及時發現并解決生產過程中的問題。如果某個機器部件出現異常,傳感器立即檢測到并發出警報,從而允許維修團隊迅速響應,減少設備停機時間。
(二)強化數據驅動,激發創新源泉
在數字經濟時代,企業為提高生產率以及市場競爭力,需重視建立完善的數據采集系統。這一系統的建設涉及部署先進的數據收集工具,如傳感器、在線監控系統、用戶界面,以便從生產流程、客戶互動、市場動態等各個環節收集數據。例如,在零售行業,通過跟蹤顧客的購物偏好,企業能夠更有效地管理庫存,優化商品布局,甚至預測未來市場趨勢。這種數據收集不僅限于銷售數據,還包括顧客行為分析,如購物路徑、停留時間、購物頻率,這些數據能夠幫助零售商優化店面布局以及營銷策略,提高顧客滿意度,增強購物體驗。企業應投資高級數據分析技術,如機器學習、人工智能等。這些技術的應用幫助企業從海量數據中提取有價值的信息,識別發展趨勢,從而指導更精準的商業決策。在制造行業,通過機器學習模型分析生產設備的運行數據,企業能夠提前預測設備故障,實現預防性維護。這不僅減少設備的停機時間,還降低維護成本,提高生產效率。此外,這些技術還要應用于產品質量控制,通過實時監測生產線上的數據,企業及時發現生產過程中的問題,從而保證產品質量。在客戶數據的分析應用方面,企業通過分析客戶行為、偏好、反饋來發現新的市場機會并設計改進產品。例如,企業通過在線評價來獲得關于產品性能以及客戶滿意度的即時反饋。這些信息對于產品的持續改進至關重要,有利于幫助企業快速響應市場變化,及時調整產品策略。通過深入分析客戶反饋,企業還能夠開發新的產品特性或服務,以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例如,通過分析客戶在社交媒體上的討論,企業能夠發現客戶對某一產品特性的偏好或不滿,據此調整產品設計,增強產品競爭力。此外,企業還應建立起一套高效的數據管理以及分析流程,確保數據的質量以及分析的準確性。這包括數據清洗、存儲、處理的標準化流程,以及對數據分析結果的有效解讀與應用。通過這些措施,企業可以確保所收集、分析的數據能夠有效地支持決策制定。
(三)優化管理流程,增強企業效能
企業在優化管理流程這個過程中需系統地重構其內部管理流程,以提高操作效率,減少不必要的資源浪費,從而提升整體業務性能。為此,企業首先應實施流程再造,即對現有的管理運營流程進行全面評估、重新設計。這包括標準化流程、消除冗余步驟以及簡化復雜操作。例如,在供應鏈管理中,企業通過集成化的供應鏈管理系統來優化供貨、庫存、分銷流程,減少不必要的庫存積壓,提高響應市場變化的速度。這樣企業能夠更有效地管理資源,減少成本,同時提升客戶服務質量[4]。企業也需采用數字化平臺來自動化管理流程。例如,通過部署ERP系統,企業在一個集成平臺上管理財務、采購、銷售、人力資源等多個業務功能,實現數據的統一管理以及流程的自動化。這種自動化不僅提高數據處理的效率,還為決策提供實時數據支持。進一步地,企業應強化績效管理體系,通過設定明確的業績指標并進行定期評估,來、提升各部門團隊的工作效率。這包括對員工績效的持續追蹤和反饋,以及基于績效結果的培訓措施。有效的績效管理能鼓勵員工提高工作效率,同時幫助管理層識別效率低下的環節,及時進行調整。企業還應注重培養員工的數字技能,提升管理能力,確保其能夠適應數字化的工作環境。通過定期的培訓以及專業發展計劃,員工不僅能夠提高對新技術的適應能力,還能夠培養解決問題。提升創新的能力。員工的能力提升直接關系到企業管理流程的優化以及效能提升。企業應當建立持續改進的文化。通過定期審視并調整管理流程,企業持續尋找提升效率效能的機會。這種文化鼓勵員工積極提出改進建議,幫助企業及時發現并解決潛在的問題,從而實現持續的優化創新。
(四)擴展市場連接,拓寬發展領域
數字經濟的背景下,擴展市場連接從而拓寬發展領域,企業應利用數字化平臺來拓寬其市場接觸面。這意味著通過互聯網,特別是電子商務平臺、社交媒體、移動應用等,來吸引更廣泛的客戶群體。例如,通過在線市場以及社交媒體的營銷,企業觸及不同地區、不同背景的潛在客戶,這不僅擴大市場覆蓋范圍,還提高品牌知名度。數字化平臺的使用還允許企業更加精準地定位目標市場,通過數據分析來了解客戶需求偏好,從而提供更加個性化的產品以及服務。在數字經濟的推動下,許多傳統的業務模式被重新定義,企業應探索新的業務模式。企業利用數字技術來開發新的產品或服務,或者通過改造現有的業務模式來適應數字時代。例如,傳統零售商通過建立線上購物平臺,結合線下體驗店,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的新零售模式。企業還能夠通過數字化技術開拓新的業務領域,如通過大數據分析提供定制化服務,或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開發智能產品,提升產品服務。企業應加強與其他企業和機構的合作,以便更好地利用外部資源以及專業知識,共同開拓新市場。這通過建立戰略聯盟、合作伙伴關系或參與行業聯盟來實現。通過這種合作,企業不僅能夠共享資源,還能相互學習,共同創新[5]。例如,企業與科研機構合作,共同開發新技術,或與其他行業的企業合作,共同開發跨界產品。企業還需密切關注全球市場以及行業趨勢,以便及時把握國際市場的新機遇。這包括了解不同市場的消費習慣,以及跟蹤全球經濟以及技術發展趨勢。
結語
通過分析不同策略如技術融合、數據驅動、管理流程優化及市場連接擴展,在快速變化的數字經濟環境中,企業需不斷適應創新。企業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對新技術的應用、對數據的洞察以及對市場動態的敏感性。展望未來,企業的持續發展將更多地依賴于其在數字化道路上的探索進步,這不僅是提升生產率的途徑,也是實現可持續增長的關鍵。
參考文獻:
[1]胡德龍, 石滿珍. 數字經濟對企業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研究[J]. 當代財經, 2023, (12): 17-29.
[2]任燦燦. 數字經濟對企業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基于不同價值鏈的視角[J]. 統計與決策, 2023, 39 (21): 174-178.
[3]郭偉, 郭童, 耿曄強. 數字經濟、人力資本結構高級化與企業全要素生產率[J]. 經濟問題, 2023, (11): 73-79+129.
[4]孫雪嬌, 范潤. 數字經濟對大中小企業全要素生產率影響的鴻溝效應[J]. 經濟管理, 2023, 45 (08): 45-64.
[5]黃宇寧. 數字經濟、低碳技術創新與全要素碳生產率 [J]. 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 2023, (08): 2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