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彬
創新型思維的養成和批判性思維是相輔相成的,創新型思維需要批判性思維的訓練,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時刻關注對于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的養成,為學生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語文中的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思維的含義可以理解成能夠對課文內容做出一種判斷,在判斷的過程中不斷指引自我能力的提升。當前語文教學的方向是素質化教育,針對的是學生學習能力、解決能力、探究能力的培養。具有批判性思維是學生創新和發展的基礎,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要注重批判性思維的培養。
批判性思維的養成需要大量的閱讀,閱讀教學能夠幫助學生發展批判性思維,而閱讀正是語文教學的一部分。
二、語文中批判性思維培養的現狀
(一)教師對批判性思維的認識
教師是課堂的領航員,對學生具有深遠影響。然而仍有部分教師課堂采用單純講解的教學方法,學生只能被動接受,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這種情況就是由于教師缺乏對批判性思維的正確認識導致的。因此,教師需要對批判性思維的培養引起重視,加強在教學中的滲透。
(二)學生對批判性思維的認識
通過問卷調查我發現學生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維,但是并不全面。想要學生養成批判性思維需要幫助學生加強知識結構、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明確學習目標等,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學生養成批判性思維。
三、語文教學中批判性思維的培養
(一)課堂提問技巧的提升
語文課堂上問題的設計是否合理決定了學生是否能夠使用批判性思維去學習課文,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重視課堂教學中問題的設計,幫助學生培養批判性思維。
問題設計要注意開放性,只有滿足了開放性這個要求才能幫助學生多角度地去思考問題,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如,可以這樣設計問題:“對于生命的意義你有什么看法?”這樣的問題能夠激發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培養批判性思維。同時我們也可以設計一些含有判斷性質的問題幫助學生培養批判性思維,這樣的問題能引導學生去思考、去分析、去求證,能夠培養批判性思維。
(二)教師認識的提升
教師的素質對于學生的發展有重要影響。想要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就要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促使教師使用新的教學手段來培養學生批判地看待問題的能力。如,在平常的教學中可以有意識地進行多學科融合,用一些和本學科相關的知識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調動學生討論的興趣。如教學《鄧稼先》一課時,我們可以結合歷史引發學生思考并且討論問題。通過這些問題的討論幫助學生訓練批判性思維。
(三)創設情境
有效的情境創設能營造有助于學生思考的氛圍,思考氛圍的好壞決定了學生是否能夠真正參與進課堂問題的討論,所以我們要重視情境的創設,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和思考氛圍,引導學生去質疑、去思考,進而促進批判性思維的培養,為以后各學科的學習打下深厚的基礎。
如在教學《誰是最可愛的人》時,我會先展示解放前人民生活的圖片,再展示現在我們生活的圖片,然后讓學生去討論為什么改變這樣大。在這樣的氛圍下通過討論,讓學生去思考、去探究,最終學生們得到答案“是在黨的領導下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使我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他們就是最可愛的人”,這樣就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也培養了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四、反思的開展
語文教學的重點是閱讀,閱讀要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字詞句的運用,但是更加重要的是通過對文章的閱讀和思考使學生在個人意識方面有所得,所以要想使學生有所得就需要培養批判性思維。批判性思維的形成在于每次閱讀文章后的反思,只有有效開展反思活動,學生才能在反思中邊讀邊思考。在教學中我們要將閱讀和現實聯系在一起,使學生能夠結合自己的經驗去思考、去反思,為學生奠定批判性思維的基礎。
批判性思維的發展有助于學生素質的提升,在教學中我們要重視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使學生能學會批判性思考,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