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蘭 羅世嵩
摘要: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這為思政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供了有力的行動指南,為青年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奠定了堅實基礎,也為高中思政課的教育教學提供了方向,為高中思政課教師增強了信心,高中思政課對高中生三觀的樹立具有深遠的意義??萍际堑谝簧a力,人才是關鍵性因素,高中思政教師需要在思想上行動上響應國家方針政策。
關鍵詞:二十大? 高中思政課? 人才強國
一、思政教師勇做新時代的追夢人
思政課是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肩負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神圣使命。著名哲學家雅斯貝爾斯在他的《什么是教育》中寫道:“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云推動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一個靈魂?!苯處熜枰米约旱乃枷霛撘颇赜绊憣W生,教師要有終身學習意識。思政課教師除了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過硬的教學技能外,還要學習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做到學黨史,知黨、懂黨、信黨,自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在思政課堂有追求有信仰,這樣才能帶領學生在思政課中找到信仰,擔當起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正所謂給學生一滴水,老師要有一桶水。中國夢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夢,需要每一個中華兒女的不懈努力。思政教師這支隊伍更需要在思想上行動上為黨育人、為國育才。[1]
二、發揮思政課堂獨有的魅力
思政科的學習理論性強,這就需要教師采用合適的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首先,在備課的過程中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選擇生動直觀的教學方式。通過議題式方式,采用問題情境的模式層層深入,從學生的生活出發啟發學生思考,激發學生的興趣,課堂教學過程中還學生思考權、話語權、動手權,讓學生充分參與課堂。同時教師需要與時俱進采用現代化的技術和設備提高自己的信息技術水平,提高課堂效率。其次,突出強調思想政治教育方向。政治引導是思政課的基本功能,強調思政課的政治引導功能并不是要把思政課講成簡單的政治宣傳,而是要以透徹的學理分析回應學生,以徹底的思想理論說服學生,用真理的強調力量引導學生。最后,通過黨史理論加強學生的三觀教育。中學生正處于三觀確立的形成期,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有意識地通過課程學習將黨史和學生的三觀有機聯系起來,比如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部分第二課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通過新中國成立的歷程了解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中國共產黨是正確的選擇,是歷史的選擇,是人民的選擇,從而培養學生對社會主義和中國共產黨的政治認同,擁護社會主義和黨中央的決定,激發學生的愛國愛黨之情,樹立投身共產主義的激情。[2]
三、采用多元綜合評價機制
思政課四大核心素養即政治認同、公共參與、法治意識、科學精神。首先,教師教學的過程都要以學生的素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要改變單一的評價方式,比如通過要注重學生學習、勞動和社會實踐活動的行為表現,多維度評價學生的四大素養,引導學生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表現。比如在講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部分,請學生用手抄報的方式描繪新時代新征程新思想,從而明白習近平總書記的思想是立足于時代之基、回答時代之問。評價方式充分釋放學生的活力,發揮學生主體的作用。注重學生綜合素養的評價,鼓勵學生敢想、敢做、拓寬學生的視野注重學生長遠發展。其次,學校形成以德育為先、智育為重、體育為本、美育為根、勞育為榮的五育并舉多元綜合評價體系,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養。評價內容從能測試到五育并舉,評價內容從知識本位到核心素養,評價方式從終結性評價到過程性評價,評價主體從教師主評到多方聯評。[3]
四、通過黨史活動樹立正確三觀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學校作為培養人才的主陣地,要營造良好的黨史環境,開展豐富多彩的黨史活動。首先,通過學史活動增信。黨史活動可以增強學生戰勝困難的精神力量。比如學生觀看《復興之路》了解到中華民族的發展歷程,會有感而發地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的自信。愛黨愛國,同時在日常的生活學習中也會珍惜當下,不負韶華,努力學習,從而成為共產主義事業的接班人。比如組織學生去研學參觀偉人故居、紅色文化發源地、博物館等,通過活動滋養學生,在學生心里埋下愛國報國的種子,少年強則國強,青年學生要志存高遠,砥礪前行,將個人的夢融入國家的夢。其次,通過黨史活動增強道德品質的培養。焦裕祿同志是人民的好公仆也是全黨的學習榜樣,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焦裕祿精神是我們黨寶貴的精神財富,永遠不會過時。無數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事跡都值得我們學習。我們要號召學生們向楷模學習,大到英雄人物、小到身邊的好人好事,爭當楷模,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自省也,指引學生不斷前進,塑造正確的三觀。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周淑梅.中學政治課開展“三觀”教育初探[J].科技資訊,2016,(02):124.
[3]李悅.提升思政課教師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素養指向的探微[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