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治捷
隨著新課程改革工作的不斷深化,傳統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新時期的教學需求。尤其是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越來越多教師認識到傳統知識灌輸式的教學方法會限制學生個性思維的發展,影響學生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師致力于優化和完善教學方法,在傳統教學方式的基礎上結合一些新的方式,打造適合新時期學生實現個性化學習目標的教學模式。其中,教師會在數學教學中合理利用錯題資源,幫助學生分析自己在解決數學問題過程中需要注意的知識點和事項,使學生擁有更加清晰的解題思路。這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查漏補缺,也可以引導學生梳理知識點,構建更加完善的知識體系,形成數學思維。
一、導致小學數學出現錯誤的因素
(一)不良學習習慣
學生在小學數學學習活動中形成的不良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將會直接影響其學習效果,導致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時出現錯誤。不良的學習習慣往往和學生自身的性格和學習方式有很大的關系。例如,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時沒有深入分析、認真審題,在解答時疏忽大意,無法環環相扣順利解決數學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反映出學生日常聽講時沒有關注教師強調的解題注意事項,沒有認真審題。
(二)存在思維盲點
數學這門課程與文史類的課程有很大差別,需要學生具備數學思維和較強的邏輯思維,只有這樣才能高效地解決數學問題。從現實情況來看,部分學生之所以出現錯題現象,主要是其存在思維盲點。思維盲點使得學生無法掌握全部的數學知識,不能靈活使用這些知識。而且,一旦學生因存在思維盲點而出現錯題現象,久而久之會直接影響學習自信心,使學生陷入惡性循環。
(三)基礎知識不牢固
從某種程度上說,發生遺忘現象主要是因為沒有及時強化記憶,所學的知識逐漸在大腦皮層和中樞神經中淡化。對于部分學生來說,雖然課堂教學時間內做到了認真聽講,當時也記住了知識點,但是由于沒有定期回顧這些知識,導致知識逐漸被遺忘。而且,學生會受到學習壓力和自身精力等因素的影響,可能不會抽出足夠的時間再次記憶知識點,加之學習時未必能夠足夠透徹地理解,時間一長就會出現基礎知識不牢固的情況,在解題時遇到自己掌握不牢固的知識點就很容易出現錯題。
(四)學生粗心
小學生年齡比較小且專注力不足,在學習時很容易分神,解題時也很容易粗心,出現錯題。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學生沒有認真審題,逐字逐句分析出題人的想法,探明出題人要考查的知識點,導致自身在解題時出現理解性錯誤。此外,也有部分學生在解題時比較著急,自以為明確了題目的考查要點,但是并未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導致最終的解題結果錯誤。
二、錯題資源應用于小學數學教學的價值
課堂教學活動結束后,小學數學教師經常為學生布置一些習題作業,一是為了幫助學生鞏固課堂所學知識,二是給予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
教師也可以通過評估學生完成作業習題的情況來了解其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明確學生知識體系中存在的問題和疏漏之處。
在完成作業習題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正確解題即為明確了這道題的解題思路,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得到對的結果。反之,則表示學生在解決這道數學問題時思路不夠清晰,無法靈活運用知識點。這也代表與錯題有關的知識點是學生學習的短板。教師將這些錯題資源應用于教學中,可以幫助學生了解錯題相關的知識點,并且帶領學生重新回顧這些知識點,使其形成正確的解題思路,避免學生下次遇到這類問題時再出錯。
教師針對這些錯題進行二次講解,能夠加深學生的印象,使其找到自己出錯的地方,有針對性地解決錯題,這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幫助學生樹立較強的學習信心。對于教師來說,將錯題資源運用于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也能夠改變傳統知識灌輸式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優化和完善自身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更好地引導學生利用知識點正確解題,發揮錯題資源的作用和價值。
三、小學數學教學中錯題資源的利用現狀
(一)對錯題的認識不準確
部分教師對錯題缺乏足夠的認識,認為錯題在教學活動中價值有限,不值得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進行再次利用。而且,部分教師沒有對學生出現錯題的原因進行深層次分析,只是認為學生粗心才會出錯,未高效合理地利用錯題,發揮其最大價值。
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部分教師習慣將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放在課堂教學活動上,忽視了錯題利用這一環節。日常教學工作中,只是讓學生對照參考答案自行訂正錯題,然后由教師進行批復,只要學生寫出正確答案即認為解決了錯題。
從上述內容可以看出,雖然教師有想法利用錯題資源開展教學,但是對于錯題的認識僅停留在表層,沒有真正探究學生出現錯誤的原因,也沒有通過分析和總結,充分利用錯題資源。這表現出部分教師在錯題利用方面存在認知淺顯的特點,這種特點勢必會影響教師的教學效果。
(二)錯題利用率不高
從現實情況來看,衡量教學有效性的標準包括課前準備工作的情況、課堂教學環境的情況、教師評價學生學習效果的情況以及教師履行自身職責的情況。評價教師教學的有效性涵蓋了課前、課中、課后三個環節,具體到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有效性評估方面,教師對錯題的利用程度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部分教師在課前準備環節往往未投入足夠的時間放在錯題講解方面,只是一帶而過。這說明教師在課前準備環節沒有形成較強的錯題利用意識,沒有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提前預設學生可能出現的錯誤。
在課堂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部分教師沒有深入講解錯題,引導學生明確出現錯題的原因,導致學生無法在錯題講解中突破知識難點,全面理解課堂教學活動講授的數學知識,更談不上做到活學活用。而且,部分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的錯題互動比較弱,沒有針對錯題與學生進行一對一講解。認為不在錯題講解上花費過多時間可以提高教學效率,沒有認識到缺少與學生足夠的交流和互動將會影響學生從錯題利用過程中取得的學習進步,也無法有效培養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會對思維訓練產生負面影響。
在錯題反饋方面,部分教師工作不到位,主要表現在對學生錯題的評價方式比較單一。在批改學生的作業習題時,只是按照標準答案進行核對,沒有針對學生的錯題進行深入分析,也沒有詢問學生的解題思路,無法針對學生出現的錯誤制定方案。還有部分教師傾向于讓學生自己訂正錯題,然后進行二次批改,沒有認識到如果學生未掌握正確的解題思路,仍然運用錯誤的想法,只會得到錯誤的答案。加之學生在自行訂正錯題的過程中往往缺乏信心,不會認真深入地思考自己出現問題的原因,無法從訂正錯題的過程中掌握新的知識。這種做法無法體現出錯題的價值和作用。
四、利用錯題資源開展有效數學教學的方法和措施
(一)利用錯題資源,幫助學生查漏補缺
錯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學生知識體系的薄弱環節,教師可以利用錯題幫助學生查漏補缺,完善知識體系。
1.抓住時機,講解錯題。
在利用錯題資源時,教師需要抓住正確的時機,及時為學生糾正錯題,使其掌握正確的解題思路,獲得比較好的效果。一旦學生按照錯題的解題思路形成固化思維之后,將會影響解決這一類數學問題的效果。基于這一點,教師可以在每一次作業習題評講環節以及單元測驗評價環節督促學生整理自己的錯題集并修訂答案。教師選出學生出錯率比較高的題目進行深入講解,將該問題涉及的所有知識點列出來,引導學生回顧知識點,使其在掌握知識點的同時能夠針對自身知識體系的薄弱環節進行完善。在每次課堂教學活動之前,教師也可以抽出一定時間為學生講解比較經典的錯題,使學生能夠形成正確的解題思維。必要時,教師應當針對比較典型的個人問題進行解答,使學生可以參照教師給出的建議糾正自己的錯誤想法。
從現實情況來看,教師及時為學生講解數學學習過程中出現的錯題,能夠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厘清解題思路,解決數學問題。
2.抓住典型,進行針對性講解。
在利用錯題資源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除了注重實際性之外,教師也要重視錯題的針對性。具體來說,教師可以針對重難點知識開展錯題講解活動,選出比較有代表性的錯題,帶領學生進行深入分析,確保學生可以掌握此類問題的正確解決方法,引導學生形成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能力。當學生在典型例題講解活動中能夠做到深入剖析產生錯誤的原因,并且在下次出現類似數學問題時可以高效解決,則表示教師的錯題利用活動取得了顯著成效。
例如,在講解“運算規律”相關知識點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一些典型的習題,要求學生在完成習題、比對答案時整理出自己的錯題。在下一次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則對學生整理出的錯題進行詳細分析,為學生講解和拆分具體的解題步驟,使學生能夠掌握習題中涉及的數學運算規律。
(二)整理錯題,及時鞏固知識點
1.匯總錯題,明確出錯原因。
對于小學生來說,匯總和整理錯題是必須具備的能力,也是一種高效的學習方法。學生可以在匯總錯題的過程中明確自己出現錯誤的原因以及這些錯題涉及的重要知識點。而且,學生可以通過整理錯題,提高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能夠為教師利用錯題資源開展針對性教學提供思路。因此,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需要充分認識到錯題匯總和錯題利用的作用,認識到培養良好的錯題匯總習慣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長時間的積累。
例如,在圍繞三角形相關知識點整理錯題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三角形三邊關系”相關知識點的錯題進行整理。以學生比較容易出錯的題為例,“三條長度分別為6厘米、7厘米、13厘米的線段是否可以組成一個三角形?”這個問題出錯率很高,將其整理在錯題集中,可以使學生結合課本知識了解到出現問題的原因,即三角形三邊關系中并不包括兩邊之和等于第三邊。學生了解到出現錯誤的原因之后便會加深對這一知識點的印象,下次出現類似問題時也不會出錯。
2.復習錯題,鞏固知識點。
整理和研究錯題之后,學生還需要定期復習錯題,以加深印象,鞏固與錯題相關的知識點。考慮到小學生正處于學習新知識的重要時期,每天都在接觸新的學習內容,如果不及時進行復習和鞏固,將會遺忘以前學過的知識點,教師需要提醒學生及時復習錯題。
復習錯題可以提高學生對自身薄弱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進一步提高學習質量。而且,教師也可以在學生復習錯題的過程中發揮自己的監督作用和輔導作用,使學生獲得更好的復習效果。基于這一點,教師可以在每次開展課堂教學活動之前抽出一些時間,帶領學生從復習錯題的角度回顧之前學過的知識,以此達到查漏補缺的目的。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將之前學生容易出錯的題目轉變為隨堂小測驗內容,使學生可以在學習過程中隨時溫習出錯的題目。在設計單元測試試卷時,教師也可以將學生容易出錯的題目進行適當調整,改變一些條件和數據,以便檢驗學生復習錯題的效果。
(三)建立錯題資源庫,提高錯題利用率
在信息時代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利用智能識別技術收集學生的錯題,并將其上傳到數據庫中。條件允許的話,教師也可以要求學生利用移動設備進行拍照,并將其上傳到學習系統中。系統會利用智能識別技術將圖片進行轉換,然后傳送到數據庫中,通過各種方式組建好錯題數據庫之后,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對其進行智能化管理。因此,學校要不斷更新錯題數據庫,利用大數據技術對錯題類型進行分類匯總,便于師生更加高效便捷地利用錯題資源。
五、結語
對于小學生來說,出現錯題很正常,面對錯題學生不需要過分緊張和焦慮,不要因此喪失學習的積極性和信心,要正確面對錯題,采取合適的方法解決錯題。在這個過程中,學校和教師需要給予學生足夠的幫助,使學生可以明確出現錯誤的原因,找到正確的解題思路,確保自身在下一次遇到相關問題時能夠規避錯誤。從實際效果來看,利用好錯題對于小學數學教學也會產生積極的影響,如幫助學生查漏補缺、及時鞏固知識、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等。教師要充分發揮錯題資源的作用,進一步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構建更適合學生實際需求的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