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華芬
對課堂學習進行鞏固、深化及延伸的重要途徑為家庭作業。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精心設計語文家庭作業,是深化學生學習認知的重要途徑,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水平。從傳統的高年級語文家庭作業設計來看,其存在顯著的作業形式單一、缺乏個性化以及創新性不足等問題,不僅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無法有效滿足高年級學生的學習需求,影響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因此,語文教師應積極探尋多元化家庭作業的設計路徑,為學生設計形式多樣的家庭作業,豐富作業內容,以此促使學生以高漲的熱情完成作業,并獲得學習能力的提升。
一、設計家庭作業的重要性——促進高年級學生學有所獲
(一)有利于學生鞏固與深化課堂所學
作業作為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關鍵一環,有著鞏固課堂所學的作用。教師針對學生的實際學情設計多元化的家庭作業,引導學生預習新知、復習舊知,可以讓教學和學習的過程更加完整。此種家庭作業設計形式,既有助于進一步加深學生的知識記憶,也能使學生更扎實地掌握知識點。
(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不論在認知方面還是思維方面都有了一定發展,這時要想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能力,不能只讓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應逐漸引導學生學會獨立學習。學生回家完成作業時身邊既沒有教師的指導,也沒有同學的幫助,遇到問題必須自己獨立思考解決。這可有效提升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三)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良好的習慣能改變人生,一旦養成便可終身受益。”對于正處在發展黃金期的小學生而言,這一時期養成良好的習慣對學生的影響是終身的,是長久的。養成這樣的好習慣必須循序漸進地完成,學生只依靠在校期間的課堂學習是遠遠不夠的。家庭作業則可保證時間的持續性,為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奠定扎實的基礎。
二、小學高年級語文家庭作業設計要點
(一)把握多樣性家庭作業設計要點
在以往的語文家庭作業設計中,教師所設計的作業以學生獨立完成的作業為主,且作業任務機械重復,導致學生作業完成情況并不理想。教師把握多樣性的作業設計要點,從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學情出發進行設計,引導學生合作完成作業或增加作業完成的不同形式,可有效活躍學生的思維,真正提升學生的多元綜合水平。
(二)把握個性化家庭作業設計要點
考慮到學生之間各有不同,在進行作業布置時,教師還應遵循靈活性與差異性的特點。換言之,教師所設計的家庭作業應重視因材施教,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作業設計內容不僅要包含對能力弱的學生基礎家庭作業的設計,也要包含對能力強的學生拓展延伸性家庭作業的設計,布置分層次、個性化的家庭作業,讓每個學生都能學有所獲,進而增強其學習自信。
(三)把握實踐性家庭作業設計要點
任何工作和學習中,單一重復的內容難免會讓人產生厭煩感,尤其是對于喜歡新奇事物的小學生,盡管在思想水平方面有所成長,但仍處在活潑好動的年紀,若教師只為學生設計重復、機械的作業,長此以往會導致學生疲于應付,產生厭倦學習的心理。因此,在設計家庭作業時,教師應重視理實結合,通過實踐深化學生認知,帶給學生與眾不同的體會和感受,更真切地感知語文這門學科蘊含的獨特魅力。
(四)把握創新性家庭作業設計要點
創新性家庭作業是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一環,指的是鼓勵學生跳出傳統思維進行創造性思考。教師應當設計能夠激發學生想象力與創造力的作業,作業完成形式并不拘泥于某一種方法或者形式,而是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啟發思維。這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能力,使學生成長為新時代所需的人才。
三、小學高年級語文家庭作業設計策略
(一)設計合作型家庭作業
讓學生獨立完成家庭作業,是進入高年級后教師對學生的基本要求。但大多語文家庭作業的設計重復單一,導致學生難以積極地完成作業,也很難提升學生的發展水平,影響了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因此,在現階段的高年級語文家庭作業設計中,教師應重視合作型作業的設計,通過合作進一步啟發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間碰撞出不一樣的思維火花,在合作過程中得到其他學生的幫助,進而使學生更高效且順利地完成家庭作業,獲得知識與技能的向外延伸。
例如,在部編版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6課《狼牙山五壯士》教學時,在課堂上完成了基礎教學任務后,教師可為學生設計合作型家庭作業,即“分析文本的結構、寫作的手法以及運用的語言,并運用文字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讀后感和學后感。”在為學生布置合作型家庭作業后,教師可鼓勵學生自主尋找合作伙伴。這時每個小組中的成員都各司其職,有的學生對教師課堂上所講的文章結構進行了總結,有的學生則對教師所講的寫作手法進行了整理,還有的學生對文本的語言進行了分析。完成以上基礎性作業后,各小組成員在組內匯報了成果,相互交流學習文本的感受,并進行了讀后感和學后感寫作。在這個過程中,每名學生都能各抒己見,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分析問題、表達觀點,合作型家庭作業的完成嚴謹且認真,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對自身原有知識的拓展,也使得家庭作業的設計更加靈活,學生參與作業完成的熱情也愈發高漲。這對學生深度掌握語文知識、深刻理解語文思想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設計分層型家庭作業
每名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受家庭、教育等因素影響有著不同的學習風格、興趣點以及能力水平。如果在高年級的語文家庭作業設計中,教師一味進行“一刀切”的作業設計,既難以適應現代教育的要求,也與學生的發展規律相背離。因此,為改變這一現狀,高年級語文教師應設計分層型家庭作業,依照學生的具體學情將家庭作業內容進行分級,以適應不同學生的學習水平,確保每名學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得到挑戰和提升,規避學優生基礎型作業飽和及學困生挫敗感的出現,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增強其學習自信。
例如,在部編版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第21課《山居秋暝》古詩教學時,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深度理解山水田園詩中“詩中有畫”的創作風格,培養和提升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為讓每名學生都學有所獲,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正視、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為其“量身定做”家庭作業,以促進每名學生的全面發展。
對于學困生來說,教師應設置較為簡單的家庭作業,如讓該層次的學生背誦并默寫古詩,進一步體會古詩表達的內涵,在反復的背誦和語言揣摩中夯實學習基礎;對于中等生來說,教師可為其設置寫話練習作業,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寫一寫古詩所展現的場景,加深學生的知識印象,并有效增強學生對古詩詞語言轉化的能力;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來說,教師應拓展作業維度,讓學生對學過的有關本文作者的其他古詩進行回憶,并引導學生進行對比分析,培養學生的詩詞分析能力及閱讀能力。這種分層型家庭作業的設計方式可更好地尊重學生的差異,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三)引導學生自編家庭作業
新時期家庭作業的布置,不僅是為了幫助學生鞏固所學,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思考力和自主學習力,以良好的家庭作業設計實現教與學的閉環,并使學生獲得綜合能力的提升。引導學生自編家庭作業,更多地將作業完成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學生不用再機械式、重復性地完成作業,而是充分發揮自身能動性進行學習創作。因此,語文教師應綜合教學實情,以及學生的認知、理解等能力,設置自編型家庭作業,以此激發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和動力,提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例如,在部編版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5課《搭石》教學時,本節課需要學生掌握一些新的生字詞,如“穩、衡、鞋、洪、暴、猛、懶、惰”等,以往教師在布置家庭作業時,不免會讓學生對這些基礎知識進行鞏固記憶。這種單一的作業形式,既增加了作業的無趣感,也影響了家庭作業價值的真正發揮。為讓學生以高漲的學習熱情完成作業,實現對本節課知識的鞏固,并切實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教師可引導學生自編家庭作業,如讓學生根據所學的生字、生詞編寫一段話。這時,大多數學生都能將這樣的家庭作業看作一種文字游戲,愿意積極參與。很快就有學生創作了如下故事:“在天氣愈發悶熱的三伏天,暴雨的序幕逐漸拉開。暴雨的多日狂掃下,河水猛漲,山洪也來了。面對這樣的災害,仿佛所有人都有所準備,在過獨木橋時都停下腳步,大人們紛紛讓孩子挽起褲腳,由大孩子帶路,小孩子緊跟,一路認真專注地過獨木橋,就連平常較為懶惰的孩子也不敢疏忽。”這種引導學生自編家庭作業的設計方式,可有效發散學生的思維,是提升學生語文素養能力的有效途徑。
(四)設計實踐型家庭作業
“實踐出真知”,這一至理名言對教學工作有著重要的指示作用。在以往的小學高年級語文家庭作業設計中,教師嘗試為學生布置一些靈活多樣、基于學生學情的作業,但部分教師所設計的作業仍舊無法擺脫理論固化的模式,使得學生在學習中只能“紙上談兵”,難以做好真正的遷移運用。這不僅影響了學生素養、能力的提升,也難以實現語文高效教學的目標。因此,在當前的小學高年級語文家庭作業設計中,教師可為學生布置實踐型家庭作業,引導學生充分調動自身的智慧,提高實踐創新的趣味,激發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促進學生創新意識的發展。
例如,在部編版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6課《將相和》教學時,本課旨在通過認真閱讀學習理解,使學生能切實感受藺相如的機智勇敢,與廉頗識大體、顧大局、知錯認錯的優秀品質。針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以往教師會“掰開揉碎”了向學生講述,或者布置一些基礎性的作業,雖有所獲,但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態制約了其長遠發展。這時,教師可為學生設置實踐型家庭作業,讓學生將文本中的故事編成一個劇本,并以表演的方式呈現。劇本編寫靠學生一個人的力量難以完成,教師可引導學生自由結組,在小組中完成該家庭作業,并對人物的性格、語言以及形態特征等進行深度推敲,更好地理解文本內容進行劇本創作,以呈現出精彩絕倫且流暢的表演。這種實踐型家庭作業的布置,是對語文教學的再度升華,在此背景下,每名學生都感受到了語文學科的獨特魅力,在完成作業時也是興致高漲。
(五)設計創新性的家庭作業
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與創新能力是新時期教育工作的重要命題,也是學生適應未來社會必須具備的關鍵品質。小學語文作為教學體系中一門極為重要的學科,在具體的教學工作中,教師也應對此予以高度重視,尤其在家庭作業的設計方面,應積極掙脫傳統作業布置模式的束縛,在作業設計中充分體現創新性的要點。教師可借助先進技術之力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充分發動學生的思想意識,以此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使學生能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獲得學科綜合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部編版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13課《少年中國說(節選)》教學時,為拓寬家庭作業設置的寬度,有效培養學生的思想品質,教師可借助先進技術之力設計創新性作業,如讓學生運用多媒體設備收集相關的學習資源,閱讀與作者生平有關的書籍或者文章,切實了解一些與作者有關的歷史知識,并讓學生對汲取的課外知識談一談自己的學習收獲和感受;參與一些網絡方面的討論,讓學生能更加辯證地看待問題,大膽表述自己的觀點,并能逐漸形成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這種在家庭作業設置中融合新穎技術,有效增強了家庭作業內容與形式的豐富性和新穎性,使其成為打開發展學生創新探究能力之門的一把“鑰匙”,既有利于拓展學生的知識邊界,提升學生的學習品質,也可進一步提升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感悟,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
四、結語
總而言之,設計小學高年級語文家庭作業的重要性不容忽視,其有利于實現教育的良好閉環,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小學語文高年級教師應積極探尋新的教育形勢下家庭作業的設計路徑,使家庭作業不再是學生的負擔,而是提升學生學科綜合水平的有效方式。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為學生設置合作化、分層性、實踐型、創新性的家庭作業,也可引導學生自編作業,充分發揮作業的育人價值,使高年級小學生通過完成作業來更深層次地加深學習印象,促進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