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嵩琳
學校教育需要幫助學生掌握學科知識,提升學生的能力,為學生未來在社會中立足奠定基礎。學校教育還應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為學生的健康發展提供充分保障,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許多人認為小學階段學生對許多事物的了解并不充分,沒有必要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但事實上,小學生對外界的事物非常敏感,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對其成長具有重要意義。作為一名心理健康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特點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在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的同時形成“自然·自由·自悟”教學特色,進而促進教育質量的提升與個人專業能力的發展。
一、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現狀
(一)忽視個人的教學特色
教學特色是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通過不斷地積累與調整,在結合前輩經驗的基礎上形成的獨有的教學方式。作為學生成長的促進者,教師應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在不斷實踐與積累中形成自身的教學特點,從而更好地開展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起步較晚,許多教師在開展教學時總是結合前輩的經驗或網絡上的典型教學案例,將其融入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從而完成教學任務。但是學生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一種教學方法適用于一個班級的學生,但不代表著這種教學方法適用于一所學校的所有學生。教師應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在不斷摸索與教學實踐中形成自身的教學特色,以促進自身成長與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
(二)對于學生的了解較少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是為了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為學生的健康發展提供堅實的保障。教師需要深入到學生群體中,通過多樣化的方式全面了解學生在學習與生活中出現的問題,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措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考慮到小學生對教師具有天然的敬畏心理,無法將內心的想法訴說給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產生了一定影響,教師要以平等的姿態與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以循循善誘的形式引導學生訴說當前的困擾,以師生共同合作的形式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為學生的健康發展奠定基礎。但是部分教師無法徹底轉變自身的想法,認為教師這一職業具有一定的威嚴,無法與學生以平等的姿態進行溝通與交流,對學生的了解較少,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教師應以朋友的身份與學生進行交流,全面了解學生的情況,從而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成長。
(三)忽視學生的成長規律
小學生處于發展的過程中,教師應遵循學生的成長規律,發揮教育的真正價值。在開展教學時,教師要考慮到小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不能單純地進行心理健康相關理論的傳授,而是應該適時地創新課堂教學形式,從而使學生更加深刻地掌握心理健康知識。但是,仍有部分教師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在講臺上單純地進行理論知識的傳授,并不會針對相應的知識點帶領學生進行實踐。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本應充滿樂趣的心理健康教育課堂喪失了原有的趣味,使課堂教學氛圍變得極為枯燥,對學生的發展產生了一定影響。教師作為學生成長的促進者,應遵循學生成長的規律,選擇符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方式,以發揮心理健康教育的真正價值。
(四)缺乏對于學生的鼓勵
在小學階段,教師的鼓勵對學生的學習與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時,教師應充分發揮鼓勵的作用,給予學生適時的鼓勵,使學生成為具有勇氣且自信的優秀人才。教師通過與學生進行深入溝通,全面了解其在學習與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與困擾,鼓勵學生發揮自身的價值,運用自己的力量來克服困難,使其在鼓勵下可以勇敢地面對現實生活中的困境,這對學生的成長有著重要意義。但是部分教師無法與學生進行深入溝通,這就意味著教師無法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無法適時地給予學生鼓勵與幫助。教師應充分發揮自身的價值與意義,遵循學生發展的規律積極,給予學生鼓勵,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同時使其成為更加優秀的人才。
二、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自然·自由·自悟”教學意義
(一)有效解決學生實際問題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自然·自由·自悟”教學的開展有利于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良好的教學氛圍為學生提出問題、傾訴苦惱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堅持“自然·自由·自悟”的教學特色,積極營造自然、自由、自悟的課堂教學氛圍。教師應積極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在課堂教學或日常生活中引導學生自主表達自身的想法,積極向教師傾訴最近的苦惱,運用科學的方法與手段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以有效地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促進學生健康發展。“自然·自由·自悟”的教學特色應用于實際教學中,不僅可以切實地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同時對學生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二)幫助學生進行情感表達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自然·自由·自悟”的教學特色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進行情感表達,使學生正確面對自身的負面情緒,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小學生對于許多事物的認知較為模糊,無法深刻理解自身的情感,在情感表達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礙。傳統的教育模式忽視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同時也忽視了引導學生表達情感對其成長的意義。學生無法真實地表達自身的情感,常常被困在復雜的情緒中無法真實地面對自身的負面情緒,長此以往對學習與成長會產生嚴重的影響。教師將“自然·自由·自悟”的教學特色應用于教育教學的過程中,發揮其優勢,向學生講授正確表達自身情感的重要性,從而積極引導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表達自身的情感。
(三)促使學生掌握心理知識
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學生的能力會得到一定的發展,同時學生的壓力也會逐漸增大,雖然一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中接受教育,心理方面的問題可以積極與心理健康教師進行溝通,從而有效解決自身的困擾。但是學生并不是時刻都處于學校中,未來學生會走出社會,面對更強的壓力,此時若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識,對自身的成長會產生重要的影響。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自然·自由·自悟”教學特色有利于學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識,使學生合理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后續的學習與生活中出現的壓力,從而更好地面對未來的學習與生活。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自然·自由·自悟”教學特色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識,為學生后續發展與心理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不斷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學校教育不僅要幫助學生掌握所學知識,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還要給予學生心理健康關注,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當前學生的學習壓力比較重,在學校要接受教師的教學,課后還有各種補習班、興趣班等課程等,這給學生小小的身體與心靈帶來了不小壓力。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自然·自由·自悟”教學特色可以使學生正確地表達自身的情感,解決學生在學習與生活中出現的實際問題,在幫助學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識的同時,不斷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為學生未來的學習與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自然·自由·自悟”教學特色
(一)遵循學生實際情況,保持課堂教學自然性
學科教學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結合學生身心特點,立足于學生的實際問題,從而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掌握學科知識,促進學生知識與能力的提升。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同樣要立足于學生的實際情況,走進學生的實際生活,從而更好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教師應遵循學生的實際情況,保持課堂教學自然性的教學特色,讓課堂教學自然發生。
以閩教版教材小學心理與健康五年級上冊《欣賞自我》教學為例。在開展教學工作時,教師應遵循學生的實際情況,保持課堂教學的自然性,在日常生活與課堂教學中與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全面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從而引導學生更好地開展后續的學習活動。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展示典型案例,引導學生發現案例主人公的性格特點并積極進行分享。隨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來分析,并向大家講述如此分析的依據。教師深入學生內部,全面了解學生的情況,以案例為先導,使學生通過課堂學習初步認識自身的性格特點,并且學會尊重他人、接納他人。心理健康教育的課堂不僅凸顯了自然性的教學特色,對學生的成長也具有重要意義。
(二)合理創設課堂活動,賦予課堂教學自由性
小學生具有活潑好動、注意力難以集中的特點,在開展教學時,若教師單純地進行理論知識的傳授,會使學生喪失學習興趣,對學生的學習產生嚴重影響。教師應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合理創設課堂活動,引導學生在活動中自由地表達自身的想法,賦予課堂教學更多的自由性,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以閩教版教材小學心理與健康五年級上冊《人人都要講規則》教學為例。教師應合理創設課堂活動,賦予課堂教學自由性的特色。在進行教學活動開始前,教師可以運用游戲進行課堂導入,從而使學生更好地適應心理健康教育的課堂。
“同學們!我們今天要學習規則的重要性,在教學活動開始前,老師想帶領大家進行一項游戲。這個游戲的規則很簡單,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聯系!”
先用小學生喜歡玩游戲的特性激發其學習興趣。接著,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將桌椅挪到班級后面,留出游戲的空間,并運用教學工具在教室內模擬十字路口,引導學生表演行人通過馬路。
在游戲中,學生的表現各不相同,部分學生可以遵守交通規則,但是部分學生并未遵守交通規則。這時,教師再結合學生的游戲情況開展教育工作,使學生認識到遵守規則的重要性。游戲活動給予了學生一定的自由,同時保障了教師自由性的教學特色。
(三)發揮學生主體地位,提高課堂教學自悟性
自悟性的教學特色有效地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是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時,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主解決在學習與生活中存在的問題,進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教師還應積極營造具有自悟性的課堂教學,保障課堂教學特色,促進學生不斷發展。
以閩教版教材小學心理與健康五年級上冊《友誼與競爭》教學為例。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打造具有自悟性的課堂。教師可以在教學活動開始前結合教學的主題為學生講授相關的故事,從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
“同學們!友誼是我們人生中最為寶貴的財富,大家在學習與生活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友誼與競爭。接下來老師將課堂留給大家,大家可以仔細思考以往生活中與友誼和競爭相關的經驗,然后積極分享給周圍的同學!”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并邀請學生分享自己的故事,引導學生自己感悟、自己思考,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友誼與競爭的重要性,從而使學生具備處理友誼與競爭的能力。
(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堅持課堂教學教育性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開展主要是為了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健康問題,傳授心理健康知識,為學生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教師應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以教育的形式促進學生不斷發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可以有效地堅持課堂教學的教育性,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與人才培養效果。
以閩教版教材小學心理與健康五年級上冊《小小男子漢》教學為例。教師應充分發揮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育性特色,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帶領學生了解男子漢的主要特質,使學生明確自身成為小小男子漢需要具備的品質,明確自身存在的不足,從而為自己設立相應的目標并為之努力。教師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夠發揮課堂教學的教育性,使學生充分了解心理健康知識,促進學生不斷發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對學生的學習與成長有著重要意義,作為學生成長的促進者,教師應堅持“自然·自由·自悟”的教學特色,將其合理運用在教育教學中,切實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教師應當遵循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創設課堂活動,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將自然、自由、自悟以及教育性的教學特色融入教育教學的過程中,促進學生不斷發展。教師還應在此基礎上不斷完善教育教學體系,發揮“自然·自由·自悟”教學特色的價值,為學生的健康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