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康寧, 亢 晶, 趙亞娜
(西安市華山中心醫院腎臟內科,陜西 西安 710043)
血液透析是一種替代性治療方法,用于幫助尿毒癥、腎衰竭等患者排除體內的廢物和多余的液體,對于腎功能受損的人,血液透析是維持生命所必需的治療手段[1-2]。在血液透析過程中,患者的血液通過透析器,經過一系列的濾過和清洗,被去除廢物和多余液體,再被重新輸回患者體內[3-4]。雖然血液透析技術成熟且療效顯著,但由于患者病情嚴重,需要接受長期的治療,使其易產生低血壓、心血管問題、感染、貧血等并發癥,影響預后,需要配合良好的護理,減少其并發癥發生率,有效提高其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5]。本研究將病例分為2組,對比分析常規護理及循證護理,探討這2種護理方法應用于血透患者康復護理中的效果。
選取我院2021年2月—2023年5月收治的血透患者實施研究,共有80 例。其中,觀察組40 例,男20 例,女20 例;最小26 歲,最大74 歲,平均年齡(51.19±6.71)歲;平均病程(17.36±2.53)個月;對照組40例,男21例,女19例;最小27歲,最大75歲,平均年齡(52.64±6.83)歲;平均病程(18.41±2.55)個月。2 組男女比例、年齡大小、病程長短比較,差異不明顯,無統計意義(P>0.05),具有一定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 病歷資料完整;② 生存期超過6 個月;③ 患者自愿參與研究,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 意識不清或精神疾病患者;② 過敏體質者;③ 拒絕參與研究者。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包括注意事項叮囑、生命體征監測、病情觀察等。
觀察組實施循證護理。① 成立循證護理小組:包括醫生、護士等專業人員,團隊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和實施護理計劃,并定期進行討論和評估,確保全面而協調的護理服務;② 收集證據:查閱最新的研究文獻、臨床指南及可靠的醫學數據庫,收集關于血透患者護理的最新證據,包括治療方法、并發癥管理、感染控制等方面的指導;③ 評估患者需求:對每位血透患者進行全面評估,包括身體狀況、血透過程中的特殊需求、心理社會因素等,了解其個體化需求,有助于制定有效的護理計劃;④ 制定護理計劃:根據收集到的證據和患者的需求,制定詳細的護理計劃,包括適當的護理干預、監測指標、預防措施、教育內容等;⑤ 實施護理干預:根據護理計劃,執行相應的護理干預,包括監測患者的血透過程、控制感染風險、管理并發癥、提供營養支持等;⑥ 定期評估和調整:循證護理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護理人員應該定期評估患者的護理效果,并根據最新的研究證據和患者的需求進行必要的調整,確保患者獲得最佳的護理結果[2]。
(1) 觀察2 組患者的生活質量(采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表評定,有健康狀態、生理功能、精神狀態和社會功能4 個維度),評分制(0~100 分),分數越高說明生活質量越好[6]。
(2) 統計2 組患者的滿意度(非常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及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采用自制滿意度評估量表評價,評分制(0~100分),90~100分為非常滿意,75~89分為一般滿意,0~74為不滿意。
(3) 統計2 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完全依從、部分依從、不依從)。
(4) 評價2 組的護理質量[7](主動服務、操作技術、健康宣教、服務態度),采用自制考核量表評價,評分制(0~100分),分數越高說明護理質量越好。
干預前,2 組患者的健康狀態、生理功能、精神狀態、社會功能等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2 組患者的健康狀態、生理功能、精神狀態、社會功能等評分均升高,且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以上維度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表1 2組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5.00%,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為5.00%,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80.00%,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為12.50%,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滿意度及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n(%)]
觀察組患者治療依從性為95.00%,對照組患者治療依從性為77.50%,觀察組患者治療依從性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治療依從性比較[n(%)]
干預前2組患者的主動服務、操作技術、健康宣教、服務態度等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2 組患者的主動服務、操作技術、健康宣教、服務態度等評分均升高,且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以上維度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2組患者干預前后護理質量評分比較(±s,分)

表4 2組患者干預前后護理質量評分比較(±s,分)
【注】 與干預前相比,*:P<0.05。
?
循證護理是一種基于最新研究證據、臨床經驗和患者價值觀的護理方法,其強調將最佳的可用證據與護理實踐相結合,以支持臨床決策和提供高質量的護理服務。循證護理的目標是通過使用可靠的證據來改善患者的康復結果和生活質量,護理步驟為[8-9]:提出問題、搜集證據、評估證據、應用證據及評估效果。可將循證護理的概念和方法應用于各個護理領域,包括血透患者的康復護理。通過循證護理,護理人員可以更好地了解最佳的護理實踐,提供個性化的治療方案,減少并發癥的風險,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和康復結果。在血透患者康復護理中應用循證護理具有一定的優勢[10]:第一,可以準確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循證護理通過收集、評估和整合最新的研究證據,幫助護理人員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滿足血透患者的特定需求和目標,有助于提高治療效果和康復結果。第二,減少并發癥。循證護理幫助護理人員了解和應用最佳護理實踐,減少血透患者在康復期間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基于循證的護理干預可以降低感染、血管通路并發癥和其他相關并發癥的風險。第三,提高患者安全性。循證護理強調在決策和實踐中使用最佳可用證據,有助于減少錯誤和不必要的干預,提高患者的安全性。第四,促進自我管理。循證護理鼓勵患者主動參與自己的康復護理,通過向患者提供最新的證據和信息,患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疾病和治療,并作出更明智的決策,有助于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和治療依從性[11]。此次的研究結果為:觀察組生活質量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依從性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護理質量優于對照組(P<0.05)。研究結果也表明,循證護理被應用于血透患者康復護理中的效果顯著,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及護理質量,提高其治療依從性及護理滿意度,降低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值得在血透患者康復護理中進行運用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