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穗
(泰興市人民醫院,江蘇 泰州 225300)
植入式靜脈輸液港(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s,IVAP)是長期埋植于皮下并留在患者體內的一種靜脈輸液裝置,包括注射座和靜脈導管,適用于腫瘤化療患者,可減少反復、多次穿刺造成的靜脈損傷,并避免化療藥物對外周靜脈造成刺激,降低靜脈炎的發生。化療間歇期輸液港不外露于皮膚表面,具有維護簡單、留置時間長、并發癥少、患者舒適度高等優點,已逐步應用于臨床[1]。然而,由于輸液港維護周期較長,化療間歇期每月僅需維護1次,日常以患者自我觀察和護理為主。由于患者缺乏輸液港相關知識和護理技能,常因日常行為或護理不當而造成港體移位、港座翻轉、導管堵塞、感染、血栓等輸液港相關并發癥的發生,不僅增加治療和護理的難度,嚴重者還可導致輸液港失效,增加患者的身心痛苦和治療費用[2]。奧馬哈系統以患者為中心,包括問題分類、干預措施和效果評價共 3個部分,通過識別和分析患者的護理問題,予以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并對干預效果進行評價,對患者護理問題的改善情況進行動態的監測和評價,是一種標準化、綜合性的護理實踐分類系統[3]。延續性護理則是在患者出院后予以連續性的護理咨詢和健康管理,以確保患者在無醫護人員監督的情況下能夠正確進行疾病的自我護理和康復[4]。本文將基于奧馬哈系統的延續性護理應用于腫瘤化療患者靜脈輸液港(venous access ports,IVAP)的護理中,護理效果滿意。
選取2022 年1 月—2023 年10 月泰興市人民醫院放療科收治并置入VAP的患者78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9例。觀察組男女比例20∶19,年齡41~77 歲,平均年齡(51.6±3.9)歲;對照組男女比例22∶17,年齡38~78歲,平均年齡(52.3±4.1)歲。
納入標準:① 符合惡性腫瘤病理學診斷標準;② 接受化療,以VAP 作為靜脈通路;③ 具自主行為能力和獨立讀寫能力;④ 能正常溝通,并能配合研究和隨訪;⑤ 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① 全身感染者;② 嚴重凝血功能障礙者;③ 選擇PICC、CVC 或其他靜脈通路者;④ 認知或溝通障礙者;⑤ 無法配合研究、隨訪及問卷調查者;⑥ 因病死、轉院、中斷治療等因素中途退出者。2組患者基線資料相比,具可比性(P>0.05)。
對照組予以常規輸液港護理及健康教育,即指導患者注意觀察輸液港及周圍皮膚有無異常,出現不適應及時來院就診;化療間歇期應至少每月來院維護一次輸液港。
觀察組則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基于奧馬哈系統的延續性護理。具體方法如下。
(1) 健康教育及咨詢、指導:植入輸液港前,護士應進行相關知識的健康教育,告知患者輸液港的使用目的、注意事項等以取得患者的配合。植入輸液港后護士應針對患者的文化程度、理解能力等進行個體化的健康教育,指導患者植入輸液港后24 h內進行松拳、握拳等活動,此后可進行手腕、肘部的屈曲、伸展、旋轉運動。避免置港側肢體提取超過5 kg 的重物,不做打羽毛球、引體向上、舉啞鈴等活動度較大的體育運動,注意保護輸液港側肢體,避免外力對置港部位造成撞擊。做CT、MRI 等檢查時,應告知醫護人員,不可使用輸液港注射高壓造影劑,以免損壞導管。
(2) 治療和程序:保持輸液港周圍皮膚清潔干燥,如在化療期間應規范使用無菌敷料對輸液港予以貼敷,妥善固定相應的導管和蝶翼針。患者出院后,應告知患者如需使用輸液港進行抽血和輸液治療,必須選擇有資質的醫療機構,嚴禁私自穿刺或使用輸液港。教會患者自我觀察輸液港相關并發癥,如港體周圍皮膚有無發紅、疼痛、腫脹等,港體是否有明顯的突起于皮膚表面,是否有體溫升高等感染表現等,出現異常應及時來院處理。根據患者的問題及輸液港的特點及維護流程,予以標準化、程序化的解決方案。
(3) 監測:患者出院后應通過電話回訪等形式了解患者近期輸液港的維護情況,提醒患者每4周應來院維護1次。輸液港維護可在病房或門診靜療中心進行,檢查患者輸液港的通暢情況,港體有無移位、翻轉等,港體周圍皮膚有無疼痛、紅腫等異常;同側上肢及肩關節有無不適,面部及頸部有無充血、壓痛等,出現異常應及時處理。了解患者對輸液港的認知和態度,對其提出的疑慮予以相應的解答。建立輸液港患友會,組織靜療專家授課,講解輸液港的結構、功能、自我護理相關注意事項等;還可以開展茶話會,鼓勵患者交流輸液港自我管理過程中的經驗、體會和教訓,增加患者之間的交流和學習[5]。
評價和比較2組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SUPPH)及生存質量(QLQ-C30),觀察并比較2 組患者干預3個月輸液港相關并發癥的發生情況。
1.3.1 自我管理效能
評價采用中文版癌癥自我管理效能量表(SUPPH)[6],內容包括緩解壓力、治療決策、情緒調節等共29個條目,采用1~5分評價,總分29~145分,評分與被測試癌癥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呈正相關。
1.3.2 生存質量
評價采用歐洲癌癥病人生存質量量表(QLQC30)[7],包括功能量表5 個,癥狀量表9 個和整體健康狀況量表1 個,除整體健康狀況量表采用1~7 分評分外,其余條目均采用1~4 分評分,總分30~123分,評分越高表示被測試患者的生存質量越好。
表1 2組SUPPH及QLQ-C30評分的比較(±s,分)

表1 2組SUPPH及QLQ-C30評分的比較(±s,分)
?
1.3.3 輸液港相關并發癥
包括港座移位(港體移位、港體翻轉等),導管堵塞(靜脈推注有阻力、靜脈輸液滴速較正常情況減慢),感染(輸液港周圍皮膚出現紅、腫、熱、痛,或患者出現發熱,外周血白細胞升高且無其他感染原因)等。
采用SPSS 22.0 軟件分析數據,2 組SUPPH 及QLQ-C30評分的比較采用t檢驗,輸液港相關并發癥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前2組SUPPH及QLQ-C30評分相似,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施基于奧馬哈系統的延續性護理后,觀察組的SUPPH及QLQ-C30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觀察組輸液港相關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輸液港相關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
化療是惡性腫瘤患者重要的治療方式,而VAP是近年來逐步應用于腫瘤化療患者中的靜脈通路,輸液港可長期留置于患者皮下,其留置時間長,不外露于人體表面,且舒適度和美觀度均較高,對患者日常生活造成的影響較小,是理想的靜脈通路。然而,隨著留置時間的延長,輸液港也會因維護不當而出現如感染、港座移位、導管堵塞等問題。化療期間的患者可由護士進行輸液港的日常維護和觀察,但對于化療間歇期出院患者需進行輸液港的自我維護。多數患者及其家屬缺乏輸液港自我護理知識和能力,離開醫護人員的幫助和指導后,其輸液港相關并發癥的發生風險增加,常因導管堵塞、港座移位、輸液港相關感染等并發癥而影響輸液港的正常使用,造成醫療費用的額外支出,并可能導致提前拔管,縮短輸液港的使用壽命,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經濟負擔[8]。
延續性護理是指患者轉變醫療場所后(多指出院后),對其進行連續性、整體化的護理咨詢和健康指導,以確保其所獲得的護理干預不因場所的改變而改變。奧馬哈系統的原理是通過對患者進行評估,分析其現有的護理問題予以標準化的護理干預措施,并動態評價和監測護理問題的改善情況,針對存在的問題予以改進措施,以確保護理干預效果[9]。本文實施基于奧馬哈系統的延續性護理,針對化療間歇期出院患者缺乏護理咨詢及幫助的問題,予以個體化、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充分指導患者掌握輸液港的自我護理知識和要點,避免日常生活中的不當行為;加強對于輸液港的自我觀察,發現問題后指導患者及時來院復查,予以有效的處理;同時加強輸液港的延續性護理,通過開展小講座、茶話會等活動對出院患者予以持續性的健康教育和咨詢指導,以提高患者對于輸液港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時促進患者與患者之間、患者與醫護人員之間的交流。通過每次輸液港的維護,評估其輸液港的通暢性,對其他存在的問題予以指導,以增強患者對輸液港相關知識的掌握[10]。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SUPPH 及QLQ-C30 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分析原因:基于奧馬哈系統的延續性護理通過實施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和持續性的咨詢和指導,有效提高了患者對于輸液港的自我管理能力;觀察組輸液港相關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規避了不利于輸液港的行為發生,從而降低了各類并發癥的發生,隨著并發癥發生概率的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了改善。
綜上所述,本文對IVAP 的腫瘤化療患者實施基于奧馬哈系統的延續性護理,有效提高了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對預防并降低輸液港相關并發癥的發生,以及生活質量的提高都起到了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