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期間,新質生產力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面臨著復雜的內外部環境,特別是老工業基地、老資源枯竭地區的振興任務愈加緊迫。在這一背景下,習近平總書記去年9月在黑龍江考察調研期間首次提到“新質生產力”,指出要“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
有別于傳統生產力,新質生產力涉及領域新、技術含量高,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競爭力和持久動力。對于老區而言,新質生產力更是振興發展的關鍵所在。
由于歷史和地理等因素,老區發展面臨著諸多挑戰。與發達地區相比,老區經濟增長乏力、產業結構單一、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亟待解決。新質生產力恰好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有力的解決方案。
首先,創新和新技術應用成為推動老區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通過引進和消化吸收新技術,老區企業可以提升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從而增強市場競爭力。例如,通過實施精準農業技術,老區可以提高農業生產效益,減少資源浪費。其次,新質生產力的引入有助于吸引外部投資。隨著政策支持和技術進步,老區的投資環境正在改善,高附加值產業開始向這些地區轉移,這不僅帶來了資金注入,還帶來了先進的管理經驗和人才輸入。如茂名、梅州等地,就成功地吸引了大量科技企業和創新型企業入駐,推動了當地經濟結構的優化。
2023年是廣東“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全面展開之年,全省上下推動強縣促鎮帶村各項任務落地落實,實現“百千萬工程”良好開局。本期專題介紹部分老區在高質量發展中取得的顯著成就,有的通過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等措施,成功實現了從傳統制造業向高端制造和現代服務業的轉變;有的積極利用自身優勢,大力發展海洋經濟、綠色能源等。這些成功的案例,證明了新質生產力對于老區振興的巨大作用。
新質生產力特點是創新,關鍵是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它必將帶動老區經濟向“新”而行。我們認為,依托科技創新,老區完全可以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引領產業全面振興,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