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霧繞青山,陽光灑稻田。稻田現溫泉,縱情山水間……”在博羅縣湖鎮鎮新圍村,村歌《神山石下幸福村》耳熟能詳,秀出了家鄉美、唱出了自豪感、結出了凝聚力。2023年5月26日,在“唱支山歌給黨聽—博羅縣第二屆村歌創演比賽”中,新圍村合唱隊演繹《神山石下幸福村》,榮獲一等獎。
一村一歌,用文化凝聚力量。這是湖鎮鎮以文化賦能“百千萬工程”的縮影。目前,全鎮各村(社區)共完成村歌創作24首,計劃今年完成10首。接下來,該鎮將繼續推動村歌創作,加快實現“一村一歌”的全覆蓋,形成“村村有村歌、人人唱村歌”的良好氛圍,通過村歌唱出鄉村特色、唱響鄉村品牌,不斷推動湖鎮公共文化服務的高質量發展。
深入一線創作,寫出鄉味濃郁的村歌
村歌是鄉村的文化符號。傳唱村歌,歌聲伴著正能量潛入心底,留住鄉愁,激發家鄉的認同感、自豪感,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為豐富湖鎮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展示湖鎮人民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湖鎮鎮開展了新時代文明實踐村歌創作活動,以村歌促進鄉村的文化振興,推動湖鎮文化事業的高質量發展。
村歌反映的是鄉土氣息,品味的是家鄉味道。在村歌創作中,該鎮組織創作團隊用最美的詞、最美的曲、最美的歌,打造具有專屬烙印的村歌,營造健康和諧的鄉村文化氛圍,提升鄉村的社會影響力。
在“唱支山歌給黨聽—博羅縣第二屆村歌創演比賽”中,新圍村合唱隊演繹《神山石下幸福村》,榮獲一等獎。
為讓村歌盡善盡美,有獨特的家鄉味道,湖鎮鎮組織創作團隊深入鄉村一線,通過與各村(居)委干部、老黨員、老干部、村民等面對面交談及實地走訪,了解各村(社區)的歷史、經濟、文化、文人軼事、旅游資源及村規民俗等情況,讓村歌內容緊跟時代步伐,反映鄉村振興、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等主題,凸顯鄉村人文特色、自然風物、地域稟賦,彰顯時代精神,做到歌中有物、歌中有景、歌中有人、歌中有韻,使歌曲達到凝聚鄉村發展干勁、體現鄉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自豪感的作用。
村歌的創作得到了湖鎮社會各界的支持,讓創作團隊能詳實、真實地掌握第一手資料,讓家鄉情、家鄉味原原本本地得到反饋。同時,該鎮積極調動社會資源,讓創作經費得到有效保障。2023年,該鎮爭取到8萬元的創作經費,為村歌創作奠定了基礎。
已完成村歌創作24首,傳唱凝聚村民向心力
有了各方的支持,湖鎮鎮的村歌創作順利進行。2023年,該鎮共完成村歌創作7首。截至目前,全鎮37個村(社區)中完成村歌24首,計劃2024年完成10首。
完成村歌創作是實施“一村一歌”工程的第一步。為了走好這第一步,創作團隊不僅全力確保村歌立意符合社情村情民意,還力求歌詞朗朗上口、歌曲容易傳唱,為群眾傳唱學習打下基礎。以歌育人,以歌傳情,讓大家唱起來更是關鍵。在完成村歌的創作后,該鎮由專業團隊教唱,帶著村民唱歌,保證村歌能唱出來、唱好來、唱響來。
以新時代文明實踐場所為依托,以文明實踐活動為載體,該鎮開始了村歌的教學與傳唱。在村歌的傳唱教學中,該鎮以村黨員、干部帶頭,并發揮巾幗力量,帶動全村唱起來。同時,依托鄉村小學的力量,讓孩子們先唱起來,然后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讓村民也跟著學起來、唱起來。
在傳唱活動的促動下,村民逐漸熟悉了村歌,唱起了村歌,愛上了村歌,唱出了家鄉美,唱出了家鄉情,增強了村民的凝聚力。而今,村里開展文藝表演,村歌也都成為了“村晚”的標配。接下來,該鎮將繼續推動“一村一歌”的工作,力爭實現村歌的全覆蓋,讓村歌成為鄉村最美的旋律,為“百千萬工程”貢獻文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