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野
綏中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遼寧綏中 125200
生豬屠宰檢疫是保障豬肉產品安全的重要保障,具體實施時除了要對發病率較高的豬藍耳病、豬瘟病等常見疾病進行嚴格檢疫,還需要對豬肉顏色進行細致對比,若發現豬肉顏色異常,需要展開深入性的鑒別診斷,并及時處理黃疸肉。生豬屠宰過程中,導致豬肉顏色異常的情況當中,黃疸與黃脂極為相似,均會出現酮體黃染現象,但二者致病原因、食用價值差異較大。因此,生豬檢疫過程中要做好這兩類疾病的鑒別區分,同時要對黃疸病的預防控制采取可行性的措施,從而保障市場上流通豬肉的安全性。
黃疸肉是由于生豬患有寄生蟲病、溶血性疾病等傳染病或其他疾病時,血液及組織液中存在許多膽紅素,并沉積于生豬皮膚或黏膜等處,或是在脂肪及實質器官組織中逐漸積累,進而導致生豬酮體發生黃染的現象[1]。黃疸肉共有四種類型。
此類黃疸的出現,是由于生豬患有敗血癥導致的,敗血癥主要是由于產氣夾膜桿菌、溶血性鏈球菌所引發。生豬體內紅細胞受到大腸桿菌、肺炎雙球菌等多種病原菌侵襲也會引發溶血性黃疸。紅細胞遭到入侵生豬體內的梨形蟲、錐蟲等寄生蟲侵害,也會出現膽紅素大量釋放的現象,從而誘發黃疸。
實質性黃疸的主要誘因是生豬甲狀腺出現了功能亢進性轉變,同時存在脂防肝或肝細胞受損等嚴重的肝臟疾病,由于心臟衰竭誘發肝臟淤血或肝細胞含氧量下降。而當肝臟出現病毒性肝炎或肝結核等實質性損害后,生豬會因金霉素或重金屬中毒導致肝臟受損,因黃曲霉素中毒誘發肝膽病變也會引發實質性黃疸。
此類型黃疸主要是由于生豬疾病治療中應用磺胺類藥物,或是使用氯丙嗪藥物導致生豬患上了膽汁性肝硬化疾病,或生豬體內寄生了肝片吸蟲,出現血凝塊受堵現象,也可能是生豬患有膽結石、膽管炎等疾病。一些生豬先天膽管狹窄也會造成阻塞性黃疸。
一些生豬飼養過程中,過量食用含有黃曲霉素過多的飼料,或飼料中鉛、銅等重金屬含量過高,均會導致生豬食物中毒,在氧化、非氧化作用影響下導致生豬的紅細胞受損而誘發黃疸病。同時,生豬患有卟啉代謝病后,也會由于血管出現外溶血現象而引發中毒,并使生豬全身出現感染,從而誘發中毒性黃疸病。
黃疸豬的誘發原因是生豬身體內部的膽紅素代謝受阻,由于功能紊亂引發了生豬器官、黏膜或表皮出現黃染現象,具體誘發原因有三種:一是感染了寄生蟲性疾病,例如生豬患有附紅體細胞病等;二是體內存在傳染性病原微生物,例如生豬感染了由于鉤端螺旋體誘發的急性肝炎或肝壞死病癥;三是生豬肝臟內膽被堵塞,膽汁積存難以正常排出。同時,若在生豬疾病治療過程中錯用利巴韋林藥物,也會導致黃疸豬。
黃脂肉的出現有兩方面原因:一是由于生豬注射了顏色偏黃的藥劑,機體未將所有藥劑全部吸收便被屠宰,從而導致藥物性黃脂;二是飼料中不飽和脂肪酸成分誘發飼料源性黃脂[2]。生豬飼養過程中,若為生豬所提供的飼料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過高且維生素E成分過少,會加速不飽和脂肪酸氧化,加快生豬脂肪組織當中蠟樣質脂沉積速度,會引發脂肪組織炎癥改變,使生豬脂肪顏色轉黃,進而形成黃脂肉。
3.1.1 外觀觀察
黃脂肉及豬肉胴體脂肪的顏色多為棕色及黃色,在低溫室內懸掛放置24h左右,顏色會由深轉淺或基本消失,但豬的內臟不會發生明顯改變,也不會出現顯著異味。這是區分黃脂肉及黃疸肉的主要特征。因此,鑒別黃疸肉及黃脂肉時,要通過感觀鑒別法,對豬肉的顏色變化及內臟改變進行觀察。鑒別黃染豬肉時,要先查看皮膚及關節,如果皮膚發黃且關節滑液囊液、筋腱均呈黃色,可判定為黃疸肉。而若胴體放置一段時間后,發現豬肉的黃色變淺或恢復為正常顏色,則可判定為黃脂肉,而顏色不變化甚至變深的,則一定是黃疸肉。
3.1.2 臟器觀察
通常情況下,出現黃疸肉的生豬當中,高于90%均存在肝臟、膽管病變問題,常見的病變有肝硬化、肝變性、肝部囊腫,也會出現膽管阻塞等臟器病變,生豬的實質器官的顏色也會呈現黃色,但深淺度不一[3]。因此,生豬檢疫過程中可通過肝臟、膽管臟器的病理變化觀察,鑒別黃疸肉及黃脂肉。有明顯臟器黃化現象且存在肝部硬化或變性等病理變化的為黃疸肉,若無此現象的則為黃脂肉。若檢疫時發現血管內側、肌腱等處也存在黃染現象,也可判定為黃疸,此類黃疸是由鉤端螺旋體病所引發的。
3.2.1 硫酸鑒別法
實驗室鑒別黃疸肉時,可從懷疑是黃疸肉的豬肉中剔除部分脂肪,總量為5g左右,將之放入燒杯中,利用剪刀剪成顆粒后,再取濃度為50%的乙醇加入燒杯,加入量為40mL即可,均勻、慢速攪抖約10min左右,使脂肪顆粒與乙醇充分溶合之后做過濾處理。將混合溶液過濾后倒入事前準備好的試管當中,倒入濾液量應為5~10mL,再向其中加入10~20滴濃硫酸,搖晃使溶液充分混合,而后對試管內濾液顏色變化進行觀察。如果濾液呈現淺藍色,可初步判定為黃疸肉,顏色變化的原因是脂肪中存在大量的膽紅素。如果濾液顏色偏綠,可對硫酸做加熱處理后再加入試管,之后濾液顏色也會呈現藍色。如果濾液顏色未發生變化,說明脂肪中膽紅素含量不高,則可判定為黃脂肉。
3.2.2 氫氧化鈉鑒別法
胡蘿卜素及膽紅素分別屬于脂溶性、水溶性色素,利用氫氧化鈉溶解脂肪時,如果其中有胡蘿卜素存在,會漂浮于乙醚層的上部區域,上層顏色會偏黃,而膽紅素會存在于乙醚層的下部區域,顏色主要為黃綠色。因此,可利用這一特性,分析豬肉中是否存在膽紅素,從而鑒別其屬于黃疸肉還是黃脂肉。具體做法是從疑似黃疸肉中取2g脂肪,剪成小顆粒后加入試管,再取濃度為5%的氫氧化鈉5mL加入試管,對試管進行加熱處理,使其中脂肪全部溶化,要搖勻液體,但要控制好搖晃力度,避免溶液從試管中溢出。之后在流水中沖刷試管以使降低試管溫度,待試管溫度降至40~50℃時,再向其中加入3~4mL的乙醚,先搖晃以使之與溶液混合,再蓋好蓋子靜置一段時間,之后對乙醚分層的顏色變化進行觀測分析。乙醚層上部偏黃、下部無色的,可確定為黃脂肉。乙醚層上部無色下部偏黃色的,則為黃疸肉。乙醚層上下全部呈黃色,則說明此豬肉中黃疸與黃脂并存。
生豬檢疫過程中,鑒別出的黃脂肉,要按照檢疫規程規范處理,以免不安全豬肉流入市場,造成食品安全問題。對于皮下脂肪、體腔脂肪顏色偏淺黃,或是顏色與蛋清色相近、皮膚黏膜、筋鍵等部位未見黃染現象、氣味無異常、內臟也未出現病理變化的豬肉,可正常出廠。如果黃脂肉存在異味,則只能用于復制加工,或是用于工業化制用過程,不可以食用豬肉投放到市場。
如果豬肉黃疸色較為嚴重,放置24h之后,黃顏色未出現明顯的變淺或消失現象,并且肌肉出現顯著變性現象,或是胴體有苦味,內臟出現顯著的病理樣改變,則需要嚴格按照病害動物產品進行安全處理,可將之采用無公害方法銷毀,或是采取化制處理措施,以便嚴格防止黃疸肉流入市場。
對于顏色變黃度較淺的豬肉,也不可投放到市場上銷售,必須嚴格按照黃疸肉的方法做銷毀處理,黃脂與黃疸并存的豬肉應當采用焚燒或掩埋等方式處理,若生豬除患有黃疸外還同時有其他傳染病,則需要按照兩種疾病的防控要求嚴格處理,且處理后應對被病肉污染的場地及處理時所用工具進行全面消毒,以防止傳染病擴散蔓延。
要做到飼料合理搭配,不僅要為生豬準備充足青飼料,還要提供富含脂肪、高蛋白成分,營養豐富、易消化的飼料。由于感染豬附紅細胞體等疾病導致的黃疸,需先對癥治療原發病,由于感染傳染性疾病導致的黃疸,防控過程中要做好整個養豬場的全面消毒,切斷疾病傳染渠道,盡可能降低傳染病導致的黃疸發病率。為有效預防黃疸病,應對病豬定期實施驅蟲處理,且要利用冷水灌腸或采取按摩療法,以疏通阻塞的膽管,促進膽汁流出,降低黃疸病發生率。針對已出現黃疸現象的病豬,應去除濕熱、調節脾胃,可采用中藥湯劑消除黃疸[4]。取50g茵陳,再加入30g柴胡及30g板藍根,之后分別加入新鮮的山楂兜、車前草、山梔蔸及鮮如珠蔸各60g,再取90g鮮金錢草加入其中,添加適量水分煎煮后,喂給病豬,每日1次,連續給藥7d,黃疸基本可消除,病豬可恢復如初。
生豬養殖場要做好日常檢疫,如果發現出現黃染現象的豬只,需要立即采取隔離飼養措施,并實施屠宰檢疫,通過豬的肝膽病理變化確診是否屬于黃疸病。確診黃疸病之后,應立即向監督管理部門匯報情況,并利用焚燒、掩埋等無害化方式處理患有黃疸病的豬只,防止黃疸肉流向消費市場。相關部門需要加強市場上流通豬肉及豬肉制品的嚴格檢疫,詳細檢查豬肉屠宰檢疫合格標志是否齊全,針對私自銷售黃疸肉的商家或隱瞞不報黃疸豬的養殖戶給予嚴厲地處理,以提升豬肉市場的規范性,保障豬肉食品的市場流通安全。
地方各級政府、生豬檢疫機構,要高度重視黃疸肉鑒別診斷工作,要為此工作細化落實提供充足的經費支持,應在各個地區組建專門負責疾病鑒別診斷的實驗室,完善實驗室鑒別診斷黃疸病所需的設施設備及相關器具,進而提高生豬檢疫的能力水平,保障黃疸病鑒別的精準度。利用先進的檢驗設備,得出精準的檢驗結果,確保黃疸病準確鑒別并得到及時、有效地處理,防止黃疸肉流入市場,引發嚴重的食品安全問題。
為降低黃疸肉所帶來的安全危害,地方政府需在提高食品行業的安全管理力度,加大動物檢疫律法的宣傳深度與廣度,面向普通消費者展開豬肉檢疫相關知識的普及工作,提升人們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引導廣大消費者在采購豬肉及豬肉制品時,能夠基本辨別出黃疸豬肉。在民眾廣泛參與監督的基礎上,防止黃疸豬肉流入市場、流向餐桌,進而提高豬肉產品的食用安全保障效果。
豬肉作為主要肉類食品,是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的重點所在。為防止市場上出現黃疸豬肉,保障食品安全,需要利用正確的鑒別診斷方法,精準辨識出黃疸豬,在了解黃疸肉及黃脂肉不同病因的基礎上,做好這兩種黃染豬肉的鑒別區分。鑒別診斷的過程中,可采用感觀鑒別法,對豬肉的外觀、生豬的臟器病理變化進行觀察,進而得出初步判斷,并通過硫酸鑒別法、氫氧化鈉鑒別法等實驗室診斷方式,有效區分黃疸肉及黃脂肉,并對鑒別后的豬肉做適當地處理。黃疸病防控過程中,需要做好日常預防與對癥治療,并加強屠宰前后檢疫、嚴格開展日常檢疫診斷、提高群眾食品安全意識,從而防止黃疸肉流入市場危害消費者的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