呢喃



杜蘇芮、盧碧、塔拉斯、尼格、艾莎尼、艾濤、???、銀杏、風神、杜鵑、木蘭、悟空、白鹿、海神、電母、海棠、小犬、天兔、天琴、小熊、蝎虎、摩羯、劍魚、鯨魚、圓規、山貓、鴻雁、桃芝、云雀、楊柳、紅霞、獅子山、藍湖、夏浪
你能找出以上三十四個詞語的共同點嗎?
羽衣飄飄的仙人飛起來——呼呼呼!
清新甜美的花朵舞動著——簌簌簌!
成群結隊的鳥兒扇翅膀——嗖嗖嗖!
還有什么能比它們來去更加自由呢?
沒錯,答案就是——臺風!
且聽風吟
忽如一夜春風來,萬物復蘇的四月,溫暖的熏風代替寒冷的朔風讓千樹萬樹繽紛起來。常見的天氣現象有很多,但能像臺風這樣“有排面”的則極少——臺風委員會居然還專門為它們擬定了命名規則。
要說給風起名字,那可不是最近才流行的事情?!皠P風自南,吹彼棘心”,滋養萬物的南風帶來喜樂,所以舒緩的南風叫“凱風”;“習習谷風,以陰以雨”,連續不斷的東風帶來充沛的雨水,因為經常降落在山地周圍,所以這種風叫“谷風”;“南山烈烈,飄風發發”,回旋著的風被稱為“飄風”;“北風其涼,雨雪其雱(pang)”,從北方刮來的刺骨寒風叫“朔風”……
這些詩句都出自《詩經》。有趣的是,《詩經》中收錄的各諸侯國民歌“國風”也是用風來命名的。風游蕩于天地之間而無形無象,歌生發于內心而引人共鳴,讓人想起《黃土高坡》中的一句歌詞:“不管是西北風,還是東南風,都是我的歌,我的歌……”所以說,歌唱本身就是唱出心中的那股“風”??!
更不要提樂器了,真正厲害的演奏家是風!笛子、葫蘆絲、嗩吶、口琴,以及依靠風箱或氣袋發聲的手風琴、管風琴、風弦琴等樂器都能代表風奏出美妙之聲。盡管這些樂器的音色和演奏技巧各不相同,但它們像是“大自然的音樂家”,讓沉悶的空氣產生流動,吹起了我們心里的風。
再想想看,光是《詩經》里提到的吹奏樂器,就有簧、笙、塤、簫、管等?!拔矣屑钨e,鼓瑟吹笙”,意思是說,如果來了高貴的賓客,我們就吹起笙、鼓起瑟來歡迎他們。興致一來,沒準兒還要高歌一曲!
如果風會唱歌,它會唱什么呢?第一位因為歌詞贏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的鮑勃·迪倫是這么回答的:“山峰要屹立多久/才是滄海桑田/人們要等待多久/才能得到自由/一個人要幾度回首/才能視而不見/那答案,我的朋友,在風中飄零/答案隨風而逝……”
不,二十二歲的他并沒有回答,而是把九個不像問題的問題扔向空中,看著它們如風箏一樣在風中飄蕩。這些關于自然、社會、人生、人類問題的答案,正如來去無形的風一般飄搖不定,卻值得我們循著線索找尋。
這位詩寫得很好的歌手,他的人生也同樣如風一般難以捉摸,以至于給他拍傳記電影的導演,請了六位不同性別與性格的演員來共同詮釋他的不同側面,并給電影起名為《我不在那兒》——我不在我在的地方,我總在我不在的地方。
如果風會唱歌,它會唱什么呢?還記得那位被稱為“印象派音樂家”的德彪西嗎?他喜歡安徒生的童話,對《天國花園》里西風所說的話頗為認同,于是作了一首鋼琴前奏曲《西風所見》。
“我在那兒看一條頂深的河,看它從巖石中沖下來,變成水花,濺到云塊中去,托住一條虹。我看到野水牛在河里游泳,不過激流把它沖走了。它跟一群野鴨一起漂流。野鴨漂到河流要變成瀑布的地方就飛起來了。水牛只好隨著水滾下去!我覺得這好玩兒極了,我吹起一股風暴,把許多古樹吹到水里去,打成碎片!”
如果你還聽過他的《原野上的風》《飄蕩在晚風中的聲音和香味》《帆》,也許能聽到更多的風說的話呢!
“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痹谖覀兪煜さ摹饵S河大合唱》里,人民作曲家冼星海用音樂為我們畫出一幅黃河船夫與狂風惡浪搏斗的圖卷。年輕時的他還專門譜寫出一曲三重奏《風》。
那時,他在巴黎留學,為了賺取學琴的學費,他當過餐館跑堂、理發店雜役、看守電話的用人……有天晚上,他租住的七樓斗室外面忽然狂風大作。他在門窗破裂的室內瑟瑟發抖,聽寒風打著墻壁,穿過門窗,猛烈嘶吼,他的心也跟著猛烈跳動,一切人生的苦辣辛酸洶涌起來。于是他點燈熬油,借風述懷,寫成了這首作品。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看不見摸不著的風,在這些感知敏銳的“風語者”手中,變得具體可感起來。音樂家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它,給我們提供了更多觀察世界和感悟人生的角度,也為我們的日常生活平添了詩意。
捕風捉影
風是什么形狀的呢?風和影子自然是抓不著的,所以我們用“捕風捉影”來比喻某人說話做事沒有事實根據。不過,風雖無法被看到,卻可以被感受??纯聪旅孢@些古畫里的有趣細節,你能分辨出哪一陣風大、哪一陣風小嗎?請將畫面與說明文字通過連線對應起來吧!
無論是遠方迷蒙的青山,還是近處壓彎了腰的蘆葦;無論是逆流撐篙的船夫,還是抓緊斗笠的小兒,都是這一瞬風起云涌的證明。除此之外,深受古今中外的藝術家喜歡的一種表現風的手法是“飛舞的裙擺”。
《撐陽傘的女人》中的女子卡米爾是畫家莫奈的妻子,畫家用她的裙擺來映襯被吹得凌亂的白云。在光影的變幻中,一切事物仿佛都隨著風在躍動,包括畫家和畫中人的情緒。有人覺得明媚陽光下妻兒的心情是歡快愉悅的,也有人考證說模特兒卡米爾此時已身患重病,臉上翻飛著幾道云彩的她,也將隨風而逝……
再看這幅宮崎駿電影《起風了》的海報,好似在向莫奈致敬!故事中的女孩里見菜穗子不幸身患絕癥,男主角二郎對她的情誼,是從她幫他接到帽子的那一刻開始的,而女孩對二郎的情誼,是從風將他送到她身邊的那一刻開始的。他們雖然心里很苦,但總是笑得很甜。最后,她對自己的摯愛這樣叮囑:“起風了,唯有努力生存?!?/p>
到了雕塑家羅立榮這里,女孩身上迎風飄舞的裙擺如海岸上的浪花涌動,柔中帶剛。要知道,這樣細膩的質感,竟然是借由青銅材質呈現的!無論時間過去多久,只要凝視著這座《風》,就好像能回憶起過往人生里一切微風拂面的時刻。
繪畫與雕塑的技藝再精湛,畫家與雕塑家對風的捕捉再靈動,作品本身畢竟不能真的動起來。但在我們介紹過多次的老朋友考爾德這里,作品真的可以跟著風流動起來,甚至發出聲響。
這位總是隨身帶著鐵絲和鉗子的藝術家,用鋁片當花瓣,用鐵絲穿起花瓣,并給它起名為《花瓣的弧度》。等風來的時候,花瓣會旋轉、搖動。此時此刻,你會不由得走神兒,仿佛看到陽光下花瓣打旋兒飄落的樣子。
“我只是風的私語者,用鋼鐵捕捉風的姿態,用纖維臨摹風的影子。風在哪里,我便去哪里。”有同樣愛好的安東尼·豪如是說。學歷不太高、家底不太厚、運氣也不太好的他畢業后無處可去,只好到鋼架廠里看管倉庫。既然身邊全是破銅爛鐵,那不如閑暇時廢物利用一下吧!于是,一堆螺絲、鐵片、鋼板被他以奇奇怪怪的方式組裝起來,最后竟然會迎著風不斷轉動。他說人類的直覺和敏感,是對風最高的敬意,所以他想用低碳的方式、古老的工藝、堅固的材料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風并不總是那么浪漫,有時它會把帽子吹到橋下,還弄亂我們的發型,有時會把沙子和灰吹得滿臉都是,害得一早白洗了半天臉。可是怎么辦,偶爾還是想讓已經飛起的風繼續吹。風吹過,心飛揚,我們好似能隨它卷過陸地,飄過海洋,抵達山峰,自由自在地旅行。
要是不得不待在屋里,那就打開窗。因為打開窗,你就能看見風。
和風悅色
關于風的藝術作品不算稀奇,不過,你想過風能成為藝術家,自己搞創作嗎?
攝影師岡田美子打算這么試試。她走遍大海、高山、草原,把所見到的美麗風景記錄在相機里。回家之后,她從大量的底片里精心挑選幾張洗出來,再返回拍攝地,將九宮格一般的照片懸掛在與之對應的位置。和風習習之時,相片就和實景交錯顯現,仿佛風為我們撕開了平行世界的口子。
如果風遇到腦洞很大的蒂姆·諾爾斯,那就更加大有可為,因為他會讓風自己畫畫。樹欲靜而風不止,蒂姆把畫筆綁在楊柳、云杉、松木和橡樹的末梢,垂下的畫筆將受到風的感召,把樹枝移動的痕跡記錄在白紙上。在此之前,他還把畫筆綁在氦氣球上,這樣氣球隨風飛舞時的路線,就會被描畫出來。
更有趣的是,曾有五十個人在他的指揮下,一起戴上裝有風向標和相機的頭盔。大家分別出發,在風的指引下穿行城市的大街小巷。這樣,相機就能隨時錄下各自的行程,并實時創建出行走路線圖。最近,他正在研究一種能快速響應風向變化的自航船,打算獨自從湖心出發,隨風慢慢漂向岸邊。
雖然這些行為看起來很“浪費時間”,但如果你愿意花一點兒時間,也許會發現風為我們揭開了城市的秘密、街道的秘密、建筑的秘密、居民的秘密……
早在東漢的時候,那位發明了地動儀的張衡就制作了一只能指示風向的“鳥”一一相風銅烏,并將它置于長安宮南靈臺之上。后來測量風的儀器越來越精密,風的神秘感會因此消失嗎?
托馬斯·杰克遜一定會說“不”,這是一位會把各種日常用品懸掛在風中的藝術家。薄紗、熒光棒、便箋紙、杯子、呼啦圈,都是他搞藝術的工具,但風才是最難操縱的“材料”。創作前,他要確定的事情是當天要去的地方和使用的材料。日落時分,他再根據風的方向和太陽的位置來確認該如何在風中懸掛材料。這些五彩斑斕的裝置讓海岸和森林中的風景充滿活力,也曾讓藝術家本人懊惱不已,因為他成功的概率也許不到三分之一,因此,每件作品都滲透著托馬斯和風之間的愛恨交織。
空氣流動起來,就有了風。風傳播種子,植物在大地上生根發芽。春風吹來泥土和青草的味道,夏夜的涼風就著西瓜吃最好。雖然害怕狂風大作把帽子卷跑,但它能轉動風車,幫我們吹泡泡……
我們很難說風是哪種形狀,不過在畫家吳冠中看來,它更像黑塊和線條的組合那樣具象。風有時顯示著大自然不可抗拒的巨大力量,而畫家老樹則相信“臥聽風吹雨”是個十足浪漫愜意的場景。
或許,風也有各種各樣的情感,各種各樣的脾氣,吹皺一池春水時會調皮地哼哧,潛入山林時會發出吱吱的笑聲,弄亂你的頭發時就是在發布一個信號一
風已經吹進了你廣闊的心里。